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一点乔布斯判断错了。此后,10多年,因为与皮克斯两位负责人在战略发展上的分歧,皮克斯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状态,乔布斯希望研制具有超强图像处理能力的先进计算机,然后推向市场;而皮克斯两位负责人只是把计算机当工具,他们想的是借助计算机制作动画电影来卖。因此,皮克斯的发展艰难,但无论怎样艰难,乔布斯都没有将皮克斯卖掉,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梦想和直觉。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皮克斯引发了动画电影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历尽波折,乔布斯还是成功了。
现在分析来看,乔布斯收购皮克斯,是“做正确的事”,他的第一步是成功的;但接下来,乔布斯走了弯路,他没有“正确地做事”,所以一直赔钱。但是,乔布斯修正了自己的错误后,事情立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件伟大的事情发生了。
可以说,“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
一个老掉牙的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意思是说做事情之前,先做好准备,最终肯定会事半功倍。磨刀就是“做正确的事”,而用一把锋利的刀来砍柴,则是“正确地做事”了。试想,用一把钝刀去砍柴,只怕人要活活累死了。
简言之,只有先“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才有真正的意义,而只有做好了“正确地做事”,才能保证“做正确的事”的贯彻实施。
尽最大努力去做,你将获得惊人的回报
不要埋怨生活,不要哀叹命运,在总结不成功的原因之时,你是否问了自己一句:你尽了最大努力吗?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做,生活才可能给你以最丰厚的回报!
乔布斯曾打电话给美国航天航空局,问他们能不能把自己扔到“挑战者号”飞船上去;他还去了苏联,想在那里开设一所电脑学校;他甚至跑到法国的南部,试图以“孤独的艺术家”的身份申请移民……
这是乔布斯经历人生第一次失败时的举动,那时他刚被苹果驱逐。
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时隔12年后,乔布斯又回来了,以一种“复仇者”的姿态。一系列电子消费品的成功上市,如iPod、iPhone等,苹果再次引领了世界的潮流。2003年,乔布斯接受了《滚石》音乐杂志的采访,在采访中他说:“我所遇见过的所有的艺人,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iPod,几乎所有唱片公司的老板也都拥有一个iPod。”
这是对乔布斯成功的证明,是对他的努力的回报。因为在此之前,苹果公司也曾经推出过几款消费电子类产品,如Newton、Pippin等,可最后皆以失败而告终。也正因为如此,乔布斯对iPod倾尽了心血,他不但对研发人员要求严格,对他自己的要求更是严格。iPod的首席设计师罗宾这样回忆道:“当时,为给第一代iPod编写用户界面,每天晚上,乔布斯都要和我们从九点一直做到深夜一点。”
所有参与iPod研发的人,无论他们是否喜欢乔布斯,都无法否认乔布斯的巨大付出。为了让iPod更加完美,乔布斯想尽了办法,而且在乔布斯的带动下,苹果员工加班加点地工作,在许多人看来,iPod已经够完美了,乔布斯的苛求有些过分了。但用乔布斯的话说:“我们都希望随身携带全部的音乐数据库。这是个非常艰辛的工作,因为我们需要这个产品,所以我们要卖命工作。”
为了让iPod外观看起来更有艺术感,乔布斯苦思冥想,决定在iPod白色的外壳再增加一层透明的塑料。但当时没有现在的技术,研发团队不得不四处寻找,耗费了大量精力。
但乔布斯坚持要求这样做,他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将会改变一切的细节上。想变得卓越并不困难,从现在开始,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你会发现生活将给你惊人的回报。”
回报的确是惊人的。
iPod一上市,就引爆了购买风潮。2002年,iPod卖出了160万台;到2004年,iPod在全球销售额突破了45亿美元。iPod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苹果计算机,它成了一种文化和身份的象征。
2003年,在接受《财富》杂志的采访时,乔布斯言道:“有段时间非常艰难,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并不接受麦金托什电脑,他们选择了Windows。我们卖力地工作,但却没有起色。有时不禁会怀疑是否是自己错了,或许我们的东西不够好,或是人们并不在乎,这令人更加沮丧。但通过iPod,我们从操作系统的玻璃天花板底下走出来了。iPod占领了70%的市场份额。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艰辛劳动后,很难告诉你iPod的成功对我们有多重要。这如同一针强心剂。”
尽最大努力地去做,才有可能得到惊人的回报。了解乔布斯的人都知道,只要是乔布斯做的事情,他都会尽全力做好,并且也会要求其他人这么做,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能引领潮流、改变世界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乔布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电脑、音乐、手机、动画甚至零售业。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苹果公司的股票涨了大约5倍。2006年,乔布斯以74亿美元将皮克斯出售给迪士尼时,投资回报高达1500倍!
