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作为父母的你,你的行为引导着孩子,父母绝不能忽视这点。应该给孩子带个好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晨应起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晚上尽量不要超过11点睡觉。
(2)按时叫醒孩子
孩子如果贪睡就不可能自觉早起,父母可以按时将其叫醒,但千万不可打断孩子的睡梦,如果孩子的睫毛在颤动了,就表明他快醒了,这时,父母就可以将其叫醒,不至于打断他的梦了。
(3)鼓励孩子早睡早起
为了不使孩子在早晨起床后不愉快,父母可以为他准备一份精美的早餐,或是放一些轻快的歌曲。在叫他起床的时候要尽量和蔼,不要不耐烦,更不可强迫他起床,这样会破坏他一天的情绪。
(4)鼓励孩子自己按时起床
如果孩子不想赖床了,他就会担心自己起不来,父母可以为孩子买一个闹钟,教会他使用,可以利用游戏的时间练习几次。这样孩子就能被闹钟叫醒,按时起床了,当然不可忘了给他表扬。
(5)让闹钟骚扰孩子睡懒觉
孩子赖床,父母可以将闹钟铃声设定比起床时间早五六分钟,给孩子一段缓冲的时间,不至于让孩子觉得起床是一件受罪的事情。在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将闹钟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让他不得不下床制止闹钟再响。
(6)敦促孩子起床后活动身体
有些孩子起床后仍然睡迷迷的,父母想让这样的孩子清醒过来,应该让他适当地活动一下,做做运动。比如伸腿、弯腰等。
(7)实在没辙了,就实施惩罚
对于那些总不按照作息时间起床的孩子,可以给其一点小小的惩罚。掀开被子或将其抱下床,命令他站立一会儿,这也是可行的。
6.生命在于运动:改变孩子不爱锻炼身体的习惯
在清晨的马路边上、公园里,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许多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场景,却鲜见青少年的踪影。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战胜不爱锻炼身体的弱点呢?
首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爱锻炼身体。一般说来,孩子不爱锻炼身体,有以下一些原因。
(1)孩子的意志力薄弱,锻炼身体不能持之以恒
许多孩子的家庭条件优越,自小就被宠爱,做任何事情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力。锻炼身体实际上是很艰苦的,它不仅要劳其筋骨,而且要苦其心志,尤其是要养成风雨无阻的习惯。因此,有些孩子总是为自己寻找客观的理由,躲避身体锻炼之苦、之累,实际上是不能克服心理上的薄弱意志。锻炼一天身体很容易,难的是坚持长久锻炼身体。
(2)父母的坏习惯影响了孩子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成人没有余暇锻炼身体,资料表明,25~39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例最小,在此年龄段,45.5%的男性和39.6%的女性借口工作太忙不参加体育锻炼。青少年的父母大多数处在这个年龄段,父母的生活习惯成为孩子们学习效仿的对象。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语重心长的说教外,身体力行地潜移默化更具有效果。俗话说,身不正不能正人,用自己的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影响孩子,对于纠正孩子不锻炼身体的坏习惯更有作用。
(3)孩子的锻炼兴趣不能实现
有一些孩子,实际上是有锻炼身体的兴趣和想法的,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踢足球,有的孩子喜欢游泳,有的喜欢武术。一些父母却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于孩子,使孩子通过某项运动锻炼身体的兴趣与愿望被父母的主观行为所压制,因此,有些孩子明明喜欢锻炼身体,却故意不锻炼。
(4)锻炼身体的外在条件差
许多学校学生人数众多,但操场却人满为患,有限的锻炼空间使一些主动性不够强的孩子望操场而兴叹。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体育课是副科,许多学校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干脆减少体育课。使孩子对锻炼身体不以为然。
父母要纠正孩子不爱锻炼的习惯,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要从小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
兴趣是人从事任何事情的基本动力,父母应该意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身体锻炼的爱好可以让许多父母省心。作为父母,不妨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有较为浓厚的兴趣,然后提供一些必要条件加以引导,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体育锻炼。
(2)不能溺爱,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父母在对待那些有浓厚的兴趣但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孩子时,应多鼓励,制定锻炼计划,并适当地创造奖励条件,进一步巩固强化孩子的兴趣。甚至有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惩罚的措施,从而纠正孩子不爱锻炼的坏习惯。
(3)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教给孩子锻炼身体的正确方法
人的智力发展有一个最近发展区,身体素质同样也有一个“敏感教育期”,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素质发展最关键的时期,黄金时期不容错过,否则将贻误终身。作为父母,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体育常识和生理常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体质状况,合理分配锻炼时间,掌握锻炼技巧,切不可因噎废食或锻炼过度。
7.纠正孩子爱装病:“我头疼,没法去上学了!”
