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学习“细胞”一章,可以以细胞为核心,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再衍射);细胞的分类;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再衍射);原核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可再衍射);细胞的整体性。
衍射法还适用于章节或单元之间知识的总结,即把分散在各章节之间的同类型、同性质或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加以总结。比如有关染色体的知识主要分散在第一、三、五等章节中,我们可以以染色体为核心,衍射出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等概念。
点面结合学习法
读书学习,既要重视“点”,又要照顾“面”,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以点带面,才能学有成效。运用以点带面法,首先要抓住“点”,也就是确定重点,抓住要点,攻破难点,消除疑点,了解特点——这是以“点”带面学习的基础。
①重点
即这本教材或教参写得特别突出、特别重要的部分。
②要点
一篇课文,总是有一个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往往在说到紧要之处用少量文字来加以概括,如果能从这里领会内容的中心意思,那就抓住了要点。
③难点
书中某些章节可能讲得很深奥,或是学习者由于受水平限制而看不懂,那就是所谓的难点。有难点而不解决,就会影响对全书内容的理解。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用全力攻克它。
④疑点
有些是学习者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的疑点,有些则是材料本身存在的疑点。这就需要读书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
⑤特点
一般是指所学教材教参与同类书相比,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独到之处。了解和掌握所学教材的特点,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运用“以点带面”学习法一般过程是:对学习材料先进行通读,了解其大概内容,然后通过细心的体会和钻研去发现各种“点”的所在。在掌握“点”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目的和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分别“各个击破”,并且与其它部分融会贯通。这样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才能达到全面而又充分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旁通学习法
旁通法取“触类旁通”之意,也即在学习获得一种知识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连带解决相关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习,切忌死读书、读死书、把书读死,而要活读书、读活书、把书读活,也就是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变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在同一学科内部、相关学科之间都可以采用旁通法学习和实践,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利用旁通法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不但要注意知识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充分认识各科知识内容的合理联系,而不能乱“通”一气,不着边际,让人啼笑皆非。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旁通法学习,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既要小心对待,又要大胆运用。
3.学透是要达到透彻的理解
里应外合,内外夹击用在战争上是一种制胜战术,而正反思考、辩证思维则是学透的有效方式。学透,就要抓知识其本质,剖知识之精髓,联系实际,彻底理解。
学透,要求在学懂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都逐一透彻理解,抓住实质,所以要求你必须喜欢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发现,质疑提问,对疑难问题进行反复咀嚼,不仅能从正向而且还善于从逆向解决疑难问题,以便达到对所学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深层领悟。
要做到学透,需要运用以下方法:
喜欢思考,善于思考
在学习生活和其他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出类拔萃、成绩优秀者。他们有什么秘诀吗?
他们为什么超出常人?据科学家的观察研究,他们之所以出类拔萃,主要是由于他们喜欢思考,而且善于思考。
喜欢还是不喜欢思考问题,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喜欢思考的人以思考问题为乐趣。当遇到问题时,他会充满兴趣,主动积极地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问题也就解决了;由于不断地解决问题,因而乐趣也在不断增加,信心增强,能力提高,经验丰富,水平也超出一般人。由于较多地取得成功,他们也比一般人勇于思考,一遇到问题就精神焕发,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受到一种争取获得成功欲望的鼓舞,产生一种宝贵的内在动力。喜欢思考和勇于思考是优秀学生取得成功的一种重要因素。
要想学透知识,仅仅喜欢思考和敢于思考还不够,还必须善于思考,就是要掌握和善于运用思维的策略,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巧,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清晰、高效的逻辑和辩证思维者。否则,你不按照思维的逻辑去思考,不掌握思维的规律和技巧,只是随心所欲乱想,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混乱的思维者,这也是有害于学习的。
在掌握运用思维方法、技巧方面也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通过知识学习,自己摸索,自己归纳,在积累经验中不断掌握思维方法和技能,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许许多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这样做的人要比那些不求提高者要高明得多,但有时难免会走弯路,甚至走错路。另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学会专家们归纳问题的方法,掌握专家们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技巧,结合个人的经验,经过训练,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提高。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办法。
总之,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学习成绩,彻底将知识学透,就必须喜欢思考、敢于思考并善于思考,做一个具有清晰逻辑头脑的思维者。
对疑难问题反复咀嚼
反复咀嚼是对知识内容进行反复推敲、仔细斟酌的学习方法。
着名散文家秦牧说:“对应该精读的东西,学习老牛的方法,把它咀嚼到极细才吞下,那么,难消化的东西也会变得容易消化了,难吸收的东西也会变得容易吸收了。”
培根在《论读书》中主张:“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必须全部精读。”
对于同学的来讲,教材等就是属于必须精读的书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的内容、重点、精华、公式、定理、推导、图表,尤其是难点等要反复咀嚼、细嚼慢咽。
怎样做到咀嚼或者推敲呢?
