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名叫莱温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芝加哥有名的牙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
但是,她为这个理想什么也没有做!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莱温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另一个名叫露丝的女孩却实现了自己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露丝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她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她不像莱温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芝加哥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个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一般不会雇用的。”
露丝没有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继续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孩子。
露丝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之后又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5年,她终于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莱温在10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而露丝则采取行动,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
成功不在难易,而在于“谁真正去做了”。这个世界不缺乏机遇,缺少的是抓住机遇的手,如果你有想法就要赶紧去做,别担心失败或困难重重,人都是在不断地跌倒与爬起中学会走路的,在不停地实践与追求中,你就能超越自我,成为一块闪亮耀眼的真金。
女人悟语
等待永远是美好的最大敌人,拖拉者的一个悲剧是,一方面梦想仙境中的玫瑰园出现,另一方面又忽略窗外盛开的玫瑰。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仅是幻想,现实的玫瑰就是“今天”。
§§§第五节 头发可以长,但见识不能短
世上有没有“永恒”?有,变化就是永恒。为了让我们不至于被时代的车轮碾碎,必须把自己当作“蓄电池”,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端正打工时的工作态度
工作为了谁?
很多女性觉得自己是在替老板打工,为老板赚钱,因此很多时候会因为薪水低而对工作敷衍塞责、投机取巧、懒散消极……这样做固然对老板是一种损害,但长此以往,无异于降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使自己维持在一种低档次的生活水平上,过着一种庸庸碌碌、牢骚不断的生活,并因此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没了生命本该有的创造力。
薪水是我们工作价值的体现,是生存的基本需求,但这并不是说薪水就是工作的唯一目的,你一定要认识到有比薪水更重要的东西。汪中求先生在《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中曾提出:要将老板当作第一顾客,因为老板不仅给你了一个工作平台,一个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而且出资将你的服务买下。这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对于一个打工者来说,一定要善待老板,将老板当作第一顾客。同时,在工作中要努力经营自己。不管你是为老板打工,还是自己为自己打工,你都要想到,你得到的不仅是薪水,还有珍贵的经验、良好的训练、技能的提高、自我认识的加深等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与有限的金钱比较起来,其价值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老板支付给我们的只是薪水,但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赋予其更多的价值,这样工作才会支付给我们更多的东西。所以,如果你处在打工的岗位上,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转变你打工时的工作态度吧。
找到兴趣,工作可以不无聊
生活中很多乐趣要自己去发掘,去找寻,工作也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轻松面对,不但能顺利完成任务,而且能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兴趣也最能出成果,因为有兴趣,才会去认真钻研,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
把工作当成休闲娱乐其实不难,还有什么比放松心态更难的呢?只要凡事不必强求,放弃功利思想,抱着一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顺其自然的心态,就能在工作找到愉快的感觉。
有个美国记者到墨西哥的一个部落采访。这天是个集市日,当地土著人都拿着自己的物产到集市上交易。这位美国记者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卖柠檬,5美分一个。老太太的生意显然并不太好,一上午也没卖出去几个。这位记者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把老太太的柠檬全部买下来,以便使她能“高高兴兴地早些回家”。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太太的时候,她的话却使记者大吃一惊:“都卖给你?那我下午卖什么?”
在职场中,像卖柠檬的老太太那样,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的人并不是太多,他们不是把工作当作乐趣,而是视工作为苦役。早上一醒来,头脑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磨磨蹭蹭地挪到公司以后,无精打采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立刻就高兴起来,和朋友吃喝玩乐之时也总不忘诉说自己的工作有多乏味,有多无聊。工作在他们眼中变成了一种非做不可的义务和负担。
事实上,工作是一个人个人价值的体现,应该是一种幸福的差事,我们有什么理由把它当作苦役呢?一个懂得简单之道的人应当怀着一种很轻松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把它当成一种幸福的事,这样工作就会变得简单有趣多了。
很多人抱怨工作本身太枯燥,然而,问题往往不是出在工作上,而是出现在我们自己身上。如果你本身不能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话,那么即使让你做你喜欢的工作,一个月后你依然会觉得它乏味至极。因此,如果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人感到乏味的工作,你应该想方设法使之充满乐趣。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会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不断充电,方能铸造非凡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女人都在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世上有没有“永恒”?有,变化就是永恒。为了让我们不至于被时代的车轮碾碎,必须把自己当作“蓄电池”,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美籍华人李玲瑶在学生时代,就以好学上进、勇敢干练、聪颖智慧而著称,加上开朗的性格,受到师长的欣赏和同学的拥戴,并常被邀请去电台、电视台主持节目。台湾一家著名杂志称她为“美得耀眼的女生”。中美尚未建交期间,她在华盛顿担任全美华人协会华盛顿分会负责人。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她是接待小组成员;中美建交仪式上,她是少数被邀请到白宫观礼的华人代表之一;在中美建交华人庆祝大会上,李玲瑶担任大会司仪……
在美国读完计算机学位后,李玲瑶在硅谷做了8年的资深电脑分析员。
1980年,李玲瑶夫妇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在硅谷创办公司。不到两年,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成为百万富翁。同时,公司也从高科技领域扩展到房地产和进出口贸易领域,并在北京、香港等地建立了办事处。此时的李玲瑶已从一个纯粹的文化人转变成为一个企业家。
