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高声宣读了这项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契全部废除,被抵掉的土地归还原主,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并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那些无力还债的农民更是起劲地欢呼,整个雅典城被一派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在此之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极其艰苦,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清,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农”。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有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现在,财主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广大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那些因欠债而被卖到异邦的人也能回来了。正如梭伦在诗中所写的,他拔掉了竖在被抵押的土地上的债权碑。梭伦自然因此受到了广大平民的爱戴。
梭伦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游历,到过许多地方,遍游名胜古迹,考察社会风情,后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
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他的诗人气质,虽以经商为业,却坚信道德胜于财富。他还在诗中谴责、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这些诗篇为他赢得了“雅典第一位诗人”的美誉。
梭伦早期的游历经商生涯,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的疾苦,从而抛弃了贵族的骄矜,对他一生的改革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雅典与邻邦墨加拉为争夺萨拉米斯岛而发生战争,结果雅典失败了,当局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萨拉米斯岛地处雅典的出海口,对海外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当局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
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禁令废除,战事再起。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
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担任首席执政官后,他立即实施了一系列改革,颁布多项法令,向氏族贵族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他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谁的财产多,谁的等级就高,谁就享有高的政治权利。第一、二等级公民可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最高官职,第三等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
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它意味着身为贵族,如果财产少,也享受不到过去那么多政治权利了,而新兴的工商农奴主可凭借自己的私有财产,跻身于城邦政权。这就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取得政治权利的途径。
当时,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梭伦恢复了公民大会,使它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城邦大事,选举行政官,一切公民,不管是穷是富,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类似公民会议的常设机构,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各级公民都可当选;设立了陪审法庭,每个公民都可被选为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陪审法庭成为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这一切,为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在梭伦改革之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们指责它不是用墨水,而是用血写成的,梭伦改革了这一酷刑。他还采取了许多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如除自给有余的橄榄油外,禁止任何农副产品出口;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种手艺;奖励有技术的重工业者移居雅典,给予其公民权;改革币制;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等。
梭伦制定的这一系列法律条文均刻在木板或石板上,镶在可转动的长方形框子里,公之于众。
梭伦首席执政官任满后,即放弃全部权利离开雅典去远游了。据说他到过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一路上留下不少佳话和美谈。晚年他退隐在家,从事研究和著述,死后骨灰撒在了他曾为之战斗过的美丽的萨拉米斯岛上。
陶片放逐法
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人垂青,多半出自它实行的陶片放逐法。
所谓陶片放逐法,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民投票法。它是雅典的民主派为了防范独裁统治而创立的。雅典每年春季召集一次非常的公民大会,用口头表决是否要举行陶片放逐,换句话来说,就是看在公民之中是否存在危害公民自由的人。假如指出了其人,便再召集第二次公民大会,那时候每个公民便在陶片壳上写下他认为危害公民自由的人的名字。如果写有同一人名的陶片数量超过6000即表示多数通过,于是,那个被大多数投票判决有罪的人,便须离开雅典国境,为期约10年。放逐期间不牵连家属并保留被放逐者的财产,期满之后他便可以回到雅典来,同时也恢复他以前的一切公民权利。
最初,陶片放逐法的矛头是指向僭主庇西特拉图的子孙的,后来在雅典国内的政治斗争中,获得统治权的政治家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摆脱其政敌的竞争和侵犯,同时也使统治者本身在行为上小心翼翼,对人谦和,不敢有越轨行为。
考古学家已经在雅典发掘出很多写有流放者名字的陶片。
当时,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称雅典民主政治为暴民政治,认为它极其荒唐可笑,投票完全凭感觉,必定会毁了雅典,所以他主张实行贵族统治,由哲学家来治理国家。他的话或许不无道理,但也无法否定雅典的民主精神。
希波战争
波斯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到大流士时代,已经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分布着很多希腊人建立的城邦,他们不堪波斯帝国的统治,纷纷向希腊本土求援。于是,希腊与波斯的争斗,势所难免。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派出使者到希腊各城邦要“水和土”,意思是让他们臣服归顺波斯。希腊中部和北部的小城邦惧怕波斯帝国的武力,都屈膝投降了。但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不肯低头。雅典人把波斯使者从悬崖抛入大海,斯巴达人把使者丢进井里,让他们自己去取“水和土”。
大流士恼羞成怒,派大军远征希腊。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处境险恶的雅典,一面紧急动员,加强戒备,一面派当时的长跑能手斐里庇第斯日夜兼程去200多公里远的斯巴达城邦求助。这位长跑健将以惊人的速度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便到达斯巴达。但斯巴达人却以祖宗规定,月不圆不能出兵为由拒绝出兵。斐里庇第斯苦苦哀求,但斯巴达人无动于衷,斐里庇第斯无奈,只好赶回马拉松复命。
