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血压病对全身的危害——心、脑、肾是重灾区 (1)
1.心脏如上所述,冠状动脉管壁的狭窄和堵塞使心肌供血减少,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如果我们不小心用橡皮圈缠住手指,一会就会感到疼痛,这是手指的血流被橡皮圈阻断所致。同样,当心肌缺少血液供应时也会引起疼痛感,一方面是血流被阻断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告诉大家它未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这时会感觉前胸、颈部、左上肢、左肩部疼痛,即发生了心绞痛。
有时,血液被完全阻塞的心肌得不到氧气的供应会发生坏死,即发生了心肌梗死。无论这部分坏死的肌肉范围大小,它们最后都会变成瘢痕组织,从而影响心脏的收缩和泵血功能。所以心肌梗死发作后,心脏的功能会降低。
高血压病还可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血压长期升高,血流对动脉管壁产生极大的压力,心脏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维持血液继续流动。想一想给自行车胎打气的情景,随着轮胎里空气的增加,压力也就增加,我们必须更加用力才能继续压下打气筒的活塞,这像心脏用力做功的情景。由于补偿效应,心肌会变得肥厚,且十分僵硬,失去弹性,无法放松,这又导致血液无法顺利地通过动脉的恶性循环。
2.大脑高血压病导致的动脉硬化、动脉管壁压力增高、小动脉痉挛如果在脑部,就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导致脑卒中。这是因为硬化的脑部动脉可形成微动脉瘤,这些微小的动脉瘤是动脉血管壁上最薄弱的环节,在血压升高时容易破裂而出血;并且,高血压可引起或加重脑部小动脉的变形或坏死,形成夹层动脉瘤,血压增高时也会破裂出血;此外,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痉挛可造成脑组织的点状出血,若持续出血,则可形成大片出血。因此,高血压,尤其是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或在短期内血压突然升高,都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心脏在拼命做功
一般说来,高血压病(从最初症状出现)发展到脑卒中需13~14年,发展成冠心病需5~10年。因此,要充分重视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经常或定期监测血压,积极治疗、有效控制血压。这样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50%左右。
3.肾脏高血压病对肾脏的危害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初期肾小动脉硬化、狭窄,肾脏进行性缺血,由于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是一团血管球,因此一些肾单位被不断破坏,肾脏开始萎缩,继而肾功能不全,最终导致尿毒症。肾脏一旦出现功能不全或尿毒症,就发生不可逆性损害。
4.眼底高血压病早期,眼底多正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视网膜动脉可痉挛、狭窄、硬化,血压长期升高,则视网膜可出现渗出、出血、水肿,从而导致视觉障碍。
三、高血压病与其他疾病
(一)高血压病与冠心病——一根藤上的两个瓜
通过上面的阐述,您会明白高血压和冠心病为什么总是连在一根藤上。事实的确如此,走进老年心内科病房,您会发现高血压、冠心病两者常有关联。
1.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较血压正常组高2~4倍。我国冠心病患者70%以上合并高血压。日本老年人尸检资料表明血压与冠脉硬化和血清胆固醇相关。这除了高血压这柄大锤造成内膜损伤、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而导致动脉硬化外,还因为患高血压病时,高级神经中枢活动障碍,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心血管系统对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敏感性增加,这既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且,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越大。
2.高血压是心绞痛发作的重要诱因血压升高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引起冠脉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表现为劳累、生气、激动、饱餐后胸骨后或心前区深部的压榨性、紧缩性疼痛,疼痛常向左肩、左后背或左上肢放射,有时可放射到上腹部、颈部,持续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可以迅速缓解。
3.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肌梗死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发病率较血压正常者至少高2倍,而且梗死后近期及远期病死率增高。发作时的表现为突然性的剧烈而持久的胸部疼痛。疼痛多在胸骨后或上腹部,为压榨性或窒息性,可向左肩、左背、左上肢放射。休息后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
4.高血压与心力衰竭高血压是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研究,高血压占引起心力衰竭疾病的75%。严重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伴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左侧心力衰竭,表现为突然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应马上抢救。
(二)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一对难兄难弟
大量研究表明,许多高血压患者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显著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低。另一方面,许多高血脂患者也常合并高血压,两者成因果关系,但究竟何因何果,目前尚不清楚。同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可见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三)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恶性的因果循环
1.葡萄糖的特快专递——胰岛素胰腺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分泌胰岛素,帮助人体储存和使用葡萄糖。如果将葡萄糖想象为邮件,那么胰岛素就是特快邮政服务,负责将葡萄糖通过血液输送到肌肉、脂肪、肝脏、肾脏等全身各处的细胞,以便身体可以此作为燃料维持工作。胰腺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运送胰岛素以及细胞接受胰岛素这3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现异常,那么特快服务就会受阻,而导致糖尿病。
2.血液中的咖啡方糖糖尿病有两类型——1型和2型。1型糖尿病,由胰腺分泌胰岛素异常所致。我们平常所称的糖尿病多指2型,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的转移过程受到限制所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其结果均为:多余的葡萄糖滞留在血液中,破坏血管光滑的特富龙表层,同时使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松动,动脉管壁出现小裂口。运送胆固醇的卡车在散了葡萄糖碎片的血管道路上颠簸,会抛下垃圾,加重受损的血管,导致动脉硬化。多余的葡萄糖又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来“消化”它们,胰岛素过多又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使循环血量增多,再加上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就诱发或加重了高血压。同时,高血压患者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血糖升高,又会加重或诱发糖尿病。因此,高血压和糖尿病两者实际上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四)高血压病与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元凶
如前所述,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脑卒中。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而迅速导致的脑功能缺损,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脑梗死和脑栓塞。脑出血是高血压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50岁左右,大脑内囊最好发,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继而昏迷、口角歪斜、半身偏瘫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在紧张或激动时发生。脑出血病死率极高,即使幸存也会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脑梗死,即脑内血栓形成,占脑卒中的50%左右,多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不一定都有高血压。
第四节 高血压病的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遗传性高血压患者有两种类型的基因遗传:①具有高血压病主基因,随年龄增长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②具有高血压病副基因,如无其他诱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参与便不发病,但目前如何从形态、生化或功能方面检测出这些遗传因素还很困难。
尽管本病是一种多因素遗传性疾病,但遗传只是高血压发生的一个内在因素,而高血压的发病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要通过饮食、生活习惯、工作条件、精神心理状态等多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发病。
二、饮食因素
总的来说,饮食结构与高血压之间有密切关系。高钠、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明显增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而膳食中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
(一)高血压与食盐
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钠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病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过多的钠可使水分滞留在体内,增加交感神经紧张度,促使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荷,使血压上升。
其实,成人每日摄盐1~2克即可满足生理需要。据报道,每日增加1克的食盐摄入,平均收缩压即可升高2mmHg,舒张压可升高1.7mmHg。而如果降低摄盐量,则可产生降压效应。因此,高盐饮食患高血压的比率明显高于低盐饮食者,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遗传倾向的人来说,高盐饮食的危险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