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人在一次夜归的途中,因为太黑的缘故,一个不留神,自己的脚踢到了块石头。换作生活中的随便哪一位,当你夜归的路上踢到了一块石头,一定会很生气,认为很倒霉,甚至会骂是谁这么不文明把石头放到了路上。
书上是这样写的:这个人把他自己踢到的这块石头捡起来,攥在手里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道:“真的要感谢把这块石头放到路上的这个人,让我可以在深夜回家的时候拿在手里为自己壮壮胆子。”
朋友们,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是个人的“修为”,只不过是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而已,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得到呢?宽容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它不需要你我能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来,只要记得在我们夜归的时候能把踢到的石头当做是上帝给我们准备的“保镖”就可以了。那样,你还会不快乐吗?
宽容是盛开的花朵,散发浓浓的芳香;宽容是春天的和风,轻轻拂去你心头的困惑;宽容是雨后的彩虹,带给你、我、他无限的快乐。
在公共汽车上,当别人不小心踩脏了你刚刚穿上的新鞋,你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报以甜甜的微笑。那一刻,他是快乐的,你是幸福的。宽容是尽在不言中的。
当你的作业乱得一塌糊涂,老师却在你的本子上画了一朵美丽的花朵。瞬间你的眼睛亮了起来,你的心中有一股清泉在汩汩流动,你悄悄拿起笔,工工整整地写起了作业。原来宽容是无声的教育。
宽容是唐太宗面对魏征的犯颜进谏,非但不制其罪,反而以魏征为明镜,以此来检讨自己的言行,终于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宽容是蔺相如的深明大义,终于让廉颇受到感动,二人齐心协力治理国家,将相和的佳话千古流传。
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在宽容中快乐成长,让宽容的种子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宽容之花处处盛开。
快乐就是要活在当下
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是一幅美好的田园景象:我们看到自己坐着火车,行进在漫长的旅程中,吸吮着饮料,透过车窗,能看到近处高速公路上流动的车辆,十字路口上向我们挥手致意的孩子,小山旁吃草的牛群,从发电站喷出的烟雾,一片片连绵不断的庄稼、山川和溪谷、城市建筑的空中轮廓和乡村的小山坡。
可是在我们心中,目的地才是最最重要的。在特定的一天,特定的时辰,我们的火车将要进站,美好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正像拼板玩具一样,我们生活中零星的片断将被组合在一起,我们是多么烦躁不安,踱步于车厢的过道中,诅咒着这些慢悠悠的分分秒秒——等待,等待……
“如果我到了车站,事情就妥了。”我们这样安慰自己。“如果我18岁”、“如果我最小的孩子也大学毕业了”、“如果我付清抵押契据”、“如果我得到了提升”、“如果我退休,我就可以永远地享受人生”……
但或早或迟,我们全明白,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车站,也没有什么以上可以到达的地方,生活中真正的乐趣就是旅行。车站不过就是一个梦,永远可望而不可及,把我们远远地抛在后面。
“珍惜现在”是很好的一句座右铭,特别是当你把它与《诗篇》中的第一百一十八章和第二十四条联系起来的时候:“是上帝创造了这一天,我们将举杯庆贺,并深深陶醉其中。”
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你的时间无限,长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应该无限延期?回答是:不,傻瓜才会这样认为。只是我们忘了,我们常说的,等我老了,要去环游世界;等我退休,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长大了,我就可以……我们都以为自己有无限的时间与精力。其实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现在就能一步一步地努力接近,我们就不会活了半生,却出现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局。所以做人,要活在当下。
学会遗忘,人生才会更美好
传说中有一种汤,喝下之后会忘却一切。忘记一切忧愁,忘记一切憎恨,忘记一切不愉快和记忆里想忘记的东西。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没有挫折和坎坷,甚至还会遭遇一些不幸。学会遗忘,并且能够换一个角度看社会,失望就会变成乐趣,抑郁就会升华为一种欢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各种磕磕碰碰的事儿更多了。为了使疲惫的机体能够张弛有度,学会遗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事情不需要大家牢记,就像是同事间的无端摩擦、邻里之间的细微纠纷、恋人间的情感波折、夫妻间的小小口角等等,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当如烟的往事搅得你心烦意乱,给你带来种种困扰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遗忘确实是一剂良药。
