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饼灸穴:膻中,水分,神阙,石门,章门(双),气户(双)。
灸法:用附子饼隔饼灸治,下垫五香散,每次2穴,每穴5~7壮。针刺和饼灸间日交替治疗。
计针刺和饼灸各施治38次,诸症消失,出院前做激发试验,顺利通过。出院后,随访2年未发,并已恢复原来工作。
按:这个案例,朱师通过全面切按经络有关腧穴,发现其切痛点大多在任脉和胃经上。任脉贯穿上、中、下三焦,中土脾胃与湿邪关系最为密切,再结合其他脉证,断为湿阻中州,三焦痞塞。在处方配穴上,针刺与艾灸同用,对有压痛的相关穴位都进行了治疗。以经络理论指导临床,并融会贯通,全面切诊,整体治疗,实是陆氏针灸流派的精辟之处。
(病例二) 宋某,男,36岁。1961年10月6日入院治疗。
患者于1961年6月始有小便困难、尿频,身体疲惫,睡眠不佳,食欲减退。至7月20日,突然发热,小便不通畅,排出块状物。经某医院检查,发现血丝虫,服乙胺嗪(海群生)3周,并进中药及针灸治疗。因患者自觉针灸后小便好转,故转来本科住院治疗。来院时,尿液乳白带黄,腰酸头晕,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恶寒怕冷,下肢有重坠感,大便时溏,寤而难寐,心烦不渴,脉来濡细,舌质淡,苔薄白。在大包、章门、府舍、神藏、灵墟、膻中、肾俞、脾俞等处有切痛。****试验(+)。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爱迪计数:管型无,上皮细胞及白细胞750万个,红细胞170万个。
肾为封藏之本,肾虚则关隘不固,不能摄纳胃府所生之膏液,加以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脂膏不能输布全身,因而流入膀胱,与溲倶出。朱师断为阳虚型膏淋,治拟温补脾肾、扶阳益气,以饼灸为主,结合针刺。
饼灸穴:膻中,中脘,建里,神阙,气海,关元,大包(双),章门(双),神藏(双),灵墟(双),府舍(双),脾俞(双),肾俞(双)。
灸法:用附子饼隔饼轮流灸治,下垫五香散,每次2穴,每穴5~7壮。
针刺穴:脾俞(双),肾俞(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手法:提插结合捻转,留针20分钟。饼灸3次可视证适当针治1次。
入院后,共灸治46次,小便清晰,食欲增加,诸症显著进步。出院时,****试验(-)。爱迪计数:上皮细胞及白细胞94万个,红细胞33万个。随访2年,仅在疲劳时小便有轻度浑浊。
按:此例乳糜尿患者腰酸头晕,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恶寒怕冷,大便时溏,脉濡细,舌淡苔薄白,一派脾肾阳虚之征。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故脏腑有病必然反映至体表相关的经络腧穴。朱师全面切诊,在大包、章门、府舍、神藏、灵墟、膻中、肾俞、脾俞等处均有切痛,这些穴位除属于脾肾二经外,另因本例患者元气亏虚,故在气会膻中穴处出现切痛。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与各自所属脏腑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肾俞、脾俞处也出现切痛。艾灸能起扶阳温运的作用,朱师在治疗上以灸法为主,使脾肾阳气得升,摄纳有权,诸症渐趋减轻。
附子饼方及制法: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乌、草乌各等分,共研细粉,加蜂蜜、葱水调制,捏成药饼,如5分硬币大,2分厚,上穿数孔。
五香散方:细辛、白芷、丁香、木香、乳香、大茴香各45克,研末备用。
