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合格的父母从自我教育中来——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榜样教育是指借助于影视文学或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形象,以正面优秀的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的一种德育方法。事实上,榜样教育法就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一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教育方法是经过科学研究、充分实践过了的好经验。家长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向榜样学习,来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
列宁的夫人、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在一次调查活动中,记者问一个3岁的小女孩她认为最好的年龄是几岁时,她毫无犹豫地说“29岁”,“因为我妈妈29岁,她不上班,每天穿着睡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由此可见,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任何情况下,父母都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时刻都在关注父母的一言一行。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的行为要谨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美国著名教育家克莱尔就说:“如果你自己(父母)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待你的孩子去做什么。”
父母如果对他人有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对工作热忱、对社会有责任感,相信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愿意对他人和社会奉献出爱心的人。而懂得爱的孩子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因为内心充满爱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和帮助,而成功的机会自然也会更青睐他们。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用自己献爱心的举动影响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一直都在默默地从父母身上学习。要想让孩子心里有爱、懂得爱,就要以爱的形象来影响和引导孩子。
年汶川大地震后,张女士所在的公司马上就进行了捐款,张女士捐了1000元钱。之后每天,张女士早上带着儿子常晓坐公交车时,都有一些志愿者在以五毛钱一份报纸或一个环保袋来进行对地震的捐款活动,每次张女士都会买两份,一份是自己的,一份是常晓的。
张女士的儿子常晓所在的小学,也组织了捐款活动,那时常晓还不知道妈妈的行为,所以就只捐了5元钱。可是在妈妈的影响下,常晓觉得自己应该为更多的受到伤害的小朋友做点什么,于是常晓就把自己的一些书捐到了居委会,在一次去书店的时候,还把自己的200元压岁钱放进了书店的捐款箱内。
常晓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爱的行为能够最真切地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力量。通过常晓的这一行为,我们就能感受到常晓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而这充满爱心的举动是从妈妈无声的行为中学到的。这样有爱心的孩子,长大会懂得关心他人,并能够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如何让孩子懂得爱,专家有以下建议:
建议一:“百善孝为先”,爱从孝顺长辈开始
有的父母常说孩子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我们对孩子的爱并没能换回孩子对我们的爱。其实,并不是一味爱孩子就一定能得到孩子的爱。
我们在平时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都是在让孩子学习爱、懂得爱,然后奉献爱。我们的孝顺行为自然会让孩子爱父母、爱长辈,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
建议二:我们要热情友好地对待身边的人
如果父母对身边的人表示出友好和热情,那么孩子也会开朗、大方,对周围的人表现出友好。遇到人时,会很有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当他人遇到困难和麻烦时,会主动伸出援手,而不会袖手旁观。
建议三:把说教化为实际行动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要怎样做,不要怎样做,怎样做更好。而这样口头说的效果,并不一定好。反而更容易让孩子有一种父母“光说不做”的感觉。
当孩子把受伤的小鸽子带回家的时候,我们要把药找出来,和孩子一起给小鸽子上药、包扎伤口,而不只是在平时告诉孩子“我们要有爱心”。我们要在具体的事情中,让孩子学习、模仿我们的行为,而不只是空口对孩子进行说教。
轻松教子 小妙招
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54.要用行动树立自己的威信——言传身教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言传身教,一个行动也许会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诲,父母的行动才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榜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孩子。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在时刻影响着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家长自己首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有位父母,有个口头语“滚”,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他的孩子学去了,一点事不好,就说滚,而且还让幼儿园有些小朋友学去了,影响非常不好,直到幼儿园的老师向家长来“告状”,这位父母才发现了自身的问题,并对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做出了及时的调整和改正。
一个人的习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而一旦养成就很难改,但是作为父母,要想为自己孩子的未来树立一个好榜样,就应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而树立一个坏榜样,则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用行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孩子的未来与他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有些父母虽然说要教育孩子,但他们在行动中却为孩子指到了另一个方向,对于这样的父母,即使进行再多“苦口婆心”的教诲,也没有多大意义。而有些父母虽然没有教给孩子太多做人的理念,但他们却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这比对孩子进行口头教育更有效。
亮亮和君君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他们的妈妈也在一个单位上班。因为孩子是同岁,所以亮亮妈妈和君君妈妈经常在一起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君君成绩优秀,并且性格温和,一直都是家长口中夸赞的“好学生”。一谈到孩子学习,亮亮妈妈就有一肚子道不完的苦水。亮亮的学习成绩一般,并且还经常在学校惹是生非,亮亮妈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愧对自己的一片教育苦心。
亮亮爸是一个运输司机,常年在外,而亮亮妈在单位是出了名的爱打麻将。每到周末,辛苦工作一周的她,还要叫上几个麻友,在家里酣战一番。在这时,家里吵闹的环境使亮亮根本没办法安心学习,所以亮亮经常出去和小朋友玩,有时到了吃饭时间,妈妈在麻将桌上玩得兴起,也顾不得给孩子做饭,给一点钱,就打发孩子到外边去吃了。
