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世界的灯熄灭了
“一战”与“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巨大的两个时期,地球浸泡在血泊之中。这两次战争也是世界格局重新洗牌的两个时期,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面貌就是拜这两次洗牌所赐。“世界新格局”这一概念至少给我们如下信息:新格局形成之前必有一番刀光剑影的苦斗;要创造这种新格局,其间必有进入跑道、预备、枪响、起跑、冲刺的过程……
“叭叭”两声枪响,声震全球。
“啊——啊——”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的大街上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乱成一团。
……
时间:1914年6月28日,星期日。
地点:萨拉热窝的大街上。
人物: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女公爵。
事件:王储和王储夫人被枪杀。
……
一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星期日,却因为两声枪响,历史从此发生转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就此点燃。用一位当时西方政治家的话来说就是,全世界的灯因为这两声枪响而熄灭了。
6月28日早上9点,萨拉热窝车站驶进了一列豪华的专车。不一会儿,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女公爵从车中走了出来。傲慢的斐迪南大公环视了一下周围的人群,便趾高气扬地穿过戒备森严的车站,偕同他的妻子洋洋得意地坐上一辆敞篷汽车,随即,车队缓缓驶离火车站,驶向萨拉热窝市政厅。
斐迪南大公刚结束完一次军事演习,他是来萨拉热窝巡视的。奥匈帝国由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六年前,斐迪南带领奥匈帝国用武力吞并了波斯尼亚。此后,他对邻近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垂涎不止,老想着有朝一日,把这块“肥肉”也“吃”到“嘴”中。在他之前亲自指挥的那次军事演习中,假想敌就是塞尔维亚。
但塞尔维亚人并不欢迎斐迪南的到来。一个叫加夫里洛·普林齐普的民族主义者悄悄地组织了一个爱国军人团体,其实就是一个七人的暗杀小组。早在斐迪南来萨拉热窝之前,暗杀小组就已经做出了详细周密的暗杀计划。斐迪南到达萨拉热窝当天,暗杀小组一早就已经埋伏在车站到市政厅的街道两旁,万事俱备,只等斐迪南出现。
斐迪南夫妇坐着敞篷车,得意洋洋地同旁边的波斯尼亚总督谈论着萨拉热窝这个美丽的城市,丝毫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危机。
为了长期占领这块土地,斐迪南大公特意带了少数的卫兵,想以此来增加波斯尼亚人民的好感。也正因为他不想在这座城市炫耀军事实力,所以波斯尼亚方面负责安全的宪兵和警察也毫不在意,安保措施极为马虎。这个不可一世的王储却怎么也想不到,正是他的“低调”给了暗杀小组的人以机会。
车队缓缓地驶上了市中心的一座桥梁,此时埋伏在那里的是一个刚过20岁的高个子青年,愤怒而又紧张的小伙子右手紧握着炸弹,手心已经浸出了汗水,而握紧的左手也在暗暗使劲,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第二辆敞蓬汽车里的斐迪南,脚步慢慢地向前移动着。
突然,一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向他吆喝着走了过来:“喂,干什么的?”
高个子青年一愣,赶忙向警察微笑一下,说:“看热闹,看热闹!”
“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赶紧给我往后退!”警察不耐烦地喊道。就在这一来一去的光景里,车队已经驶过了桥面。
看着渐渐远去的车队,高个子青年无限遗憾地叹了一口气,悄然转身,消失在人群里。
车队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阿佩尔码头,埋伏在此处的是一个名叫察布里诺维茨的青年,为了把握住时机,他迅速地冲出人群,奋力地朝车队扔了一枚炸弹。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司机立刻加快车速,躲过了致命的一击。炸弹落在斐迪南乘坐的敞篷车的车篷上后又弹到地上,滚落到第三辆汽车前面时,才“轰”的一声炸了。等烟雾散去后,人们才发现,车内的斐迪南毫发无损,炸弹只是炸裂了第三辆车的前轮胎,而被炸弹碎片击伤的是总督和斐迪南的几个副手。
爆炸声的突然响起,吓坏了围观的群众,也着实吓了斐迪南一大跳,他脸上得意的神情一扫而光。而一旁的索菲夫人更是吓得面色蜡黄,惊恐不已。
察布里诺维茨的刺杀失败了,他愤怒地看了一眼车内的斐迪南,然后仰天长叹,随即吞下了一小瓶毒药,纵身跳进河里。
斐迪南
斐迪南被称为斐迪南大公,他是奥匈帝国的王储,为奥匈帝国国王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侄。因为1889年奥匈帝国的皇太子鲁道夫自杀,所以斐迪南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储。到了1898年,斐迪南被任命为奥匈帝国军队的副总司令。1908年,斐迪南极力主张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样一来就大大加深了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了波斯尼亚危机的出现。除此之外他还极力反对南斯拉夫独立,并主张把奥地利、匈牙利的二元帝国,改组为奥地利、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的三元国家。最终在1914年6月28日,他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齐普杀死在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他的死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
而此时坐在第一辆车里的萨拉热窝市长和警察专员突然反应了过来,一齐叫道:“快捉住他,快抓住他!”