一生中,能让你珍惜的东西也许并不多;一生中,有些往事也许是你无法遗忘的。但是,生活的航船永远在前行着,痛苦、欢乐、奋斗的人生永无尽头。我们不能总活在过去,前面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完成。
所以,学会遗忘,人生才会更美好。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烦恼的世界里,或多或少总被烦恼包围着。有烦恼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抛开烦恼——学会遗忘,遗忘烦恼,遗忘人生中的不如意,遗忘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只有遗忘这些,我们才能轻装上阵,才能生活得洒脱一些。如果我们事事计较,那么,烦恼只会越积越多,只会使我们感到生活越来越累。
在家庭中,难念的经是一本接一本,生活的负担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以种种不一样的方式,接替访问我们。如果不学会遗忘,永远担负着这一个接一个的负担,总有一天,沉重的压力会将我们彻底毁灭。
在爱情上,也许我们曾经爱得那样深,以致于无法面对分手的现实。但是,我们应该学会遗忘,让时光冲淡那份伤痛,重新去感受未来美丽的人生。
在人生中,也许我们会遇到许多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我们不能太在意,冤冤相报永无尽头,只会使我们的人生在互相伤害中虚度。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遗忘。
在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琐事,总有那么多不如意。此时,我们更应该学会遗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心地生活。
遗忘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遗忘是岁月中的一种护肤霜,遗忘让我们忘却烦恼,遗忘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洁安详,遗忘让我们宽容人生。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一直都在苦苦寻觅着、寻找着,幸福其实就在那一回眸间,幸福其实就在那忘却中。
真的,有一种快乐叫忘记。
勇敢追求的人,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热情与乐趣
德国著名音乐家门德尔松被称为“交响曲之父”,他的许多作品至今还被音乐界奉为经典。然而,他的长相却在及格线以下:骨骼发育不好,个子很矮,更要命的是他的背后有一大块突起——他是个驼背。
身体的缺陷无疑影响了他的婚姻,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这位天才音乐家都是孤身一人。也真是天赐良缘,一次门德尔松去汉堡一个朋友家小住,朋友的女儿弗美姬是个天使般纯结、美丽的姑娘。门德尔松深深地爱上了她,但又自惭形秽,迟迟不敢开口。终于他鼓足勇气几次试图接近姑娘,但姑娘都找借口跑开了。
门德尔松明白姑娘逃避的是什么,他知道如果就此放弃,一场美满的婚姻可能会与他擦肩而过。过了一些日子,他又勇敢地敲开了弗美姬的房门,开口问道:“你真的相信人们的婚姻是上帝决定的吗?”“是的,我相信。”姑娘羞答答地回答。
门德尔松又说:“对,我也相信,每个男孩子在出生时,上帝就告诉他,哪个女孩子将来会同他结婚。我出生时,上帝为我指出了那个女孩子,并说你的妻子将是个驼背。我大声喊道,‘上帝,一个女孩子驼背对她太残酷了,让我来替她做驼背,让她是个美丽的姑娘吧!’”
弗美姬惊异地抬起头,她久久地望着门德尔松那双明亮、智慧、深情的眼睛,向他伸出了自己的纤纤素手。
后来,她成了门德尔松的妻子,伴随门德尔松成就了一番辉煌的事业。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生理和精神的“驼背”:长相丑陋、身体残疾、下岗、失恋、奋斗半生依然默默无闻……有的人屈服于这种“驼背”,向环境和自我的局限低头,结果他们到死还是“驼背”;有的人像门德尔松一样,把“驼背”作为进取的起点、超越别人的理由,挺起胸走向花红柳绿的远方,最后他们彻底走出了“驼背”,成为了爱情、人格、事业上的巨人。
勇敢者先战胜自己,再战胜生活。只有勇敢追求的人,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热情与乐趣,才能快乐地坚持,笑到最后。
色彩天堂,有一种快乐叫希望
有母女二人,她们一直过着朴素而艰苦的生活,但却十分快乐。
小女孩是个漂亮的孩子,乌黑的头发,小巧的嘴唇,坚挺的鼻子,还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可不幸的是,这双眼睛什么都看不见,每天睁开眼闭上眼,永远都是一团漆黑。
女孩时常问妈妈,妈妈,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妈妈会拿出晒得暖烘烘的被子,放在小女孩面前说,你摸摸,阳光的颜色就像摸这被子的感觉一样,暖暖的。
女孩问,妈妈,海水是什么颜色?