君君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终于在一次两人交流的时候,君君妈妈把其中的问题向亮亮妈讲了出来,并且说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对比孩子的差异,亮亮妈此时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所在,接受了君君妈的建议,并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适当调整,撤掉了自己家的麻将摊子,也投入了更多精力到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中。随着环境的改善,亮亮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亮亮的妈妈看到的只是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但她却不知道最影响孩子的其实就是自己。幸亏得到君君妈妈的及时指点,亮亮的妈妈才有所认识,并及时改正了自己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于如何给孩子树立榜样,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不要向孩子提出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近乎“完美”,有时连父母本人都做不到。所以,父母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时,首先要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如果是连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拿来去“为难”孩子。因为,孩子一旦认识到这些事情连父母都做不到,就会丧失对父母的信任。
建议二:榜样的作用在生活的细节当中
既然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父母就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的细节培养。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父母只有各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才可能培养出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
建议三:让孩子自己来完成学习过程
在父母给孩子树立起一个好榜样后,接下来孩子的学习就要留给孩子自己完成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你看我们父母如何如何,你也应当如何如何”的话语。因为这样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情绪,还有可能因此让自己的一番辛苦付诸流水。榜样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你通过行动告知孩子应该怎么去做的时候,他自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而此时的“强制”,只会得到一个适得其反的效果。
轻松教子 小妙招
要展示出父母真实的一面
人无完人,父母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要展示出一个“完美”的形象。适时在孩子面前展露出自己的“小毛病”或“小懒惰”,可以让孩子认识到一个更真实的父母,这对于促进双方关系和谐,以及赢取孩子的信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55.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揭秘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
天才儿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说:“我确信,后天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决定性因素。”
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为天才,拥有无比的成功和辉煌的未来。那么,天才要怎样培养呢?现在我们就来揭秘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便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时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而这些成就都与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威特的教育与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天才卡尔的父亲老威特这样写道:“我认为培养孩子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他还写道:“我的教育理想就在于使儿童的潜能达到十成。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因为)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
那么,怎样来造就天才呢?最重要的就是及早挖掘、诱导孩子自由发挥出这种潜在的能力。但孩子的潜能却遵循一个递减法则,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进行适当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采取最好的教育方法,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成人。简而言之,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潜力就实现得越少。而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所阐释的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所以,我们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而天才卡尔的父亲老威特也提出了他的经验,那就是教育必须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进行。
好父母可以这样做:多和孩子说话、聊天,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对孩子说:“快去学习吧,多看点书!”或者说:“有那么多时间,学习学习多好!”其实,父母这种唠叨起不到任何效果,教育孩子是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教育理念的。
津津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是学校团支部的宣传委员,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而这都是津津妈妈从津津小的时候起就注意培养和引导孩子的结果。
津津刚出生没几天,津津妈妈就在家里给津津放三字经、钢琴曲的磁带听。津津6个多月能够自己坐着时,津津妈妈不管是和津津在一起玩,还是忙着做家务,都会和津津“聊天”,给津津讲故事,告诉津津如何做饭、洗衣、收拾房间,虽然一般人认为小孩又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大人的话,说这些都是白费力气,可是津津妈妈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津津两岁时,津津妈妈就给津津买了电子琴,并按照书上的琴谱简单地教津津弹。津津有空的时候就弹,想弹什么就弹什么。这样一直到小学毕业,津津都没有要学琴的想法,但是津津妈妈从一开始也没有强迫津津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
津津妈妈不但让津津弹电子琴,还让津津学舞蹈、学画画、学书法。虽然这些特长津津没有一样是精通的,但是津津了解了很多领域,也算是多才多艺。而且在业余时间、学习累了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这些获得放松。
而津津从会说话的时候起,说话用词就相当丰富。所以,津津妈妈经常和别人说:“津津的表达能力那么强,这和他小的时候,我总是和他说话有很大关系。不要认为孩子小,还不能和我们对话,就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还不能学习,其实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在接受我们传递出来的所有信息。”
津津妈妈的做法值得我们反思。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能不能和我们进行对话,我们都要经常说给孩子听,多和孩子说话、聊天,说话的内容和领域也要尽可能地丰富多彩,多给孩子灌输些东西,让孩子多学习些东西。
孩子年幼的时候接触、了解的东西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存在,会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帮助。
关于怎么培养孩子,天才卡尔的父亲老威特有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一: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