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代沟之所以形成,不是因为时代变了,而是因为父母看孩子的眼光变了。父母觉得孩子的打扮很怪,行为很怪,思想很怪,便认为孩子“有病”,甚至认为孩子已经不可救药了。孩子真的“有病”,真的不可救药了吗?只要看看他周围的人,看看与他年龄相仿的人,就会发现孩子和他的同龄人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一样的“怪”,当然,在他们眼中“怪”通常被叫做“酷”或者“另类”。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的行为在同龄人眼中颇受羡慕,但在父母看来却很不顺眼。实际上孩子正在经历与自己年轻时同样的情形。为什么这种事情会不断地在代与代之间上演?原因在于父母已经被孩子这一代的流行所抛弃了。
时装流行年年不同,裤腿从窄变宽,又从宽变窄;衣摆从松变紧,又从紧变松;鞋跟从低变高,又从高变低;衣饰从繁变简,又从简变繁……无论哪个年代,都有自己的时尚或时髦,都有人引领潮流,都有人担心自己落伍。追赶时代潮流的人,并非特立独行者,恰恰是他赶他那一代人的时髦,如同你赶你那一代人的时髦一样。
理解和尊重是恢复亲子间良好沟通的基础。父母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评头品足,尤其是那些在孩子同龄人之间流行的行为,更不要用是非对错来评价。要抱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这样才能消除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和认识差异。除了要欣赏以外,父母还可以尝试学习那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甚至可以向孩子学习请教,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实现充分的沟通。家长还要注意不要时时处处用学习来压制孩子正常的娱乐和休闲活动,不要把学习好、成绩好看成惟一的追求,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得到适时的放松,降低亲子间的冲突,实现父母与孩子的思想和观念的沟通,在沟通中,家庭教育就完成了。
要想填平代沟,缩小两代人之间的思想和行为的差异,建立和谐美满的亲子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一定要放下家长的架子,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孩子相处。有调查结果显示,因父母端长者的架子而造成两代人之间代沟的几率高达50%以上。因此适时地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不要拿家长的身份来约束孩子、教训孩子,可以有效地填平代沟。
父母要尽量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玩,例如一起看电视或一同骑车到某处游玩,培养朋友般的“友谊”。如果孩子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了,就乐于把心里话讲给父母听,因代沟而产生的亲子间的沟通障碍也就消失了。
其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正视孩子的价值,给孩子一种独立成长的安全感。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应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尊重、理解、信赖,在适度的宽容中,给对方留一定的空间和自由,这样,在与父母交流时,孩子才不会有拘束的感觉,才乐于与父母交流,这对于填平代沟是很有帮助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管得太严太细了,有些家长甚至连孩子上学穿什么衣服、穿哪双鞋都要管,这让已经是高中生的孩子感到很厌烦。有些孩子甚至对父母的意见已经产生了一种成见,对父母提出的好的意见,孩子也不听,这又让父母感到很挫败。
在这方面,家长们应该向商业顾问学习,不要插手干预孩子的事情,出现问题要细心聆听,协助孩子做出选择,而不是代替孩子决定,要做孩子的顾问,不要做代理人。
珍视孩子的信任。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情告诉父母,所以做父母的应该把孩子告诉给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重视。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父母亲。双方都有了尊重,那么紧张的亲子关系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父母只有经常主动和孩子交流一些当前流行的一些物品、观点主张等等,主动学习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让双方在一起时有共同语言和谈话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两代人之间无话可谈,影响亲子关系。
第30条忠告高中生的成长需要空间,所以不要侵犯他们的隐私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家长应当感到高兴,因为这证明他们已经长大了。
彳艮多高中生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感慨:“孩子越大越琢磨不透了。小时候什么事情都和家里人说,如今大了,什么事情也不爱和家里人讲了,做父母的很难把握他们心里到底都在想些什么。”
家长的感慨并非无病呻吟,很多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很多事情不想让自己的父母知道。有些事情他们并不在意同学朋友知道,但一旦他们发现父母知道了这些事,他们就会表现得很尴尬。所以,高中生对于个人隐私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并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护自己的隐私,比如把自己的日记锁起来等。
好事不避人,避人没好事。孩子们这种反常表现,让父母们感到不安。为了弄清孩子的真实想法,很多家长采取了诸如偷看孩子的日记等非常规手段,了解孩子的心事,结果引发了母子或父子之间的关于个人隐私的争吵。
“妈妈,你不能偷看我的日记!”
“这怎么能说是偷看呢?妈妈看女儿的日记是为了多了解女儿,及时发现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问题,妈妈好来帮助你。”
“我不需要你的帮助!你如果再偷看我的日记,一切后果你自己负责!”
见平时乖巧的女儿现在急赤白脸地和自己叫喊,妈妈也生气了:“怎么说话呢?我是你妈妈,难道我把你养这么大,还没有资格看看自己女儿的日记吗?”
女儿哭着叫喊:“那是我的秘密,是我的隐私。你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就擅自偷看我的隐私,你是侵犯人权!
我是你的女儿,可是我也有人权”
说完,女儿一把夺过妈妈手里的日记,跑到自己的房间里躲了起来。
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在自己的抽屉上把锁,似乎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宣告他(她)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个“隐秘世界”
是孩子自由个性的集中体现,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都不可随意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警戒线”。所以,孩子会采取很多措施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习惯于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自己把孩子从小养大,就有权力支配和干涉孩子的一切。一旦他们发现孩子有了秘密以后,就会觉得自己有必要管管,于是千方百计地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甚至把其中的内容当作孩子“错误行为”的证据,用来指责孩子,教育孩子。家长的这种做法,会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到难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侵犯了,从而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孩子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家长应当感到高兴,因为这证明他们已经长大了。所以,父母不但不能偷看偷听孩子的隐私,还要帮助他们学习更多保护隐私的方法,为他们日后的社会行走奠定基础。
尊重孩子的隐私,教育他们保护好个人的隐私,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
李文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就十分明确地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发现了女儿的变化,李文的爸爸妈妈都很高兴,因为这是她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当女儿宣布自己从此以后不再要父母检查日记的时候,他们一致表示同意,而且还给女儿买了一个专用的写字台,主动将抽屉的钥匙交给李文保管,让她学会保守自己的秘密。
后来上了中学,李文又收到一些同学的来信,包括男生的信,她统统都把它们收进了自己的抽屉。爸爸妈妈见过女儿整理信件,但谁也没有提出要看这些信,而且他们还叮嘱女儿一定要妥善收好这些信件,不要遗失,免得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教育对于李文相当宝贵,让她有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和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准则。
引导和教育孩子是父母必须要做的工作。父母应该从思想上引导孩子,而不是去偷看孩子的日记。父母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坦诚地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主动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主动地求得父母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当然,有些独立性特别强的孩子不愿意主动和父母进行交流,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也不能偷窥孩子的隐私,应该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引导。
一是掌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悄悄地腐蚀着孩子的心灵。如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晚间外出甚至彻夜不归、早恋等一些品行变化和心理动态,家长应及时观察和掌握这些蛛丝马迹,正确地加以引导。
二是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来越强,如写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和谈话内容,都不愿主动地向父母透露。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秘密,不打探、不偷看。
父母还应经常主动地与孩子交谈,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困惑,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营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宽松的氛围,使孩子感到自已和父母之间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子关系,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
三是引导。尽管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是非观念不强,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生活等许多问题,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寸。而家长在细心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掌握孩子内心隐秘的同时,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异性朋友时,更应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把握好内心隐秘,规范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学会如何去辨别朋友、增进友谊、处理矛盾,并不断排除和修正内心隐秘世界中非健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