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35500000076

第76章 省直管县改革 (7)

取得历史性突破,“放活”正在积极推进,发展战略布局和政策调整已出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良好态势。这都说明,在努力克服市场缺陷和统筹城乡方面,我国正在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实行省直管县,提高统筹层次,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和谐发展的改革创新。

(第三章 浙江:省直管县体制探索的先行受益者

浙江作为我国陆域面积偏小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从人均半亩地的资源小省,发展为经济活跃、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浙江模式”。理论界更多的认为,浙江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其发达的县域经济和省直管县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节 浙江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形成和改进

浙江省陆域面积10. 18万平方公里,民间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4 700多万人。现设有1个计划单列市、1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58个县(市),共计69个市、县(市),不含计划单列市的财政体制单位63个,其中县(市)53个。

浙江不少地方曾属古越国,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的历史,培养了浙江人“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做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千年传承,这种精神催生了新时期的温州模式、台州现象、绍兴文化、宁波经验、义乌指数,推动了‘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引起全国关注,电引起了各地考察团浓厚的探究兴趣。

温州,一个总人口780万人的城市,却有24万家个体工商户、13万家民营企业,民企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9. 5%,还有200多万人走出温州,在国内外创业。全民创业,让这块土地上涌现出一大批“胆大包天”、“胆大包地”、“胆大包海”、“胆大包江”、“胆大包市”的典型。“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等32个国字号桂冠花落温州。台州,一个浙江历史上的落后地区,自从创造出“民营主导+政府推动”

的“台州现象”,民营大型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得到激励,今天,台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吉利汽车为代表的民企成为耀眼的明星。绍兴以往印象中只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今也成为民营经济发展重镇,全国500强民企阵营中,绍兴占了51席。绍兴传统的“三大缸”:酒缸、酱缸、染缸,即绍兴酒、酱菜和印染业,在新时期“酿”出一大批产业。以纺织业为例,绍兴领带产量占全国的88%,世界的35%;年产袜子120亿双,全世界人均两双;整个纺织品贸易总量超过1 000亿人民币。宁波,不仅有全国第二大港北仑港,更有雅戈尔、奥克斯等一大批名牌民营企业。义乌,浙江中部乃至沿海省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县级市,它的小商品市场,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已形成了引领全国小商品价格的“义乌指数”,发展成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小商品市场。

浙江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无中生有”,正是这样的性格使浙江人与全国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第一批私营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第一座中国农民城、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等诸多“第一”联系在一起。有人曾评价说,浙江吃“改革饭”

长大,走“创新路”起家。浙江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富民强省,本质特征是市场经济,活跃力量是民营企业,表现形式是县域发达,推动力量是全民创业。曾到浙江考察的薄熙来感叹说:“浙江写了一本很好的市场经济教科书,很好学,很有用。”

2007年浙江省全省与各市GDP数据见表4-3 -1。

浙江是全国制度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通过大胆、务实的制度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浙江以全国1. 06%的土地面积,3.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7.5%经济总量的骄人成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在行政体制改革上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涌现出了许多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政府创新典型。从民主恳谈到一站式服务,从省管县财政体制到强县扩权改革,浙江为政府转型贡献了许多原创性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

浙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在“无特殊政策、无独特地理区位条件、无经济基础优势”的情况下实现的。理论界认为,浙江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与其发达的县域经济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浙江县市经济长期以来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0%左右。近几年把毗邻县市划为市区,县市经济的账面比重出现较大下降。与江苏相比,2005年,浙江县市生产总值仍占全省的52. 9%,高于江苏的50.1%;财政占40.1%,高于江苏的37. 6%。

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地区间财力有较大差距,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特别是一些小县、偏远山区、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被边缘化。

基于这种情况,浙江较早地实行市(地)本级财政和县(市)级财政处于平等地位,都直接同省财政在体制上挂钩,市(地)一级不与所辖县(市)产生财政结算关系的一种地方财政管理体制。省财政对市(地)与所辖县(市)采取一视同仁的财政政策,财政体制结算、各专项资金的分配(含与部门联合分配的资金)、资金的调度等都是由省直接到县(市),无需经过市级财政。在这种体制下,市、县分别与省财政发生收支往来关系,地级市预算内财政收入仅来自于市本级,与行政辖区内的县(市)没有财政隶属关系,只在预算外各种行政规费方面存在结算关系。这种体制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实行中央、大行政区、省(市)三级财政。省内各级财政收入,全部归中央财政收入;各地方的经费开支,按照开支标准和实际支出凭证,逐级向上一级财政机关报销。当时,浙江省也采取了这种全国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

1953年,根据中央取消大区一级财政、增设市(县)一级财政的决定,浙江省普遍建立了市、县一级财政。当时,市一级财政与县级财政一样,在财政体制上直接与省级财政发生关系。同一时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中央有关决定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继建立起地区级、乡级财政,并与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形成了五级财政体制。在许多原本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省区,先后改成“地(市)管县”财政体制。但是浙江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一直延续了1953年以来的“省管县”财政体制,除文革后期的几年外,这种体制一直保持至今。“市管县”体制尽管在改革开放后迅速扩展,省里也没有改变财政上的“省直管县”。

