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思平上学后,他的生活作息规律了起来,早晨背诵,上午夫子授课,下午练字和诵读。
李夫子的馆中就十几个学生,年龄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不等,李夫子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和读书长短,分别授不同的课业,也算是做到了因材施教。
秦思平刚开始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一类的启蒙读物,秦思安看着秦思平摇头晃脑的摸样,说不出的可爱。
“哥哥,还在背书呢,明个再背不就得了,现在可是很晚了。”秦思安看着天色这么晚了,村里的灯火早就都没了,便说道。
“不行呢,这《弟子规》还没背完,明日夫子可是要查的,背不好可是要挨板子的,妹妹你都不知道,夫子可狠心了,那板子打在手背上,疼死了。”
秦思安看着秦思平怕怕的小眼神,暗自觉得好笑,可是一想到这才六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又难免有些心疼。
最后只得将秦思平的书本拿过来道,“哥哥,光靠死记硬背的记下来,是很慢的,你理解它的含义吗?知晓了它的意思,背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夫子也这样讲过的,可是这含义我总是记不住......”秦思平挠了挠小脑袋,有些沮丧。
“哥哥,我跟你说哦,你这样.....这样.....”秦思安用很通俗幽默的语言讲了一遍,秦思平高兴的说道,“咦,妹妹,夫子讲的我记不住,为什么你讲的我一下就记住了?”
那是,秦思安翻了翻白眼,这古人说起话来,古板文邹,原本很白的话,非要说个之乎者也,大人听了都费解,何况小孩子?
“妹妹你这么聪明,怪不得夫子那么欢喜你,天天盼着你过去,你不知道,你若是没来,夫子就会盯着我看,边看边叹气,那眼神可渗的慌了。”秦思平抿着嘴,一脸的苦相。
刚上学时,夫子对他还是十分和蔼的,每每得空都要跟他聊上一会儿,尤其是知道之前那话是妹妹教的,便笑的越发和蔼了,天天哄着他将妹妹带过来。
谁知道妹妹一来他就失了宠,而且经常夫子会被妹妹的话逗的开怀大笑,胡子一翘一翘的。直到好长一段时间,他才后知后觉的明白,他是沾了妹妹的光。
之前看着满屋子学生对他投来羡慕嫉妒恨的哀怨眼光,他还是分外得意的,谁知好景不长,他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切,书院里的那些个不愿我去吧?尤其是那刘家小哥,每次见到我脸都是黑的,跟我们家烧了多年的锅底似的。”
“嗯………”秦思平一脸纠结,他其实也不愿妹妹去的,可是妹妹只要哪天没去,那天的夫子,脸就臭的吓人,去了吧,夫子对妹妹和颜悦色,对着他们却刻板严肃,这鲜明的对比着实让人有点哀怨。
就这样一晃又过了五年,这五年里,秦思平的日常依然是早晨背诵,上午夫子授课,下午练字和诵读。只不过,以前练字用的是“描红”,后面改成了“蒙格”,再后面又改成了“临帖”。而一味的背书也开始试着写文章。
而秦思安为了帮助秦思平背书,最后也跟着哥哥,将《四书》、《五经》、《孝经》、《增广贤文》等书给背了个遍。
这五年里,两人的个头都长了不少,甚至秦思安竟然比她的哥哥高出了一小截,惹得秦思平很是惆怅。
秦思安的大堂叔家的大儿子秦思福已在两年前娶了妻,现今有了个快一岁儿子,起名叫秦广田。小女儿秦思雨也在今年年初成了亲,二堂叔的小儿子五岁,叫秦思成,大女儿比秦思安大两岁半,叫秦思甜,现已准备说亲了,昨天就有人上门说亲了。
时间过的真快,秦思安这五年除了帮哥哥读书,平日里也会偷偷去县城做生意,他们村在县城的边上,不算远。她将她以前看的一些小故事,以及古典神话、名著等改了改,之后卖给姚家酒楼,让他们开个说书讲座,招揽生意。
