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后,那年的7月上旬,重庆市慈善志愿者总队准备举办一个大型活动,也就是后来重庆市首次启动的“为希望续航”的大型慈善活动,而筹备活动前期的费用,通过预算,没有十来万的经费,根本就没法如期举行,再加上下面数百个小队的办公费用和日常开支,包括上千队员们最低的费用,都急需要钱。
那些日子,刘崇和常常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听到手机铃声一响,他的神经立刻就绷得紧紧的,他知道多半又是什么地方没钱开支了,不是向他诉苦,就是向他求援。一个电话还没说完,另一个电话就响起来,基本上都是一个问题。要钱!
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仿佛面临“四面楚歌”的窘况,几乎把万般无奈的刘崇和和一些队员都逼疯了。刘崇和不想一而再,再而三去找他的哥哥姐姐要钱。这么多年来,哥哥姐姐资助他的钱和物实在是太多了。他决定八方求爹爹告奶奶地去“化缘”,希望让那些平时热衷于慈善公益的爱心人士,能在关键时刻扶持一把。然而,事情往往就像他母亲曾经告诉过他的那样。别指望世界会依照你一相情愿的期望和安排,去达成你的计划。那些他认为有把握的大公司老总,不是太忙,就是出差,或是在外面考察,即使预约也难以安排到“接见”他的时间,他连他们面都见不到,下面的一些办事人员又做不了主。随着活动日期的日益临近,万般无奈的刘崇和想起了他唯一值钱的产业:他母亲留给他的照相馆门面(杨家坪鹤兴路正街79号)。他思索再三,决定卖掉那个门面。他不是不清楚,那是母亲留给他的遗产,也是希望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帅多帮助他渡过难关。
那天晚上,他特意点上香烛,在飘飘袅袅的青烟中,他跪在母亲的遗像前,眼含泪花向在天之灵的母亲诉说他的不舍和难处,祈望求得母亲的宽恕和原谅。
“妈妈,我对不起您!曾经,在那么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您都从来没想过要卖掉照相馆的门面,今天,你的小儿子又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妈妈,我只祈望您理解我的行为!”
在他朦胧的泪眼中,仿佛看见的依然是母亲那张慈祥的笑脸,耳边响着的依然是母亲临终时那语重心长的谆谆寄语。“孩子们,记住,在你们的一生中,还有许多事值得去争取,去完成!”
刘崇和始终相信,天堂里的妈妈一定是一直都在看着的,也是理解和支持他的,就像几十年来一直理解和支持他的行为一样。最终,刘崇和一狠心,还是把门面卖了,所换来的近30万元钱,他全都用在了总队、分队的日常开支和购买各种需要的办公用品上了,那个大型慈善活动也因为有了一笔足以开销的费用,才得以顺利举办,最终获得了成功。
早些年,他的几个哥哥和姐姐都清楚,刘崇和要做的那些事情,需要一定的经济做基础,也经常看见他捉襟见肘的窘况,常常为自己没照顾好最小的弟弟感到不安。因为他们每次去看他,发现他穿的衣服,几乎都是他们曾经给他的一些旧衣服,这让经济状况已经逐渐好转的哥哥姐姐们感到更加内疚。他们都曾经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块儿,就是说服他们的弟弟放弃他所谓的事业和理想。
“小毛弟呐,跟我们干吧,我们一起扶持你!你这样辛苦,一根筋学雷锋,何苦呢?”
“是啊,你要学雷锋为群众义务服务,我们不反对,也支持你,可你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做那些事啊!”
姐姐也说。“只要你同意,我们随便让你干点啥,一年都有上百万的收入!”他的许多同学和朋友,只要碰见他,也都劝他别钻牛角尖,别再认死理!
“你哥哥姐姐那么有钱,你傻呀?”
“就凭你那电器修理技术,开个修理店,日子也不至于过得这样寒酸呀!”