孩子本来身体好好的,一要去上学就喊自己头疼肚子疼,生活中父母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很多父母常常对此束手无策,相信吧,这病来得太突然,不信吧,孩子又口口声声嚷着不舒服。下面就有这么一位苦恼的妈妈:
征征今年9月入学,在市里一所小学读一年级。最近他出现了一个怪毛病:每到星期一或星期二早晨,他就说肚子疼。妈妈很着急,以为宝贝儿子病了,赶紧请假,带征征去医院检查、诊治,可是什么病也没有查出来。妈妈松了一口气,对征征说:
“这下好了,明天你可以上学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征征又开始说肚子疼了。这回更加严重,连早饭也吃不下了。妈妈硬是把他送到学校。可是刚走进校门,征征竟然呕吐起来。妈妈只好带儿子回家。
在家养病的日子,征征过得可滋润了,每天看电视,看卡通书,根本没有生病的样子;可一提到上学,他就嚷着肚子疼。
搞得妈妈将信将疑又毫无办法。
一般来说,这是遇到孩子在装病了。成长阶段的孩子,因为生病能得到额外的照顾,常常会以生病为借口,逃避某些责任或者吸引父母的注意。孩子装病有可能是出于下面几个原因:
一是向父母撒娇,赢得父母的关心和疼爱;二是不想去做某事,比如上学或考试,拿生病当作推托的借口;三是把生病当成吸引父母注意的一种手段,比如父母之间有了矛盾,孩子就可能会用装病来缓和家庭的矛盾。
如果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装病,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做法。
(1)对孩子的身体情况进行确诊
不管您有多么确认孩子是在说谎,都要针对孩子提供的症状去求医看病。首先,这是为了以防万一,有谁知道父母的判断会不会出现偏差呢?并且这也是对孩子信任负责的一种体现,在不能确认他说谎话之前,先要假定孩子说的是真话。
(2)对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装病可能真的引起某些症状,但是起因在于心理,所以在身体治疗的同时还应从心理治疗着手。
案例中的征征属于这么一种情况,一说上学就嚷着肚子疼,到后来还真的呕吐起来,这都是因为心理在作怪,打心眼里抵制上学,不想去上学,所以身体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症状。还有些孩子一遇到考试就会恶心、头疼,但是考试一过就什么都好了。医院的儿科医生们每年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到考试期间就有不少小病号因为各种各样的症状来到医院,不过这种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考试的压力一消除,孩子就完全正常了。按照儿童心理学的解释,这叫体诉,即用身体的不舒服及一些病症的表现来表述心理上的不愉快、不满意、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这是孩子们的一大特点。这种情况之下,虽然病症是真的,也可以称“半装病”,因为孩子主观上想借生病逃避,有了某种不适更加强化这种感觉,身体也就表现得更为剧烈。如果孩子在心理上不想生病,可能这些病症就都消失了。
(3)生病期间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
孩子之所以装病,是因为生病之后,爸爸妈妈会对自己格外地好,甚至是百依百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当有些目标达不到时,孩子就会拿出生病这个法宝来控制父母。所以,父母一定不要过分放纵生病的孩子,有些平时禁止的坏习惯,比如长时间地看电视,玩游戏,无节制地吃零食,还是应该继续禁止,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随意满足,不搞特殊政策。这样孩子知道了生病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不会无缘无故地装病了。还可以借讲故事的形式来帮助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不要让孩子拿生病当做撒娇的理由。
(4)和装病的孩子多谈心,了解孩子内心的实情
即使知道孩子是真的在装病,父母一般也不要直接去揭穿,因为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会坚持说自己生病是真的。比较可取的方法是和孩子多聊聊天,旁敲侧击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找出他装病的真正原因。可以让孩子来提出解决的办法,一般来说,孩子的“心病”一除,外在的病症就会很快好的。
(5)鼓励孩子战胜压力
孩子在家的时候一般都是娇生惯养,没有承担过什么责任,到了学校之后,很多事情,比如考试,和别的孩子交往,都要求孩子自己来负责,所以孩子心理紧张,想要逃避都是可以理解的。父母要及时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一旦孩子感受到压力要马上给予疏导、教育,但是绝对不允许孩子借生病之故逃避责任。如果孩子有所进步,父母要给予奖励,鼓励孩子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挑战,战胜挑战。
8.消除语言垃圾:别让孩子脏话满天飞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过脏话。孩子说脏话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随口而出,不假思索;二是怒不可遏,发泄不满;三是觉得好玩,有口无心。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偶尔说点儿脏话,并不要紧,因此并不在意。而另外一些父母却把孩子骂人视为洪水猛兽,严厉惩罚孩子。其实,放任自流肯定不可取,过于严厉也行不通。
父母怎样才能帮孩子纠正说脏话的坏习惯呢?
