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你的生活,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之中,你会认识到,有时,求和与表现低姿态也是一种奋斗,也是一种拼搏。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会忍受比学会抗争是更复杂、更重要的工程。既然人人都需要求人,既然人人都需要保持低姿态,为什么许多人宁可信守“万事不求人”的古训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呢?宁可忍受某些生活的缺陷,把问题搁置起来而不去求人,而不去表现低姿态呢?
许多人在求人之前,就老想着别人可能会很傲慢地对待你,会轻视你,会对你视而不见,甚至会侮辱你,把你赶出门去……这样你就退缩了,就丧失了勇气。正因为如此,你可就打出了“万事不求人”的招牌,宁可忍受不办事的后果,忍受不办事的麻烦,把事情搁置起来,也不去求人。其实,别人是否重视你,别人是否尊重你,这是别人的事,也是别人的权利。你不可能拿手枪逼迫别人重视你、尊重你。尤其在你求别人办事的时候,你没有选择的余地,你必须以低姿态去对待能帮你办事的人。而对方则有选择的余地,别人完全有可能没认识到你的价值,完全有可能因为不需要你而忽视你。
如果你要成功,你就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去对付这样的事。要知道你的身高、体重、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并不会因为别人的轻视或怠慢而有丝毫的改变,也不会因为有别人的夸奖和称赞有丝毫的变化。当一个人外在的实力和成就还不太突出的时候,一个人尊严的支撑主要靠自尊,即尊重自己。自尊是一个人的尊严的起点和基础。一个人首先要有自尊,然后他才能具有真正的尊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上司的微笑就昂首挺胸,因为一个人的白眼而垂头丧气的话,那么他还有没有尊严可言?
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对个人的尊严抱过高的奢望,而必须依靠自己的内在的尊严生活和工作。记住,你有你自己的优势,当你在你实力不足的领域之中办事,就需要求别人办事以解决遇到的问题。正如你找医生看病要付钱一样,你找别人办事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等待时机,学会暂时妥协
暂时妥协是人生的一大策略,暂时交出或放弃,是在这一过程中等待时机,创造条件,以求扭转乾坤以图东山再起。
“妥协”就其词义来说,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从词性上看,妥协并无褒贬之分。近日得闲,翻阅史传、小说,顿生感悟:原来,暂时的或者说必要的妥协,乃是人生一大策略。
《老子》上有这样几句话:“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后人把老子的这一思想概括为“取予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成为我国古代军事上的一种暂作妥协、待机索取的常用策略。
东周时期,在著名的“三家分晋”之战中,魏国国君等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策略。当时正值春秋末期,晋国的命运掌握在智、韩、赵、魏“四家”手中,其中智伯最强。他不满四家共享的局面,而欲独占晋国。于是,智伯打着加强公室的幌子,要三家各拿出一部分土地和庶民给晋君,实则是扩充自己的地盘。他先去威逼韩国国君康子。
康子本想拒绝,宰相段规说:“智伯贪得无厌,假君命以削吾地,若用兵,是抗君也,彼将藉以罪我,不如与之。”
段规建议,接受智伯的要求,割地后见机而行。
智伯又袭用逼韩之法,向魏国索要土地。魏君桓子认为他欺人太甚,欲加拒绝,宰相任章劝说道:“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
结果正如任章所料,智伯终被韩、魏、赵三家所灭。
战争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在条件不具备时,要想夺取或保存某种东西,必须暂时交出或放弃它,在“交出”或“放弃”的过程中,等待时机,创造条件,最后把它再夺回来。这种“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屡被后代兵家所推崇。
历史小说《袁崇焕》中,谈及“取予之道”,给人启发,也令人感叹。袁崇焕是明末著名军事家,官至兵部尚书。他屡次击退清军的进攻,战功卓著,结果却是含冤被杀。小说中说,辽东战役时袁崇焕曾想以暂时的妥协换取准备的时间。他认为,当军事上准备没有充分之时,暂时与外敌议和以争取时间,历史上不乏先例。汉高祖刘邦曾与匈奴议和,争取时间来恢复、蓄养国力、兵力,等到汉武帝强盛时才大举反击;唐太宗李世民曾代父皇李渊做主,与突厥议和,等到兵马齐备,军队训练有素时,才派李靖北伐,大杀突厥犯敌。同是妥协议和,秦桧与前金的议和,同诸葛亮与孙权周瑜的议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屈膝投降,而后者是暂时退让,这种妥协是为将来的进攻做策略上的准备,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袁崇焕当时的委曲求全的妥协策略,难以让人理解,其为社稷计忍辱负重、行举世嫌疑之事,实属不易,此不多论。
的确,有进攻必有退守,有冲突也应有妥协。大至军国之重,小至家务琐屑之争,带兵打仗,为官从政,做人处世,必要的妥协往往是不可少的。
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人来说,隐忍、妥协,有时并不意味着胆小、怯懦。含辱妥协,既要战胜自我,消除受辱的复仇心理,又要战胜别人,不顾世俗的猜疑、歧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
暂时的妥协,必要的妥协,的确是一种重要的为政之道、军事之道、人生之道。大道通了,至于邻里纠纷、兄弟失和、夫妻斗嘴之类的日常矛盾,便不难用“妥协”来化解了。学会妥协,学会放弃,实则是人生一大课题。
末了,我忽然忆起一则名人轶事,由此想到,妥协并不都是委屈、忍辱,有时它也体现出人的机智与幽默。这则轶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大文豪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小径上,对面碰到曾尖刻批评过自己的批评家。真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越走越近了。“我是从来不给蠢货让路的。”批评家傲慢无礼地说。“我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旁边。从行动上看,歌德也是做了妥协、让步,不过是一种机智的退让,其言行带有某种以守为攻的意味,此已稍偏论旨了,还是就此打住吧。
学会低调屈从,反客为主
低调的策略如果用于商场,其技巧和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将你的企图隐藏在明显的事物中,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一般人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不会怀疑,低调策略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一错觉来掩盖自己的真正意图。这种低调策略是最常见的,也是用得最多的。正因为如此,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而使各商家在销售中容易实施,达到其推销产品、占领市场的真实目的。
