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产生亲密之感,只要你能很巧妙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就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那些社会地位高、权势大的人这样做,所收到的效果就更为显著,更为理想。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接近上司是危险的,但是,不接近上司却又永远无出头之日。
一般来说,伟大的人都喜欢愚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并取代自己。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手下,上司就会忧心忡忡,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抢了自己的权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到自己手下,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因而,聪明的下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与赏识。当领导阐述某种观点后,他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带头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私下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领导,同时,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久而久之,尽管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弱智”,但领导却倍加欣赏,对其青睐有加。
在更多的时候,上司需要并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并不是怎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事业。中国有个古老的故事,叫“南辕北辙”,意思是说,目的地在南方,但驾车的方向却对准了北方,结果跑得越快,离目标越远。同样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诚的下属,这位下属总是同自己对着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这位下属的能力发挥得越充分,可能对上司的利益损害越大。
所以,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一旦发现“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
如果换一种做法,对于上司交办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完毕,你的上司会首先对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惊,效率高嘛。而因为快,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不一定完美,这时上司会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他高你一筹。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给领导留着,单等着他来作“最高指示”。并且,同事们也许会觉得你并不怎么特别,无非“毛”一点儿。同事们认同了你的缺点,就等于在感情上容纳了你,把你同他自己是一般看齐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成为众矢之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减小了。
设法让别人保住面子
别人也许真的错了,但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他虽然明知错了,也希望得到足够的尊重。所以,别去指责他们,因为那是愚人的做法。尝试着去理解他们,只有真正智慧、宽容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一个人犯错误,往往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是在犯错误,而是因为他想犯错误。宣传教育对于想犯错误的人基本无效。防止犯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人不敢犯错,一种是让人不想犯错。前者是强制手段,见效快而难服人心;后者是沟通艺术,见效较慢而作用力持久。要想让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依赖于他的自尊和良知的觉醒。那么,首先要设法帮他保住面子,以免他自暴自弃。
有一种人,脾气粗野狂暴,不管什么事都能搞得像滔天大罪那样不可饶恕。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一时的狂怒,而是源于他们自己的禀性。他们谴责每一个人,要么为这个人做过的某件事,要么为他将做的某件事。这暴露出一种比残忍还要可恶的性情,这种性情才真是糟糕透顶。他们是如此夸张地非难别人以至于他们能把别人原本是芝麻大小的一个问题渲染得像西瓜那样大,并借此将其全盘否定。他们是不通人情的工头,能把天堂糟践成牢房。盛怒之下,他们把一切都推到极端。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别人丢了面子,而他得到了怨恨。
有智慧的人绝不如此处理问题,他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设法将事情导向好的方面。
一天中午,一位老板到工厂进行例行检查时,看到一些员工在挂着“禁止吸烟”的标牌下面吸烟。没有比明知故犯更可恶的事情了,这是多数人的看法。这位老板却没有多数人这么敏感。他走到这些工人们身边,递给每个人一支烟,说:“小伙子们,如果你们能在外面抽烟的话,我就真要感谢你们了。”
小伙子自然知道自己违反了厂里的规定。但老板不仅没有指责他们,反而道给每人一支烟。他们的自尊得到了尊重,他们被人当人看,当然要表现得像个人。所以,公然在厂内吸烟的人再也没有了。
当一个人犯了错误时,往往能找到上百个理由为自己辩护,其中一个最常用的理由是:“换了是你,不见得比我做得更好。”当一个心里有了这种想法,你说得再多,他也不会心悦诚服。这时候,最有效的说服是言传身教,把你要求他做好的事做给他看。
日本大企业家、三洋公司创始人井植熏,喜欢遵守规则又敬业的员工。而他本人也绝对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勤奋敬业,决不因为自己是老板而打半分折扣。比如,他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达公司,准确率比闹钟还高,而且几十年如一日,若非出差,绝无误差。他本人如此律己,所以他公司几乎没有一个不勤奋敬业而遵守规章的员工。
比尔·盖茨欣赏聪明而干劲十足的员工,但他没有每天安逸地躺在床上,逼员工加班加点干活。在创业的最初十几年,他跟普通员工一样,每天工作16个小时,累了就往地板上一躺,睡上一觉,睡醒了爬起来接着干。
一个人能做到他提倡的事,比他唠唠叨叨说一万遍更有说服力。
有的人并无意伤人面子,只是说话时表达不当,造成了实际伤害的效果。
比如,有些领导提倡“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找差距”这种批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照顾下属的面子,效果却不见得好。
比如,老板对一个业绩不佳的员工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非常满意,但是如果你能在工作方法上注意一点,业绩肯定会提高。”
员工开始会觉得受到了鼓励,直到他听到“但是”两个字。他很可能因此而对最初的表扬产生怀疑,对他来说,这个表扬也许只是后面批评的引子而已,可信性遭到质疑。
如果老板这样说:“我对你的工作表现很满意,而且你的进步也很明显,说明你在这方面有潜质。如果在工作方法上作一些改进,我相信你的进步会更快。”
这样员工便不会感到批评的暗示,同时也能够受到鼓励,并尽力做得像老板期待的那样好。
学会尊重别人
好多人是棒冰做的性子,能折不能弯。跟你过几招他干,照顾你几拳他敢,要他服软不行。他们的口号就是:文打官司武打架,软的硬的全不怕。
其实,这种人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怕,他也有一样怕的东西,怕什么呢?怕敬。你看《水浒传》里的霹雳火秦明,杀他的脑袋他也不服软,可是宋江往地上一跪,口称将军,自称罪囚,吓得他立马滚在地上叫哥哥,当了朝廷的“叛徒”。
俗话说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很普遍的心理。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但是,那些聪明的人,不会先要求别人的尊重,而是首先“敬人一尺”,然后自然会得到“人敬一丈”的回报。
戴维·史华兹初创罗兰奴真服装公司时,只有3000美元,聘不起服装设计师,只能生产一些很普通的衣服。一天,史华兹去一家零售商店推销成衣。店老板不屑一顾地说:“你的衣服是三流设计师设计的,也许你的公司里根本就没有设计师。”
史华兹见他一语说中要害,顿时来了兴趣,便坐下来,同他攀谈起来。原来,此人名叫杜敏夫,是位服装设计师,曾在三家服装公司打工。由于老板没眼光,对他的设计总是不满意,他干不多久就只好走人。后来,他一气之下,索性不搞设计,做起了服装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