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中提到他——理想是要做中国最大的手机网。
由于工作太忙,这个网站后来荒废了。车东林现在谈起这事还不无惋惜:“如果那时候能坚持下来,现在至少也是www.younet.com的规模了。”这个网站后来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下来,就是重庆车友中无人不知的“风行天下车友会论坛”。
重庆一家媒体评选“影响重庆车市的十大人物”,车东林作为论坛的创始人之一入围候选名单。
2005年7月,车东林和几个朋友一起自驾去了西藏。“对驾车的人来说,从川藏线进西藏是一个需要实现的梦,更多体会的是驾车的艰辛,遇到各种险情,给你精神和体力上的考验。”他说,下一个目标是自己单车进藏。
公司对各种活动积极支持,为足球队买球服,制队旗,买医疗用品;为驴友会买GPS设备,对讲机。他们希望,运动精神能让远望的年轻人更有朝气和活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广告部主任祝康是各类民间组织的发起人。他喜欢运动和旅游,在公司内部也结识了很多有同样爱好的人。在他的建议下,远望足球协会很正式地搞起来了:制订了章程,推选了协会主席,成立了财务部、器械部。每次训练和比赛的时候,会员们把会费交上来,用于场租。现在远望足协有30多名会员,祝康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他唯一的遗憾是:“球队的水平还不高,打弱队还能赢几场,打强队基本没戏。”
“不过,最大的好处是让大家都锻炼了身体。”
球队搞起来以后,祝康发现,公司有一些人喜欢驴行运动,各个部门或者一些同事也组织了一些活动。
他和刘晓商量,不如组织起来,统一学习,可以把规模搞大一些,代表公司的形象出去搞活动,也是一种宣传。
驴行这个词源自“旅行”的谐音,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旅行,一般用来指自助游或暴走,也包含着背包族像毛驴一样“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意思,驴行爱好者之间也就互称“驴友”,有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公司驴友会的正式名称叫“远望驴行社”,刘晓为大家搞了一次幻灯片培训会,同事们积极性很高,来了30多个人,会议室坐得满满的。
刘晓1999年开始搞户外活动,去川西登过雪山,参加过三峡环保行,为山鹰社做过兼职训导,还当过重庆之窗驴友论坛的版主,是重庆最早一批驴行运动的参与者。驴行对人的意志培养、团队精神的建立非常有好处。刘晓说,驴行并不复杂,但有一些基本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他曾经带队走过川西,有一次走上一条机耕道,冬天路上结了冰,他要求每个人都慢慢走,手拉着手,不要追逐,嬉戏。结果有个男孩和另外一个女孩玩出了感情,两个人都很兴奋,没有理会刘晓的叮嘱,女孩跑在前面,男孩在后面追——他眼睁睁地看见两个人一前一后摔了下去,一个摔破了头,一个摔断了腿。
在野外负伤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伤了1个人,需要4个人来抬,一两个人出去找车,还要帮你背包,背东西,总共要连累七八个人。所以每次出行,他都非常强调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要互相帮助。能做到这些的人,在工作上也会是一个纪律感很强,有责任的人。
驴友们去了一趟重庆远郊的四面山。几年前,刘晓徒步走过山上的一条环线,这条线可以看见四面山中的所有瀑布,曾经是一条旅游热线,但上山的公路开通以后,这条路就荒废了,路上长满了草,大家轻装简从,每个人只带了几瓶水。走在路上,身体差的同事受不了了,就到瀑布里面泡一泡,完了又继续走。
走的一次长线是川西理县的老君沟和塔子坝沟,当时很多人还没有装备,租了几个十人的大帐篷,登山时还遇到一次险情,下雪把帐篷封死了,有个女同事闷在里面出不来,后来被大家抬出来的时候已经休克,只好使劲打耳光把她打醒。
两次经历大家都吃了很多苦,达到了锻炼意志的目的。驴友们出行,一般会买一些文具,或者把自己随身带的东西分送给当地的小孩,有时遇到修小学或者小水电站,也进行捐助,这也是驴行的一个有意义的地方。刘晓每次出去,带的笔、小电筒、水壶、防潮垫,走的时候都会送给导游或当地的居民,让他们对驴行的人,对后面去的人有个好印象,给后来者提供一些帮助。
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说,业余爱好不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还可以让大家发掘出自己在读书以外的潜能。在微软总部,有大大的足球场,办公室随时可见篮球、滑板等各种运动装备,员工们将公平、竞争、热情的运动精神带入工作,使公司有一种积极健康的气质。
远望在这方面的确与国内很多企业不一样,他们喜欢这些与国际接轨的运动。像拓展训练,20世纪90年代初才进入中国,而远望在重庆率先搞了起来。国外最新流行的一些户外活动,比如兵人模型、生存游戏、自驾探险在远望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爱好。
远望现在还不是一个大公司,但它的大公司气质已经初现峥嵘。
春节晚会
远望的办公室在情报所一幢大楼里,共有两层,分别在八楼和九楼。员工们都很忙,虽然只隔着一层楼,但除了工作交流,各部门之间也很少来往。有人说,虽然大家离得很近,但一年真正见面的时间其实只有一天。
这一天,就是远望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
春节晚会最早萌芽在1999年,虽然后来被称为“远望的第一届春晚”,其实不过是一次卡拉OK演唱会——30多名员工聚集在一个卡拉OK厅里,从谢东和王莲合唱《走进新时代》开始,无论谁想唱就唱,事先也没有一点儿准备。中间的时候来了一个小插曲:赵飞走上台给大家讲了一个单口相声,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个节目让大家觉得公司里还有不少文艺人才,晚会还可以再搞得丰富一些。第二年,公司就打算正式办晚会,要求每个部门出节目。但是大家都很忙,没把这个事放在心上,结果大多数部门报的节目都是唱歌——有高手的部门就独唱,没有的就合唱。但这一年图书部别出心裁,搞了一个群口相声,很出彩。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没有准备节目的部门就有点后悔——失去了一个展现部门风采的机会。
从2002年开始,春晚开始明显上了一个档次,不论是场地的布置、音响,还是节目,都有一点专业的感觉了。为春晚准备节目成了各部门新年里的一件大事,很多部门提前几周就开始编节目、排练,节目也越来越好看。
一个经典是图书部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节目模仿马季的同名相声段子,通过CPU、主板、内存条、显示器、操作系统之间互相表功,巧妙地把电脑知识融入进去,体现了远望作为一个IT公司的特点,同时在笑声中反映了一个团结奋进的主题:
PC:这里是谁的功劳最大?
