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8400000003

第3章 诲弟篇(1)

一读书作文类

业精之法在于专

【原文】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淤院野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于?若志在穷经盂,则须专守一经曰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曰志在作古文虞,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舆,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曰且须详问极言余,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穷: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投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⑦鹜wu)院乱跑,心志不专一。

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院“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曰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曰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曰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疑难问题需要解决。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一番曰有了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我也可以与你们一起来分析探讨。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所讲实际上涉及到了做学问有了一定基础,如何进一步深入下去的辩证关系。如果只是“半桶水”,什么学问都想做,结果就会什么也做不成。这就必须做到一个“专”字,只有专,学问才可肯旨做到精深。这种有目的、有计戈U、有选择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读书宜专一耐久

【原文】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①。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②。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曰今曰不通,明曰再读曰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③。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④;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盖自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途院曰义理之学⑤,曰考据之学,曰词章之学⑥。各执一途,互相诋毁。兄之私意,以为义理之学最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⑦。词章之学,亦所以发挥义理者也。考据之学,吾无取焉矣⑧。此三途者,皆从事经史,各有门径。吾以为欲读经史,但当研究义理,则心一而不纷。是故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读经史则专主义理。此皆守约之道,确乎不可易者也。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

——节录自道光二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泛鹜:广泛求取追逐。

②考据:也称考证。指对古籍的文字音义及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

酬酢ch6uzu6):交际往来。

恍huftng):忽然,仿佛。

义理院经义名理,亦称理学尧义理之学。

诗文的总称。

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经济:经国济民。

焉:文言助词。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搬运时可使牛出汗,收藏时能塞满屋子。

⑩《昌黎集》:指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文集。

词章

躬行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着有《韩昌黎集》。

【译文】

深入研究古代经籍必须专守一经,不可三心二意广泛求取。阅读古代经籍要以研寻经义名理即义理作为根本,考据文字音义等为次。阅读古代经籍需要有一个“耐”字的诀窍。一句不理解,绝不看下句曰今天不理解,明天再读曰今年不深入,明年再读。这里说的就是耐的意思。阅读历史的方法,最好的就是设身处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到书中内容里去。每看一处,就好像我自己与当时的人交际往来,谈笑风生于其间。不必把每个历史上的人都记住,只须先专记一人就行了,则仿佛如实地接触这个人一样曰不必把历史上的每一件事情都牢牢记住,只须先专记一事就行了,则如亲历其事一样。总之,读经以深入研究其义理所在,读历史则以考究其事件的始末所在。除去这两个方面,此外就没有别的学问存在了。

中国自从西汉以至于现在,识字的读书人大约有三种途径院一种是经义名理之学,一种是考证文字音义之学,一种是诗文之学。各人自执一种途径,互相攻击指责。我个人的意见是,经义名理之学即理学是最大最重要的一门学问。对理学明白再亲身实践、身体力行就抓住了要点,而经国济民就会有根本。诗文之学,也是能够发挥理学要义的一门学问。考据古代文字音义和名物之学,我认为它没有什么可取的。这三种治学途径,都是从事于经史,但各有它独特的方式方法。我认为如要读经史,只要抓住研究理学一途,就会做到心绪专一而不会纷繁杂乱。由于这个缘故,研究经学就必须专守一经,研究史学就必须专熟代历史,阅读经史就必须专门重视经义名理即理学。这都是守约之道,的确不应轻易变更。

至于经史之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如要对之加以阅读,就应当只读一个人的专集,而不应当东翻西读。如读韩愈的文集,则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无非只有韩愈一人的文集而已。应当自我感觉到天地人世间,除了韩愈的文集之外,再没有别的书籍存在了。这一人的文集未读完,断断不可调换他人的文集来读,这也是读书宜守一个“专”字的诀窍。六弟应当牢记这一点。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反复强调,一个人要做学问就必须在有耐心的基础上做到专攻一门,决不可泛泛而学。这一读书方法是他亲身经验之总结,至今仍可效法。

金代诗人、词人元好问。其诗多反映国破家亡之感,颇显沉郁。

【原文】

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①。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则喜读《文选》②,于七古则喜读《昌黎集》,于五律则喜读杜集③,七律亦最喜杜诗④,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⑤。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尔要作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

——节录自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致温弟》

【注释】

①《中州集》:金代元好问选编,收录金代二百多人诗作,因各作者多聚于中州今河南一带)故称为《中州集》。

②五古:诗体名,即五言古诗,又称为选体”。始于东汉,迄魏晋形成高潮,至唐代更趋精密,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主要形式之一。《文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编。

③五律:诗体名。五言八句,于偶句押平声韵,有一定的平仄格式,并讲究对仗。杜集: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集。

