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队经过的是大刀队,负责人一个姓傅,一个姓糜。正当关羽盼望着第三次高潮到来的时候,大刀队给他带来的却是失望。士兵们一看就没啥劲头,走步也很随意,东一脚西一脚,就像走在棉花上。吴国的武官很轻蔑地看着关羽,这让他很受伤。关羽连忙大喊一声:把傅糜二人给我叫来!
两人来到关羽面前,还没站稳脚跟,就挨了个大耳光。关羽大骂道:姓傅的,你平时人模狗样的,关键时刻你就拉稀啊!还有姓糜的,我看你就是书读多了,一天到晚酸文假醋的,紧要关口就这德行啊?
两人分辩说:我们不是刚从边境线上回来嘛,时间不够啊!
不检讨自己,还找理由,给我拉下去打五十军棍,扣发半年的工资!关羽吩咐说。两个人被打得哭爹喊娘,皮开肉绽。扣掉半年的工资,两个人就得天天喝稀粥了。从此,两个人就在心里恨上了关羽。
后来,关羽带兵攻打魏国,傅糜两位留在后方做后勤保障工作。这两个人也实在是工作能力不太强,经常搞得粮草供应不及时。性急的关羽就说:等着!看我得胜回来后,怎么收拾你俩!
关羽的脾气,傅糜二人都知道,也都领教过。一听这话,他们非常害怕。
恰好这时,吴国趁关羽不在荆州,想拿下城池。他们也知道傅糜二人对关羽有怨气,于是派人来策反这两位。两个人一想,关羽回来后,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再说,在关羽手下也混不出什么名堂,不如投降吴国!就这样,两个人献出了荆州城。
荆州被吴国拿下后,关羽就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堵,最后,他自己也被吴国抓住,然后被杀。
点|睛|智|慧
很多人都有个毛病,那就是:只要别人做错一件事,就抓住不放,穷追猛打。好像要逼得人家自杀,他才过瘾。其实,人又不是神,谁还能从来不犯个错,只要积极改正就行。如果你太苛刻,人家受不了,只怕会招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别人有错的时候,请宽容点!
§§§第二十一节 先给骨头再给肉
老祖宗说话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而后严者人怨其酷。
译文:给人家好处,最好是由少到多慢慢来。如果开始时给了很多,后来又逐渐减少,人家就不会记着你的好。对待下属,最好是先严厉后宽松,如果开始时就很宽松,后来渐渐严厉,人家就会心生怨恨。
过来人的故事
李白,在自己二十六岁的时候,腰挎一把宝剑,怀揣三十万金(三十万金,也就是当时的铜钱三十万),告别家乡和父母,到江南找出路去了。
到了目的地,出路没找着,李白倒成了当地有名的慈善家。他为人非常慷慨,一见着人家掉眼泪,他就去银行取钱做好事。
有一次,李白在大街上溜达。突然看见一个小青年跪在地上,旁边有辆大板车,车上躺着一个白布蒙着的人,他就过去看了看。只见地面上还有张纸,上面写着:“家父不幸去世,因贫寒,无力下葬。所以想请好心人帮忙。丧事办完后,本人愿为他做牛做马!”
看完后,李白就问那人:老弟,你应该也是读书人吧?
那人点点头。李白说:你别急!这事包在大哥我身上!等着,我这就去取钱去!
不一会儿,李白就取了五万块来给那个小青年。
大哥,你是大大的好人啊!等办完我爹的事后,我一定要给你当佣人!小青年连连磕头说。
李白扶起他说:老弟,起来,起来!这点钱算什么!我别的不求,只要求你安葬好你爹后,别忘了好好读书,继续宣扬儒家的伟大思想。那我这事做得就值!
小青年激动地表示:大哥,你放心,你的话我一定牢记在心!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李白来江南已经接近三年,前程依然没有着落,钱却花没了。
但这时,那个他曾经帮过忙的青年又来找他了。李白热情地说:小兄弟,这些年你还好吧,学习怎样?
那青年鞠了个躬说:大哥,托您的福!您给的那些钱,给我爹办事没花完,所以我这两三年就靠剩下的钱生活!但今年我想参加中央的公务员考试(进士考试),又没盘缠,所以想再向大哥借点。
李白一拍手掌说:哎呀,兄弟,你来得真不是时候,我存款折上最后的两万刚取出来给了别人!
青年的心往下一沉。但李白接着又说:不过兄弟你别担心,我去朋友那给你借点!说完他让青年在家等,自己就去了朋友家。
到了朋友家,李白本来想为青年借个一万两万,但朋友这个时候也不宽裕,最后只借到了两千。这点钱也就够个路费。他把钱交到那青年手里说:本来想给你多借点,但人家也不宽裕,对不住啊!