虽然此时说来简单,可是初时真是难于登天,不仅纸笔贵,路子不好找,而且因她年龄小,出行不便,即使找到路子,人家也是把她随便打发了,至于那最初她写下了的几个话本就更惨了,还被人当场撕过。
所以她很感谢宋掌柜,是他捡起了那被撕掉的话本,领着她来到了姚家酒楼。
因为她的话本故事言语幽默,情节引人入胜,这姚家酒楼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不少外地人也会赶来听书。
这姚家酒楼火了,很多酒楼听到风声,也来找她,希望出更多的钱,让秦思安将话本卖给他们。这姚家酒楼出手也阔绰,直接出高价买下了她几年的话本权。
所以这几年下来,周周转转,秦思安就此也积攒了不少钱,这几天,秦思安算了算,这钱虽然不多,但是此时的房屋地皮呀,所以这钱完全足够他们一家在县城买个房子了,她想着,等到了那里,她可要重操她以前家里的旧业,做烤鸭来卖。
穿越来之前,她的爷爷是正宗的老北京,烤鸭也是正宗的老字号,虽比不上全聚德名声响亮,但几十年下来,这回头客可是也不少的。而她因为爱吃烤鸭,将爷爷的手艺也学的八九不离十。
今天秦思安早早就出了门,跟同乡约好回去的时间,她便独自向姚家酒楼走去。这姚家酒楼坐落在县城中心最繁华的地段,秦思安远远的就看见酒楼里食客满座,而那说书人正绘声绘色的说段子,食客们边吃边听,听到精彩处,还会鼓掌叫好。
秦思安拐了几拐,绕到了酒楼的后门,敲了敲门。
一个伙计开了门,看到秦思安,眼中出现一抹惊喜,“秦小姐,您可来了,我们掌柜可是早就盼着您来了,要是知道您家地址,估计都登门拜访了。”
“小哥,说了多次了,喊我秦哥儿就好。”秦思安笑的无奈。这几年由于要外出,她都是做男童打扮,因着农村不比城里,农活做的多,日头下暴晒也不短,所以她的皮肤被晒的微微麦色,面上还有星星点点的雀斑,不熟悉的人乍一看她这幅打扮,都会将其当成男丁。
“瞧我这嘴儿,找打。”开门的伙计作势拍了一下自己的嘴巴,才笑道,“秦哥儿,快进去吧。”
“哦?”秦思安一边进去,一边笑道,“宋叔可是有什么急事找我?不会是催我要话本吧?”
“这小的就不清楚了。”他挠了挠脑袋,憨憨的笑了笑。
此时,一位略胖的中年男子从房中走出来,远远的瞧见秦思安,便惊喜的大叫,“秦哥儿!你终于来了,可把我急坏了,你这次可是比每月约定的时间推迟了三天哪!”
“抱歉,让您老久等了,家里有些事情要处理,宋叔这么急着找我,可是有什么急事吗?”秦思安略显歉意的说道。
“走走,咱们进去,边喝茶边谈吧。”宋掌柜看着这位年轻的秦小姐,心中不免有些敬佩,小小年纪便学识渊博,涉猎甚广,记得刚认识她的时候,见对方是个小娃,将其领到酒楼也只是一时触景生情,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孩子,然后出于怜悯罢了。若不是公子慧眼识珠,他都险些错过了这样的机遇。谁能想到这小小的脑袋里,竟藏着这么多精彩缤纷的故事?
“前不久我家公子从京城而来,要去南方做生意,途经此地,因着秦哥儿这几年的照顾,我们分店的收入翻了几番,故公子想见见你,并当面致谢。”
“哪里,宋叔客气了,我自己又几斤几两还捻的清,所以您这大帽子我可不敢戴,再说那些个话本哪里有这么大的本事,实则是您老尽心尽力的苦心经营罢了。”秦思安笑了笑,谦虚之余,给对方带了顶高帽。
“哥儿可别这样说,我也可担不起这大功劳。”他虽这样说,但面上却因秦思安的恭维话,笑意盈盈。
“那天我家公子可是等了你整天,因着你没来,少爷将后面的行程往后延了,这不,都等你三天了。”
秦思安闻言吃了一惊,这姚家少爷竟然等了她三天?说起她与姚家的生意,这姚家少爷可是在中间起了莫大的作用,当年这话本以及她提的建议,掌柜看过后,说无法做主,便命人送到本家家主那里,因家主不在,便呈到了姚家少爷那里,他看过后,当场便同意了,并迅速拟好了合约签了字并让人带了五十两银子做定金。
秦思安当时收到那签了字的合约,也是敬佩万分,没想到这姚家少爷竟有如此慧眼和果断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