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实上,老师一点儿别的意思都没有。老师只是看她最近这段时间里功课学得比以前都要好,并不需要特别指导,于是就把提问的机会留给了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想让他们更快地获得进步。
诸如此类根本没有必要提意见的小事,如果孩子在上面花费了太多的心思,不仅会消耗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即使是向老师提了意见,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结果也有可能大失所望,因为本就什么事也没有,是自己多疑了。
让老师喜欢自己,和拍老师的马屁是完全不同的,实际上这是积极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老师总是说,他热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可实际上,一个班里五六十人,即使老师主观上想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客观上也不可能做到,这就像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双胞胎儿女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一样。
最优秀的老师也是如此,虽然他深刻地知道,公平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他依然会有自己的个人偏好。有的孩子可能会认为,老师喜欢的都是成绩好的学生。的确,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他同时修养好,品德好,没有老师不喜欢的。但是,对大多数老师而言,他绝不会以成绩作为评判一个学生的唯一依据。那么,老师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
真诚坦率,不撒谎。
开朗乐观,有童心。
遇事能够为别人着想,不自私。
家教箴言和老师相处也需要讲究技巧。实际上,生活在群体中间,和任何人的交往都是需要技巧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人建立平等的关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有错就痛痛快快地说:我错了。不狡辩,不抵赖。
对事物有爱心,热爱天地间的一切生命。
喜欢主动接近老师,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能真诚地理解老师的甘苦,关心老师,体贴老师。
上述几点,只是加强自身修养的一个准则。作为父母如果能够指导你的孩子照着上面所说的去做,切切实实地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他,将来也会被社会认可。必须提醒的一点是,千万别学那些溜须拍马的伎俩去讨好老师,那样做不仅腐蚀了他的灵魂,也不可能真正得到老师的喜欢。
5.灵活变通,听课要“因师而异”
在听课活动中,一个学生要面对各学科教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教学习惯、教学方法。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采用同样的听课方法是学生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失误,因为这样往往无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其实,听课方面也应该“因师而异”,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课的过程中做到有效沟通,高效学习。
那么,父母该怎样指导孩子做到“因师而异”呢?
怎样适应“脱轨型”老师所谓“脱轨型”,是指一味地追求课堂活跃,以至于偏离了主题,跑得没边没际,甚至和学习一点儿都沾不上边。例如,上课时会一连说好几个笑话,逗得同学们笑声不断,但实际上同学们并没有从中学到很多实际、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到考试的时候,许多同学因为脑中一片空白而无从下笔,甚至会有一种受老师骗的感觉。
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必须由被动变为主动,清醒地把握住自己,明确自己这一节课到底需要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内容。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就是用这种办法来适应英语老师的。
他的英语老师刚大学毕业两年,讲课时,总是一上来就说几个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东拉西扯,常常课还没讲多少下课铃就响了。这个学生一直很苦恼,因为他觉得学不到东西。
怎么办呢?转学吗?换班吗?这都不现实。后来,他想了一个往回“拽”、往回“捡”的听课办法。
这个办法具体是:预习时,将该课的知识点列成表,听课时从老师的话语中找,找到一个划掉一个,用这种方法往课本回归。老师没讲到的,下课后去问老师,或者自己再认真看看。这么一来,一节课不至于稀里糊涂地混过去,总算是沙里淘金地能学到一点儿东西了。
怎样适应“教科书型”老师所谓“教科书型”,是指上课内容以教科书为主,讲起课来滔滔不绝,但没什么新鲜内容。学生听课时,很容易打瞌睡,效果不好。
当遇到这样讲课的老师时,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事先必须下一番工夫好好预习,弄清这堂课将学习什么内容,这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天津市某中学学生就深深地领教过这样的老师,他的政治老师从来都是照着课本讲课,讲得同学们都快睡着了,听课效果特差。
但他最后还是想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来应对这位老师:
首先,前一天晚上认真预习,弄清这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基本框架;其次,带着问题去听课,一边听老师照本宣科,一边在心中发问:“这是个重点,怎么没讲到呢?”这么一来,原来枯燥无味的听课过程就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而且还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最后,听这种课,笔记基本不用做,课本上都有,不过在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画出重点和难点来,以便于以后的复习。
怎样适应讲课快的老师教师讲课快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多数情况下,教师是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不得不这样做。所以,学生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自己。
认真做好预习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明确了听课的重点,上课时认真地听,听课质量就会大大提高。如果还不行,就课后补,仔细消化一下,直到弄懂为止。
老师们的讲课风格远不止上述三种,所以,父母们还要帮助孩子学会总结方法,努力使他们适应各学科任课老师的方式和风格。只有适应了,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把这门课学好。
6.给老师提意见的三大技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不完善。因此,可能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某位老师不满意,甚至产生这样那样的意见。有意见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态度,适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那么,父母该引导孩子怎样向老师提出意见呢?
要用商量的口吻在向老师提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语气语调,最好是采用一种商量的口吻。比如在针对一道题的时候,自己想到一种方法,觉得比老师的更好一些,可以这样说:“老师,这道题我采用了这样一种解法,和您讲的有些不同,您看可以吗?”
