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盛夏,我有幸走进风景优美的喀纳斯湖与禾木,之后,我又来到了宽阔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满洲里湿地。这是我长久以来期盼的梦境,美丽、遥远而又神秘。郁郁葱葱的大草原,全然的生命绿洲,每一刻都在变换着它的律动。一刻接一刻的惊喜,一刻接一刻的崭亮如新,一刻接一刻的辽阔通透,一刻接一刻地浮现同一幅画面:老娘和女儿跟我一起在草原上撒欢。
老娘3年前走了,走得突然,走得让我心痛失语。而老娘的地头力遗产却留给了我,渗透进我的血液,使我变得强壮,清新,自信。老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从原初的爱出发,锁定目标,坚韧、承当而满心欢喜,头拱地往前走,走出一片中国女人的天空,把孩子们带进生命的绿洲。
地头力,是对中国企业人艰苦卓绝而又惊喜连连的不凡人生的记录和提炼,其中凝聚着中国众多企业家和企业人的心血。我尤其感谢我追随了十多年的老板邓质方。在他的感召下我于1994年1月1日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海。邓质方每天都到一线现场的工作作风,遭遇再复杂的问题都可以把相关人士聚在一起坦诚沟通的领导风格,让我感受到现场领导的魅力。或许,这是我关注到的公司地头力的最早雏形。邓质方当时向我推介的两位日本企业家盛田昭夫(索尼创始人)与稻盛和夫,更成为滋养我的不竭源泉。
2009年11月2日,稻盛和夫在中外管理恳谈会上与张瑞敏对话。事后我们一起吃午饭,说到兴奋之处,老人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地说:“育琨君,我们两个约定,端着钵,打着赤脚,拄着拐棍,走遍中国的城市乡村去传道!”
从来不敬酒的我也一时兴起,走到老人面前深鞠一躬,举着酒杯动情地说:“我愿意追随大师,给中国企业家传道,给中国企业人传道,这是我终生的事业,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呼吸和饮食。”
稻盛和夫的教导,让我抓住了本书的纲:建构公司的场域,唤醒员工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释放地头力。
河田信老师是我的老朋友,我的地头力理论有许多层面都受益于他。“地头力是世界性语言,地头力是东方兴起西方衰落的根本所在。”大师的这两句标志性语言,是地头力的宣言。2010年,老师两次来中国,跟我纵论东西方管理,有一次我们一直聊到凌晨3点。他对管理的深刻洞见,一点一滴滋润着我。他很欣赏我的主题:“建构系统的力量,觉醒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切问题解决的最佳范式”。所以他在本书序言中指出:“以人的能量为基础的经营系统设计,是21世纪经营的基本原理。”
艾路明是中国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从一无所有的境地白手起家,终于建立起傲人的商业帝国。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并没有让他们停歇,他们对梳理与概括自己的经营管理实践有着深深的热爱。这是一种全新的使命意识:他们要把自己体悟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传递给中国公司,传递给中国商界,传递给中国的新生代。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有着更为深刻的使命意识:中国要想跻身一流强国,中国人民的富足安康,有赖于中国管理的创新,有赖于精神财富的丰盈。管理创新是一个国家变革最为基础的支撑,是一国新文化的载体,是一国精神的血脉。我一直在寻找让地头力落地的工具。在遇到国际教练大师PaulJeong博士后,才算有了现实的答案。200多个学时的学习和200多个小时的练习,让我对教练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还要诚挚地感谢2010年请我去做企业内训的公司和集团。每到一个公司,我都会与他们的一把手进行交流,摸索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主题。胡启毅、袁海兴、郑春影、高国强、杨焰、郝义、江宝全、杨松科、聂圣哲、郭为、黄鸣等都对地头力理论有着直接的贡献。他们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建立在地头力基础上的公司。还要感谢最近一年来,走进我的课堂或论坛的几万名企业家和高管。“地头力”与“答案永远在现场”,是我们一起共鸣、共振、共进的结果。
还要感谢新浪、搜狐、网易、天涯、腾迅、和讯、价值中国等博客网站,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众多网友阅读我的博客,并留下了丰富的评论,滋润了我的心田,砥砺了我的思维。这实际上是企业人共振的便捷平台。
