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做到时时关注你想了解的行业很简单。首先,你需要将想了解的行业用谷歌或百度搜索一下,然后,把自己需要关注的行业内的主流网站找出来,用Bookmark标记一下或者收藏到收藏夹里,或者更先进一点,用RSS将你关注的这个网站订阅一下。这样,你就变被动成主动了,能够实时搜集到最新的信息了。如果在股票这种争分夺秒的行业工作,你就能知道了解最新的消息有多重要了。即使在其他行业,最快最好地找到有效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试想一下:你的老板今天刚给你下达了任务,你一会儿的工夫,就把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给了他,这样一来,你的老板应该会对你刮目相看吧。
互联网上的工具除了有常用的搜索引擎外,还有即时通讯类的工具,例如MSN、QQ、YahooMessage、外企常用的Skype等IM类软件。
据我所知,我们的国货QQ在即时通讯类软件中,还是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的,但也由于其独特、丰富、日益完善的娱乐性能以及它的其他特点,被各大企业在上班时间内封杀。大部分公司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登录QQ,但MSN、YahooMessage、Skype就没有被禁止。
其实,腾讯也很郁闷,所以它一直在开发QQ的TM版本,想满足企业用户的应用,但是MSN毕竟是先占领了市场,所以TM版本的QQ一直不被认可。
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无论跟客户交流还是和商业伙伴交流都很方便,并且通过网络进行聊天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我曾跟一个心理咨询师聊天,谈到关于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更倾向用网络来联络。他认为人隔着屏幕更容易获得安全感,也更容易打开心扉。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如果一个人我只见过一次,话都没怎么说过,根本不熟悉,就直接跟他打电话,太奇怪,而通过互联网联络就可以避免这种不熟悉带来的尴尬。
如果不信,大家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将近期跟某个人在网上的聊天内容,用打电话的方式,跟他重新说一遍。你想想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IM类通讯软件,从企业角度来说,有以下几个优点:1.通过IM类通讯软件进行沟通,可以拉近两个陌生人或两个不太熟悉的人之间的距离。因为通过网络沟通,人更能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可以用直白的语言或者一些表情图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情绪的真实又有助于客户的沟通。
2.通过IM类通讯软件进行沟通,可以让我们在同一时间内和多个客户联系,维护和多个客户的关系。
3.通过QQ传递文件更快捷方便。前面的章节提到,企业大多用邮箱传递文件。但是,邮箱附件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且邮箱传递文件的速度也受到服务器位置的限制。在中国用MSN传文件也很让人痛苦,因为MSN的服务器不在国内,在日本,所以哪怕公司内部员工之间通过MSN传邮件,文件也要到日本绕一圈再回来,所以,日本一地震,中国MSN也跟着倒霉。而用QQ传文件就没有那么多烦恼:QQ的一个很大亮点就是用户可以通过QQ邮箱传送2G的超大附件,另一个亮点就是用QQ在线和离线传输文件的速度都非常快,毕竟腾讯公司的服务器在国内,哪怕文件需要从海南、西藏绕一圈回来,也比要去日本绕一圈快。
4.不仅可以通过IM类通讯软件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它收集信息。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把他MSN的个性签名改成“我今天要做个什么什么”,或者是“有人认识某某么,如果你认识,请跟我联系”等等,通过这种方法他就可以有效地传达和收集信息。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结论:如果你MSN上的联系人超过102个(其实102这个数字我很好奇,不知道那个2是从哪儿算出来的),那么你每发出一个信息,就至少会有三个人响应你。这个说法跟“六度分割”类似,“六度分割”实际上是数学上的一个猜想,认识6个人就能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把这个猜想应用到互联网上,就是现今很流行的SNS的社交网站。
正如前面所写到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数据库,互联网上面的一个个应用、一个个文件都是连接数据库的目录。无论是SNS网站,还是上面说的MSN的名字,都是强化在了固定的模式上的,也就是上面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文件目录。
我常听到一些大学毕业生抱怨没有社会资源,找不到工作。每次听到这种抱怨,我都会建议他们多逛逛大型的SNS网站,像人人网、开心网和51.com等,在任意一个网站上注册一个号,填上自己的资料,这些网站会给你推荐与你有关联的人,在这样的网站上,你总能找到你认识的或者与你有关联的人。SNS网站主要提供的就是帮人打破隔阂,建立联系的服务。我们可以通过SNS类的网站,有效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别总想着在网上找个女朋友或者约会对象。
