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让对手的弱点在互动中暴露
生意场上对手再强也并非不可战胜,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策略让他的弱点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暴露出来,并加以利用和限制,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抢占致富先机。
无论做生意还是办企业,都要学会用一种顺势思维办事,要学会站在宏观的角度把握全局。它不是静态的认识问题的方式,而是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作出相应变化。如果经营的生意实力较弱,顺势思维启示我们,应该用游击战的方式参与竞争;如果实力相对较强,应该用运动战的方式打击竞争对手……强和弱是辩证转化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善于在互动中发现对手的弱点,让对手动起来,从而暴露弱点,一举将其击破。
历史上的淝水之战便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公元383年,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势力日渐强大。前秦领导人苻坚坐镇项城,调集几十万大军,打算一举歼灭东晋。他派军队首先攻下寿阳,初战告捷,苻坚大喜过望,不等大军集结完整,立即率几千骑兵赶到寿阳。
东晋将领谢石得知前秦大军尚未集结完整,认为必须抓住时机,击败敌方前锋,挫敌锐气。谢石先派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万,强渡洛涧,击败前秦守将梁成。刘牢之乘胜追击,重创前秦军队。谢石率师渡过洛涧,顺淮河而上,抵达淝水一线,驻扎在八公山边,与在寿阳的前秦军隔岸对峙。苻坚见东晋阵势严整,立即命令坚守河岸,等待后续部队。
谢石仔细分析了战场形势,认为敌众我寡,必须速战速决。于是,他决定采用激将法激怒骄狂的苻坚。他先派人送去一封信,说道,我要与你决一雌雄,如果你不敢决战,还是趁早投降为好。如果你有胆量与我决战,你就暂退一箭之地,放我渡河与你比个输赢。苻坚大怒,决定暂退一箭之地,等东晋部队渡到河中间,再回兵出击,将晋兵全部歼于水中。他未料到此时秦军士气低落,撤军令下,顿时大乱。秦兵人马冲撞,乱成一团,怨声四起。这时前秦军队的指挥系统已经失灵,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马已成溃败之势。而谢石指挥东晋兵马,迅速强渡,乘秦军大乱,奋力追杀。苻坚也中箭受伤,仓皇逃回洛阳。前秦大败。淝水之战,东晋军抓住战机,乘虚而入,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绝对的弱者,关键是怎么使强弱转化。首先要看准敌方出现的漏洞,然后抓住薄弱点,乘虚而入获取胜利。古人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战机、乘隙争利,当然,小利是否应该必得,这要考虑全局,只要不“因小失大”,小胜的机会也不应该放过。
利用顺势思维,在运动战中将对手击败的例子不仅仅存在于古代,现代商业体系中也有这样的故事。某公司出国订购商品,他们找到德国最大的厂商询问价格,德方开价每台240美元,这一报价基本接近公司所掌握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
该公司的采购部经理提出能否再优惠一点,德方思忖片刻,提出可以降为235美元,并声明这是最低价了,否则将很难达成协议。为了给公司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位经理坚持要降为230美元,谈判陷入了僵局,双方争执不下。经过反复磋商,德方权衡利弊作出了让步,同意以230美元成交,该公司初战告捷。但谈判并未就此结束。
这位采购部经理转而又提出能否通过增加购进数量而在价格上进一步优惠。德方为了不失去这个客户,反复比较、计算成本,最终同意在购货数量从500台增加到1000台的基础上,以每台227元的优惠价成交。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这位经理发现对方倾向于用欧元成交,于是,他马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希望最好用美元成交,如果对方坚持用欧元成交的话,那只能按当时的汇率将235美元折算成欧元。因为当时美元有下跌趋势,德方对此表示理解和同意。接着,这位经理又提出希望能把原来的条款做一些改动,即由该公司负责租船订舱和办理投保业务,运输、保险费另行计算,对此,德方没有表示异议。等到成交之后,核算下来,该商品实际进口成本尚不足220美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讨价还价、与对方不断的周旋中抓住对方弱点一击制胜,是商战中取得胜利的绝妙手法。商业中的游击战就是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抓住对方哪怕一丁点的疏忽,将被动变为主动,一举抢占胜利的先机,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财富的增长。如果你也怀有同样的致富梦想,不妨试试此法,或许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