(讨论) 乳糜尿是斑氏丝虫病的特殊症状,西医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学早在汉末华佗的《中藏经》内就有“膏者,小便中出物如脂膏”的记载,明代戴思恭的《证治要诀》中也提到“膏淋,溺与精混,或浮在漩上如脂膏状”,《医学入门》也有“膏淋者,血淋如膏”的描述,说明古人对本症早已认识,并将其归属于诸淋门中。朱师在1961年治疗了1例久治无效的乳糜尿患者,发现针灸对此症有效,于是将乳糜尿立为临床课题进行研究。
在诊治过程中,朱师仔细切按经脉的皮部及有关的腧穴,观察到患者体表相应的经络、腧穴均出现一定的切痛点,通过3年多时间,对40余例患者的治疗、摸索,依据临床表现,将乳糜尿分为湿阻、阳虚、阴虚三型,其中湿阻型发病最多,阴虚型发病最少。疗效湿阻型和阳虚型基本相同,有效率高,而阴虚型较差。“病例一”属湿阻型,朱师以针刺与饼灸兼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病例二”属阳虚型,以饼灸为主,适当结合针刺,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通过追访复查,证实针灸对乳糜尿不仅有近期,更有远期疗效。(详见《针灸杂志》1966年第1期《针灸治疗乳糜尿30例的初步临床观察》与《中国针灸》1982年第3期《针灸治疗乳糜尿的远期效果观察》。)
二十九、痛经(1例)
(病例) 郁某,19岁,学生。
1966年1月5日初诊:每次经临,少腹疼痛难忍,症已6年。13岁初次行经少腹微感疼痛,以后每次经来(一般月经愆期),少腹胀痛,痛势逐年增加,经色紫黯,有瘀块。近3年来左乳发现一结块(如梅核大),经来前一天少腹胀痛,乳下结块亦痛,经净时腹痛、块痛均消。昨日经期未至,腹痛又作,来诊时侧身倦卧,胸闷纳呆,四肢酸痛,有低热(37.6℃),脉细数尺弱,舌苔薄腻尖红。肝郁则气滞,故乳房结块作胀;气滞则血瘀,不通而痛,故经前少腹疼痛,经色紫黯而有瘀块。拟行气通经、活血止痛为治。
处方:①三阴交(双),血海(双)。平针法,得气后三阴交捻转1~2分钟,留钟15分钟。②关元。平针法,得气后不留针。
1月6日二诊:昨天针后,少腹疼痛已止,今天低热亦退,尚感四肢酸软。守上方加减。
处方:三阴交(双),太冲(双),合谷(双),手三里(双),足三里(双)。
手法:平针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
经净后,按上方又针治2次,诸恙消失。
按:痛经之证主要是由于气血远行不畅所致。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气滞则血瘀,不通而痛。在临床上根据其症状可分虚证、实证二类。经前、经行时痛,拒按,经来后疼痛减,经色紫黑夹有瘀块者,属实;经后仍绵绵作痛或经后始痛,喜按,经色淡而少,甚则可见心悸、头晕等症者,属虚。本例患者,经前少腹胀痛,胸闷不舒,左乳结块作胀,经色紫黯,有瘀块,属肝郁气滞,血瘀阻络。肝经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抵小腹,挟胃,属肝,布胁肋,故病胸闷,左乳结块胀痛。朱师取三阴交、血海二穴,通调三阴经之气血;针刺关元,以助其行气散瘀。气行则血行,痛则止矣。朱师认为,痛经患者须在每次行经前未痛时先针刺治疗1~2次,经净后再针刺1~2次,如此经过2~3个月治疗,每可见良好效果。
三十、闭经(1例)
(病例) 陈某,女,21岁,农民。
1965年11月10日初诊:停经5个月。患者于1965年6月因劳动汗出口渴,多饮冷水,适值经期,以后即月经闭阻。8月份曾到卫生院治疗,注射******后月经虽来,但量极少。停用******,月经即未潮。要求针灸治疗。
诊得精神抑郁,面色萎黄,少腹胀痛,胃纳不香,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根腻,脉来沉紧。证系临经饮冷,寒入胞宫,冲任失调,脾阳受损而致。拟健脾益气、调经通络为治。