尽最大努力去做,从现在开始。乔布斯能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他努力的结果,每一个细节他都要尽善尽美,俗话说得好,“天不负人”,你付出多少,便会得到多少。
因此,对于还在困境的人来说,不要埋怨生活,不要抱怨命运,在总结不成功的原因之时,你是否问了自己一句:你尽了最大努力了吗?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做,生活才可能给你以最丰厚的回报!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曾经说过:“我们只用了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资源,有待开发的地方还有很多。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尽最大努力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别让“自我设限”扼杀你的梦想
尽管我们的先天条件优势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命运就此定型,我们要勇于挑战、充实自我,不要划地自限,只要突破自我,我们的发展一定会比想像中的好。
每个人自身条件都略有不同,但这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因为有很多看似命运欠佳的人也都获得了成功,而一些看似条件非常好的人也是失败多多。所以,尽管我们的先天条件优势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命运就此定型,我们要勇于挑战、充实自我,不要划地自限,只要突破自我,我们的发展一定会比想像中的好。
苹果的核心人物——乔布斯,被奉为创新之神,就连竞争对手比尔·盖茨也说他是一个“IT狂人”、“设计天才”。仅在中国,乔布斯就拥有191件外观设计专利,远远多于比尔·盖茨。尽管历经波折,但乔布斯的创新步伐却从未停下。
他既是一位敢于打破规矩的天才,同时也是一位对世道有独特见解的思想者。有人说他是用右脑颠覆左脑的第一人,有着超乎常人的非同凡响的理念。对于乔布斯来说,只要敢想,就敢做,没什么不可能。
12岁时乔布斯就曾有过惊人之举。在他家搬到洛斯阿尔托斯后,还是小电子发烧友的乔布斯开始了设计频率计数器的工作。有一次,制作东西时缺少零件,他便翻开电话簿,找到惠普的创办人及总裁休利特的电话号码就打了过去。“我是史蒂夫·乔布斯,”他说,“我正在制作一台频率记录仪,不知您能否为我提供点零件。”休利特接到这个电话非常吃惊,但是他还是耐心地对乔布斯作了技术指导,提供了零件,还邀请乔布斯暑期到惠普工作,这个大胆的男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只是在帕洛阿尔托的黄页上看到了他的名字。”乔布斯后来解释道,“他接了我的电话,他根本不认识我,但和我聊了差不多有20分钟,而且最后还答应给我一些元器件,真是个好人。另外,他还让我夏天暑假时去惠普工作,在装配线上装配频率计数器……喔,‘装配’这个词太大了,我只是负责拧个螺丝帽。但是这无关紧要,能叫我去工作,我就高兴坏了。”
这是乔布斯的第一份工作,随着他的日渐成熟,他开始意识到他的生活中除了电子学或许还应该有些其他东西。“记得第一天在惠普公司装配线上工作回来,”他后来回忆道,“我就兴高采烈地把我在惠普公司的快乐和幸福告诉一个叫克利斯的家伙——我的学校监管,还告诉他电子学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东西。我还问他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他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性爱!’那一年夏天我了解到其他很多东西。”
在乔布斯的头脑里,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他认为,只要头脑里有个好主意,就放手去做,自己肯定能行。
1971年10月,才刚16岁的乔布斯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关于“蓝匣子”的新闻报道,这一下引起了他的兴趣。“蓝匣子”是一种可以盗取电话线路的设备,拥有蓝匣子的人可以免费拨打电话。
乔布斯很兴奋,立即跃跃欲试,他把这个消息拿给沃兹涅克看,沃兹涅克看过后,很自信地说:“我们也可以做出来,而且能做得比原来的更好”。于是,两人便开始投入到“蓝匣子”设计中了。他们经过了多次失败,但每次失败之后,他们都会融入更多的创新理念。最后他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蓝匣子”。并且他们的产品还设置了自动启动的装置,不需要开关,一有人拨打电话时,它就会自动启动。
“蓝匣子”成功使用之后,据说沃兹涅克曾经使用它给罗马教廷所在地梵蒂冈打电话,声称自己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为了增加可信度,沃兹涅克讲话时特别模仿了基辛格的德国口音,要求和罗马教皇通话,但当时罗马教皇正在睡觉,他的要求被拒绝了,他还装作很生气的样子挂断了电话。
当他们向身边朋友卖弄时,竟然人人都想问他们要上一只。乔布斯立刻意识到了里面的商机,他说服了沃兹涅克,面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同学兜售“蓝匣子”。他凭借买电子元件时讨价还价的本事,第一批蓝匣子每只卖40美元,由于非常走俏,乔布斯果断提高了价格,将价格抬高到150元并同时提供售后服务,最后竟卖到300美元每只,两个人通过这个方式赚了不少钱,但由于盗打电话情况严重,电话公司开始调查,乔布斯的生意越来越困难,直到一天晚上,在停车场推销产品的乔布斯感到一支枪对准了他。
乔布斯自小被亲生父母遗弃,童年生活也过得很艰辛,而且他性格孤僻且爱哭,但在他的心里,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只要他想到了,他就会去做,不会因为条件限制就止步不前,他坚信自己能改变世界,没有什么可以扼杀他的梦想。
“囚”字,一个人一旦被关进牢笼就会失去人身自由。思想同样如此,人们一旦将思维局限在一个框框里,就将会失去生活的激情、成功的动力。无论我们处在怎样一个不利、艰难的环境中,都不能自我设限,这样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