以这种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是对老师足够的尊重。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一般都会愉快地接受。如果学生的观点不正确,相信老师也会很耐心地讲解和纠正。如果老师发觉学生所提方法确实不错时,说不定还会予以表扬。
要选择合适的场合与时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的交际当中,与人谈话都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这样,往往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同样一句话,在这个场合和时机说,听的人不仅不会接受,而且还有可能迁怒于人;可是在另外一个场合和时机说,他不仅会愉快地接受,或许还会表示感谢。所以,把握住时机和场合,见机行事是最关键的,对老师提意见也是如此。
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如果某一位老师正在课堂上讲课,有学生突然发现某个地方有误差。这时候,如果学生连考虑都不考虑,站起来直截了当地就指出老师的误差所在,除个别老师会坦然接受外,大部分老师会显得相当难堪,有的甚至会据理力争,强调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
无论老师采取哪一种态度,相信他们的心里都会很不舒服,甚至怪罪于学生。老师不是完人,他出现错误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学生指出错误也并没有什么错,但所选择的时机和场合却非常不恰当。
因为老师正在讲课,学生这样做,不仅是打断了老师的思路,干扰了教学计划,以致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更主要的是降低了老师在同学当中的威信。不管承认与否,大多数老师都是相当讲究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的,也可以理解成是面子。学生这样做,无疑让老师没有面子。
要采取坦诚的态度所谓坦诚,就是不要藏着掖着,话到嘴边还留三分。话说得含含糊糊,讲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很可能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给老师造成一种错觉,觉得学生有什么事情瞒着他,老师因此而产生怀疑说不定又会出现许多无中生有的事情。
所谓把握好分寸,该说的要说,不该说的千万不能说,意思就是在给老师提意见的时候,针对性应该特别强,就针对一件事情就事论事,不要扯得太远,牵涉的范围不要太广。而且话还不要说得太肯定,太绝对。千万不能说自己是绝对的对,老师是绝对的错之类的话。最好是用一种试探性的口气,把自己想要说的话说明白就行了。
7.及时帮助孩子消除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不尊重老师,见面不打招呼,有的还当面顶撞老师。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抵触老师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蔓延之势。如果听任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无论是对孩子的学业发展,还是对孩子自身的成长,都是有弊无利。
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了解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来反抗家庭孩子的年龄越大,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来越强烈。有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好问行为表现得十分不耐烦,简单粗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对父母的反抗经过多次尝试发现作用甚微,何况自己又要依赖父母生活,不能对专制的父母进行反抗,于是不满情绪就转移到老师身上,一股脑儿发泄给老师。
②老师忽视或冷淡孩子,孩子通过抵触来引起老师注意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业的优秀能给他带来成就感外,老师的关注与重视是他最大的心理满足。有的孩子经常碰到上课时老师不对他提问,自己鼓足勇气与老师讲话时老师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表情。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就通过抵触老师的方式来实现被注意的愿望。
③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当有许多人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教育改革是步履最慢的,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式都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孩子的需要,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不无道理。有的老师习惯为学生贴标签,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好学生一好百好,坏学生本性难移;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孩子提出不恰当的、过高或过低的要求;有的老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会尊重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如此等等,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其实,在抵触情绪的背后也隐藏了许多积极的因素。孩子的抵触情绪表明了孩子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立性强,不事事言听计从,依赖别人,这样的孩子以“抵触”的方式维持心理平衡,敢于发泄心中的不满,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抵触情绪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孩子的抵触情绪也折射出我们教育方式的不够合理的一面,它也会提醒教师和学校改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
帮助孩子消除对老师抵触情绪的措施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呢?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尊重孩子,让孩子发表对学校和老师的看法当孩子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后,家长首先要以一种温和的态度与孩子交谈,不要制造压力,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家长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自己的态度、抵触老师的原因讲出来。家长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与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观地看待抵触情绪。如果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孩子,就要合理利用孩子争胜好强的心理,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提高孩子认识自己缺点的能力。
②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作为家长,切忌对孩子的抵触情绪一棒子打死,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老师,这样只会加剧孩子对老师的反抗。有的家长仅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过分溺爱孩子,甚至与孩子一起指责老师,更甚者跑到学校里与老师大吵一番,其结果只会更糟。
孩子的认识有的时候有偏激的一面,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在这点上,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以创造场景去体会老师的情绪和难处,让孩子学会多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话,在家中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减轻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教孩子学会尊重老师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想法,善于提问题,不能从此之后噤气噤声。因此,让孩子掌握一些提意见的策略和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③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积极配合好老师教育孩子温馨提示家长要与老师一起分析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求同存异,给孩子一个比较接近的教育价值观,而不至于让孩子无所适从。
有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与在家中的表现迥异。在家里非常勤快,又懂事又听话,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可一到学校,就情绪低落,不爱学习,表现糟糕,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经常顶撞老师。家庭与学校教育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孩子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表现。在这时候,家长要主动地、心平气和地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的一些日常表现状况,让老师也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的另一侧面,对孩子的行为有一个全面的评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让孩子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门艺术,然而,孩子学什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要符合孩子的天性,使孩子肯学、乐学。如果不注意孩子的意愿,父母想当然地以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一贯地替孩子做主,将有可能带来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