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5000000043

第43章 两次世界大战(3)

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据统计,“二战”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他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希特勒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给德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战争中近800万德国人死亡。世界各国的珍贵文化遗产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大萧条”

“大萧条”指的是1929年~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一战”过后,美国经济日益繁荣起来。1923年~1929年秋天,美国每年的生产率增幅达4%,此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享乐之风盛行,精神生活愈发浮躁和粗鄙,政治极端腐败,人们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尽管这一繁荣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农业一直都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农村购买力不足,农场主纷纷破产。此外,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

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人却并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2000美元水平;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

由于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导致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这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都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并没有被投入到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二。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峰跌入深渊。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市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4日,新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从胡佛手中接过了领导美国的权力。此时持续近四年的大萧条已经让美国——这个新崛起的世界头号工业国变得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上任的第二天,罗斯福就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新政”,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其主要措施有: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银行修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复兴工业(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农业,给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这一系列“新政”的实施,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绥靖政策

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

绥靖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30年代后,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绥靖政策一度破产。

二二六事件

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形成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时候,亚洲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也开始抬头了。二二六事件是1936年(昭和11年)2月26日,在日本发生的陆军青年官兵反叛的事件,是一次由皇道派军人发动的未遂军事政变。政变失败使得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借机清理敌对的皇道派军人的政治势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日本军队内部的斗争相当严重,对于政治的看法也不同。事件发生的前夕,军队内部主要分为皇道派与统制派。皇道派为激进的中级少壮军官,统制派则为军队的高阶将领。皇道派认为,日本天皇已经被“周边的坏人”所包围,无法知道民间疾苦,所以必须起来“清君侧”,废除内阁,让天皇直接成为类似希特勒这种军事独裁者。两派的政治看法完全不同,目的却都是想要将日本进一步转型为法西斯战争机器国家。

两派核心的斗争是在宫闱之内进行,受到影响的却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年轻军官。以安藤辉三大尉为首的年轻军官团,遂结合约1400名军官,在2月26日当天凌晨,占领包括东京警视厅、首相府等重要机关建筑,并且杀害了包括财务大臣、内大臣、侍从长等重要官员,希望能够达到“昭和维新、尊皇讨奸”的目的。但是,昭和天皇对此举却甚为震怒,认为这些军官有意作乱。统制派的将领便以平乱为由,向皇道派进攻。由于多数士兵并未接到皇道派接管东京的命令,并未采取行动;再加上皇道派部分军人的倒戈,二二六事件只持续了四天。最后,获得实际利益的统制派高阶将领,以叛国等理由,处死了发动事变的军官。

二二六兵变是日本“皇道派”军官发动的一次打击“统制派”势力的政变,对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有重大影响。在二二六兵变之后,日本统制派以此事件为借口,对皇道派实行镇压,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日本的确立和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7年9月29~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早在1937年6月,纳粹德国就拟订了代号为“绿色方案”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日耳曼人集中的苏台德区。同年4月,以康拉德·汉莱因为首领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阿道夫·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局部动员,德捷边境局势紧张,史称“五月危机”。

经过英、法的不断调停,9月29日,张伯伦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会议从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此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一半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捷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该协定的签订不但没有换来张伯伦所宣扬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纳粹德国大举进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十月革命及苏联建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激化。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共产主义,要向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经过东欧。对苏联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弈与斗争便开始了。

希特勒一面声称要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一面又加紧准备向西方侵略扩张。面对德国咄咄逼人之势,英、法一味退让,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流”。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而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8月21日,斯大林接受希特勒提出的立即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8月23日,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德国突袭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是希特勒称霸世界的战争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接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波兰是当时英、法在欧洲诸盟国中军事上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德国如果占领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而且还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既可以消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因此,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后,下一步侵略的目标就定在波兰。

从1938年10月起,德国向波兰接二连三地提出领土要求,要波兰交出“波兰走廊”和但泽,并将在“波兰走廊”修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也转让给德国。这些要求遭到波兰政府的严词拒绝,于是德国决定用武力迫使波兰就范。德军侵波战争的计划代号为“白色方案”,其战略企图是:利用快速兵团和优势航空兵,实施突然袭击,一举灭亡波兰。波兰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闪电战”在战争中的首次应用。

同类推荐
  • 混在笑傲当皇帝

    混在笑傲当皇帝

    穿越到大明成为皇太子,而且是现任皇帝独子。正准备打造一个盛世大明却发现原来身处笑傲江湖世界。是混朝堂?还是混江湖?是做武林至尊?或是做千古一帝?还是…………...............................老猪建了个书友群,群号:19000209有兴趣的可以加,验证秘密是书名,多谢支持!!
  • 大秦保卫战

    大秦保卫战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公子扶苏说:再给我一次生命,我将...........。我说:复活吧!............群:1420756661
  • 紫云之巅

