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中国)《周易》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古希腊)柏拉图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英国)莎士比亚
改变世界,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
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这段墓文令人深思。
大文豪托尔斯泰也说过类似的话:“全世界的人都想改变别人,就是没人想改变自己。”别说命运对你不公平,其实每个人上帝都分配给了美好的将来,只是看你有没有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了。有的人用习惯的力量让自己抓住了命运的手。有的人虽然最初与命运擦肩而过,但是他们改变了自己,又让命运转回了微笑的脸。
原一平,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终身会员,荣获日本天皇颁赠的“四等旭日小绶勋章”,被誉为日本的推销之神,但其实在他小的时候是以脾气暴躁、调皮捣蛋、叛逆顽劣而恶名昭彰的,被乡里人称为无药可救的“小太保”。
在原一平年轻时,有一天,他来到东京附近的一座寺庙推销保险。他口若悬河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以平静的语气说:“听了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的投保兴趣。年轻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改造自己?”原一平大吃一惊。“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从寺庙里出来,原一平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接下来,他组织了专门针对自己的“批评会”,请同事或客户吃饭,目的是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
原一平把种种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通过一次次的“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层又一层的劣根性一点点剥落掉。
与此同时,他总结出了含义不同的39种笑容,并一一列出各种笑容要表达的心情与意义,然后再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他开始像一条成长的蚕,在悄悄地蜕变着。
最终,他成功了,并被日本国民誉为“练出价值百万美金笑容的小个子”;美国著名作家奥格·曼狄诺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由改变自己而改变命运。”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句话,那就是:有些时候,迫切应该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
幸福顿悟:
也许你不能改变别人,改变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幸福、成功的第一步,唯需从改变自己开始。
穷人缺的只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生活中,没有人愿意每天过着贫穷的日子。成为富人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可以提高生活品质,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人生更高层次的快乐和幸福。
但不少人却甘于贫穷。面对贫穷,他们可以找出数不清的理由,也可能编织一些诸如“我平庸、我快乐”的谎言。
有个人穷得要命,一个富人可怜他,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春天撒下种子,秋天就可以脱离贫穷。穷人满怀希望地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于是他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可以生小羊,长大可以卖更多的钱。
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行,不如把羊卖了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些,日子立刻能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艰难时,他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心想,致富是无望了,不如把鸡卖了,打壶酒,一醉解千愁。
春天来了,富人送来种子,却发现穷人醉卧在地上,依然一贫如洗。富人转身走了,穷人继续贫穷。
如故事中的穷人一样,很多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最终没能坚持到底。
媒体大亨巴拉昂,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五十大富翁之列,1998年去世前,他留下遗嘱,把自己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亚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
“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经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在他逝世周年纪念日里,律师和代理人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 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
这个谜底震动了欧美,几乎所有的富人都予以认可,说出了自己成为富人的关键所在。这里说的“野心”,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常讲的“雄心壮志”。
这世上,穷人之所以贫穷,往往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决定他们贫穷的因素:缺乏野心。所以要成为富人的第一步就是:滋长成为富人的野心!
