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认识自己,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秘密
在试图了解或者分析他人之前,你首先要了解自己:你的个性如何,你的喜好是什么,你的人生底线是什么,你擅长什么,能力如何,是否有协调性,你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如果你不能对自己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那么你就很难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在十字路口应该如何抉择……
情商的核心前提是认识自己,辨认和开阔地接纳资深的情感正是现代情商的组成部分。
——卡尔·罗杰斯
在古希腊帕尔索山上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卢梭这样赞誉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孟子也曾经教导我们:“吾日三省吾身。”显然,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爱尔兰戏剧家王尔德曾经说过:“那些自称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肤浅的人。”这的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要想完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像有些时候,我们面对镜子里的自己会发出疑问:这是我吗?
希腊神话中有一则叫作“斯芬克斯之谜”的有趣的故事:斯芬克斯是一名狮身人面的女妖,她把守着路口,给来往行人出了一个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猜出谜底的,便被放行;猜不出的,便被这位女妖吞掉。
这个谜语的谜底应该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了——就是我们“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一个娇嫩的婴儿,用四肢爬行。到了中午,也就是人的青壮年时期,是用两只脚走路。到了晚年,人是那样老迈无力,以至于不得不借助拐杖的扶持,将其作为第三只脚。遗憾的是,众多路人都猜不出谜底。作为“人”的人,却不能认识自己,只能眼睁睁地进入女妖的血盆大口,成为斯芬克斯的美餐。最后,幸亏一位智者俄狄甫斯猜中了谜底,才使这名残暴的女妖无地自容,跳崖自杀了。
人有两只眼睛,可以看世间、看万物、看他人,目观八方,却往往看不到自己。而一个人要培养承担重任的力量,首先要从自我认识、自我训练做起,这是一切行动的前提条件。
“认识你自己”!据说这是镌刻在古希腊宗教中心戴尔菲阿波罗神庙墙上的一句箴言,又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这句话进行过论证和解说,更据说,这句箴言是古希腊哲学里面一个重要的命题,深深影响了人类两千多年来的思辨和认识。
在西方的思想界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苏格拉底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上去很不错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助手很顺从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候选者,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否决了。最后,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遗憾地说:“本来,最合适甚至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以及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生。
十四世纪的英国诗人乔叟说:“自知的人是最聪明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苏格拉底的助手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位助手就是没有跳出“庐山”,也就无法以旁观者的眼光分析和审视自己。
也许你又要问:在这一生的认识自我中,我们该怎样行动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就是通过比较认识自我,当你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时,你就看看身边的人怎么做吧。然后经过自己的思考,总是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在社会交际中,他人就是一面镜子,同样,你也可以从别人的态度中把握自我。我们看不清楚自己时,就记得照镜子。留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反应,以此来获得一些评价,你就能了解和认识自我。
做每一件事情,每个人所取得的成果是不一样的,要学会从成绩中认识自我,但各人所具潜能的性质不相同:有人拙于文字而长于工艺,有人不善辞令而精于计算。如果只看少数项目上的成绩,往往不能察见一个人的才能和禀赋的全貌。因此,请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
人无论是高尚的、猥琐的、优秀的、卑劣的、聪慧的或愚钝的,在匆匆的人流中,常常会迷失了自我。在无暇自我反省的意识形态下,往往会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孰不知,当你感到天空蒙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擦一擦你那不太清亮的双眸。
善于自我认识的人比比皆是。伟大的鲁迅先生一向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律,他热爱青年,支持青年,甚至还有过为青年人补靴子的经历。然而,当他发现“青年人中也有虫豸”的时候,他并未因要保存面子而一意孤行,而是适时反省自己、解剖自我,因而更为后人所推崇。当代的大作家史铁生,在与顽症的搏斗中,正确地认识了自我的缺陷和价值,因此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坎坷和磨难。他曾经写道:“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懦夫衬托了英雄,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人生之中,最大的智慧是了知生命的本质和秘密。你最大的幸福是预知自己的命运,而这种预知,来源于正确认识自己,最终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人一生的工作也只为了认识自己!如果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自己可以是草芽,遇春风春雨就破土,释放氧气清新原野;自己可以是树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长壮长高,撑出绿荫抚慰人心。
§§§第二节 情绪失控是一种毒药
人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
——爱尔马
有一个农夫,因为一件小事和邻居争吵起来,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谁。最后,农夫只好气呼呼地去找智者,因为这位智者是当地最有智慧、最公道的人,他肯定能断定谁是谁非。
“智者,您来帮我们评评理吧!我那邻居简直不可理喻!他竟然……”农夫怒气冲冲,一见到智者就开始了他的抱怨和指责。但当他正要大肆讲述邻居的不是时,被智者打断了。
智者说:“对不起,我现在正巧有事,麻烦你先回去,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一大早,农夫又愤愤不平地来了,不过,他显然没有昨天那么生气了。
“今天您一定要帮我评个是非对错,那个人简直是……”他又开始数落起邻居的恶劣。
智者不慌不忙地说:“你的怒气还没有消退,等你心平气和后再说吧!正好我昨天的事情还没有办完。”
接下来的几天,农夫没有再来找智者。有一天智者散步时遇到了农夫,农夫正在地里忙碌着,心情显然平静了许多。
智者问道:“现在你还需要我来评理吗?”说完,微笑地看着农夫。
农夫羞愧地笑了笑,说:“我已经心平气和了!现在想来,那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值得生那么大的气,只是给您添麻烦了。”
智者微笑着说:“这就对了,我不急于和你说这件事情就是想给你思考的时间让你消消气啊!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在气头上说话或行动。”
莎士比亚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燃起一把火,你就把自己烧死。”留心四周,我们随时可以找到正在生气发怒的人们。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生气动怒。商店里,也许顾客正在和营业员吵架;出租车上,司机也许正因交通堵塞而满脸怒色;公共汽车上,也许两人正在为抢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种情形,举不胜举。那么你呢?是否动辄勃然大怒?是否让发怒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你是否知道这种情绪根本无济于事?也许,你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大加辩护:“人嘛,总有生气发火的时候”“我要不把肚子里的火发出来,非得憋死不可”。在这种借口之下,你不时地跟自己生气,也冲着他人生气,你似乎成了一个只会生气发火的人。
这天晚上,汉斯教授正准备睡觉,突然电话铃响了,汉斯教授接起了电话。电话是一个陌生妇女打来的,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
“他是谁?”汉斯教授感到莫名其妙。
“他是我的丈夫!”