与此同时,李玲瑶感觉到自己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不足。于是,在她48岁的时候,她重新进入学校学习。她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间,从不落一次课,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份习题论文。同时,李玲瑶还自学了经济学本科方面的所有课程,硕士加博士的5年,她读完了经济学9年的课程之后,她又上北大学习,并戴上了北大博士帽,她的事业也越来越成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女人要懂得与时俱进的道理,要学会在工作中为自己充电。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取得进步,才能获得成功。
女人悟语
女人要想在社会中争取到平等地位,要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要培养丰富的学识资本,只有用知识武装的头脑才能获得多样的才能。有学识的女人才能增长智慧,有智慧的女人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六节 什么样的自我要求,成就什么样的人生
成功学大师陈安之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成功来源于你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仅仅是想要,可能我们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那就一定有方法可以得到。
想得到,必须先付出
“想得到,必须先付出”这个道理没有谁不懂,成功不可能侥幸得到,但成功一定少不了方方面面的诸多“投入。万事怕就怕用心”二字,只有用心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1998年4月,海尔在全集团范围内掀起了向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学习她“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精神”。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生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
“100%?你觉得可能吗?”日本人反问。
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即“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她拼命地利用每分每秒的学习时间,3周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时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合格率,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有几个问题曾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生产现场脏乱不堪,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天经地义,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
用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一天,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吃着饭的魏小娥仍然在想着怎样解决“毛边”的问题。突然,她眼睛一亮:女儿正在用卷笔刀削铅笔,铅笔的粉末都落在一个小盒内。魏小娥豁然开朗,顾不上吃饭,在灯下画起了图纸。第二天,一个专门收集毛边的“废料盒”诞生了,压出板材后清理下来的毛边直接落入盒内,避免了落在工作现场或原料上,也就有效地解决了板材的黑点问题。
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并未因此而放松。试模前的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时无意间落入的。一根头发丝就是废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白帽,并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又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率的原因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试模期间,还是设备调试正常后。
凡事最怕用心,一旦用了心,等待你的就能是收获成功。只要用心,就有时间;只要用心,就不会有机会叹息;只要用心,就会在用心之余享受富足。
将“不可能”从你的字典里删掉
最近流传一个关于卖豆子的文章,虽然充满了搞笑的意味,但也不乏创意的火花。
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赚钱;如果豆子滞销,分三种办法处理:
1.让豆子沤成豆瓣,卖豆瓣;如果豆瓣卖不动,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
2.将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花;如果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长毛彻底腐烂后,改卖腐乳。
3.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如果豆芽还滞销,再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这玩意儿也时兴;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干脆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到城市里的大中小学门口摆摊或到白领公寓区开产品发布会,记得这次卖的是文化而非食品;如果还卖不动,建议拿到适当的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题目是“豆蔻年华的枯萎”,记得以旁观者身份给各个报社打电话报新闻材料,如此应可用豆子的代价迅速成为行为艺术家以完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资本回收。同时还可以向各报社拿点新闻线索奖金。
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报料奖金也拿不到,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除草,三个月后,收成豆子,再拿去卖……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善用手中的资源,加上恰当的办法,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如果你不愿意被“不可能”这三个字征服,那就将它们从你的字典里除掉,用伟大的“可能”取代令人悲哀的“不可能”吧。
成功来源于你想要,还是一定要
如今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做事非常不容易,对身处弱势的女性来说,要想成事更是难上加难。但若细细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成功的女性,她们雷厉风行、叱咤风云,颇受人羡慕。
是什么造就了她们的成功呢?答案便是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生存欲望。如果一个女性的期望强度太脆弱,将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或自身的缺点的挑战而半途而废。只有那些一定要成功的女人,她们有足够牢固的期望强度,所以能排除万难,坚持到底,直到成功。
有一位年轻人,想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求学。有一天,苏格拉底将他带到一条小河边,“扑通”一下,苏格拉底跳到河里去了。年轻人一脸迷茫:难道大师要教我游泳?看到大师在向自己招手,年轻人也就稀里糊涂地跳进河里。没想到,他一跳进河里,苏格拉底立即用力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年轻人用力挣扎,刚一出水面,苏格拉底便用更大的力将他的脑袋又按进水里。年轻人拼命挣扎,刚一出水面,还来不及喘气,苏格拉底便第三次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最后年轻人拼命挣扎出来,他本能地拼命往岸上跑,爬上岸,指着还在水里的苏格拉底质问:“大师,你到底想干什么?”苏格拉底没有理他,爬上岸像没事一样走了。年轻人追上苏格拉底,虔诚地说:“大师,恕我愚昧,刚才的一切我还未明白,请指点一二。”苏格拉底站定下来,对他说:“年轻人,如果你想向我学知识的话,你就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刚才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期望强度”,意思是说一个人在实现自己期望达成的预定目标过程中,面对各种付出与挑战所能承受的心理限度或曰其欲望的牢固程度。正像苏格拉底给年轻人的启示一样,追求成功也是如此:要成功,必须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我们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抛弃凡事“凑合”的做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