几名警察应声跳下河去。几分钟后,奄奄一息的察布里诺维茨被警察打捞上岸。然而此时的察布里诺维茨已经身中剧毒,他忍着剧痛,一言不发,但是眼睛里却充满了怒火,恶狠狠地盯着惊恐不已的斐迪南。斐迪南被察布里诺维茨愤怒而犀利的眼神盯得浑身发毛,但他仍故作镇静地说道:
“这家伙有精神病,我们不必管他,继续前进吧!”
说完,车队又继续前进。受惊的车队一路颠簸着终于到达了市政厅,萨拉热窝市长赶快下车,急步登上台阶,颤颤巍巍地从口袋中掏出早已准备的欢迎词。正准备宣读时,只见斐迪南怒气冲冲地从车中跳了下来,上前一把抓住市长的胳膊,大声吼道:
“市长先生,难道你就是用炸弹来迎接我的吗?你要知道,今天我来到这里是进行和平访问的。和平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知道吗?”
随后下车的索菲夫人见市长被斐迪南抓在手中浑身发抖,不知所措,赶快上前劝说,斐迪南这才放开手,然后怒气十足地说道:
“好吧!那现在就请读你的欢迎词吧!”
市长松了口气,捋了捋弄皱的欢迎词,结结巴巴地念完了。
欢迎仪式结束后,斐迪南的怒气却仍未消除,他铁青着脸问哆哆嗦嗦站在一旁的波斯尼亚总督道:
“‘尊敬’的总督先生,我们访问国家博物馆的事情,‘您’认为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殿下,”总督慌忙答道,“请您息怒,我保证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请殿下尽管放心!”
“那好吧!”斐迪南阴着个脸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在去博物馆之前,我想先改道去医院探望一下受伤的人。”
总督本想阻拦,但一抬头刚好对上斐迪南那双充满怒气的眼睛,便只好硬着头皮答道:“是,殿下!”
车队重新上路,驶向医院。
为了安全起见,警察专员重新布置了一下。为了确保斐迪南夫妇的安全,还执意安排了侍从官员站在汽车的踏板上。
刚接到消息的普林齐普早已在拉丁桥周围做好了准备。这位年仅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此刻显得异常冷静,他把所有的怒火都压在胸中,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杀死斐迪南。
随着斐迪南的专车越来越靠近拉丁桥,普林齐普也随着车速在人群中慢慢向前靠近,近了!近了!当车离他不到两米时,他突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不等官员们反应过来,手枪就对准斐迪南夫妇扣动扳机。
“叭!”“叭!”两声枪响,斐迪南夫妇倒在了血泊中,斐迪南脖子中了一枪,而索菲的腹部也中了一枪。两人还未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经断了气。
反应过来的侍从武官举刀就要向普林齐普砍去,却听到总督大声喊道:“抓活的!”
普林齐普见斐迪南夫妇已死,笑了一声,就拿起枪对准了自己头部,但是还未等他开枪,就已经被警察逮住了。普林齐普在挣扎之下,服下一小瓶毒药,他虽然剧烈地痉挛着,却并没有当场死去。
斐迪南夫妇被刺的消息一传出,本来就充满火药味的巴尔干“火药桶”一下子爆炸了。而早就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也终于找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借口,于是在大臣们的纷纷煽动之下,82岁的奥匈帝国国王召见了陆军总参谋长,一番争议后双方达成一致,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7月23日下午6点,奥匈帝国派出使节向塞尔维亚政府递交了最后的通牒。为了让对方拒绝,他们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果不其然,塞尔维亚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于是,奥匈帝国在28日夜晚,炮击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这一下子就炸死了五千多名塞尔维亚人。
紧接着,德国向俄国宣战,法国和英国向德国宣战,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短短几天之内,欧洲的各个大国全部卷入了这场战争中,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酷评】
西方政治家指出,如果没有普林齐普那支手枪射出的子弹,“一战”也会爆发,但会延缓。迄今为止,大多数人都不认为普林齐普是英雄,即使是塞尔维亚人也大多把他当成一个冲动的年轻人。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典型的恐怖主义袭击。恐怖主义在今天,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是因为虽然从事恐怖主义的只是极少的人,但由于恐怖活动所具有的特性,它所造成的后果却极为严重。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都会受到影响。美国9·11事件是有史以来最疯狂的恐怖袭击,但是我们注意到,死的人中平民居多。所以,为了生存的权利,我们应该对侠客式的恐怖袭击进行抨击,而不是赞颂。
§§§第二节 马恩河会战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关键性的一战,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普法战争后,德国和法国结下了世仇,随后,法国和俄国眉来眼去,关系混得十分铁,并相约一起对付夹在中间的德国,这意味着德国将面临双线作战的危险。
