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发展无所不在。老的科学分类正开始解体,一个全新的、整合为一体的科学正期待着诞生。阿瑟相信,这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就像一直以来的物理学那样“坚实”,那样完全建立在自然法则之上。但这门科学将不是一个对最基本的粒子的探索,而是对关于流通、变迁,以及模型的形成和解体的探索。这门科学将会对事物的个性和历史的偶然性有所探究,而不再对整体之外的和不可预测的事物忽略不见。这不是关于简单性的科学,而是关于复杂性的科学。
无论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这个世界是不稳定的,它充满了进化、动荡和令人吃惊的事情。经济学必须将这些动荡囊括其内。现在,阿瑟相信他已经发现了能够使经济学做到这一点的方法,并将之归结为一个叫做“报酬递增率”的原则,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拥有者被施予”,或“拥有者获得”,或“马太效应”。阿瑟确信,报酬递增率将成为全新经济学的基础。
但是很不幸,他没能让其他人相信他的报酬递增率。他的理论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深深的挫败感和孤独感一直裹挟着他。他需要同盟者,需要能够敞开思想、听他说话的人。这个愿望和他想回家的念头一起,成为他重返柏克莱的理由。
两个贵宾来了,三人就坐在学部的俱乐部里吃三明治。汤姆·罗森堡,曾经教过他的教授之一,问他:“告诉我,布赖恩,你这一向都在研究些什么?”“报酬递增率。”阿瑟给了他一个简短的回答,既然提到了这个话题,他准备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一下。
“但据我们所知,报酬递增率并不存在。”经济系主任阿·菲什洛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而且,即使它存在,我们也不得不宣布它不合法。”罗森堡笑嘻嘻地接过话头说。
然后他们都笑了,并不是恶意的。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这笑声不知怎地却整个粉碎了阿瑟虚幻的期望。他呆坐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是两位他最敬重的经济学家,但他们根本不听他说话。阿瑟突然感到自己既天真又愚蠢,像一只因为知之甚少所以才会相信报酬递增率的雏鸡。柏克莱之行粉碎了他最后的希望。
这不是阿瑟敏感,两个亲近的教授也绝不想伤害他,但是一个随性的玩笑,却把两个显要人物的潜意识表露无遗。对阿瑟来说,不需要更多的表白,他的直觉一下子就抓住了两个人无意中表达出来的实质。
阿瑟的“杯具”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已经处在了混沌的边缘,那里是一切革命的爆发点,而他却竟然想回到象征稳定和地位的伯克莱,去推销颠覆伯克莱的炸弹,如何能够得到那些注定被毁者的赞同?在这一点上,他还比不上他夫人豁达。
当他垂头丧气回到家的时候,迎接他的夫人笑着说:“如果每个人一开始就相信它,那就不是一场革命了。”
确实,阿瑟所从事的是一场颠覆既定权势的工作,他却不由自主地去寻找被颠覆权威的理解和庇护,当然不可能有共鸣。阿瑟这些年一直在从事复杂系统自发性自组织的课题,研究这些复杂的、具有自组织性的系统是如何自我调整的,这是混沌科学的一个分支。阿瑟自己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如今的阿瑟自己跟他所从事的科研一样,深陷混沌的边缘。
迄今为止我们所说的科学,基本上是指由培根、牛顿、伽里略、笛卡尔等开创的,近三四百年内发展起来的一整套观点、方法、学说,通常被称为近代科学。近代科学的精确完美吸引了无数科学家为之奋斗终身,我们自小学开始学习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都立足于这个体系。
20世纪刚开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对牛顿力学所代表的宇宙观提出了尖锐的挑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从贝诺朗菲的一般系统理论,到维纳的控制论、香农的信息论,一系列新学科出现了;到了20世纪后半叶,混沌、分形、复杂性以及DNA结构的发现,大爆炸宇宙学的提出等新的研究学说的出现,为近代科学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研究复杂性系统的混沌科学一时走俏。
复杂性系统都具有将秩序和混沌融入某种特殊的平衡的能力。它的平衡点,即常被称为“混沌的边缘”。那是一个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从无真正静止在某一个状态中,但也没有动荡至解体的地方。“混沌的边缘”就是生命有足够的稳定性来支撑自己的存在,又有足够的创造性使自己名副其实为生命的那个地方;“混沌的边缘”是新思想和发明性遗传基因始终一点一点地蚕食着现状的边缘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即使是最顽固的保守派也会最终被推翻。
