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明诚实地向老战友讲述了这两年二十团干部变动和作战情况。凤仙开始还认真听,后来就去摆开桌椅准备吃饭。
在当时的条件下,饭菜应该说是十分丰富的。炊事员和警卫员端来大米饭、烙饼、炒鸡蛋、凉拌黄瓜丝、油炸花生米,还炖了一只老母鸡,一壶老白干、三个小酒盅,把一个小方桌摆得满当当的。可能是地位和物质条件发生了变化,丁新茭的斯文和颐指气使,以及故意在楚大明面前展示的温馨美满的小家庭生活,夫妻间的一唱一和,使楚大明多少有点反感。他像过去一样,抓起烙饼就大吃大嚼起来。
“慢!”丁新茭打了个手势,“我和你嫂子要为老弟敬酒。”
丁新茭的吃饭方式与楚大明的习惯和风格大不相同,与其说是敬酒,毋宁说是在说教。他从我们入党就是为消灭剥削,消灭压迫说起,直到最终目标是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讲到刘少奇在马列学院报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关于党的利益和党员个人利益关系的论述!
“你就别绕弯子了,有话直说。”
楚大明实在受不了有些政工干部啰里啰唆的折磨。
“总之,我在给你讲解恋爱结婚的理论根据。”
“别讲了,谁要同我谈恋爱那就谈吧。”
“啊!老楚真是快人快语,雷厉风行。”
丁新茭的妻子也吃惊地望着楚大明。
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分头行动。丁新茭和楚大明步行到了卫河河堤上,等待凤仙领着姑娘刘莺的到来。
五月的鲜花,开遍原野和堤岸,姹紫嫣红,给姑娘增添了一份好心情。刘莺才22岁,保定师范音乐系学生,有一部百灵鸟般的歌喉。出身豪门望族,个性热情奔放,崇拜英雄人物,自我感觉良好。当丁新茭给她讲了楚大明的许多故事之后,她对这位号称“中国的夏伯阳”、“红色虎将”很有兴趣,她憧憬着,如果她有幸与楚大明这样的英雄人物鸾凤和鸣,一定会开创八路军中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相结合的典范。刘莺认为,凭自己的美貌与才智,一定能够征服这个强悍的人。“英雄爱美人嘛!古今如此。”
“到了!”凤仙笑着对刘莺说,把她从美妙的幻觉中拽了出来。
“进攻!”丁新茭吐出一个信号,拉着凤仙笑嘻嘻地走回村去。
刘莺哼着《游击队员之歌》,大胆地向目标接近。几年来,都是首长对她屈尊俯就,一一被她回绝。今日主动进攻,这还是她的第一次。
听着歌声,楚大明扭过脸来,看到一个身穿军衣的漂亮姑娘,一下怦然心动,很快又冷静下来。他的自控能力一贯极强。
“刘莺同志吗?请过来坐。”
刘莺分辨不清这是上级对下级、同志之间或是情人的呼叫,她第一个感觉是这个动作太一般化了。没有鲜花,没有温馨,没有诗一般的语言,没有小说中描述的那种甜蜜的感情。但是,她还是听话地坐在了他的身边。
他们的眼睛不约而同地盯着那碧绿清澈的河水,那细如发丝般的垂柳枝条划破那平静的水面,黄色和黑色的蜻蜓在戏弄那柔软的柳枝和缓缓流动的河水。
刘莺用肩膀扛了一下楚大明(一般人是吃不住这么一扛的),意思是叫他说点什么。
“对,抓紧时间,还是你先说吧!”
楚大明想速战速决。
“假如我们两个能够结合,那该有多幸福呀!”姑娘娇嗔地说。
“结合,你就不怕当寡妇吗?”
