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朱祁钰此时的心情还不错,所有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北方的边境之患已经扫除,蒙古各部落又陷入的各方割据局面,一盘散沙,无法对大明王朝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国家的治理,朝廷的政务也渐渐步入正轨,朝廷内有于谦、陈循、高毂、商辂、江渊、王一宁、萧兹、王直等一大批贤臣辅助处理,一切都井井有序,帝国正朝着富国强兵的方向前进。
太上皇朱祁镇目前已经被自己囚禁,守卫他的全部是自己的亲信,绝对万无一失,朱祁镇绝无可能重夺皇权。
朱祁钰过了一段很舒心逍遥的日子,但好日子终究不会太长。
很快朱祁钰发现了一个令自己心烦而且害怕的问题,就是当初北京城处于危亡之际,皇太后虽然宣旨同意拥立朱祁钰为皇帝,为了防止朱祁钰贪权,同时宣旨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这样问题就来了。
这样无疑明确告诉朱祁钰,你活着的时候是可以当皇帝,但是当你死了,你儿子要当皇帝就不行了,皇位必须还给朱见深,绕了一圈,朱祁钰只是帮朱祁镇打工的,天下始终是要还给朱祁镇家的。
那时候朱祁钰正值壮年,而朱见深还是个穿着开档裤的小屁孩,而且北京城尚处危机中,谈皇位继承人问题还太远,他也没在意件事。
现在朱祁钰坐稳了皇位,天下都是我的,我所拥有的一切肯定要传给我儿子,难道白白送给你朱见深?门都没有。
很快,朱祁钰开始了他的计划,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但是废掉朱见深谈何容易,满朝的官员必定反对,毕竟当初太皇太后有旨意在先。
难道一个皇帝连这点权利都没有吗?答案是:还真没有。这主要是明朝的官制造成的,明朝的官制绝对是所有朝代中独一无二的。
首先是明朝的官员喜欢骂人,而且无论对象级别高低,官越大骂得越凶,所以被骂最多的当然就是级别最高的皇帝。
皇帝举办宴会要骂,铺张浪费;皇帝修房子要骂,靡费钱粮;皇帝娶老婆要骂;沉醉女色;甚至皇帝和哪个老婆睡觉,还是要骂,后宫专宠;军国大事要骂,鸡毛蒜皮的事要骂,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骂不到的。
明朝的言官历来以骂人为荣,骂人在明朝绝对是一项前途光明,受人尊敬的职业,因为不管骂得对不对,不管骂的是谁,在官场同僚看来都是令人钦佩的事情。
反正在言官中有着这样共识:要诬陷整人,骂人;要升官发财,骂人;要千古留名,骂人。
一句话,不骂人,这日子没法过。
在明朝的官制中,作为言官的御史们,虽然品级只有五、六品,却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直接上书议事,不仅地方大员得罪不起,就连朝臣也是惹不起。
当初于谦从一个不起眼的御史能够得到宣宗重用,也是因为当年在平定朱高煦的叛乱后,于谦受命对朱高煦的罪状进行口诛,谁知于谦在骂朱高煦时,竟然骂出了精彩,骂出了名堂,绘声绘色骂出了千古绝唱,并一举获得宣宗的赏识,令于谦巡抚江西历练,后又擢升为兵部侍郎。
既然言官们如此招人烦,皇帝老子只要动动手指头,下令把他们处置就行了,答案是:行不通。
因为这些言官们个个是不怕死的家伙,这些人为骂人可谓前赴后继,如果真的下旨处罚他们,他们还巴不得,这样他们就可以千古留名,永载史册,他们把为骂人受罚,甚至受死当做光宗耀祖的大事。
而且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杀言官,他一个小官死了倒无所谓,还要连累皇帝背上一个滥杀言官的恶名,而且这个恶名会在史书中留下极为不光彩的一笔,实在是得不偿失。
纵观整个明朝,言官们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对朝政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并从中诞生了无数杰出人才,当然也出现不少非常可恶的人渣。
朱祁钰有理由为改立太子这件事烦心,因为他手下的这般文官们可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
没办法,舆论的压力太大,口水有时也可以把人淹死。
这个时候历史上非常可笑的一幕出现了。
一个大明王朝的皇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向自己的臣子们行贿。
朱祁钰的这个计划不是自己想到的,是身边的太监兴安献上的“锦囊妙计”。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宫女群中出贵妃,太监堆里有谋臣。
太监谋臣兴安在收受贿赂的日常工作中,竟然发挥本职优势,为皇帝朱祁钰总结出这条笼络人心的妙计。
一天,朱祁钰召集内阁大臣开会,会上朱祁钰先是说些:大家早上吃什么早餐?最近身体可好?大家要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等等一系列的废话,然后直接宣布散会!
内阁大臣们都是一头雾水,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要召集内阁全体成员开会?
散会后,太监兴安出马,分别向各位内阁大臣送银子,具体数目是首辅陈循、次辅高毂每人一百两,商辂、江渊、王一宁、萧兹四位阁员每人五十两。
“这是当今皇上给大家的辛苦费,皇上请各位臣工在太子废立的问题上尽忠尽责,多为皇上他老人家着想。”狐狸露出了长长地尾巴。
几位内阁大臣虽然心里觉得有点不自在,都知道皇上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但大家谁都不愿得罪这个一把手,任何人的贿赂都可以不要,唯独皇帝的这点贿款不能拒收,现在可不是讲廉洁的时候,只能心照不宣地收下。
太监兴安似乎对这个结果非常得意,朱祁钰对此也非常满意。
俗话说:吃人家东西嘴短,拿人家钱财手短。
既然内阁大臣们收了钱,自然是要替朱祁钰说话的。
鉴于这个方法在内阁大臣中试点的效果不错,朱祁钰很快将送钱范围扩大到满朝文武大臣,送出的金额是几十两白银,说起来真是笑话,堂堂的大明朝皇帝,居然向满朝臣子行贿,而且金额是区区的几十两纹银,这让满朝大臣哭笑不得。
尴尬也罢,哭笑不得也罢,面子总是要给的,否则皇帝老子发起火,后果很严重,大臣们也就默许了朱祁钰的意图。
景泰三年五月,皇帝朱祁钰下旨讨论的改立太子的事宜,大臣们这一次居然没有反对,一致同意改立太子的倡议。
朱祁钰见此情形大喜,立即下旨:废除皇太子朱见深(朱祁镇儿子)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有时候看似非常低劣、俗气的手段,却非常有效。
皇帝向大臣们行贿,却又只送区区百十两银子,而且办成了改立太子的大事,这无疑成为一段千古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