李白一脸沉重,那青年却认为李白是在装,拿了钱,满脸挂霜地就走了。
后来,那青年运气挺好,考上了公务员,而且还当了一个县的县长。钱花得精光的李白,一听这好消息,就想去投奔这小伙。但一到县长家,大门都没让他进,只让看门的拿来了一封信。李白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李白,你做人不厚道!你那么有钱,却跟我演戏,只给两千。既然这样,我的报答也只能是两千!在信封里。
看完信,李白肺都气炸了,心想:白眼狼,纯粹是白眼狼!接着拿出信封里的钱,撕了个粉碎。
忘恩的县长虽然可恨,可李白自己做慈善的方式也不对,刚开始就给人家那么大的甜头,再给人家小恩惠,肯定会落埋怨。
点|睛|智|慧
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为了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只要别人一开口叫他帮忙,他就恨不得把自己的家当全部给人家。这种情况,你碰见知好歹的人还行,如果遇到一个小心眼的人,那可就麻烦了。因为你的钱有限,但人家的胃口无穷。看你这么慷慨,下次人家肯定还会找你,到时你不给,或给得少了,他就会怀疑你装穷,从而埋怨你。所以,平时做慈善,也得看人,也得讲究方式方法。
§§§第二十二节 防人之心不可无
老祖宗说话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译文:不能有设计谋害别人的心,但为了保护自己,提高警惕的心一定要有。
过来人的故事
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了统治中国,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相争”。
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韩信的军事天才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公元前203年,韩信接连攻下齐国的七十二座城池,并被刘邦封为“齐王”,成为刘项之外第三支最强大的力量。这时,韩信手下一个名叫蒯通的谋士就劝韩信自立,说这样进可与诸侯争雄,退可三分天下。
但韩信说:“我在项王手下当差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持戟的郎官,而且我说的计谋,项王也从来没有听过。但到了汉王这,他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留出自己的饭菜给我吃,授予我上将军印,让我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汉王对我这么好,如果背叛他,那就是不仁不义!”
蒯通对韩信说:“大王,说句实在话。汉王那不是真的对您好,而是要利用你的智慧和力量。春秋时期的文种,跟越王的关系好不好,功劳大不大,最后一灭了吴国,文种马上被杀。现在楚汉相争,正是您建立伟业的时候。如若不然,恕我直言,您会落得与文种一样的下场。”
韩信最终还是没有听蒯通的。蒯通最后叹了一口气说:“大王,我的意见既然你不听,我也没办法。但我还是要提醒你,汉王为人表面大度豁达,其实心机很深,希望您能多加防范,好保全这条性命。”韩信一听这话,有点不耐烦地说:“先生,别说了,我绝不会背叛汉王,我相信汉王也绝对不会辜负我!”听韩信这么说,蒯通也只能保持沉默。
蒯通的话没错,刘邦自从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就对功臣们很不放心。有一次,有人诬告楚王韩信(刘邦统一中国后,将韩信由“齐王”改为“楚王”,其实就是为了解除韩信的兵权)谋反。刘邦马上借巡视的名义,在楚国边境的云梦泽召见韩信。这时,就有手下提醒韩信说:“大王,皇上在边境召见你,就怕凶多吉少,您最好还是推脱不去。”
韩信一听,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太多心啦!天下刚安定,皇上不会那么做!”但韩信一到云梦泽就被刘邦逮捕。这时,韩信才如梦初醒,他叹了一口气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看来自古至今都是这样!”刘邦一听,斥责说:“有人说你谋反!”
韩信被押回长安后,先是由王爵贬为侯爵,后来,被吕后设计杀害于长乐宫。临终前,韩信叹息说:“真后悔没听蒯通的话,才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
点|睛|智|慧
“害人之心不可有”是做人的底限,“防人之心不可无”是做人的经验。有些人,机关算尽,总想着陷害别人,到头来只怕反误了自己性命。可如果一味地天真烂漫,毫无提防之心,那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尤其是现在,社会复杂,大家每天路上、车上接触的多是素不相识的人,必要的警惕心还是要有的。
§§§第二十三节 不打无准备的仗
老祖宗说话
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招媒孽之祸。
译文:暂时不能铲除坏人,就别轻举妄动。如果轻举妄动,就怕会先招来小人的陷害。
过来人的故事
曹操的曾孙、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曹髦,非常不幸,他打小做皇帝,但权力却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等他长大成人想干点事的时候,发现自己虽说是最高领导,其实就是傀儡一个。
这种被人摆弄的感觉,让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非常不爽。于是,他决定要想办法把本属于自己的权力抢回来。
有一天,他召集了平时自己比较信任的几个干部,然后从怀里拿出一份写好的诏书,扔到地上说:司马家欺人太甚,我决定要灭了他们,就算为此牺牲生命,也无怨无悔!何况我还不一定就失败!你们等着,我先去办点事。说完,他就去向太后(曹髦为太后堂侄,不是太后亲生)打了个招呼。也就在这一刻,有两个人溜到司马家报信。
曹髦来到太后的住所后,气愤地说:现在司马家一手遮天,根本就不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与其这样,我不如跟他们拼了,说不定还能杀出一条血路。所以,请太后下征讨的命令!