其实,中国人应该对找关系的套路很熟悉才对。你们知道,在北京有很多什么湖广会馆、山西商会等。这些会馆在过去就是给来往北京的商人和官员驻留的地方,山西来的就住在山西商会里,住进来的时候,都要留下姓名资料的,如果再有山西人来到这里,就可以顺着前人的线,找到能给自己相应帮助的人。
IM软件和SNS类的网站确实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长期使用甚至依赖这些软件或网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位心理学教授就曾告诉过我,长期通过网络进行交谈,会降低跟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因为一个习惯了用文字和表情去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会降低对人面部表情尤其是微表情或副语言识别的敏感度。长期泡在网上的人,这些方面敏感度会明显降低。
所以,最好的沟通方式还是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沟通方式获取的信息量也会更多更大。软件只是一种沟通工具,有时候要达到最终目的还是需要面对面的沟通。这一章的内容并不是让大家都去做宅男宅女,窝在家里守着电脑,买东西就上淘宝、京东、阿里巴巴,吃饭就叫KFC、MCD和必胜客的外卖。这一章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互联网工具,并能有效地应用这些工具做好自己的工作,维系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而不是让读者都去完全依赖互联网。
互联网早已成为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工具,但是,它毕竟不是生活方式,它只是用于提高你生活品质和生活便利性的工具,这一点的意义,在工作上也是一样。现在很多人离了QQ、离了互联网就无法生存,无法工作,这就是活拧巴了。
我提倡大家有效地使用互联网工具,但是不建议大家对它过分依赖,其实更多的技能技巧都是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出来的,而不是靠网络搜索出来的。
别让智能手机玩了你--从微信看职场手机应用
外出工作较多的人,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拥堵的交通和等人上,而这些时间,我们往往在打游戏、在跟朋友打电话扯淡,却很少有人用智能机来处理可以并行的工作。
跨入2012年,职场人的手机已经从几年前清一色的诺基亚,变成了iPhone或Android等智能手机。女白领们手中一水儿的苹果,男白领们不是苹果就是安卓。智能手机从2010年底开始,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虽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这么高,但依然有60%以上的白领不知道iPhone怎么硬重启;70%的人想让他的iPhone“越狱”,只是为了免费下载游戏软件;80%的人只是用到了智能机的几个基本功能,比如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上微博和打游戏等;90%的人,似乎觉得手机除了打电话,就是个玩具。其实,它除了可以当玩具外,还可以用来工作,而这个功能只有10%的用户才认识到。
虽然,西方人也拿智能手机打游戏,但是,他们大多还是把它看做是智能机、智能机操作系统,相当于一个Mini-Computer或者带电话的PDA概念,而中国很多人应该只是把它当做可以打游戏够酷的大哥大吧。中国有着最好卖的智能机市场,却鲜有见到谁把智能机的功能用在工作上的,然而能把智能手机用好、用熟的一定是在工作上出类拔萃的。
这一章我就以安卓和苹果这两款智能机为代表,讲讲集手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一体的高科技产物,到底能在职场上帮助我们发挥多大的作用。尽管,你依然会抱怨智能手机的屏幕跟电脑屏幕比起来太小了,根本不适合工作嘛--我又没让你拿它写报告。
当然,智能机类型、系统很多:过去的Palm,现在的WindowsMobile、iOS、Android、Symbian(假智能)、黑莓……然而霸占中国职场智能手机市场的依然是苹果和安卓手机。所以,这个章节我们仅仅用安卓和苹果举例,来强调一个事实: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也能对我们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下面大部分内容都是以iPhone为例展开论述的,因为安卓系统有的时候没那么麻烦,虽然看起来iPhone够酷,但够酷的代价就是麻烦。
如果要把iPhone手机用在商务层面,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越狱”。虽然iPhone“越狱”可以下载到免费的游戏软件,但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即使“越狱”了,也要学会尊重版权。对版权的尊重,就是对创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受过教育的我们,做到这点应该不难,因为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法则,更是做生意最基本的法则。虽然我的手机早已“越狱”,但是我依然是从App-Store付费,下载正版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