汉斯教授想,哦,打错电话了,就礼貌地告诉她:“对不起,您打错了。”
可是,这个妇女好像没听见一样,如竹桶倒豆子一般说个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顾两个小孩,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也不让,可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知道他干吗去了……”
尽管汉斯教授一再打断她的话,说自己不认识她,但那个妇女还是坚持把话说完了。最后,她喘了一口气,对汉斯教授说:“对不起,我知道您不认识我,但是这些话在我心里憋了太长时间了,再不说出来我都要崩溃了。谢谢您能听我说这么多话。”
原来,汉斯教授充当了一个听筒。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吸时水是澄清透明无杂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蛋白质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爱尔马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12分钟后,大白鼠竟死了。由此,爱尔马分析认为:“人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发生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
震惊于实验结果的同时,我们更要清楚,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烦扰,都应该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忍让、避免生气,牢记“气大伤身”,用宁静的、博爱的心态对待世事是非,烦恼自会远离。哲人说: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不错,何必为别人背沉重的包袱,何必为别人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其实,人只要肯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或者转移一下视角,就能让自己有新的心境。只要我们肯稍作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的处境。
我们需要记住:“生气,是一种毒药!”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我们必须学习“转念”“少点怨,多点包容”“多洒香水、少吐苦水”,让负面的思绪远离,而用乐观的正面思绪来迎接人生。
人们时刻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尤其在人生的一些关键时刻。在每次要发脾气前,先冷静地问问自己:别人不会为我的坏脾气“买单”,我自己可以吗?如果你自己也不想这么做,那么还是收起你的怒气吧。
§§§第三节 你可能不漂亮,但可以十分美丽
一种缺陷,如果生在一个有作为的人身上,他不仅会用种种方法来将它克服,还会利用它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来。
——戴尔·卡耐基
漂亮和美丽是有区别的。漂亮是与生俱来、上天恩赐的遗传。但再炫目的相貌也如镜花水月,只给感官留下短暂的惊鸿一瞥,最终输不起与时间的比赛;而美丽经过后天的磨砺,岁月的积淀,如内容丰富的书,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一天下班后,彼得乘中巴回家。车上的人很多,站在彼得面前的是一对恋人,他们亲热地相挽着。那女孩背对着彼得,她的背影看上去很标致:身材高挑、匀称,活力四射。她的头发是染过的,是最时髦的金黄色,她穿着一条那年夏天最流行的吊带裙,露出香肩,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孩——时尚、前卫、性感。这对年轻的恋人靠得很近,低声说着什么,这位女孩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笑声引得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他们,大家的目光里似乎有艳羡,不,似乎还有一种惊讶,难道女孩美得让人吃惊?彼得也有一种冲动,想看看女孩的脸,看那张倾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会是什么样子。但女孩一直没有回头,她的眼里只有她的恋人。
后来,他们大概聊到了电影《泰坦尼克号》,这时那女孩便轻轻地哼起了片中的主题歌,女孩的嗓音很美,把那首缠绵悱恻的歌处理得很到位,虽然只是随便哼哼,却有一番特别动人的味道。彼得想,只有足够幸福和自信的人,才会在人群里这样肆无忌惮地欢歌。
很巧,彼得和那对恋人在同一站下了车,这让彼得有机会看看女孩的脸,彼得的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将看到一个多么令人悦目的绝色美人。可就在彼得大步流星地超过他们并回头观望时,他惊呆了,同时也理解了片刻之前车上的人眼神中的那种惊诧——那是一张被烧坏了的脸,用“触目惊心”这个词来形容毫不夸张!而更让人惊诧的是,这样的女孩居然会有那么快乐的心境。
这个女孩不漂亮,却有一颗美丽的心。
每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亮之处,要善于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闪光点,以己之长补己之短,变不利为有利。
清代有位将军叫杨时斋,他认为军营中没有无用之人。聋子,安排在左右当侍者,可避免泄露重要军事机密;哑巴,派去传递密信,一旦被敌人抓住,除了被搜去密信之外,再也问不出更多的东西;瘸子,派去守护炮台,坚守阵地,他很难弃阵而逃;瞎子,听觉特别好,可命其战前伏在阵地前窃听敌军的动静,担负侦察任务。
可见,人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需要你仔细发掘,用心发现。
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亚历山大、拿破仑、晏子、康德、贝多芬,他们生来身材矮小,相貌上也“差人一等”,但是他们最终成为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音乐家或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