楚大明猛不丁地抛出这么一句大实话,他根本没有想到这话竟把刘莺投入到无底的冰窟中。
刘莺姣好的面孔扭曲着,伤心地哭了起来。
多么粗野、多么无礼、多么让人难以理解,多么使人难以接受!坐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没有文化,心地冷漠的大兵。
他们之间似乎隔着一道无形的无法逾越的高高的墙。
她把小辫子一甩,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
“小姐,再见。”
当时的少爷小姐,在革命队伍中是一种蔑称。
楚大明拾起一块薄薄的瓦片,向平静的淡绿色河水撇去,瓦片旋即变为水漂向前冲击,激起一连串漂亮的水圈沉入河底。
水面上的蜻蜓和鱼虾受到惊吓或潜入水下或逸向天空。他用这个动作挥去那百无聊赖的感觉。
刘莺跑到丁新茭家,搂住自己的同学凤仙委屈地“嘤嘤”
啜泣。起初,凤仙还以为是这位楚司令春情大发,对刘莺采取了非礼之举,便百般地加以抚慰。丁新茭拿来毛巾,为刘莺揩去泪水。直至哄得刘莺坐下来,说出自己蒙受的“侮辱”、“委屈”和前所未遇的窘境时,丁新茭听后竟哈哈大笑起来。他向姑娘致歉,埋怨自己事前未把楚司令的个性特点说清楚。
“刘莺,你长得如花似玉,现在有一个班的首长排着队追求你,供你选择的如意郎君很多。”丁新茭说,“就叫这个不识好歹的楚大明,去当他的和尚吧!”
几句话使刘莺破涕为笑。她认为,在八路军中,只有丁新茭才算有教养、有水平、有人情味的男人。
楚大明未向丁新茭告别。他跨上战马,向自己的团队驰去。
人各有志。
当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时候,当反“扫荡”反合围的战役战斗频繁的时候,当干部战士准备随时以身殉国的时候,当全团两千多人都还在当“和尚”的时候,就特别需要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为他们做出榜样来。在这个时候去谈恋爱、结婚,合适吗?如果哪个姑娘一心想嫁给我,唯一的条件是不怕当寡妇!我这话有什么不对吗?
楚大明毫不隐讳自己的思想感情。
至于当“和尚”,不仅要当,而且要会当。战争年代的“和尚”呀,也不是那样容易当的。往事,给楚大明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32年,红四方面军兵临西安城下,在城南歼灭胡宗南第一师一部。战斗中楚大明缴获了一把崭新的军号。
当红军转移到川陕边小河口地区休整时,酷爱吹号的楚大明慕名前往红四方面军司令部找到总司号官孙英武,请教当一名优秀号手的秘诀。
总司号官是正团职,长得一表人才,由于精通业务而充满自信。孙英武看着这位大胆的业余号兵发生了兴趣。他询问了楚大明的情况,要他吹集合号、冲锋号进行考察。楚大明运足力气吹起军号。孙英武大加赞赏。
“不愧是许世友培养出来的人,通过自学能达到这个水平很不简单!”
造就优秀的司号员,是总司号官的职责。为了不干扰总部首长、机关开会办公,他俩下到偏远的山谷进行教练。孙英武说,你的主要问题是音质不纯,音量不足,音域不宽,音色不佳。原因是半路出家,基础不牢,会吹军号不等于能吹好军号。
孙英武为楚大明作示范表演。楚大明眼界大开,他发现总司号官音量充足,音质纯正,音域宽广,音色美妙。高昂中有颤音,嘹亮中有柔和,五音分明而又浑然一体,好像是世界上最动听最感人的乐章,使楚大明惊羡不已,心驰神往。接着,总司号官孙英武对楚大明作具体指点,纠正每个音节中的杂质和痼痹,解决如何掌握好音域音色中的“度”,做到恰到好处。
楚大明对军号情有独钟,领悟能力极高,吸纳能力极强,稍加辅导便使他的吹号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一跃而居于全团之冠。
1933年,楚大明升任营部号目(司号班长)。
总司号官在传授秘诀时要楚大明把握好三条:一是练好基本功,二是先分练后合练,三是禁止手淫。
这确实是给十五岁的楚大明上了重要的一课。
后来,楚大明在实践中感悟到,不仅要吹号,要当好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和战斗员,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把智力、体力、战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频繁激烈的战役战斗中,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不能胜任的。
加之,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和官兵的自觉遵守,这就能保证革命军人得以当个好“和尚”。
楚大明当了连长、营长后,为了释放青年指战员身上的潜能,他不断加大部队的训练力度和强度,把大家的精力、体力、汗水和青春活力冶炼和铸造成精兵强将,搅拌成钢筋水泥与军人智慧,从而转化为取之不尽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