(1)允许孩子偶尔说出不雅的话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脏话源的污染。因此,当孩子感到非常愤怒的时候,他们也许偶尔会说出一些不雅的话,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父母可以不必在意,切记不要小题大作。
(2)教孩子用最恰当的方式宣泄心中的愤懑
当孩子想发泄愤怒的时候,教会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情,而不要骂人是很重要的。让孩子明白说脏话会伤害他人的感情,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也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3)用最浅显的道理劝导孩子不说脏话
一位母亲是用这种方法劝导她的孩子改正骂人的坏习惯的:
一天,孩子和小朋友玩儿得不高兴了,就骂了同伴的母亲。这位母亲非常生气,但她强压住了愤怒,平静地问孩子:“儿子,你爱妈妈吗?”孩子回答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最爱妈妈!”母亲接着问:“如果有人骂妈妈,你该怎么办?”
孩子回答说:“我就帮妈妈去骂他!”母亲拍了拍孩子的头,严肃地反问:“儿子,你告诉妈妈,你是不是经常骂别人的妈妈?如果你骂别人的妈妈,别人肯定会骂我,是吗?妈妈可不想因为你而挨骂呀!”孩子答不上来了。母亲继续说:“儿子,你知道吗?你骂别人的妈妈也就等于是在骂自己的妈妈。你要是真爱妈妈,不让妈妈挨骂,你就只能是做到不骂别人。你明白吗?”听了妈妈的教导,孩子想了想说:“妈妈,我保证以后再不骂人了!”
(4)让孩子远离脏话源
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家人。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平时严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同时,不让孩子和那些爱说脏话的孩子混在一起。
9.防微杜渐:严肃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王英,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父亲自己开了一家装潢公司,母亲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家里的经济条件属中上水平。
班主任老师反映,王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二年级时,她有几次把同学的笔、橡皮泥等带回了家。上三年级后,有几次拿走了同学文具盒里的钱。老师曾多次对她进行教育,但效果不明显。这次她又拿了同学文具盒里的20元钱,老师感到很不理解,把问题向她的父母作了反映,希望父母同老师共同协商解决这个难题。
“偷盗”,词典上释为:“不是自己的东西,暗中取为己有。”
这里,十分清楚,偷盗行为必须以偷盗者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孩子由于年龄小还分不清楚“你的”、“我的”、“集体的”之类归属权问题,还没有道德观念,他们只有占有欲望,喜欢的就想要。因此,把邻居小朋友或幼儿园的玩具等,拿回家据为己有;在家里瞒着父母拿东西吃或拿钱去买东西,等等,不能算作偷盗行为。
孩子的自我意识一般至9岁左右才得以分化,所以偷盗这个概念只能用于小学三年级以上(严格地说,应从四年级开始)。
孩子偷盗的原因,概括有三。
一是贪小便宜。孩子小时把别人的或捡到的东西往家里拿,得到父母的允许;另外,目睹父母买菜时多拿两棵菜、上班往家里捎公物等,进而模仿。偷和捡虽有本质不同,但都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心安理得占为已有,容易养成不良品质。
二是换取感情。
有些孩子家境富裕亦有偷盗毛病。他们并不缺什么,偷的亦并非其所需之物。这是为什么?这些孩子生活富裕,但父母无暇照顾他们,他们缺少爱和温暖,想用物质去换取同伴对自己的亲近,先是家里拿,后则在外偷。
三是表示反抗。
一方面是因为家里不给零用钱,而自己却向往自由用钱的机会;另一方面反抗家庭严厉的管教,以偷盗发泄不满。
父母该怎样帮孩子纠正偷窃的不良习惯呢?
“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不管孩子的偷盗是缘于什么原因,亦不管其所偷盗之物价值如何,父母都必须认真对待。那么,怎样对待?
(1)正面教育
先从分析其偷盗的动因人手,进而说理,帮助孩子从内心认识错误,激发出改正的愿望。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有偷盗行为,不进行有效教育,企图以物质上满足使之改正,殊不知欲壑难填,偷盗岂能终结。专家们认为,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所希望的一切。
(2)切忌粗暴
不要打骂,更不要让孩子当众出丑,或给孩子戴上小偷帽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损害孩子自尊心,后果不堪设想。
(3)防微杜渐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有贪小便宜或小偷小摸行为不以为然,使孩子胆子越来越大,由量变到质变。因此,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父母应长期观察、教育,不能掉以轻心。
10.当心孩子成为“就抽一口”的小烟民一些中学生吸烟在我国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许多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然而,打骂也好,苦口婆心也好,都难以让孩子改正吸烟的恶习。有的孩子甚至管的越紧越要偷偷地抽。那么,孩子为什么对抽烟这样着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