④七律:诗体名。七言八句,于偶句押平声韵,有一定的平仄格式,并讲究对仗。杜诗:指唐代诗人杜甫的七律诗。

⑤《元遗山集》:指金代诗人、词人元好问的诗文集。

【译文】

个人学作诗如果从金代诗人元好问选编的《中州集》入手也好。然而,我的意见是读这样的总集,不如读一部专集要好些。关于这个问题,各人的意见都不一样,爱好都不相同。我的爱好是,于五古诗则喜爱读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于七古诗则喜读唐代诗人韩愈的集子,于五律诗则喜读唐代诗人杜甫的集子,七律诗也最喜爱读杜甫的诗,而苦于不能够把他们的风格学到家,所以兼读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诗集。我作诗最不善于作七律体,其他各体则都有所成就,可惜京城里没有可与之相互切磋的人。你要学作诗,首先必须看一个人的诗集,不要东翻西读。首先必须学习一种体裁,不可各体同时学习。这是因为,如果明了其中一种体裁,那么其他各体也就都会明了的。

【评析】

曾国藩一生对作诗颇有研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的特色。他所强调的,学作诗就须先学一体的观点,同样体现他的宜专不宜广的学术思想,值得今人借鉴吸取。

【原文】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读书应有恒心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曰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①,《归震川文集》四十卷②,《诗经大全》二十卷③,《后汉书》④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曰功课,不以昨曰耽搁而今曰补做,不以明曰有事而今曰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节录自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王荆公文集》:指宋代思想家王安石的文集。

②《归震川文集》:指明代思想家归有光的文集。

③《诗经大全》:诗经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称之为诗,汉代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后人编为:诗经大全》一书。

④《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计一百三十卷,专记东汉一代史事。

【译文】

做学问的道路是没有终止的,而总以“有恒”这两个字为主。我往年在这个问题上最没有恒心,近年以来稍微做得好一些,但还是没有做到完全熟练。自从今年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天临摹字帖一百个字,抄书一百个字,看书至少也做到不下二十页,多则不限定数目。自从七月份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一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一百卷,都用朱笔加以圈点批札。虽然我每天的事情很多,时间很忙,但我也坚持做到本天的学业,不因为昨天耽搁而今天去补做,不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预先做完。各位弟弟如果能像我一样做到有恒如此,那么虽是四弟这样中等资质之人,也会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这样上等资质之人呢?……我曰夜反复思索,唯有这“有恒”二字相告各位弟弟,殷切希望你们时刻把这“有恒”二字留存于心中。

【评析】

曾国藩在篇中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他的各位弟弟,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

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有恒”二字。只要有恒,上等才思之人可以成材,中等才思之人亦可以成材。这观点,确是曾国藩对治学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原文】

九弟诗大进,读之为之巨跃三百,即和四章寄回。……诗之为道,各人门径不同①,难执一己之成见以概论。吾前教四弟学,简斋②,以四弟笔情与,相近也。今观九弟笔情,则与元遗山相近③。吾教诸弟学诗无别法,但须看一家之专集,不可读选本,以汩没性灵④。至要至要!吾于五、七古学杜、韩⑤,五、七律学杜,此二家无一字不细看。外此则古诗学苏、黄⑥,律诗学义山⑦,此三家无一字不看。五家之外,则用功浅矣。我之门径如此,诸弟或从我行,或别寻门径,随人性之所近而为可耳。

——节录自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门径:方法、路子。

②,简斋:指清代诗人,枚。论诗反对拟古,主张性灵,提倡写个人性情、遭际与灵感。诗多写士大夫闲情逸致,风格空灵流利、清新自然。

③元遗山:指金代诗人元好问。其诗多反映国破家亡之感,颇显沉郁。

④汩没:埋没。

⑤杜:指唐代诗人杜甫。其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韩:指唐代诗人韩愈。其诗奇崛,风格继承秦汉而有创新,雄奇奔放,句式长短变化,流畅明快。

⑥苏:指宋代诗人苏轼。其诗大多反映民间疾苦,指责时弊。黄:指宋代诗人黄庭坚。其诗讲究修辞,追求奇拗硬涩。

⑦义山:指唐代诗人李商隐。擅长于律诗、绝句,风格典雅。

【译文】

九弟作诗的本领大有长进,我读了之后高兴得很,当即作了四章诗寄回。……诗作为一种文学体唐代诗人杜甫。其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裁,各人创作的方法不一样,很难执持个人之现成看法来加以概括评论。我以前教四弟学清代诗人,简斋,主要是考虑到四弟的作诗风格与,很相近。今观九弟的作诗风格,又与金代诗人元好问很相近。我教各位弟弟学诗没有别的方法,只须看一个人的专集,不可读多人之选本,以防埋没人的性情灵感。这点特别重要。我于五古和七古诗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杜甫和韩愈的风格,于五律、七律诗则专学杜甫一人的风格,这两个人的作品无一字不加以细看体会。除此之外则古诗学宋代诗人苏轼和黄庭坚的风格,律诗则学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风格,这三个人的作品无一字不看。除上述五个人之外,对其他人的作品所下的工夫就不深了。我学诗的方法如此,各位弟弟或者跟从我一样去做,或者寻求其他的方法,随各人的兴趣情感之所近者去做就行了。

【评析】

曾国藩在诗文方面颇有建树,所以他对学诗的见解颇深,强调学而应有专,这一方法值得重视。

读书贵在有常

【原文】

季弟看书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记,但每曰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忽换彼书耳。