1982年,中央决定全面推行“市领导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浙江省也开展了“撤地建市”工作。面对市级层面要求具有管辖县级财政强烈呼声,以及其他省份纷纷实行市管县财政体制的情况,浙江一些县对这一体制最大的担心,是“市带县”

会变成“市刮县”,省里决定仍然坚持实施“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并在随后多次进行优化。

1986年,有一些市长、专员向省长提出,其他地方都是市管县,本省的县财政也应当由市里来管。省里提出要地(市)和县两家来统一思想,结果地(市)的要求遭到县里的强烈反对,最后因意见无法统一而不了了之。

1993年,省内一些部门又提出,省里中心城市经济实力不强,是“小马拉大车”,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省里管了县的财权,限制了地(市)的作用。但县里说,做大城市要靠市自己,而不是挖县里资源。这场争论因时任省长出面表态得到平息。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各省全部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确定了省管市、市管县的新财政关系,而惟独该省把“省管县”延续了下来。这个做法再次引发异议。不少人认为,财政“省管县”的做法在其他省份中没有同例,它与我国行政管理层级体系也不符,“侵犯”了地(市)一级政府对所辖县(区)财政工作的管理权限,阻碍了中心城市的建设等等。

省财政部门则认为:“省管县”的本意,就是在收支划分、专项拨款、预算资金调度、财政年终结算等方面,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一样,都直接同省财政挂钩。分税制确定的是中央和省一级的财政关系,省以下的制度设计省里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省管县”体制再次得到保存。该省财政“省管县”在初期,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体制,模糊、随机、暗箱、人为因素等特点突出。一年到头琢磨名目、打报告,想办法找省里“讨钱”,是时任县长们的“必修课”。

1995年开始,经过多年摸索,逐步形成了被多数市、县接受的公式化、制度化、公开透明、预期性强的分配机制,即财力分配分层次,财政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两保两挂”、“两保一挂”政策。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是把县级财政与市级财政放在平等的地位,一视同仁。同时,为了便于更好的实施,还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其一,明确收支划分和收入分成,规范省内分税制财政体制。在收支划分方面,浙江省级财政和市、县级财政各自有着明确的收入来源和支出途径。与其他省(区)存在较大区别的是,归为县级财政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省、市两级并没有直接分享较大的比例,从而保证了县级财政必要的财力基础。省级财政与市、县(市)级财政收支划分情况见表4 -3 -2。

在收入分成方面,浙江省采取了固定上缴、增量分成和税收返还三种形式:(1)固定上缴。与中央对省的分税制做法相类似,浙江省对市、县的体制保留了原体制上交,即市、县(市)原体制上交以及分税制增收上交省级财政部分,以2002年决算数为基数,作为固定上交。(2)增量分成。市、县(市)级财政要上缴1994年划定的以1993年实际上缴数为基数的固定部分,对本年度超过上一年度收入基数的增量部分,省与市、县实行“二、八”分成,即省级财政得20%,市、县(市)级财政得80%。2003年后,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该项政策又进行了新的调整,省财政改变以往按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做法,将原属于省级预算收入的省属企事业各项税收全部下划市、县,作为它们的预算收入。省里按照分税制要求,实行分税、分享。分税,即将全省电力、金融业的所得税(地方部分)、营业税、增值税(地方部分)划分为省级预算收入,其余作为市、县的预算收入。分享,即实行增收分成办法,市、县财政收入增收部分,省分成20%,市、县都分成80%;对少数欠发达县作适当照顾。

这一体制较好地照顾了市、县的利益。省分成比例虽然不高,但随着市、县收入“水涨船高”、省级财力的增长比较稳定。(3)税收返还。省财政对市、县上划消费税和增值税的税收返还基数以1993年基期年核定,1993年市、县净上划中央的收入全额返还给市、县,并以此作为以后省对市、县的税收返还基数。1994年以后,税收返还额在1993年的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参照中央对省的办法,与本地上划中央的收入增长率挂钩,挂钩比例按1:0.3确定。对上缴市、县(市)2003年税收返还数超过1993年返还基数的增加额,省财政集中20%。

其二,实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财政政策。从1995年开始,浙江全省68个市、县(市)实施“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的管理措施(不含计划单列的宁波市及所属县),根据经济的发达程度,先后针对不同的县、市制定了“亿元县上台阶”、“两保两挂”、“两保两联”等政策,对地级市实行了“三保三联(挂)”补助政策和城建税超基数返还等措施,把地方增收、地方收益和地方官员的奖励直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县、市地方政府培养财源、挖掘潜力、做大地方财政的积极性。2003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通知》 (浙政发[2003] 38号文),对原有政策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对欠发达市、县(市)和发达、较发达市、县(市)分别实行了新的“两保两挂”和“两保一挂”政策。这一调整方案,不动存量,略调增量,充分考虑到市、县财政的实际情况,延续了鼓励地方发展经济、配置财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机制。