哥哥姐姐,包括许多人如此多次地劝说,开导他,可对于自己的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还是依哥哥姐姐的建议,利用业余时间去干,刘崇和不是没有考虑过,尤其是当遭遇那些流言蜚语,那些无端的指责和中伤,工作中遇到来自各方的阻力和困扰时,他也在孤寂与怅惘中徘徊,感过无所适从,也经历过很长时间很纠结很矛盾的思想斗争,也为自己当初的选择犹豫过,怀疑过,动摇过,甚至也萌生过彻底放弃的念头。每当夜深人静,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的时候,他也时常披衣伫立在窗口,仰望苍穹,凝视夜空满天的繁星,默默思索岁月的斗转星移,辨寻生命在时光中流逝的轨迹,体味人世间那份浅淡的无奈与沧桑,思考生命的内涵、责任的含义,人生的要义。
“有一点儿可以肯定,钱,不是一个人一生奋斗、追求的最终目标。还得有点儿精神和信念方面的东西!没有理想,人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他把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告诉了他的哥哥姐姐和朋友们,最终,他还是固执地选择他创造“精神财富”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哥哥姐姐都知道。要想改变刘崇和的生活方式,他追求的事业,放弃他的信念,改变他的志向几乎是不可能了,可毕竟又只有这么一个弟弟,他们对刘崇和也是说在嘴上,疼在心里。于是,他们尽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上帮助他,总是想方设法为小毛弟排忧解难,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些他的经济压力。
“小毛弟撑起那样一个庞大的组织,的确太不容易!”
“是啊,就像我们自己经营企业一样,一旦出现资金短缺都常常焦头烂额,何况他还没实体,没别的收入来源呢!”
当得知刘崇和资金出现困难,难以为继的时候,他们会碰头一起商量,最后都会作出决定。宁愿让自己的企业资金紧张点,都会慷慨地伸出援手,拿出一些钱资助他,尽量满足小弟弟的要求,随要就随给,许多年来几乎成为制度。即便在早先的那些年,他们自己的企业都还处于艰苦创业的阶段,同样如此。
刘崇和说过。“老了的人,有些时候就如同小孩子,他们在生活中未必需要多少物质,他们更需要心理上的一种安定感和安全感,往往又比小孩子还“贪心”,而这种情感的依托,未必是他们的孩子能给予的,尤其是那些膝下无子的老人,更值得和需要我们去关心,去帮助。”
逢年过节,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去看望和关心孤寡老人、贫困儿童,尤其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开始重视每年5月的母亲节以后,刘崇和和他的服务队除了送些礼物和慰问金,更多的则是以慈善募捐和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表达感恩之情,让他和服务队长年关心和照顾的那些孤独寂寞年老的母亲们,体会和感受到作为一个母亲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刘崇和后来回忆说。“母亲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战国时期有个叫做侯生的人对信陵君说。你帮了别人,哪怕是大恩大德,你都不要记在心上;别人帮了你,尤其是在危难的时候帮助了你,你要永远铭记在心,时刻不忘,有机会就要回报!”
一般节日临近的前几天,他就会跑去姐姐刘崇梅的重庆沁园食品有限公司。
“姐姐,给我准备一千个蛋糕!改天我来拉哟!”
中秋节,他会跑去三哥刘崇华的重庆华生园食品公司,一进办公室就大声喊道。
“三哥,给我准备的五百盒月饼呢?”
临到节日,哥哥姐姐往往早早就安排好了,宁愿推掉或延迟其他客户的交货时间,也会考虑先满足他们这个小毛弟的要求。他的哥哥姐姐也总是慷慨解囊,大力资助,从不收取一分钱,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小毛弟的行为,是在向人们和社会传递一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的信息,是在传承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民族传统美德!
就像他的三哥刘崇华所说的那样。“我那小弟弟就这样,看见别人受苦遭罪,日子过得寒酸,他比当事人还着急还痛苦,就好像是他自己在受折磨一样,如果别人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几句,他的眼圈就红了,泪花就在眼里打转,想方设法都要为别人排忧解难!看见他焦眉愁眼的样子,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助他。”
哥哥姐姐们除了长期资助一些活动经费和办公费用,令人钦佩的是,还把刘崇和推荐的下岗职工,先后3000多人全部接纳到自己的企业就业。后来他们还在自己的公司里,成立了慈善志愿者服务分队。
1999年,他三哥刘崇华的企业华生园食品公司,经过近20年的拼搏奋斗,已是市内外闻名遐迩的着名食品企业,刘崇华也早就迈入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的行列。刘崇华看见小毛弟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一个固定的“窝”,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让小毛弟安心做他的事情,于是,他悄悄地背着自己老婆,在南方花园给刘崇和买了一套四室两厅140多平方米的房子。
“小毛弟,来,钥匙!”
刘崇和当然不知道,三哥刘崇华给他的门钥匙,是那套在渝中区南方花园B区2-3号的住宅,而且都精心装修完毕,各种家用电器也都配备齐全了的。
刘崇和听三哥说给他买了套房子,心头一热,泪水就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感激之余,觉得这许多年来,他没少麻烦三哥,几百几千的现金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仅三万五万的就给他不知道多少次了。现在又给他一套房子,那可不是一点点钱啊!他哪忍心收下三哥这么厚重的馈赠?