“混沌的边缘”是一个经常游移在停滞与无政府两种状态之间的战区,这便是复杂性系统能够自发地调整和存活的地带。阿瑟的经济学研究已经行进到这个生机勃勃的“混沌的边缘”,他为其中所蕴含的美丽和伟力感到震撼,他要与人分享,但是却找错了对象。
阿瑟的“杯具”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他不该到超稳定的中心去寻求支持,而应该到公司运作一线这个“混沌的边缘”去寻找同道。他的同道在万千企业人中。这个混沌的边缘,就是公司的一个个业务现场。这里有总裁或CEO的现场,是战略把握的现场,决定我是谁、要去哪里和怎么去的问题;这里有营销总监的现场,是决定营销策略、渠道策略和品牌建设的地方;这里有技术研发员的现场,是决定技术的走向和进境的地头;这里有生产制造的现场,决定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这里有客户服务的现场,是决定客户对公司最终评价的地头,等等。
混沌的边缘——现场,会颠覆许多事,是一切革命发生的地方。在现场,即便是最保守、最顽固的官僚,也会被最终改变;在现场,即便是再不可一世的独裁者,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在现场,即便是再稚嫩的后生仔,也可以蜕变为杰出的领导人。在现场,个人和公司地头力才能够得到整体释放或爆发。个人和组织网络的力量是无法穷尽的,公司运作就是驾驭更广域的能量,用无穷小的消耗,获取无穷大的收益。地头力就是这样一门讲述报酬递增率的学问。
在现场这个“混沌边缘”发生一刻接一刻的复杂、调整和剧变,使越来越多企业人确信,在一系列逻辑类推之外肯定还有更多的东西存在。他们有着深深的敬畏,敬畏众多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场与一个个整体人的作用与反作用,会形成一系列新的意识和行为。唯有在现场主动去捕捉这些新意识和新思想,才会使我们得以从过去无人知晓的角度和深度来认识这个自发、自组织的地头力世界。
任正非: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本领高超的人物,他能七十二变,变虫、变树、变鬼怪;还会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可翻出十万八千里外。他在广阔天地里从心所欲,是自由的化身。经营企业,就是要造就一大批孙悟空,能够上天入地完成使命。
任正非是中国最具思想力的企业家,他一直向往着孙悟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他一直在摸索和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造就无数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孙悟空。只有如此,华为这个后来者才有可能在已经排定座次的全球化盛宴上,占有一个座位。
任正非对老子和庄子有着深深的感悟,同时又对米歇尔·沃尔德罗普的《复杂》深感共鸣和共振。2010年他的文章《管理的灰度》,提出了一个在混沌和颤抖中把握平衡和节奏的新视角。
这是很多错误和失败的精华
在2010年开年的元旦献词中,任正非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过去一年强化授权一线决策团队取得重大进展;这个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碍华为的前进,除了我们的内部腐败。在任正非看来,官僚气、牛烘烘、推诿,是可以把华为从地球上抹掉的内部腐败。
从任正非提问题的角度看,华为在推行授权给一线团队的管理改进中,遇到了一些阻力。于是,经过深入思考,任正非又推出《管理的灰度》,来进一步阐释华为管理改进的方略。
任正非是这样概括华为这场管理改进的:“我们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的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这次变革,也许与二十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是的,每一个人具有整体性,每一个人都是才智俱足的,每一个人都富有创造性。而且,每一个行为都有一个正向的意图。而在管理变革期间,人们往往会忘掉这些基本点,而局限于对自己利益的考量,不去考虑他人行为的合理性。故此,任正非强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是有问题的,不能期望每个时点都有划一的清晰,更不能期望真理是一条直线,要接受它可能是曲线的,甚至是一个圆圈。每个人在这样复杂的情势中,要保持足够的宽容、妥协或灰度。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
