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理智战胜情绪上的困扰。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要正视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大,调整一下自己的目标,就能从困境中得到解脱。
③充足睡眠法
以足够的睡眠消除疲劳,换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足够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考前如果经常失眠,可适当使用一些调节情绪的药物,如利眠宁、舒乐安定、氯硝安定等。
注意适当的作息。适时地娱乐,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及时排除心理压力,注意合理的饮食,就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从而顺利度过考试关。
缓解考前过分紧张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不是坏事,它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增强“战斗力”。但是,紧张过度则有害无益。
如何缓解考前过分紧张的情绪呢?
在考试前一天,尽量别接触烦心的事情。这时候,你的心理肯定是最脆弱的,也是最敏感的。在平时,可能不在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在这时都会让你想得很多很多,比方说父母的叮嘱、老师的警告,甚至是售货员的冷眼、售票员的不友善口气等原本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情。这时候该怎么办?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有靠你自己头脑清醒,正确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你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我自己太敏感了,是不是我在自寻烦恼呢?”
考试前夜,千万不要看太刺激的电视、电影、录像等,因为这些东西会在相当短暂的时间内停留在你的脑海里,使你无法集中精力应对考试。另外也不要听比较动感、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可以听一听舒缓的、和谐的轻音乐。如果你有音乐天赋或是擅长乐器,可以吹吹笛子、口琴,弹弹吉他等,也可以唱唱歌。这对缓解和调整你的心理态势非常有利,可以让你更好地进入考试状态。
要树立“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抱着自信、乐观的态度去应考,有时会出现超常发挥的奇迹。
5.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考场不是思愁杂绪的地方,切记:考试时轻装上阵永远都是明智的选择。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准备,终于到了上战场的时刻了,此时紧张情绪难免伴随着你,卸下那些没必要的精神累赘和包袱吧,轻装上阵,你会发现考试竟然是如此轻松。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考试“人不是悲伤后才哭泣,而是因为哭泣才感到悲伤”。主张这种论调的是美国的詹姆斯和丹麦的盖克。的确,人的感情很容易受动作或态度的影响。根据詹姆斯和盖克的理论,可将之改为“考生不是由于不安而胆怯,而是因为胆怯才感到不安”。为了能使自己在考场上消除胆怯之心,不妨有意识地采取开朗的态度,使情绪稳定下来。
你要人为地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你在考场上才能坦然自若。
确立选择者的心态所有的考生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自己不是选择者,而是被选择者。因此,无不想尽办法使自己入选,结果往往会产生一种祈求的心理。
这种心理正是造成考生紧张、考场上处于劣势或不能正常发挥的原因。因此,考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改变观念,尽快摆脱这种心理上的束缚。
全力准备下一场考试有些考生一出考场,就爱东询西问,话题不外乎:“刚才的考题做得如何?”“第二道题你是怎么做的?”等,对于上一门课的考试结果仍然耿耿于怀。
对自己的答题对错想尽早知道结果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考试休息期间,重点应该放在下一门的考试上,如果一直惦记着上一门的考试,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假如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某题,必然士气低落,肯定会影响下一门课程的考试。
6.充满考试必胜的自信
充满信心是使自己在考试中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当然,拥有自信,不一定就拥有高分,但失去自信,高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面对这种情况,你当然会愿意去选择前者。
充满信心是考试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每个要求上进的学生都应当充满自信心。只有充满自信心,才能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正常发挥;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水平、能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考试的竞争,特别是重大考试如中考、会考、高考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自信心的竞争。
古往今来,凡是在学问上、事业上取得成绩的人,无一不是以坚强的自信心为先导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宣称:“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科学研究要有自信,从事体育运动要有自信,对学习、考试同样要有自信。
充满自信,努力奋斗去争取成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战胜失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前苏联的“火箭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领导研制第一枚战略导弹时,一位科技人员曾很沮丧地告诉他,为解决某项技术难关已做了1000次试验,但都失败了。他却亲切地说:“实际上你的研究很了不起,已经发现有1000种方法是不能用的。”同样,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在发表第一篇作品前,曾收到与他身高相等的退稿。有人问他对此作何感想,他幽默地说:“这些退稿是我最宝贵的收获,它告诉我,你还不够资格成为一名作家,还需要多加练习。”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对学习和考试中的挫折,不要看得太重,不要由此一蹶不振,更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自信心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估计上一般来说,考试前,知识的迁移已经完成,学识水平基本定型,要想在考试中离开自己的水平,出现过高成绩、出现奇迹不太可能,但如果因为情绪不稳定,意外地大失水准,则也会令人十分可惜。重要的是要把握住“现实的自我”,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还有哪些“胜利的自我”,“胜利的潜能”。要相信一个人的潜能是很大的,即使是一个成功者,也可能只发挥了他的潜能的1/10,还有9/10的潜能没有发挥,没有开掘出来。所以美国作家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如果能以这种态度去对待考试,紧张的心态就会平静地多,就能把考试,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考试看做是自己经历过的数百次测验中的一次,只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
自信心建立在正确看待前途上考试,特别是关系自己前途的中考、高考,许多考生往往带着沉重的包袱去参加,因而影响了成绩。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通过高考上大学已不是青年学生成才的“独木桥”。能上大学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机缘,但由于种种原因上不了大学,那也不必悲观,成才的道路宽广得很。有志接受高等教育者还可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国家文凭学历考试等等,机会还是很多的,即使没有上大学,也可以自学成才。
古今中外,没有上大学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里取得卓越成就的大有人在。《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屡次科举考试落榜以后愤然写出的文学名着,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占了一席之地;当过店员、出纳和电工的大科学家米丘林就没上过大学;被恩格斯称为“近代化学之父”的道尔顿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我国音乐家聂耳、画家齐白石、数学家华罗庚等也没上过大学。近几年来,我国青年自学成才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为了增强自信心,考生在考试时切忌去考虑题目的深浅和能否考出好的成绩等,以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要在临考前和考试中,从各种压力和干扰中摆脱出来,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解题上。动员起过去考试的经验,获得目前考试的自信心。这种自我信任感可以帮助考生心平气和、沉着冷静、轻松自如地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否则,考试时总是怀疑自己的水平不如别人,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出好成绩,必然分散注意力,心理负担也会因遇到难题而加重,这种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人的思维敏捷性(速度)和思维变通性(思路的变换),从而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另外,还可以适当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如“我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复习也可以,一定能考好试”“我答不出来,人家也不一定能答出来”等。这些自我暗示都能增强自信心,稳定情绪,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集中精力,沉着应考,创最佳心境,考出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