“两保两挂”是一种补助和奖励并举的政策,实施的范围是经济欠发达及海岛等市、县(市);“两保一挂”是一种奖励政策,实施范围是经济发达及相对发达市、县(市)。总的原则是,市、县(市)财政收入增长越快,所得的补助越多;增收数额越大,所得的奖励也越多。具体政策是:市、县在确保完成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确保完成政府职责任务的前提下,省财政对“两保两挂”市、县实行与其财政收入增长、增收额挂钩的补助和奖励。补助办法是:市、县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省补助增长0.3%;奖励办法是:省对设区市按全市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额的5%给予奖励,县按本县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额的10%给予奖励。省对“两保一挂”市、县实行与其财政收入增收额挂钩的奖励,奖励办法是:省对设区市按全市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额的5%,县按本县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额的5%,给予奖励。

其三,逐步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从2002年起,为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浙江省按照统一的数据口径,充分考虑市县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财力状况不同、农村税费改革减收增支程度不一的情况,将全省各市、县划分类别,实行分档转移支付。从2004年起,为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办法,浙江省逐步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试行以总人口、地域面积、财力状况等客观因素为基础计算分配转移支付额度,对全省38个经济欠发达市、县(市)进行逐一支付补助。

目前,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省直管县”并不是浙江的独创。只不过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确立,全国各地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确定了下管一级的财政体制,即省管市、市管县的模式,而浙江唯独把“省管县”财政体制保留了下来,进而推出了针对财政困难县(市)的相关政策,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市管县”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地方政府辖区的最优规模确定问题。省直管县淡化了地、市一级政府的财政职能,相应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有效地避免了管理效率的递减。

同类推荐
  •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

    许多事实证明: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能做成做好什么、不能做成做好什么,绝不是完全按照人的主观愿望去发展的。只有认清形势特征,科学判断形势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抓住机遇,制定和落实与形势要求相适应的目标和任务,才能获得成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伴随党的政治生命全过程的永恒课题,而且还有其必须遵循的内在的客观规律。但是,在党的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建设的内容、措施等又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定形势和任务是不同的。分析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历程、做法、经验,也必须注重当时的形势特征和任务要求。
  •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决定成败

    安全于小事,安全问题大于天。安全不仅仅是一种保障,更决定着大到事业、小到每件事情的成败!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对于集体,还是对于个人,安全都是第一原则。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事关安全的“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才可能最大程序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只有真正认识到“安全决定成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认真实践,所有的工作才能有保障地得以实现。
  •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变迁的加剧,已经显现和将要显现、可以预知和不能预知的大大小小的矛盾和问题也会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寻求应对之方、解决之道。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和策略,以早日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进一步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可以后来居上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探索和倡导新思想、新观念,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本书以中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政党衰落”问题为切人点,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政党模式的演变造成的影响,分析政党与选民、政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党组织结构的相应变化,肯定政党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所发挥的表达和整合各种利益、政治动员、录用政治精英、维持政府运转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指出西方政党政治中存在着脱离选民、疏远社会等不利于政党长远发展的倾向。
  •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本书以深度剖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梳理和回顾2013年以来中国政坛动态,为读者提供透视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围绕各级政府、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典型问题,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深入透视和解析,并辅之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界把握中央新精神、了解各地新动态提供资政借鉴。
热门推荐
  • 羊皮卷

    羊皮卷

    本书涉及到人生成功的诸多重大主题,几乎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鼓舞人们乐观、拼搏、勤奋努力的精神食米发。
  • 重生之傲世君主

    重生之傲世君主

    前世,他偶获重宝遭人追杀。今生,他从零开始,在红尘中修炼,以力量,破天,破碎虚空,为报前世之仇,除尽天下奸邪,仗剑行侠,一代傲世君王。
  • 残渊怀谷

    残渊怀谷

    南宋末年,风云际会,两位义士手持两柄宝剑纵横江湖,百战元兵。一柄是师兄持有的千古名剑--怀谷剑;另一柄长剑则是师弟持有的后起之秀--残渊剑,且看这对师兄弟如何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
  • 游戏王之传说再临

    游戏王之传说再临

    那些在游戏王历代系列中成为传说的故事与人物,新旧召唤的百花齐放,将汇聚在这个平行次元中重现。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 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发展史

    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发展史

    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德性文化,孝是中国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最典型的表达,崇尚孝道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在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孝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既为百善之先,诸德之本,又是百行之始,教化之源。孝观念通过礼乐教化根植于民族心理之中,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几界生

    几界生

    行大道者,与大道合。巅峰之上,一人只手可遮天。几界生、几界灭,由我心意。为一人斩一界,但此又何妨?道法为正,哪怕举世皆敌,我心如故。看墨元如何在众生中崛起,在灭界创世的路上掀起一番风雨。
  • 山海玩家

    山海玩家

    灵气复苏,怪异来袭。这是陈长生带着山海经中无数异兽满世界浪的故事。
  • 综漫之动漫穿越

    综漫之动漫穿越

    一个伪娘......咳,一个伪宅带着一个系统,从幻想乡出发到二次元世界(喂!幻想乡就是二次元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咳,历经各种困难,功德圆满的故事。但是如果这只是一个梦呢?ps:本小说为作者的处女文,暂时不会出现后(河蟹)宫着火的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