“三哥,这个,我不能要,我已经够让你费心了。”
“少废话!拿着,我是你亲哥哥,我们帮你,也是间接帮了那些需要你去帮助的人,你做的事情,如果仅仅是为了你自己,你以为三哥要送你房子吗?走,去看看房子怎么样?”
那一刻,感激之类的语言,显得那样的无力和苍白,兄弟手足之间的情谊,无疑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的教诲,深入骨髓的家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浓郁的家国情怀,建立在彼此共同的“敦善行而不怠”的理念之上。
光阴荏苒,日月更替,几度春秋风雨,几番生肖轮回。2008年以后,随着总队和许多分队、小队队伍的逐渐扩大,各种日常经费的开支也越来越大。各个队部门面的租金,需要送往各地的各种物资,各种慰问品,队员的费用,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得身为总队长的刘崇和几乎喘不过气来。
许多个不眠的夜晚,他的眼前又老是浮现出的画面,总是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那些生活难以自理的残疾儿童,他对他们生活的担忧、牵挂和惦怀,让他常常感到自己的无能和窝囊。一天,当他疲惫不堪回到家里后,突然,一个惊人的想法来。
第二天,他私下背着妻子,去了一家房介所,打听到了有人早就想买南方花园B区他那套房子,询问了一个大概价格以后,心里又开始寻思起来。他当然常清楚,这事如果要直接告诉妻子,恐怕有阻力,弄得不好会演变成一场再也无法收拾的“战争”,早些年的那场会纷让他有所忌惮,搞得不好家庭就真可能因此彻底散架!可这么重要的大事,要想瞒天过海瞒住妻子,事实上是隐瞒不了的!可谓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怎么办啊?
那时,他妻子上班的地点,离南方花园比较远,妻子许多时候并没有回家住宿,基本上都是住在单位的宿舍里,只是到了周末才偶尔回来一趟。
“老婆,你上班好辛苦哟!”那天妻子回家来,刘崇和一副喜笑颜开的模样,显得格外关心和殷勤,还不时吹着口哨,里里外外地忙个不停,做饭抹屋打扫清洁,诸多琐事都让他一个人全包了。
妻子自然不清楚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以为老公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心里感觉特别的甜蜜。不过也猜测到刘崇和一定有什么事情要找她商量。
“今天这么高兴,是彩票中大奖了,还是捡到金条了?”
“我有个想法,也考虑了好久了,你上班那么远,咱们何不如把现在这房子卖了,在你们单位附近重新另买一套,你就不用这么辛苦地跑了啊!”
妻子一听,也觉得是个好主意。于是不仅不反对卖房子,反而和他商量起在哪儿买房子最合适。
“这事就让我去办,等我把一切搞定了,你就等着好好享受吧!”
就这样,服务队经济的拮据和紧张,迫使刘崇和再次忍痛把那套房子给卖了,可卖了的近50万元钱,他没有拿去买新房。
妻子几次问过他:“房子的事究竟怎样了?”
他却搪塞说。“想货比三家,我发现有一个新楼盘,价格很合适,户型又好,采光通风一级棒,放心,很快就能够搞定了。”
妻子完全没想到,他居然又把钱全部投进了服务队。等到妻子发现他们手里根本没钱去买回一套房子的时候,木已成舟。那时的妻子,许多年来,在刘崇和的影响下,也是单位历年的学雷锋标兵和先进人物了,思想具有了一种积极向善,向更高层次追求的思想境界。当然,平心而论,作为一个妻子,心里难免还是有些不满和怨言,但是她已经能够理解老公“自作聪明”的所作所为了。
服务队的燃眉之急解决了,“战争”也始终没有发生,更没有像十几年前那场持久的纠纷和解释,当然更没有充满火药和硝烟味的场面!
南方花园BE那套四室两厅140多平方米的房子,若按现在的市场价来计算,足以价值上百万。
刘崇和两口子现在居住的房子,还是后来他妻子所在的单位——重庆地研院,为了支持他们夫妻俩在学雷锋做慈善活动中作出的重大贡献,研究后决定分配的一套120多平方米的福利房,这才解决了夫妻俩后来长期居住在岳母家的问题。
正是由于有了自己的母亲和亲人们的充分理解,强有力的财物支持,让他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无数队员们的鼎力支持,通力合作,才让刘崇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迈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坎,也才让他和他的慈善志愿者服务总队,能够比较顺利地坚持走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