德国不是什么软柿子,对于这样的不利情形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东守西攻。
这个办法的核心就是:确认法国才是威胁最大的敌人,必须先集中精力打垮法国。至于俄国,人家地盘太大,有足够的纵深,不是一时半会能摆平的,所以得缓一缓放在后面。
定好主次之后,德国和法国便摆好架势准备开打了。
德军的总参谋长是小毛奇,他遵循着前任施里芬的战略计划,仅用九个师的兵力监视俄国,而集中七个集团军共七十八个师的兵力,借道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等平原区,突破法国北部边境。
法国之前其实对德国的进攻早就有了一份“第17号计划”,认为德军肯定会集结在法德边境线上,因此,法军只要在这里展开积极主动的攻势,并一举收复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就行了。
不过,事实证明,这份计划糟糕透顶,它只是考虑了一般情况下对手的行动,却没有认真分析若是对手不按套路出牌会怎么样,结果,德国果然没有按套路出牌,从比利时借道攻入了法国,随后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长驱直入。这也使得整个“第17号计划”成为了笑话。
情势的发展可以说对法国十分不利。1914年9月初,法国方面第4、第5集团军连同来帮忙的英国远征军一起撤到了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试图挡住德军的进攻。
同时,法国在布置防守的时候仍然还想着能打一场防守反击。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将军组建了第6、第9集团军,将他们安排到巴黎外围以及第4、第5集团军之间,希望能够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出手,打他一个遍地开花。
德国的第1、第2集团军则为了追击法国的第5集团军,匆匆急行,直接挺进到了离巴黎仅仅15英里的地方。
尽管法军有着自己的计划,但这一大军压境的情景仍然让巴黎市民人心惶惶。
随后,法军打防守反击的计划让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知道了,于是立刻下令让第1、第2集团军在巴黎以东转入防御。
可惜,小毛奇没想到的是,第1集团军司令克卢克居然来了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置上司的命令不理,继续率军南下,狂飙突进。
克卢克的肆意之行对于英法联军来说,是个极大的好消息,因为这样一来,德军主力部队的侧翼就暴露了出来,这是一个极好的反击机会。
当然,一开始,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并没有看到这个机会,对于德军的节节紧逼,他还是如同一般人的做法那样,命令部队不断撤退。但是,他看不到并不代表其他人看不到,幸运的是,看到这一点的人在法军阵营中,而且地位不低,拥有一定的兵权,这个人叫加利埃尼,职务是巴黎卫戍司令。
加利埃尼在看到德军第1集团军的动向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后他兴奋地高喊:“德国人怎么会这么蠢,居然把侧翼送上门来,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吃惊归吃惊,加利埃尼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立即命令毛奴里率领的第6集团军做好向德军右翼进攻的准备,随后打电话给总参谋长霞飞,希望批准这次的行动,可惜霞飞没有立即表态。
当然,并不是说霞飞真的蠢到不可救药,对于已经摆明了的破绽视而不见,事实上,他也有自己的反攻计划,计划里同样包括使用毛奴里的第6集团军进攻德军右翼的外侧,只是霞飞这个人特别求稳,或者说过于沉着,他希望再有一天的时间,好让增援部队赶到,让第5集团军做好准备,以有充足的时间去争取英军的配合,这样一来,攻击起来就比较有保障了。
不过,战场上的计划通常都是转瞬即逝的,哪里容得这样的犹豫,加利埃尼心急火燎,连连打电话请命,终于在下午的时候,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同意了他的请求,命令毛奴里的第6集团军从马恩河北岸发动进攻。
但是,霞飞设想中的英军的配合却没有那么顺利,英军的参谋长表示对攻击德军的右侧翼完全没有兴趣。
9月3日晚,克卢克抵达马恩河,而他所追赶的法第5集团军和其外侧的英国远征军已在当天早些时候渡过了马恩河。而德军经过急行军,早已累得疲惫不堪。
霞飞这时也看清了形势,若是放过这样一个极好的反击机会,恐怕对于以后的战局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于是他于9月5日亲自跑到英军司令部去当说客,希望能够让英军总司令弗伦奇爵士同意自己的计划。
弗伦奇爵士终究还是答应了霞飞的要求,表示将会竭尽所能配合法军参战。
于是霞飞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向部队发布了动员令。
还是在9月5日这一天,当克卢克的第1集团军经过巴黎东面,甚至可以看到埃菲尔铁塔时,他的右后侧翼遭到了毛奴里第6集团军的猛烈袭击。
战役的转折从这一刻开始。
克卢克立即命令己方第3、第9军回头对付毛奴里,这两军本来的任务应该是负责掩护第2集团军的右翼,这一调动,使得德国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之间产生了一个宽达20英里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