麦当劳董事长克罗克年轻时没读完中学就出来做工,以维持生计。后来他在一家工厂当上了推销员,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他在推销产品过程中也结交了许多朋友,积累了大量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后来,他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
通过市场调查,克罗克发现当时美国的餐饮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时代的要求,亟需改革,以适应亿万美国人的快餐需求。但是,克罗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对于一贫如洗的克罗克来说,自己开办餐馆根本就不可能。
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做推销员工作时曾认识了开餐馆的麦克唐纳兄弟,自己可以到他们的餐馆中学习,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
于是,克罗克找到麦氏兄弟,讲述了自己目前的窘境,最后得到了对方的同情,答应留他在餐馆做工。
克罗克深知这两位老板的心理特点,为了尽早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又主动提出在当店员期间兼做原来的推销工作,并把推销收入的5%让利给老板。
为取得老板的信任,克罗克工作异常勤奋,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他曾多次建议麦氏兄弟改善营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并提出配制份饭、轻便包装、送饭上门等一系列经营方法,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服务种类,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他还建议在店堂里安装音响设备,使顾客更加舒适地用餐;大力改善食品卫生,狠抓饮食质量,以维护服务信誉;认真挑选店堂服务员,尽量雇用动作敏捷、服务周到的年轻姑娘当前厅招待,而那些牙齿不整洁、相貌平常的人则被安排到后方工作,做到人尽其才,确保服务质量,更好地招待顾客。
克罗克为店里招徕了不少顾客,老板对他更是言听计从了。餐馆名义上仍是麦氏兄弟的,但实际上其经营管理、决策权完全掌握在克罗克的手中。不知不觉,克罗克已在店里干了6个年头。时机终于成熟了,他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了一大笔贷款,然后跟麦氏兄弟摊牌。起初,克罗克先提出较为苛刻的条件,对方坚决不答应,克罗克稍做让步后,双方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克罗克以270万美元的现金买下麦氏餐馆,由他独自经营。
第二天,该餐馆里发生了引人注目的主仆易位事件,店员居然炒了老板的鱿鱼,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当地的特大新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快餐馆的名字也借众人之口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其在美国的知名度。克罗克入主快餐馆后,经营管理更加出色,很快就以崭新的面貌享誉全美,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总资产已达42亿美元,成为国际十大知名餐馆之一。
克罗克的低调战术取得了成功。他仅以让利5%就轻易打人了麦氏快餐馆,随后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工作换取了兄弟俩的信赖,使兄弟俩认为他处处替自己着想,感到双方利益一致,便自动消除了对他的猜忌,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多种建议。经过逐步渗透、架空,老板本已“名存实亡”,最后一场交易,全部吃掉了麦克唐纳快餐馆。
学会低头,才能出头
莎士比亚说过:“唯有埋头,才能出头。急于出人头地,除了自寻苦恼之外,不会真正得到什么。”人的一生就好比一粒种子,如不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只想享受温暖的阳光,呼吸新鲜空气,那么它将永远只是一粒干瘪的种子,而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样的道理,人只有埋头做事,才可以有所作为,最后出人头地。要知道,最终的目标绝不是转眼之间可以达成的。在未付出辛劳和艰苦的代价之前,空望着遥远的目标着急是没有用的。唯有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地朝着目标前行,才会慢慢地接近它、达到它。
曾经有个人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
问者反驳他:“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若是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地戳出许多窟窿?”
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越过三尺的人,要想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做人要低头,这是苏格拉底给我们的人生启示。表面上来看,“低头做人”可能会给人一种懦弱和畏惧的感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适当地低头,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在特殊的场景和特殊的时刻,我们就应该保持低姿态。“低头做人”其实并不低,反而恰恰是转危为安的妙招。
低头做人,就是表面不动声色,但是内心未必没有对策,内心未必不起波澜,却可以一笑了之;低头做人,就是与人相处,能屈能伸,面对嘲弄讥讽,可以宽容大度;低头做人,就是超然处世,这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往往比尔虞我诈的争斗更有价值;低头做人,不是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而是失败之后的淡然若素;低头做人,不是怯懦软弱,而是面对无理强权的一种弹性回避;低头做人更不是一味谦虚,而是成就面前的韬光养晦。
一个人学会了低头,就已拥有了一种能力,已经达到了一种难得的境界。低头做人,你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低头”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该“低头”时就“低头”,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就能巧妙地穿越人生荆棘,更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