太后一听,赶忙说:孩子,别犯糊涂呀!现在他们势力正大,你这样搞,只能招来杀身之祸,还是做长久的打算吧!
但已经热血沸腾的曹髦,这个时候根本就听不进去劝解。他决绝地说:既然太后不愿下命令,我作为一国之君,难道还不能讨伐他司马家?
回到自己的宫殿,曹髦把卫队和服侍自己的太监全部召集起来,然后拔出剑,登上自己的敞篷车,带领队伍,击鼓高喊着“灭奸臣司马氏”,浩浩荡荡地杀向司马家。
在皇宫的南面,曹髦的队伍遭遇了司马家的走狗部队。刚开始,走狗部队还有点等级观念,认为领导再怎么不行也是领导,给点面子,撤吧。但这时一个马屁精的出现改变了局面。他向走狗部队的领导汇报说:今天不见血,我看解决不了问题,您是头领,您看该怎么办?
领导阴沉着脸说:司马家厚待你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现在的局面,还有什么好问的?
一听这话,问话的马屁精懂了,他抽出长矛,狠狠地刺向年轻的皇帝。曹髦一口鲜血喷吐而出,死在了车上。
人死了,还没算完,太后下令,宣布曹髦犯有图谋不轨罪及谋杀国家干部的大罪并撤销曹髦的皇帝称号,贬为平民,葬礼也按平民的办。曹髦真憋屈,活着受罪,死了也受辱。
点|睛|智|慧
为正义而奋起战斗,这是应该鼓励的,但战斗前,也必须要作好准备,判断清敌对双方的形势,如果贸然往前冲,那就成了鲁莽,敌人没打倒,倒先把自己的命给弄丢了。所以说,大家既要讲原则,也要灵活。
§§§第二十四节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老祖宗说话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一个人要想人前不挨说,背后就不要做坏事。
过来人的故事
杨震是东汉人,性格耿直,为官清廉,学问渊博,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关西孔子”。他更为人称道之处是喜欢向国家推荐优秀的青年,这一点王密深有感触。
王密是湖北人,当时,杨震就在湖北主持工作。东汉没有国家公务员考试,读书人想从政,必须由本地的一把手推荐。见王密厚道,学问也还不错,杨震就向中央推荐了他。对这份厚意,王家的人非常感动,就叫王密提着十条腊肉去感谢杨震。一见王密手中的腊肉,杨震就问:你这是想干吗?
王密看恩人这么严肃,说话都有点结巴:杨……杨先生,您能举荐我,我……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这是我父母的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
看王密那么紧张,杨震心就软了下来,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的心意我知道!我举荐你,什么都不为,就为国家能多个人才!如果中央能用你,你用心工作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这些肉你拿回去,好好孝顺一下父母!
听见这话,王密眼睛都湿润了。他心想,如果将来能有出息,一定要好好报答杨大人!不久,中央的任命书来了,王密被任命为山东一个县的县长。
做了官后,王密没辜负杨震的期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算得上是一个好县官。但他心里老记挂着一件事,就是好好报答杨震的恩情。
报恩的机会说来就来,因为工作调动,杨震要经过王密所在的县。逮着了这个机会,王密决定要好好表现一下,他出城五十里迎接,而且接风酒宴的规格自然是尽可能得高,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应有尽有。出人意料,一向严肃的杨震,悠然地享受着这些东西,没说一句要勤俭节约的话。
到了晚上,杨震正要熄灯睡觉,外面突然响起了“嘭嘭”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王密。
杨先生,我这辈子的人生就是你给的,不重重地报答您一下,我睡不着啊!说完,王密从袖子里掏出了五根金条:这次您一定得收下!这钱不脏,全是我用个人的工资买的。
杨震不高兴了:王密啊王密,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意呢?白天你请我吃那么奢侈的饭,我之所以没有吭声,就是考虑到,对于我的恩情你心里有负担,为了让你安心工作,所以我接受啦!现在,你竟然给我来这套,你把我当什么人啦?
王密见杨震一个劲儿地推辞,就劝道:杨先生,我知道您清廉,但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意思,再说现在大晚上的,谁能知道这事!
一听这话,杨震更是火冒三丈,他严厉地说: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懂事的,就赶快把这些东西拿回去。不然的话,我真的要挖了自己的双眼!一句话说得王密满脸羞愧,连忙收起金条走了。
这事后来传到民间,老百姓亲切地称杨震为“四知先生”,他的美名流传至今。
点|睛|智|慧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此话常读常新。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坏事只要做得隐秘,就没人能知道。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做下了坏事,就早晚会被揭露出来。人要想活得坦荡,任何龌龊事都不要去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