妈妈就把女儿的手放在冰凉的水中,说,孩子,你试试,海水就是这种颜色。
女孩问,妈妈,春天是什么颜色?
妈妈会把一束栀子花放在女孩鼻尖,这束栀子花发出淡淡的清香。她说,宝贝,你闻闻,春天的颜色就是这样的。
于是,孩子学会了用耳朵、双手和鼻子来感受这个世界,和其他任何孩子一样,她认为世界也是为她准备的。
后来,妈妈为女儿买来一台电子琴,女孩爱上了音乐,白天黑夜地坐在电子琴面前练习,不断地进步,美妙的琴声渐渐传出小屋,融进邻居的生活,点缀着他们自认为黯淡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女孩突然问,妈妈,我想知道,琴键是什么颜色?我闻不到它的味道,触摸起来也没有什么感觉,通过琴声,我可以看到春天、大海、阳光……可是,我想知道,琴键是什么颜色?
妈妈愣了,无意识地嘟囔,是白色的。
那白色是什么颜色?女孩仍然固执地问下去,我想知道,因为我爱琴,就像爱妈妈一样。
妈妈沉默了片刻,搂着女孩,沉醉地说,白色是亮色,是和你眼前黑暗完全相反的颜色。
女孩翘起嘴角,欣然笑着,那我知道了,我一直生活在白色中。
对生活充满希望,失明的女孩同样能生活在有色彩的世界里,并且一直快乐着。
给予比索取更让人快乐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秀才与一位商人死后一起来到地狱,阎王看过功德簿后对他们说:“你们二人前生没有做什么坏事,我特许你们来生投胎为人。但现在只有两种做人的方式让你们选择,一种是做付出的人,一种是做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过付出、给予的人生,一个人需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秀才心想,前生我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有时还填不饱肚子,现在准许来生过索取、接受的生活,也就是吃、穿都是现成的,我只坐享其成就行了,那样不是很舒服了吗?想到这里,他抢先说道:“我要做索取的人。”
商人看到秀才选择了来生过索取、接受的人生,自己只有付出、给予这条人生可供选择,他还想到自己前生经商赚了一点钱,正好来生就把它们都施舍出去吧。于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了过付出、给予的生活,做一个付出的人。
阎王看他们选择完了,当下判定二人来生的命运:“秀才愿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做乞丐,整天向人索取饭食,受别人的施舍。商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人生,下辈子做富豪行善布施,帮助别人。”
秀才万万没有想到自以为聪明的选择,却换来了乞讨的人生。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生活中不能总想着索取。
我们如若懂得付出,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我们如若贪图索取,就永远有必须索取的企求。付出越多,收获越大;索要越多,收获越小。人生就是由这样一种惯性趋势操纵着,我们生存在什么样的状态下,这种状态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只要我们养成付出、给予的习惯,我们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付出、给予的资本。
李嘉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他在取得巨大的物质财富之后,便积极推行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慈善事业。
为了替家乡人民办一点实事,李嘉诚在百忙之中,还亲自在汕头选择校址购地900亩建立汕头大学,他出资数亿港元为学校购置最现代化的设备,还物色教授,捐赠最好的电子教学仪器。
1991年,我国华东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李嘉诚个人捐款5000万港元,成为当时个人捐款最多的企业家。
1992年,李嘉诚与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会晤,他对邓朴方说,他和两个孩子经过考虑,再捐一亿港元,也作为一个种子,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全国的残疾患者办点实事。
李嘉诚先生对祖国的捐资援助从不吝于投入,到目前为止,捐款数额已超过了22亿港元。富有伟大爱心的李嘉诚在生意圈中树立了良好的公信力。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时,李嘉诚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这是我毕生最大的荣耀!”
给予的快乐不分贫富,我们平常人亦是一样,当我们将一位迷路的孩子送回父母的怀抱时,有温暖渡过你的胸口,那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