众:我!
PC:看你们这些人,一个个的都给我站好,立正,向右看!向右看,往哪儿看呢?CPU,出列,你,跳得是快,但是没有主板,你也白搭。
主板:就?就是嘛。
PC:就?就你这工作表现,还想分奖金?但是没有内存条,你也是垃圾一片。
内存条:就是嘛,还是人家辛苦呀。
PC:你传数据是很累——但干嘛老勒着别人脖子呢?这样多耽误工作呀,下去好好反省反省,还有,以后要注意你说话的语气。
显示器:年轻人,你刚才的评价很中肯嘛。
PC:正要说你呢,长得一本正经,没干一点实事,整天只知道做表面工作,以后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下去吧。
PC:(指windows)看什么看,说你呢,操作系统,出来。
Windows:啊?
PC:看到你就一肚子气,你这个假洋鬼子,新版本越来越胖,是不是把比尔·盖茨给我们兄弟的好处都吃了回扣了。
CPU:那这奖金就是你一个人的了?
PC:这是远望图书的小编们用来鼓励我们的,明白吗?我们要像远望图书的小编们一样,团结合作,发扬奥运精神。
众:重在掺和!
PC:什么乱七八糟的?应该是更高、更强、更努力。
众:努力。
PC:要奋斗。
众:奋斗!
将工作和节目融合起来是远望春节晚会的一大特色。
李杰在市场部工作的时候,曾经编写过一个《新编三笑》的小品,自己还出演了其中的一个角色。节目的主角有三个女儿,要招聘一个类似唐伯虎的人才,通过不同的角色的切换,抖出一系列的包袱。节目最后点明主旨:三笑,是因为市场部的工作做得比较好,读者笑了,编辑部的同事们笑了,厂商们也笑了。
年复一年,节目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体现IT公司特色的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有一年,远望三刊的三个编辑部都不约而同地在表演中使用了视频,《新潮电子》编辑部事先准备了素材,在当天下午开年终总结会的时候现场录像,在大家吃晚饭的时候,编辑们加班剪辑下午的录像片断,重新配音,将严肃的年终总结会改成了一个“计划生育表彰大会”,以电视新闻的形式向大家播放会议内容。当大屏幕上谢总一本正经地向那些还没结婚的“计划生育积极分子”颁奖时,台下所有的观众都乐不可支,笑翻一片。
春节晚会这个大舞台,让各种各样的人才脱颖而出。金牌主持人先后有王莲、黄谷、詹遥、贾颖,歌王歌后有夏一珂、郑亚佳、唐淳、李岩、李季,着名笑星有黄成、黄学军,歌舞两栖明星罗云中,编剧和导演李杰,摄影师和后期处理钟笛、刘洋人才辈出,星光璀璨。
春晚的舞台,不仅展现员工们的才艺,也表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情感。
2003年,《计算机应用文摘》(英文缩写PCD)的编辑张剑宇被调到了新组建的一个部门,老同事们在节目“PCD《新闻联播》贺岁版”中穿插了一个片断:
主持人念出了新闻标题:“PCD群众深切缅怀好编辑张剑宇”。
“在PCD,曾经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好编辑张剑宇。
张剑宇,你在哪里啊在哪里,PCD的编辑们想念你呀想念你?”
大屏幕上出现了张剑宇的背影,他拖着一个键盘,夹着两本杂志,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出办公室,刚出门的一刹那,门“啪”地一声猛然关上。背景音乐响起,那是田震的一首歌《干杯,朋友》:
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
干了这杯酒
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
一醉到天尽头
让我们一起举起这杯酒
干杯啊朋友
欢笑之余,同事之间的深情厚谊也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个好的节目,凝聚着部门每个员工的思想和劳动。扮演“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贾颖也是节目的策划之一,她说,节目的创意和脚本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很多亮点都是大家共同想出来的,每个人想一句,体现了编辑部的团队精神。就像做杂志一样,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好的。
负责这个节目视频编辑的是钟笛,那段时间他也忙坏了。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谁有空就拍谁的,最后再来进行加工和剪辑。因为同时还要忙着编杂志,编辑部专门为他搭建了一个剪辑平台,平时处理稿件,一有空就换到另外一台电脑上去做视频。
先学做事再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