一是,反复阅读,细读、默读、连读、研读,边读边思。
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是,逐字推敲,分析理解。
四是,综合概括,掌握要领,吸取精华,消化吸收。
敢于质疑与提问
质疑提问,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存有一种寻找和发现问题的意识。围绕教材内容想问题、提问题、自我发问、自我设疑;再带着问题去学习,为解决问题而学习。
至于怎样质疑,同学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要在大处着眼,敢于提出挑战式的质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从“不知疑”到“知疑”,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条必经之路。曾获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在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谈话时说,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过疑问?比如对牛顿力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
这很重要。这种年纪还不问这种问题,将来是不会问这种问题的了。你的老师讲牛顿力学,为什么说它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这种年纪还没有这种态度,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质疑,必须从大处着眼,勇于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提出质疑。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为做出突破性成就提供基础,而且能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有效学习。
②于无疑处质疑
宋代学者张载说“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能在普通人看来没有疑问之处提出疑问,这是深入学习和思考的结晶,是创造性学习的表现,应当鼓励。二是,当初步提出的疑问解决后,在似乎疑问已经消除后又能提出新的问题,这正是学习深入和不断进步的表现。所以,能在无疑之处质疑,是疑问学习的关键,是质疑的重要技巧。
③层层设疑,不断前进
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质疑,不断解决问题,又在新的基础上再质疑,再释疑的连续过程。宋代朱熹有这样一段话:“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的这段话描绘了疑问学习的一个典型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质疑,由较低层次的质疑向更高层次的质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学有所成。
善于发现规律
发现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发现规律,帮助理解和记忆。就是说学习得通过对知识的深度学习,从而掌握某些规律性或特殊性的东西,这样才能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进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学生通常由教师传授知识,或者自学知识。要求对所学知识掌握、吸收、分析、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但难免有些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因此,你要学会“善于发现学习”,并运用它,这样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达到学透的目的。
善于发现学习分为普通发现学习和高级发现学习两种形式。
普通发现学习是对知识进行处理,找到某些易于把握、理解、记忆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对知识的占有和运用。
如果说接受学习可以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把握,融为自己的知识,建立牢固的知识基础;那么,“发现学习法”则是得到知识新的增长点。
高级发现学习是人们从内容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启发、创造。人们的发明、创造大多建立在他人的知识成果基础上,而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种发现学习对学习的意义很大,它能够加深理解、掌握本质,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在对书本知识消化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发现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自主学习,主动出击。
在所有的学习活动中,你若能做到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善于发现,不仅会对知识有深刻的领会,还会获得许多深层次思考的成果,对知识掌握得更透彻、更清晰、更明了。这已不是单纯的“学”,而是真正的“悟”了。
运用逆向学习法
逆向学习是指学习中有意识地运用逆向思维通过结论来分析形成结果的原因和根据,进一步从本质上理解与把握学习的内容。
运用逆向学习法的关键就是强调独立思考,一开始就能使大脑思维有充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不做书本的奴隶,不盲目相信作者。当然,这种思考和学习也不是完全摆脱学习内容,而是争取和学习对象进行探讨。要探讨就要有准备,先得对结论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和求证,然后还要与书本对照,而对照过程也是一个深入思考和讨论的过程。
逆向学习法常用以下形式:
①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即打破常规,反转过来,由果到因,从结论中去分析形成的原因和依据。这是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学习中,如能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互变,可以相互检验、相互补充,则更有益于知识的掌握与创新。
逆向思维的具体做法根据着重点不同可分三类:一是反其意,即对教材的主旨、观点或传统评价进行逆向思考;二是反其事,对文章的论据、事件、材料等内容进行逆向思考;三是反其法,就是对教材的论证方法、表现手法等提出不同见解。通过这种从相反的方向、目标或立场来思考问题的做法,可以使人从固有观念或习惯性思考中摆脱出来,从另一角度去观察事物,捕捉新的思考线索。
②逆转阅读
逆转阅读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活学活用,不仅看到知识的正面,还要看到它的反面。这样做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③逆向推理
逆推法又称还原法、倒推法。其基本含义是指学习者把事物和问题的形成、发展顺序颠倒过来,由末到头,逐步还原,最终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逆推是与顺推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人们在学习中的推理是由头至尾地展开的。逆推法打破了这一常规,学习者首先加以考察的是事件的结局和问题的结果,然后再逐层向前推进,一直追溯到事件的发生和问题的开端为止。如果说顺推注重的是“怎么样”,那么逆推则是要解决“为什么”,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
逆推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学习者更深刻地去领悟事件或问题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更有针对性地去捕捉重要信息。学生解平面几何题时,从求证的问题出发,寻找需要的条件,就是运用逆向推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