登陆注册
12589600000029

第29章 参考文献

[1]A。 Anas, R.Arnott, K.A.Small,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6(1998),pp.1426-1464.

[2]A.C.Cameron, F.A.G.Windmeijer, R-Squared measures for count data regression models with applications to health-care utiliz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14(1996),pp.209-220.

[3]A. C.Cameron, P.K。Trivedi, Essentials of count data regression, in:B.H.Baltagi(Ed.),A Companion Guide to Theoretical Econometrics, Blackwell, Malden, MA,2001,pp.331-348.

[4]Abercrombie, P. and.Forshaw, J.H.(1943).County of London Plan.Macmillan, London.

[5]Abler, R.,Adams, J.,&Gould, P.(1972). Spatial organization.New York: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6]Alison Todes. Gender in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case of Durban.Butterworth Heinemann。0264-2751(95)-00071-2.

[7]Allan D. Wallis。Evolving Structures and Challenges of metropolitanregions[J].NationalCivic Review,1994,Winter/Spring,83(1):pp.40-53.

[8]Anas, Alex, Richard Arnott, and Kenneth A Small。 1998.Urban Spatial Structur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6(3):pp。1426-1464.

[9]Angotti, T.(1993)Metropolis 2000:Planning, Poverty and Politics, Routledge, New York.

[10]Bains, J. S。economies of Scale, Concentration, and Conditions of Entry in Twenty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4,1954.

[11]Castells, M.,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London:Blackwell,1996.

[12]Castells, M.,The Information city, London:Blackwell,1989.

[13]Chandler, T. and Fox, G.(1974).3000 Years of Urban Growth。London, Academic Press.

[14]Chenery, H. B.,and M.Syrquin.Patterns of Development,1950-1970.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15]Chenery, H.B.Patterns of Industrial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0(September),1960:pp.624-678.

[16]Chicago Metropolis 2020. 2000.Getting to Work on Regional Issues:Progress Report and Action Plan(2000 Annual Report).

[17]Clark, D.(2003). Urban World/Global City。2nd ed,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18]Coakley, J.(1992). London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Global Finance and Urban Living:A Study of Metropolitan Change.L.a.W.Budd, S。London, Routledge:pp.52-72.

[19]Cohen, J.,E. Decoster and M。Tabariés(2001).Paris-Urban Area, Technopolitan Spaces and Innovative Firms: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In Simmie J(ed)Innovative Cities.Spon Press:London and New York, pp.157-190.

[20]Colin Clark.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The Macmillan Press Ltd, London,1940.

[21]Compstat(2003)Histor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City Police Department.

[22]Corfield, P. J.(1982).The Impact of English Towns,1700-1800.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3]Cybriwsky, Roman.“Shibuya Center, Tokyo.”Geographical Review Vol. 78.1(1988):pp.48-61.

[24]Cybriwsky, Roman.“Tokyo:The Changing Profile of an Urban Giant。 Boston”,MA:G.K.Hall&Co.,1991.

[25]D. Greene, Recent trends i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Growth and Change 10(1980),pp.29-40.

[26]D. A.Griffith, Modelling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in a multi-centered city,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9(1981),pp.298-310.

[27]D. P.McMillen, Identifying subcenters using contiguity matrices, Urban Studies 40(2003),pp.57-69.

[28]D. P.McMillen, J.F.McDonald, Suburban subcenters and employment density in metropolitan Chicago,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43(1998),pp。157-180.

[29]D. P.McMillen, Nonparametric employment subcenter identification,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50(2001).

[30]Daniel P. McMillen and Stefani C.Smith.The number of subcenters in large urban area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53(2003),pp.321-338.

[31]David J. Teece.Economies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 the Enterpris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1980.

[32]Dreif 1994. Ile-de-France 2015.Schema Directeur。Paris:Direction Regionale de l’Equipement d’te-de-France。

[33]DRI·WEFA. 2001.U.S.Metro Economies:The Engine of American Growth-A Decade of Prosperity.Prepar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Conference of Mayors.

[34]Edwin S. Mills, Bruce W.Hamilton.Urban Economics.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1989.

[35]Gottmann J. Megalopolis, or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J]。Economic Geography,1957,33(3)pp.189-200.

[36]Herdert Giersch.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Newbury Park:Sage1996.

[37]Kuznets, S. Economic Growth of Nations:Total Output and Production Structure.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38]M. V.Posner.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echnical Change.Oxford Economic Papers.October 1961:pp.323-341.