幸福顿悟:
“野心”是一副永远有效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成功与财富奇迹的摇篮。
要养成“打破旧日”的习惯
生活中,习惯是个顽固的东西。好习惯还罢,一旦染上某种恶习,便如染上毒瘾,深入骨髓,难以戒除。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
狗家族出了一条很有志气、很有抱负的小狗,它向整个家族宣布:要去横穿大沙漠,所有的狗都跑来向它表示祝贺。在一片欢呼声中,这只小狗带足了食物、水,然后上路了。3天后,突然传来小狗不幸牺牲的消息。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只狗牺牲了呢?检查食物,还有很多;水不足吗?也不是,水壶还有水。后来,经过研究,人们终于发现了小狗牺牲的秘密——是被尿憋死的。
之所以被尿憋死是因为狗有一个习惯——一定要在树干旁撒尿。由于大沙漠中没有树,也没有电线杆,所以可怜的小狗一直憋了3天,终于被憋死了。
这就是习惯的魔力。
习惯是把双刃剑,良好的习惯能使你驾驭生命之舟,向着成功的彼岸奋力前行;坏习惯是污染人生乃至社会的病源,它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要改变坏习惯,需要打扫精神上的小杂屋,扔掉那些妨碍你获得成功的东西,直到心灵上的污垢得以清除。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能在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使加加林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主设计师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
脱鞋虽然是小事,但小事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敬业精神,而这正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生活中,想要成功,我们应先从打破旧习、培养好习惯开始。
幸福顿悟: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人生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要创造完美的人生,就要不断培养好习惯,去除坏习惯。
冒险,人生勇士们的宠儿
幸福与成功常青睐敢于冒险的勇士。在冒险战国,机遇将属于坚韧者和付出代价者。
巴甫洛夫说:“应该冒险,这是思想的权利。”不敢冒险才是人生的最大风险。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哈佛大学的退学生,但他绝不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退学生。在他之前,有不少的哈佛先辈们因退学而成名。
1894年,有一位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迫不及待要投入石油开采行业而从哈佛大学退学。他后来果然因石油开采而成为美国的巨富。他就是霍华德·休斯。
在1926年至1932年间,有一位学生在哈佛大学断断续续地读了三年的书,最后他自动中止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他后来获得了500多项的专利,是继爱迪生之后美国最出名的发明家。他叫波尼·莱特。
1973年比尔·盖茨入哈佛读书。在此之前,盖茨被公认是数学天才,他也曾一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但到了哈佛之后,盖茨很快发现,竟有人比他还有数学天分,这曾使他甚感沮丧。
后来,他一门心思钻研电脑,认定这是自己的生财之道。但当时,他并没有从哈佛退学的打算。盖茨最后下定决心从哈佛退学,得归功于他的老搭档艾伦。
为了拉盖茨回华盛顿州去创业,艾伦不惜放弃原来的工作,随盖茨来到哈佛,并就地找事做,以便劝说盖茨退学。
由此可见,要想成功,必须要敢冒风险。搞学问、办公司、做生意也是如此。在新技术革命的滚滚浪潮中,大批风险企业在发达国家崛起,大批杰出人士在巨大的冒险中成功。
创造人生奇迹的人,都是肯动脑筋敢冒风险的人,他们愿意迎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挑战。他们以迎接挑战为乐趣,但绝不意味着赌博。他们对于风险不大的事情不屑一顾,因为它不是挑战,也不去冒太大的风险,因为这会得不偿失。
冒风险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我们的愿望是要获得成功。运用自己的技能克服困难,通过努力获得实际的成就,这是莫大的快事。冒风险不可胡来,因为风险高或低都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总之,创造有意义人生的人总是乐于接受困难又能获得成功的人。
冒险与自信密切不可分。你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对希望的前景更有信心,也更愿意去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
幸福顿悟:
多一次冒险,就会使你的生命多一点亮丽。冒险的人生轰轰烈烈,色彩斑斓。
冲出思维定式,方有别样风景
生活中,大多数人遭遇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沿着以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会另辟新路,这叫思维定式,它是人生突围的思想枷锁,是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一天,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应邀去斯坦福大学演讲,学生们都兴奋异常,大家都想从这位伟人身上发现些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于是,他们每个人都准备好了笔记本,以便记下这位伟人的每一句教诲。
然而,和人们想像的不同,爱因斯坦先生没有带演讲稿,甚至连一支笔也没带。
演讲开始了,爱因斯坦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开始长篇累牍地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而是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
他说:“有两位工人,他们同时从烟囱里爬了出来,一位是干净的,一位是肮脏的。请问他们谁会去洗澡?”
学生们纷纷回答:“当然是肮脏的工人会去洗澡。”
爱因斯坦反问道:“是吗,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他会认为自己身上一定也很脏;而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可能就不这么想了。我再问问你们,哪个工人会去洗澡?”
接下来有学生马上说:
“干净的工人会去洗澡。”
在场的所有同学一致点头,都认同了这一答案。
爱因斯坦一笑:“你们又错了,理由很简单,两个工人同时从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肮脏的而另一个却是干净的呢?”他接着说:“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大大的差别,尤其是你们这些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受着相同教育、学习又都非常努力的年轻人,你们之间的知识差异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人之所以最终能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没有因循前人的足迹,而要想做个与众不同的人,就必须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式,抛开人为的布局,敢于去怀疑一切。‘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就是我要对你们说的所有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