在任正非看来,“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人生智慧。真正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的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妥协是实现职业化的必要途径。任正非给出了对职业化全新的定义,同时以此为他管理改进的总纲:
“什么是职业化?就是在同一时间、同样的条件下,做同样的事的成本更低,这就是职业化。市场竞争,对手优化了,你不优化,留给你的就是死亡。思科在创新上的能力,爱立信在内部管理上的水平,我们现在还是远远赶不上的。要缩短这些差距,必须持续地改良我们的管理,不缩短差距,客户就会抛离我们。”把职业化定格为每时每刻以最低消耗取得最大成果,以此为管理主旨,任正非与稻盛和夫异曲同工。
“变革,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作为企业家,任正非当然知道变革其中的利害。为此,他提出管理改进中的“七反对”原则:“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用。”
任正非的“七反对”很有意义。这七种情形是管理变革的大忌。这个实干家知道,“完美主义”是扼杀管理创新的,“繁琐哲学”是要让改进搁浅的,“盲目创新”是自杀,“局部利益”是魔鬼,主政者“胸无全局”是自残,“空谈理论”是大忌,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是短命的。任正非使用“坚决反对”这样的字眼,足见他对这七种情形的深恶痛绝。那是一次次失败的创新和变革的精华。
在他的“七反对”里,重点是变革的“灰度”和“规矩”。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只能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华为打造出无数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孙悟空,让他们在自由中获得发展。
任正非特别珍惜与看重那种在一个个关键现场的自由。为了达到那种化境,他知道:“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我相信,任正非的探索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而与此同时,一大批中国公司都在做着积极有意义的管理探索。我把它概括为以地头力为基础的管理变革。任正非有他喜欢的称谓,德胜洋楼的聂圣哲有自己的方式,海底捞、阿里巴巴、百度、远大、伽蓝、乾元浩、依文、当代科技等等,都有自己的视角和提炼。我们走在一条共同的管理创新的大道上。一如艾路明所说,“一个国家管理变革,将是这个国家最基础的变革。”因为管理方式是每个人的呼吸和饮食。这是在开拓管理学的新维度。自牛顿时代以来,一种线性的、细分还原论的思维方式,一直统治着管理学。在现场这个混沌边缘,一种圆融的意识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视野正在展开,一种新的能量正在聚集,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局面正在呈现。一切有形者,经这里塑造;一切无形者,在这里形成。
地头力歌谣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顿悟得受持,愿拱地头真实义。——钱龙仿《开经偈》
在第二部分我们试图多次阐释地头力,每次我们都能感觉到一点特别的东西,但是我们每次都不能确认,这就是地头力。这种感觉和状态,没有办法通过理论和言语所表达出来,一如没有任何语言能够传递出走钢丝者的感受一样。地头力却在王芗的大成拳中找到了共鸣。
大成拳亦强调天、地、人相通,方可意不使断,神不使散。意力圆满,应感而出。动微神全,以天合天。功不在深,在懂在明。力不在大,在变在整。弹缩均衡,变幻无穷。这种意境,也就是我们开发地头力的意境。王芗的拳论,为阐释理解地头力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果读者有心,可以返回头去认真体会一下大成拳的拳论,再结合地头力的若干特性,定会有茅塞顿开之感。综括前文关于地头力的阐释,可以仿照大成拳用以下歌谣来表示:地头力歌地头力,极容易找地头,随心意风中旗,有天趣水中鱼,真自在用功时,莫着急精气神,清静归天空阔,涤万虑微细处,长汇集本能涌,学试力任自然,走轻灵透末梢,生均整恭慎诚,互为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自然第七章地头力在东方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地头力就是问题一冒头就把它敲掉。这是头脑的智慧、身体的智慧、场域的智慧三合一的整体呈现。在概念满天飞的时代,如何把地头力植入中国企业中去呢?重要的是要从权威文化转移到启发性的教练文化,创造出一种可以活用头脑的智慧、身体的智慧、场域的智慧的“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