处方:三阴交(双),足三里(双),血海(双),归来(双),气海,关元。
手法:平针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
11月16日二诊:针治以来,胃纳较增,大便正常,少腹、腰痛减轻,似有来经之意。守上方投治。
处方:三阴交(双),足三里(双),血海(双),关元,气海,归来(双)。
手法:同前。
11月18日四诊:昨天月经已行,少腹胀痛好转,患者精神愉快,嘱其下月至期未潮再来针治。
处方:三阴交(双),足三里(双)。
手法:同前。
3个月后偶遇患者,询知月经已经正期来潮。
按:妇女月经期饮服生冷或外感寒邪,每见月经闭阻,其次精神因素影响亦至为重要。患者虽未述及有精神因素影响,但工作疲劳,饮服生冷,寒邪随经袭入胞宫。《金匮要略》曰:“妇人之病,因寒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即指此而言。朱师取足三阴之会三阴交、足阳明之合穴足三里以运脾行气;血海为足太阴脉气所发,意在导血归海;取归来以行气通经;关元为三阴经与任脉之会,配气海以益气调经。治之合拍,故三诊而经至。
三十一、女性不孕症(2例)
(病例一) 施某,女,34岁,工人。
1977年11月29日初诊:结婚10年未孕。1968年结婚后有正常性生活,配偶健康,但一直未孕。于1977年3月17日赴上海市某妇产医院检查:宫体中位,大小正常,宫颈、****均光,右侧骶骨韧带增粗。做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示:分泌期子宫内膜。施行通液术,发现双侧输卵管阻塞,诊为原发性不孕症。患者生育之望迫切,经人介绍来我院针灸治疗。
诊得平素每月经前****作胀,****触痛,少腹胀滞难忍,经来颜色暗紫,量少,伴有两膝腿酸软,神疲乏力,胃纳不振,脉细弦,苔薄。证系肝郁气滞,冲任之脉失调。拟疏肝理气、通调冲任以观之。
处方:关元,气海,水道(双),归来(双),足三里(双),内关(双),太冲(双)。
手法:平针法,得气后加电,留针20分钟,隔日1次。
12月1日三诊:针治2次后,少腹胀痛减,但出现右肩关节沉重酸痛。守上方续治。
取穴、手法同前。
12月15日七诊:经来少腹胀痛大减,经量较前增多,经色转鲜,双侧乳房胀痛亦瘥,两腿较前有力,舌脉同上。再守前意出入。
处方:气海,关元,水道(双),归来(双),三阴交(双)。
手法:同前。
1978年1月17日十七诊:本月临经,两乳房胀滞、****触痛较前减,少腹痛亦瘥,惟胃纳欠馨,右肩关节酸痛感尚存,舌脉同上。嘱其去妇产科复查。仍守上方投治。
取穴、手法同前。
1月21日十八诊:1月19日赴妇产科医院检查,再次做双侧输卵管通气术,当气体进入两侧输卵管,加压至200mmHg时,腹部两侧均闻及水泡音,伴有胸闷、肩酸感觉,证实双侧输卵管通气良好。再守原方投治后,嘱停针观察。
5月25日十九诊:自1月下旬做通气术诊断双侧输卵管已通畅后,每月经前经后带下如注,经前少腹胀痛更甚,双侧乳房仍有胀痛,胃纳不佳,脉弦苔薄。并称上次月经净为4月13日,至今经水未潮,伴有胸闷、胁胀,两乳胀滞疼痛,不思饮食。仍以调益冲任续治。
处方:关元,气冲(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公孙(双),太冲(双),内关(双)。
手法:平针法,留针时间同前。
6月13日二十六诊:月经迄今未潮,少腹胀痛尚存,胸脘痞闷,泛恶,腰膝酸软,神疲纳差,脉弦带滑,苔薄。疑为有孕之象,嘱赴妇产科做妊娠试验。以和胃理气观之。
处方:内关(双),公孙(双),三阴交(双)。
手法:平针法。
6月20日二十七诊:小便妊娠试验阳性,嘱停针随访观察。
(病例二) 张某,女,35岁,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