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疑难病痰瘀辨证的原则 (2)
在辨证结果确定之后,选方用药非常关键,一般而论,正确的诊断、合理的用药,应该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可是临床上遇到的一些疑难病,诊断正确、用药合理,但疗效常不能使人满意,反复论治,不得其效,经常从名家秘方中发现症结,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痰瘀辨证的原则
痰瘀辨证的原则和内科临床的辨证原则是一致的,所以辨证的过程就是综合分析、处理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临床医生如果要想熟练的解决处理好疑难病的诊断治疗,就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诊疗技术,必须掌握辨证的一般原则,才能够达到辨证确切,处理得当的目的。
1.分清矛盾主次,注意主证转化
在疾病的辨证过程中,首先要区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明它的主证,抓住主证是辨证的技术关键,单从症状出现的多少和明显与否来决定,显然是不科学的,应该从病因病机来分析比较,看哪个证是反映病理本质,对病情发展起关键作用,那么它就是主证。例如,眩晕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患者出现脘腹胀满、周身酸困、倦怠乏力、眩晕头重、活动后减轻等脾虚湿困、痰瘀上蒙的症状,甚至还有其他症状,抓住能够反映病因病机的脾虚湿困、痰瘀上蒙的症状,随症加减,常可使各种症状好转,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上还必须注意,一个主证不是始终不变的,辨明主证、抓住主证,也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有助于制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治疗原则。若主证一旦转化,就应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澄清寒热真假,抓住病证本质
在诊断过程中,一些典型的证候较易识别,但是不典型的时候,是常见的、多数的,有时一些症状还互相矛盾,甚至出现假象,最常见的就是“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寒热错杂现象,和“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的复杂征象。因此,不容易看清疾病的本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克服片面性和表面性,不为假象所惑,要在极其复杂的症候群中,透过现象看到疾病的本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反映疾病本质的东西,哪些是表面的、现象的,有时候反映的假象占大部分,能反映疾病本质的只是一、二个症状,但这确实是主要的依据。一般地讲,舌质和脉象是辨别寒热真假极其有参考价值的指征。虚寒的脉象是迟而无力,舌质是淡白而滑嫩;实热的脉象是数而有力,舌质多红而干。问诊也是必要的、不可忽视的,四诊合参,哪些是关键性指标,必须明确。如寒证口不渴而喜热饮,畏寒蜷卧,虽身热而不欲去衣,舌淡白滑润,脉象重按无力,虽有假热症状,只要抓住脉和证,就可以判断寒证的本质所在。
3.辨明病证标本,掌握先后逆从
病证的标本,是反映疾病的主次,抓住标本进行辨证,以确立治法的先后,这是辨证的中心思想。所谓标,就是疾病表现于临床的标志和现象;所谓本,就是疾病发生的根本。疾病的标本不是固定不变,它往往随具体的疾病和具体的患者各不相同。依病因而论,引起疾病发生的病因为本,所表现于外的临床征象是标;依症状本身而言,原发症状是本,继发症状是标;依病变的部位而论,原发部位为本,继发部位为标;依病之新旧而论,旧病是本,新病是标。病证虽多,但总不离标本,一切复杂的证候,都可以分析出它的标本,透过现象分析疾病的本质,从而得出确切的辨证和进行合理的治疗。当辨证的标本审清之后,在治疗处理上的原则:先治本后治标,但要视其具体的病情的轻重缓急来确定。一般地讲,在本病急、重的情况下,固然是先治其本;不过在标病急、重的情况下,当然先治其标,或标本同治。但是由于标本是可逆的,是互相影响的,所以治标也可以达到治本,治本也可以治标。如临床治疗上的扶正以祛邪,治本即所以治标;祛邪而扶正,治标即所以治本。
4.辨别邪正盛衰,合理给予补泻
辨邪正的虚实,是对病邪和正气消长与病情发展演变关系的客观估价和分析,也是临床辨证的一般原则。“虚”是精气亏损而不足,“实”是邪气盛实而有余。“实”是指致病的因素、病理产物痰瘀、水、湿的滞留所导致旺盛的病理反应情况;“虚”是指人体的防御能力、代偿能力和组织的修复能力的不足的病理情况。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不可截然分开。邪气盛则正气受到郁遏或损害,导致邪气更实,因而正气愈虚,而邪气愈盛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识别虚实应辨清表里、阴阳、气血、脏腑的虚实。一般外感的病多为有余之证,内伤的病有不足亦有有余之证,此外虚中夹实、实中夹虚,也是临床常见的。
