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等待,想到就开始行动,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这16人在银行各存了500美元的法定资本金,并最终领取了执照。然而,当他们到邮电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却被告知,该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代理,如需代理至少要等到明年中期选举以后。得到这一答复,其中的15人为了免交执业税,向管理部门递交了暂缓执业的申请。只有一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没有理睬这一套,他回到他的暂住地——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个信封,装上订购单运到邮局寄了出去。从此,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就诞生了。到2002年6月30日,他们创办的这份文摘类刊物《读者文摘》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一共拥有了19种文字和48个版本,读者达1亿人,年总收入约5亿美元。
这就是抓住了机遇。其实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只要善于发现机遇,不要错失良机,我们就能成功!不要等待人生去主宰你,我们要去改变人生。毫无意义的等待,只能让生命虚度,万事终成蹉跎。
不要在懦弱地等待机会了,努力奋斗才是生命的意义。行动起来吧,人生在创造中辉煌。等待是意志的消磨剂,我们会在等待中消亡。无数的艰难,无数的险阻,构成了生命的画卷。翻过这座山,跨过那座峰,只要不再等待,终能将万里关山踩在脚下。
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方式
三个旅行者徒步穿越喜马拉雅山,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一堂励志课上讲到的凡事必须付诸行动的重要性。他们谈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没有意识到天太晚了,等到饥饿时,才发现仅有的一点食物就是一块面包。
这几位虔诚的教徒,决定不讨论谁该吃这块面包,他们要把这个问题交给老天来决定。这个晚上,他们在祈祷声中入睡,希望老天能发一个信号过来,指示谁能享用这份食物。
第二天早晨,三个人在太阳升起时醒来,又在一起谈开了:
“我做了一个梦,”第一个旅行者说,“梦中我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享受了有生以来我一直孜孜以求而从未得到的难得的平静与和谐。在那个乐园里面,一个长着长长胡须的智者对我说:‘你是我选择的人,你从不追求快乐,总是否定一切,为了证明我对你的支持,我想让你去品尝这块面包。’”
“真奇怪,”第二个旅行者说,“在我的梦里,我看到了自己神圣的过去和光辉的未来。当我凝视这即将到来的美好时,一个智者出现在我面前,说:‘你比你的朋友更需要食物,因为你要领导许多人,需要力量和能量。’”
然后,第三个旅行者说:“在我的梦里,我什么都没有看见,哪儿也没有去,也没有看见智者。但是,在夜晚的某个时候,我突然醒来,吃掉了这块面包。”
其他两位听后非常愤怒:“为什么你在作出这项自私的决定时不叫醒我们呢?”
“我怎么能做到?你们俩都走得那么远,找到了大师,又发现了如此神圣的东西。昨天我们还在讨论励志课上学到的要采取行动的重要性呢。只是对我来说,老天的行动太快了,在我饿得要死时及时叫醒了我!”
三个旅行者谁都理解行动的重要性,并且对行动重要性的讨论几近痴迷,废寝忘食。可是真正实践起来的时候,有两个旅行者丧失了高谈阔论时的神采,而是在那儿静静地等待,只有一个人实践了自己熟知的理论。心动不如行动,没有行动,任何想法都会落空。可以说行动是保证一个人达成目标的有效工具。由此看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不难,可是,真正能把梦想变为目标并付诸行动的真的是很少。
古时候,有一对兄弟箭法都很好,一天他们两人带着弓箭出去打猎,正好天空飞过一群大雁,兄弟两人看到后,哥哥说:“等射下来后,回去把大雁蒸着吃。”弟弟不同意,打断了哥哥的话:“不行,蒸了不好吃,要烧了吃。”于是两个人便争论起来。这时候,过来一位长者,长者说:“等你们把大雁射下来以后再商量如何吃不好吗?”兄弟两人一想觉得有理,可是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大雁早已飞走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一旦你坚定了信念,接下来就要赶紧行动起来。这会使你前行的车轮运转起来,并创造出你所需要的原动力。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说空话只能导致你一事无成,养成行动大于言论的习惯,那么即使是再艰难、再巨大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无论任何目标,如果不去落实,永远只能是空想。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制订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订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订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演讲大师齐格勒讲了一个事实: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在它八个驱动轮前面各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无法动弹。然而,一旦这个巨型火车头开始启动,小小的木块就再也挡不住它了。当它时速达到100英里时,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能轻而易举地被它撞穿!看,这就是行动的力量。
零,只有和实数在一起才有意义;思想,只有和行动在一起才能放出光芒。试想:如果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而没有行动起来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个问题,他能发现万有引力吗?如果瓦特看见水蒸气把茶壶盖顶开而没有行动起来,他能够发明蒸汽机吗?不能,“想”要靠“做”才能展现其实在意义。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着种种的憧憬、种种的理想、种种的计划。假如我们能够将一切的憧憬都抓住,将一切的理想都实现,将一切的计划都执行,那么我们事业上的成就,真不知要会怎样伟大。然而,我们总是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终于坐视各种憧憬、理想、计划消逝。
也许你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可是,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空中楼阁。
你要知道,目标再伟大,如果不去落实,永远只能是空想。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目标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及时纠正与更新你昨天的目标
一个目标是否正确,是否恰当,往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能把握的东西,进行仔细的分析;对还不能把握的东西,就必须先尝试实践,再不断完善。因此,人生所确立的目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纠正与更新,让人生目标随你一起成长。
人生目标需要不断调整,一个好的人生目标,需要具备可行性,需要有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和时间。但是,人生目标做得过细、过于严格,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可能丧失随时到来的种种机会,又会因为不切合实际而丧失可操作性。在影响人生的许多因素难以预料的情况下,要使目标行之有效,就必须使目标具有足够的弹性,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定时定期地去检验目标完成的情况和评估环境的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调整。
成功的人生需要不断地调整定位,而一个合理的人生发展则是基于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把握。只有讲求实际,合理准确地评估自己,并不断地加以调整,才能合理定位人生的方向,才能每天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篮球明星姚明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姚明总是能随着客观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他的人生目标。1997年,17岁的姚明加入上海东方大鲨鱼队,开始了他的CBA之旅。开始打CBA时,有很多球星都是姚明想超越的目标。他说:“从开始的时候,王治郅就是我的目标。我总是在追赶他,而且我知道要想赶上他,就得加快脚步。一开始我的梦想并不是要比他更好,只要能和他一样优秀并能够成为他的队友就已经很满足了。”
正是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姚明每天都在进步。经过两年的磨砺,姚明带领上海队进入了1999—2000和2000—2001赛季的总决赛,虽然两次都败给了强大的八一队,但上海队与八一队的差距越来越小。然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姚明清楚地认识到CBA的总体水平还很有待提高。即使自己是这里最好的球员,也并不代表什么。
在参加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他就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那时,姚明已经和自己曾经的偶像——王治郅的水平比较接近。但是当中国跟其他国家的优秀球员比赛之后,姚明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与国外优秀篮球运动员相比,自己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于是姚明及时更新了他的目标:到国外打球,同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一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