雅典人听到斯巴达人不出兵的消息后,他们并不气馁,立即把全体公民组织起来,甚至奴隶也编入军队,赶往马拉松,占据有利地形。
按雅典法律,雅典的10位将军在出征期间应轮流掌握兵权,每人一天,采取重大军事行动时须事先经过10位将军商量,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决议。在执政官卡利乌斯的主持下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10位将军围绕着是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位叫米太亚得的将军主张主动出击。表决时,5票对5票。卡利乌斯支持了米太亚得将军。为了发挥米太亚得的指挥才能,其他将军都自愿放弃自己轮流当总司令的权利,让米太亚得一人全权指挥这场战争。
当时雅典军队有1万人,加上1000援军,总共不过1.1万人。而波斯军队有1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米太亚得决定不与敌人硬拼,而是把战线稍稍拉长,把精锐步兵安排在两侧,正面战线上的兵力比较薄弱。公元前490年9月12日清晨,大战前夕,米太亚得对希腊将士做战斗动员,他说:“雅典是永远保持自由,还是戴上奴隶的枷锁,关键就在你们!”他激动人心的话语,激励了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激战开始了,希腊士兵发起进攻,波斯军队不知是计,立即反攻。希腊军队边战边退,波斯军队步步进逼。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埋伏在两侧的希腊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从两侧夹击波斯军队。后者由于战线拉得过长,陷入希腊军队的包围,首尾不能相顾,慌忙逃向海边,想上船逃跑。希腊军队尾追至海边,和波斯军队展开夺取军舰的战斗。一位叫基纳尔的希腊战士,奋不顾身地用手抓住战船,被敌人砍掉了一只手,他忍住疼痛,用另一只手抓住战船,终于和战友们一起夺取了一艘战船。这场战役中,波斯人丢下了6400具尸体和7条战船。雅典人牺牲了192人,其中有执政官卡利乌斯和几位将军。当天晚上,斯巴达派来的2000名前锋战士赶到时,只见月光下尸首遍野的战场。
米太亚得急于把胜利的消息告诉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他又选中长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去传送消息。这位长跑能手当时已受了伤,可是,为了让同胞们早点知道胜利的消息,他拼命奔跑。当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时,已上气不接下气,他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喊声刚落,他便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
希波战争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马拉松战役是希腊人和波斯人交锋的第一仗,这场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为自由和独立而战的斗志。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力的英雄斐里庇得斯的功绩,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规定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其长度正是马拉松至雅典的距离。
波斯人并不甘心失败,10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又一次远征希腊。著名的温泉关之战即发生于此时。
此时大流士一世已死,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波斯集结了大约50万大军,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一向喜欢内斗的希腊各城邦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军总统帅由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担任。
七八月间,波斯人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是中希腊的“门户”,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黄温泉,所以又叫“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这时希腊人正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在希腊,奥林匹克高于一切,运动会期间是禁止打仗的。因此,希腊人在关上布置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当波斯人临近的时候,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仅带了300人来增援。
薛西斯采取了派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强攻战法,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斯巴达人。而斯巴达人却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将锋利的长矛投向手持波斯刀的敌人。波斯人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攻打了一天又一天,却没能前进一步。薛西斯无奈,只好拿出最精锐的一万名御林军投入战斗,但除了抛下大片尸体外,还是攻不上去。见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狂躁地吼叫不已。
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来报告说,有条小路可以通到关口的背后。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御林军沿着荆棘丛生的小道直插后山。斯巴达人没想到波斯军队会迂回到背后,形成前后夹攻之势。他们奋勇迎战,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佩剑断了,波斯人拥了上来。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拼死保护自己的统帅。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杀红了眼的波斯人,将剩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口令声中将标枪雨点般的投向他们,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波斯人攻占了。
据说,波斯人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人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害眼病,一个是因为奉命外出。战后,他俩回到斯巴达时,家乡的人都非常鄙视他们,谁也不理他们。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屈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但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
攻占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长驱直入,直扑雅典。然而雅典城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波斯王薛西斯大怒,下令放火烧毁了希腊这座最大、最富庶的城市。
此时,希腊联合舰队集结于萨拉米斯海湾,准备与波斯人展开海上决战。本来希腊海军只有战船358艘,而波斯庞大的海军拥有1207艘战船。但在战役开始前,由于不熟悉天气、航情,波斯海军在实施包围行动时,先后两次遇到飓风,有600艘战舰被风撕碎,战斗力损失了一半。
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现出来。雅典的新式三层战舰长40米~45米,170名桨手分别固定在上中下三层甲板上。体积小、速度快、机动性强,吃水浅。而波斯老式挂帆战船,体积大、速度慢、机动性差、吃水深。半天的激战,波斯舰队200艘战船被击沉,50艘被俘获。
薛西斯感到回天无力,只好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在中希腊,他率领残部退回到小亚细亚。
后来,希腊联军乘胜追击,一举肃清了波斯残部,解放了希腊全境。公元前449年,波斯同意缔结和约,波斯承认小亚细亚及希腊城邦的独立,并承诺不再派军舰进入爱琴海,希波战争遂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