感谢《上海证券报》《广州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经理人》《中外管理》《中国经济周刊》《商务周刊》《销售与市场》《商界评论》《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为我搭建了与读者交流的平台。
感谢我的朋友刘佳胜、邓质方、吴敬琏、武建东、马建堂、王京清、宁高宁、朱继民、田源、陈东升、李利、丁立国、张跃、王巍、胡启毅、薄连明、梁启春、周云杰、苏方雯、曹岫云、钱龙、陈丹青、付荆军、何涛、陈远、聂圣哲、夏华、高雄、柯岩、弋朝、张洪涛、荆涛、潘斌、蔡权、王清海、姜兴宏、毛武、吕云生、田来富、于绍文、方泉、扬天举、黄海平、崔巍、张原、陈冠、杨思卓、郭春林、刘鸿雁、田义、陈明亮、李宏、王振耀、董耀辉、杨曦沦、高光勃、谢俊、宋 、纪传盛、张君英、李建林、杨长征、符然雅、郑雅心、连文胜、杨军、潘守培、董晓明、高贤峰、高艺源、李明鹏、夏春雷、王虎林、沈飞昊、汪中求、张建华、朱新月、高勇、梁峰、罗进、杨清波、周勇刚、范业龙、陆斌、刘元煌、汪涌、王永、李勇、赖日盛、周昭喜、陈志群、吴德军、钱宇、白立新、丁晓东、胡小和、杨俊杰、牟正蓬、吴志军、牟敦国、张景华、王莉、王曼宁、蔡红芳、王海波、蔡、江可申、薛为昶、钱升、杨惠馨、徐向艺、李立、王智太、吴春波、孙健敏、李国强、任兴洲、常青、易广招、黎艳阳、乔刚、戴国庆、郑永权、侯瑞生、刘志勇、王进生、吕珂、翟江波、王克明、孟广平、陈昊杰、毕谊民、远山、毕桃李、育琦、东莱、雷雷、温惠芳、李建波、杨晓光、潘文政、刘茂青、陈力军、杜军、叶小叶、刘昀、陈亚男、李红兵等以及众多读者朋友,他们的精神与阅历润物无声,渗透入书。
尤其是李建林,在书已经初定稿时,又从意识层次上给我点拨,还给我绘制了几张重要图表,激发我重新梳理了若干重要章节。杨清波百忙之中给我先做了通校,让我的书以更专业的面貌出现在凤凰联动出版人的面前。黄海平一如既往地充当我的守护神,他对我的文字投入情感和专业,还给我找来若干富有灵魂的案例和智者的心语,帮我扩展着视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老领导和恩师杨鲁于2010年4月1日傍晚辞世,当天上午他还让保姆给我寄出照片和信函,表示他近期感觉不错。81岁的恩师杨鲁有着开阔的心胸,他与肺癌抗争了11年,从来没有一丁点儿的抱怨。记得1985年我分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一次跟他出差调研,回来后他让我写个调研报告,研究生毕业的我却傻了眼,磨蹭了2天写出1页纸的稿子,却被杨老给改成了3页纸。从那以后,我的每一篇文字都是老帮我改。一直到后来我独立承当世界银行与福特基金会课题,也都由杨老给我把关。我们两人1992年合著的《住房改革的理论与现实选择》,一直到今天还有人在引用。
我与杨老无话不谈。他实际上是我的生活导师,我敬他若父。后来我做企业写管理文章,杨老把他的生命体验和哲学都毫无保留地注入其间。他得病11年,停下了其他事务性的工作,但给我改稿子却一直是他最喜欢的主业。杨老的女儿杨绍华说,杨老夫妇晚年为有我这样的部下和弟子深感欣慰。每次我去探望他时讲过的故事或音容笑貌,都是他们好几天的话题。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杨老的家是我静心的道场,工作生活上遇到了任何烦心事,都可以在那里诉说与找到出路。大师走了,选在周末的晚上,还赶上清明节,不耽误儿女一丁点儿时间。按遗嘱,送别老人时只有家里人在场。他用这人生最后一个句号,告诉我该如何无求静心。
当然,还要感谢我妻子和岳母。女儿在她们的悉心照料下,健康成长,给我带来无尽的欢乐。女儿善做我喜欢的梦。我去大草原前的一天,她说梦见奶奶在大草原上,于是有了我开始提到的祖孙三代在大草原上撒欢的画面。
我记起了见过一面就成为好友的吴德军。这个40多岁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汉子,有着与我同样的冲动:回到家跟母亲同住一个房间,听84岁的母亲说故事。母亲去世前,每次回老家住老房子,我也喜欢跟母亲同住一间房。听我说起老娘,他就腾地站起来,胸膛起伏着,唱响了真挚而雄浑的《母亲》。他唱得如泣如诉,唱得我们热泪滚滚,紧紧拥抱。
母亲
在那阳光撒满的原野上我从您的身上掉到人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您就是我人生的希望当我举头望故乡远处闪现您的身影当我看到大雁飞南方我就想呼唤您我的母亲!
在那云雾迷茫的大地上您把我当做自己的理想在我人生的旅途上您承受了人间的艰辛和忧伤当我举头望故乡泪水中晃动着您的身影当我看到大雁飞向远方我就想呼唤您我的母亲!
大草原,生命的绿洲。但愿这本由众多人心血铸就的书,也能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大草原,每时每刻,不同的人会在其中拿走适合他的东西,拿走可以滋养他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命:点亮和提升自己意识的亮度,点亮和提升中国人意识的亮度。
王育琨
2010年10月16日
点亮和提升自己意识的亮度,点亮和提升中国人意识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