[39]Paul Cheshire and Edwins. Mills.Applied Urban Economics(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momics, Volume 3),North-Holland,1999.

[40]Zhou Yixing。 Definition of urban place and statistical standards of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problem and solution[J]。Asian Geography,1988.

[41][澳]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2][德]阿尔弗雷德·韦伯著:《工业区位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3]I。迈尔斯:《人的发展与社会指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4]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第四版)》,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45]陈正良:《略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载于《理论探讨》,2005年第1期,第17~19页。

[46]冯云廷著:《城市聚集经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高汝熹、阮红:《论中国的圈域经济》,载于《科技导报》,1990年第4期。

[48]辜胜阻、刘传江主编:《人口流动与农村城镇化战略》,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9]胡序威等:《全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50]景普秋著:《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1]景芝英、徐雪梅:《试论聚集经济的本质》,载于《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11期,第11~13页。

[52]李捷、王志宏:《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探讨》,载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102~105页。

[53]李廉水、杜占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4》,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李廉水、杜占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5》,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5]李廉水、杜占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6]刘伟主笔:《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7]罗慧、霍有光、胡彦华等:《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载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5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0]皮尔斯,沃福德:《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61]钱纳里等:《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62]邱东、宋旭光:《可持续发展层次论》,载于《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第64~69页。

[63]沈立人:《为上海构造都市圈》,载于《财经研究》,1993年第2期。

[64]史清琪、赵经彻:《中国产业发展报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65]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问题》(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66]涂人猛:《大城市圈及其范围研究》,载于《区域经济研究》,1993年第9期。

[67]王缉慈:《创新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8]王小鲁:《都市圈与经济增长》,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2期。

[69][美]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著,常勋等译:《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70]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71]许学强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与城市发展》,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72]晏路明:《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73]杨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到世界市场经济》,台湾大学人口研究中心1996年版。

[74]杨公朴:《工业结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

[75]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6]杨文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导论》,西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77]杨吾扬:《区位论原理——产业、城市和区域的区位经济分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8]杨冶:《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79]姚士谋:《全国的城市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80]叶文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理论的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1]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

[82]张晋:《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50个城市分项竞争力排名》[EB/OL],中国网。2004.05.11.http://econo2my。enorth。com。cn/system/2004/05/11/000781192.shtml。

[83]张京祥、邹军、吴启焰等:《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载于《城市规划》,2001年第5期,第22页。

[84]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5]张坤明:《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86]张培刚主编:《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7]张伟:《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载于《城市规划》,2003年第6期,第47页。

[88]赵敬民:《泰安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9]赵伟等:《通向市场经济工业国之路——工业化比较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0]浙江省统计局:《2004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

[91]《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6~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版。

[92]《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制造与科技创新(2002)》,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93]《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4)。

[94]周牧之:《鼎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95]周文:《产业空间集聚机制理论的发展》,载于《经济科学》,1999年第6期。

[96]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97]朱文晖:《走向竞合——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8]《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统计资料》(1980~1994)。

[99]卓勇良:《空间集中化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00]李廉水、谭智斌:《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载于《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1~6页。

[101]李廉水、杜占元:《“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和意义》,载于《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2期,第184~187页。

[102]李廉水、周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以长三角为例》,载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第3期,第38~42页。

[103]李廉水、周彩红:《长三角都市圈联动发展的路径选择》,载于《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第6期,第74~78页。

[104]周彩红、李廉水:《政策供给与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载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2期,第136~140页。

[105]陈涛、李廉水:《德国高级蓝领培养与培训体系的经验分析》,载于《技术经济》,2005年第5期,第35~37页。

[106]李廉水、郑伟:《海峡两岸制造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分析》,载于《江海学刊》,2006年第2期,第74~79页。

[107]康德才、李廉水、杜凯:《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51~58页。

[108]李廉水、孔善右:《长三角城市服务业竞争力测度及比较研究》,载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68~71页。

[109]周勇、李廉水:《“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国际考察与概念解析》,载于《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6期,第5~9页。

[110]李廉水、袁克珠:《长三角制造业区域一体化研究——基于制造业强省的比较分析》,载于《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第81~87页。

[111]李廉水、周彩红:《区域分工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基于长三角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载于《管理世界》,2007年第10期,第64~74页、第172页。

同类推荐
  • 蓝色构想

    蓝色构想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本书以“海洋经济、海洋权益、海洋生态、海洋社会”四个专题来研究我国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
  • 酒店经营管理