从邪正虚实的关系上看,正气充沛,津血通畅,有赖于全身脏腑、经络功能的正常运转,肺气的宣降,心血的循行,肝气的调达,脾胃的运化,肾气的气化,经络的流通,津血体液内环境的平衡等。如果外邪侵袭,破坏了这种运转机制就会发生疾病。不解除这种破坏,便不能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张从正曾说:“邪未去,而不可言补,补之则适足以资寇”。因此对于正常的运转功能受到破坏而表现的虚证,要特别注意有无实邪为患,如虚中夹实,单纯用补法,疗效往往不够理想,对于这类患者主张“以通为补,攻补兼施”,达到邪去正安的效果。
三、辨证论治的程序
对于疑难病辨证论治的程序和步骤,要求更为严密,检查更应细致,对病史的调查收集、辨性定位、审因论治、遣方用药,要求详细、认真、周密、合理。
1.四诊资料的收集
一般的辨证程序,首先是四诊资料的收集,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对患者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全面的了解。既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又要了解患者的外环境,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影响。将检查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的归纳分析,运用从外测内、见证推病、以常衡变的方法,来判断患者的病情,这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一步。
2.辨性定位
辨性就是辨别病证的性质,由于疾病的发生,根本在于邪正的斗争引起的阴阳失调,所以病性无非是阴阳的偏盛偏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病性具体表现在寒热的属性上。而虚实是邪正盛衰的反映,也是构成病变性质的主要方面,虚、实、寒、热是病变中最基本的性质,各种疾病都离不开这四个方面。定位,确定病变的部位,这是辨证论治中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病位不同,病证的性质随之不同,治疗措施也就不同。定位包括:表里定位、脏腑经络定位、气血定位,温病要辨清卫气营血与三焦,这些方法或简或繁,各有适用的范围,有时需结合应用,其中脏腑定位,不单广泛的应用于杂病和外感病,还要辨明痰瘀病停留的部位是何脏何腑何经何络。
3.审因论治
就是根据四诊的结果,辨别为何种性质的矛盾,确立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求得疾病的症结所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病因病机和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也就是从临床上一系列具体征象中,分析确定,其病因是什么,病在何经何脏,其病机和发展演变如何。一定要使病情分析所得的辨证和诊断,能切合病情实际。临床上一定要根据临床表现,辨明其具体的病因,掌握病因,针对病性,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治疗疾病的原则是“治病求本”,无论是针对病因治疗或针对病机治疗都必须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
4.遣方用药
也叫选方用药,就是针对证候而选用适当的方剂,方剂是针对证候而设,具有固定的组成配伍,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要选择好恰当的方剂,必须熟悉方剂的组成、方义和药物配伍的关系及其适用范围。方剂是医学家临床经验的总结,要灵活的接受,不能呆板的继承,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病情、证候以及主证和兼证的不同,灵活的进行增减,以适应疾病复杂多变的治疗需要,例如,冠心病由于痰瘀引起的原因不同,治疗时应该针对引发的原因进行化痰祛瘀,应用化痰祛瘀法时,心气不足的要配合补益心气,心阳不振的要配合温通心阳,气滞的要配合理气宽胸。又如,水蛭是化痰祛瘀的要药,顽痰恶瘀非此不能消。用水蛭治疗冠心病时,稳定期用量宜小,用量过大时可致冠脉内的栓子脱落,引发病情恶变,但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用量可适当加大,以便于逐化痰瘀,改善病情的紧急状态。当然,对于危急的心脑血管病要结合现代的医疗检查救治手段,使病情转危为安。具体每一个患者时应根据病证的兼夹情况、疾病的次要矛盾,针对具体病情加减药物,以期达到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