    紫云之巅

    一名生于地球的90后扑街小作家,机缘巧合下,步入了与地球平行的神秘星球之中。那里有与地球相同的文明、相同的环境,只是……这社会发展的有点落后呀!不过还好,虽然在地球他是一个藉藉无名的小作家,但在这里也勉勉强强算是一个皇子吧……当然,是位分最低的皇子……深宫之中,位份最低最不起眼的小皇子,原是能潇洒过完一生。奈何被卷入皇位之争,生母被害,致使小皇子不得不转变,不得不成长。在这一场场较量之中,看小皇子如何与他人斗智斗勇,最终成为万人之巅的国君。
  • 大明小乞丐

    大明小乞丐

    向往的总是美好的世界,但生活让我们无法逃避,无论逃到哪里,都避不开一个永恒的真理:走自己的路,吃自己的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英雄好汉。”
  • 朕的后宫传

    朕的后宫传

    2022年的风云人物,周竞天。少年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一心想要开发时空旅游项目。投入巨资偷偷研发时空门,不曾想到却阴差阳错的把自己坑了。悲催的周董竟然被,自己花大钱研究的东西给送跑了。
热门推荐
  • 如此幸运遇见了你

    如此幸运遇见了你

    原来,我如此幸运,遇见了最美好的你。我把你当做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我竟然实现了这个梦想,朴灿烈,我爱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若无敌魔道亦是正道

    我若无敌魔道亦是正道

    何为正道?何为邪道?我说魔道是正道,有谁不服?
  • 龙虎战图

    龙虎战图

    他,浑沌、冲动,可在江湖中,那狂傲灵魂和赤诚之心却逐渐袒露他,凭借远超常人的头脑和不太醉人的身手,在一次次艰难生存中,枭俊禽敌,出奇制胜,在铁与血的磨砺下,打拼出一世繁华,造就都市传奇。一幕幕巅峰激战,一场场龙虎争锋,一次次机关算尽,一段段恩怨情仇,将在这里一一上演
  • 朱湘全集·译作卷(二)

    朱湘全集·译作卷(二)

    译作卷(二)收录了朱湘翻译的《番石榴集》(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朱湘的翻译注重音韵和节奏,其特点是在不脱离原诗意境的前提下表现自己对原作品的独到见解,本卷翻译作品全面展示了朱湘深厚的翻译功力与优美的翻译艺术。
  • 穆笙传

    穆笙传

    穆九笙昏昏沉沉的睁开眼只觉得头痛欲裂,在地上躺着缓了一会儿,动一下都觉得疼痛难忍,坚持着站起来打量着自己目前的处境,看着四周坑坑洼洼,东一株杂草,西一出水洼,抬头仰望自己摔下来的地方,嗯。。。真高,活着真好。突然天空中一点黑影出现,她正感慨“哇哦,这个人命真好,不死也会残。”看着越来越近的黑影,穆九笙决定跑,以免被砸中。可黑影好死不死的砸中她,她悲哀的骂了句“妈的”,然后华丽丽的倒地晕了。魏子轩以为本来就重伤的自己会摔死,可,“唉,怎么这么软,像棉花一样,难道我摔到棉花地里了”。如果穆九笙醒着一定会砍了摸她的手?他伸手摸了摸,“啊啊啊,还热乎的,不是棉花。”“啊啊啊,哪个混蛋喊拿老子当凳子,娘的”,二次受伤的穆九笙被疼醒了。片段一:穆九,爷要吃烤鸽子,去给爷买。片段二:穆九,爷屁股挨了一刀,搽药。片段三:魏子轩拿着手上的画像见人就问,有没有见过我娘子。片段四:白漫殊面无表情的说,该去接她回家了。片段五:魏子轩抱着渐渐冰凉的穆九笙,“阿笙,我们回家。”
  •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本书记录了2009年北京工商大学参与首都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的人和事。全书以“游行方阵”、“广场合唱”、“晚会联欢”三支队伍为载体,回顾训练历程、聚焦可爱师生、畅谈国庆感言,意在展现训练全景、展示工商师生的别样风采、讲述国庆盛典背后的故事。
  • 不一定要你爱我

    不一定要你爱我

    莫以研说:“反正就算你一直在我身边我也不会喜欢你,你为什么还要跟着我?”简舜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喜欢你,我爱你,只是我的事,和你无关,我也不怨你,不恨你,等到我喜欢够了,爱够了,自然就会离开了,我不相信谁离开了谁就会活不下去,只是会有点?难受,但随着时间消逝,总会过去的。曾经的难受也会过去的,到那时我应该能够风轻云淡的祝你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七星社

    七星社

    天地创造我,吸阅了日月精华,四世里难耐我,山河破碎我也继续上路,困苦中,困苦却不能使用,七星社联盟都决定克服他横山寺老夫,拷问着我的顽心,冲破神都魔界,太不寻常要念阿弥陀佛,无影针,刺痛了我的真心,可水火,木金土,紫黑心,天罡地煞与天齐寿那二童,同情着我的才华,暗中辅佐我,谁人敢压我尝尝无端魔咒,这旅行,毕竟我环过祖国,一路除邪恶,助百姓,回到了连城,换回长久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