    酒店经营管理

    酒店经营管理策略。酒店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开放以来发展最迅速、国际化程度最高并将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本书内容涉及:酒店概念、酒店管理基础、前厅服务管理方法、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践、餐饮服务与实践、康乐中心及其服务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理财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 修炼你的独到之处

    修炼你的独到之处

    本书针对会计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及其思想动态,回答了他们最为关心、关注、迷茫和困惑的若干热点问题。
  • 中小企业如何纳税:学会同税务

    中小企业如何纳税:学会同税务

    本书阐述了我国税收各个环节,用大量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剖析解读了税收方方面面的经验教训。
  • 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

    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

    生活处处皆经济,每个人每天都在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经济学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每天学点实用经济学,做一个能看懂经济现象、运用经济学规律的人,就能更加睿智、理性地作出决策,减少人生的沉没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热门推荐
  • exo之一个人得到

    exo之一个人得到

    他们是12个人遇见了她,通过种种事爱上了她,但她却只能和一个人在一起
  • 剑域圣光

    剑域圣光

    一个哑巴意外走进一个陌生的世界,剑域,一心只想回去。但杀伐无数,恩怨散尽后,他的本心又将何去何从。勇往之前的步伐愈发坚定,是成长,也是残酷。起剑心,破尘出,现神行,转魄成,化实形,任逍遥,归元魂(身显、额显、心显),斩因果,为尊者,命环现,外化万象,分九级,九级之上谓作圣,九象归一,锻造世界,小成者,御地于空,大成圣者,自造结界,圣者之上,为帝,古今少有,帝可干天地,可创法则,举手头足,毁天灭地。
  • 初夏花开,零落尘埃

    初夏花开,零落尘埃

    何为放手?不过是我站在原地眼睁睁的看你走;何为痴守?不过是你都走了我还在原地停留。尘埃若不卑微,哪来那些物是人非的苍白感慨?
  • 商平长公主

    商平长公主

    大商王朝历,显宗十三年,皇贵妃卫氏殁,其生女王朝长公主亲于皇陵结庐守孝三年。三年期满,公主回朝,后宫波诡云谲,前朝腥风血雨,面对诸多阴谋她能否全身而退?守住自己,守住本心,谋一个心甘情愿!
  • 无问浮生

    无问浮生

    原以为待君归来,便是以十里红妆赢取入门。却不曾想到,一场大火结束了前生所有的誓言,两人分别之时。而待你我再相见时,便是相立于朝堂之时。
  • 庄户人生

    庄户人生

    许多年前,城里人曾瞧不起乡下人,说乡下人不讲卫生天天不刷牙出门一说话满口又黑又黄的牙而且还带股子大蒜味儿。说乡下人爱光膀子光脚穿拖鞋进了城里人家也不知道换拖鞋。还说……因此城里人很为自己是城里人而自豪。许多年前,乡下人也曾窃笑过城里人。他们觉得城里人人情太淡薄,即使同住一个单元对门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城里人身体素质差干不了重活,而且肚子也不如农村人的健康,吃点不干不净的东西就生病。那么现在呢?
  • 幕子轩:我们能不能不相爱

    幕子轩:我们能不能不相爱

    十六岁那年,还是我们可以年少轻狂的年纪,有着明媚的笑容和干净的轮廓。还有我们生命中总会遇见这么一个对我们微笑的男孩。凌娇倩已经记不起有多久了,她每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总会看见那个笑容灿烂明媚的男孩对她微笑------------喜欢这本书的朋友们肯定还会喜欢我另一本书,《豪门盛宠,总裁请克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喜欢可以加我QQ1319634264还有我的微信号;qqqqqq1319634264大家一起交流。
  • 无限游漫录

    无限游漫录

    这只是一部无限恐怖的同人作品。构架借鉴于无限恐怖,但是内容和思想并不相同。恐怖片全部用游戏和动漫。大家看着玩自己图一乐~
  • 超级神剑师

    超级神剑师

    高考前夕,废柴少年翻墙上网吧,被一个黑影撞了个满怀,捡到了一张游戏储存芯片,从此斩妖魔,斗仙王,上揽九天琼勾,下探幽冥黄泉,江湖逍遥,快意恩仇。
  • 穿越异世界,我与萝莉的我

    穿越异世界,我与萝莉的我

    如果来到了异世界,发现自己变成了两个人,该怎么办?同时控制两个身体,很辛苦诶!关键另一个自己还是个银白色长发的可爱萝莉,而她竟然是帝国的公主。。。。。。好尴尬,不过一场精彩的异界之旅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