——节录自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译文】

季弟看书不必贪多,也不必硬记,只要每天坚持,自然会有进步。千万不要丢开好的习惯追求新奇,一本书没看完,又换另一本书。

【评析】

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虽讲的是读书要“有常”,但由此使我们领悟到做其他事情同样要“有常”。

教子侄读书不要蛮读蛮记蛮温

【原文】

同类推荐
  •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

    青春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是中学校长,从青少年成才自立的角度,讲述青少年必须培养的六个方面的本领,即人生规划力的修炼、积极行动力的修炼、坚韧意志力的修炼、心态调控力的修炼、身心健康力的修炼。
  • 商用诸葛亮智慧

    商用诸葛亮智慧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诸葛亮以《隆中对》折服刘备,从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开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辅佐,使刘备的境况大为改观。刘备从最初的兵不过千,将只有关张到后来创建蜀国,与孙权、曹操共成鼎足之势,这一切诸葛亮功不可没。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根本原因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知识储藏相当丰富。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丰富的人可以获得成功,知识贫乏的人必然会一败涂地。博览群书对于经商也是必要的。
  • 以错为鉴可以成大事

    以错为鉴可以成大事

    本书讲述了为人处世中最为普遍也最为典型的100种错误,采用理论与事例紧密结合的方法,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举例多为现代人际中最为常见的典型事例。
  • 滴水藏海

    滴水藏海

    做事向前看,强调的是一份坚守的理想和执着的决心;做人向后看,则提醒我们一定要常怀谦卑之念,夯实诸事基础,从而使理想更加接近现实。向前看是动力,向后看是保障。如果说失败曾经伤害过我们,又何尝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适时地向前向后转转头?追梦的路上,如果不能得到什么,就一定应该学到什么!本书告诉你如何掌握成功的人生!
  • 抓住机遇指导

    抓住机遇指导

    成就事业、追求幸福应该是人生的目标,它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拥有健康,获得爱情,具备高超的能力,掌握命运之神,牢牢抓住每一次难得的机遇,才能步入幸福的殿堂,实现事业的辉煌。懂得把握机遇,你才会成功,如果不懂你将一辈子低人一等,《抓住机遇指导》内容不错,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贫道早已天下无敌

    贫道早已天下无敌

    祁岩一不小心被雷劈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觉醒了前世记忆。啥?我前世是大佬级别的天师?玄门高徒?妖族长老?不好意思,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所有人,都是辣鸡!
  • 我的殿下未成年

    我的殿下未成年

    风吹花落,女主的沙雕日常开始。该来的总会来,不该得罪的人你偏得罪,想上天嘛?我来送你!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工匠谈闻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天不应

    天不应

    少年说:“我来自蛮荒之地,被一只异禽喂养长大,所以我叫秦蛮。”少女说:“百世轮回,百世相随,收集众生执念,千万因果加身,在这个无忧花开的季节,只为与你再见一面。”上古一战,大魔九转九死,所有人都认为他死了。直到一个少年出现,一个和曾经的大魔有着同样体质的少年,出现在这片大陆上,没有人知道他的根底,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上古大魔的轮回之身,大魔,还没有死。为了保护这个残破的世界,对一个少年展开了绝杀。这个世界,不允许大魔这种体质的人存在,少年,该如何面对大世的摒弃?
  • BOSS凶猛:撒旦娇妻要翻天

    BOSS凶猛:撒旦娇妻要翻天

    看着他所准备厚厚的老婆手册,在想想自己至今昏迷不醒等待救治的弟弟,她咬牙签下不平等条约。他本以为合作方所赠送的老婆会很听话,跟女仆一样乖乖的臣服!谁知道,婚前怯懦的她,到了婚后,摇身一变成了大老虎!吃掉他的人,刷爆他的卡,搅杂他的周年庆……这些不算什么,他都能忍,但她日日夜店泡牛郎,他还能忍吗?
  • 万物由来有说法

    万物由来有说法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本册为第9辑,科学大讲堂。
  • 快穿之戏精女配醒悟了

    快穿之戏精女配醒悟了

    当女配觉醒自我意识,逃离剧情控制时是被当病毒清理灭口,还是随风而遇直上我,陆星澜,集合万千女配意志为你们逆袭属于你们盛世风华,灿烂活在当世。至于,痴心一片最后获得家破人亡,死于凄惨这种人生不会再次发生。
  • 魅行杂记

    魅行杂记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如果让你选择。对于背叛,你是愿意原谅,还是决然相恨。对于爱情,你是愿意逃避,还是毅然面对。对于等待,你是愿意留下,还是转身离开。天下六界,神、仙、魔、妖、人、鬼。万事万物,总还是逃不脱那个“情”字。
  • 昆仑玉虚

    昆仑玉虚

    他是传说中的命运之子,但却从没得到命运的宠爱。他是天资聪颖的第一人,但修行之路却是坎坷丛丛。离奇的身世,悲惨的遭遇,世俗的冷眼,他阅尽人间悲凉。纵使万千磨难当道,只要心中信仰之火不灭,必能迈向九州荒土的最高端……
  • 维艰

    维艰

    都道是那红颜祸国你却一人抗下所有那道横亘千年的疤我要亲自将它撕裂只为还你整个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