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蒺藜必长在我百姓的地上,又长在欢乐的城中和一切快乐的房屋上。因为宫殿必被撇下,多民的城必被离弃……”
——《圣经·以赛亚书》
随着哈斯摩尼王朝的垮塌,犹太人再次崛起之梦破灭了。
哈斯摩尼王朝的灭亡除了内耗的因素外,生不逢时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当时,罗马的强大已经势不可当,放眼望去,地中海沿岸已看不到可与之匹敌的对手,这些狼的传人已不再满足于自己在欧洲的场子,而是要向东方开拓新的天地,在如此贪婪和强大的罗马面前,处于战略要地的犹大地要想独立和强大起来只能是异想天开。
犹大地再次换了主人,耶路撒冷的灭顶之灾就要到来了。
罗马染指东方
在西方,言必称罗马,称罗马必提三巨头。
罗马三巨头指克拉苏、庞培和恺撒。公元前60年,为了共同的利益,克拉苏、庞培、恺撒结成了政治联盟,并按照划分好的地盘,带领手下奔向了分配给自己的广阔天地。
罗马三巨头中,恺撒资历最浅、年龄最小,为了笼络庞培,他甚至不惜将自己十几岁的女儿嫁给了五十多岁的庞培,但正是这个根基最浅的恺撒却走得最远。在罗马历史中,恺撒的故事很多,不过这里他只能作为一个配角客串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那部大块头的《罗马帝国兴衰史》。恺撒在三巨头分配地盘之后,就统率四个罗马军团(每个军团约五千人)一路北上,对尚属蛮荒之地的高卢地区发动了远征。今天,一说到高卢似乎就是指法国,其实在古代,高卢的地盘远不止法国一个地方,而是泛指西欧。与文明之地的罗马相比,高卢当时还是一片蛮荒,这里的土著原称凯尔特人,高卢人是罗马人对凯尔特人的称呼。高卢人在拉丁语里的另一个意思是公鸡,所以今天的法国人常被称为高卢鸡。
公元前56年,恺撒征服了高卢的大部分地区,把罗马的边界向北推到了莱茵河边。这还不算,他又带兵越过了莱茵河,打败日耳曼人后,继续北上,最终渡过了英吉利海峡,攻入了大不列颠,也就是今天的英国,从而确立了罗马帝国的北部最远端(如果不是大海的话,恺撒估计还会继续北征)!
之后,恺撒又多次镇压高卢当地土著的起义,花费了五年的时间终于征服了高卢全境。随着军团的节节胜利,恺撒统治的地盘越来越大,兵力也越来越强,由当初的四个军团发展为了十个军团。士兵们也都收获颇丰,几年下来,歼灭和俘获了二百多万高卢人,这些人都成了罗马士兵的战利品,被带回罗马出售。
恺撒在高卢干得热火朝天,庞培倒乐得逍遥。由于他早期就曾在西班牙打天下,所以远征西班牙对于庞培而言只不过是故地重游罢了。
抽签分配的结果让克拉苏也很满意,他意欲通过征服安息,进一步提升自己在罗马元老院里的地位。但不料罗马大军的这次东征,却难以逾越安息这道屏障,克拉苏不仅没能延续罗马人的辉煌,反而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了进去(据传说,罗马人这次东征失利后,一部分侥幸逃生的罗马军人颠沛流离,一路向东流落到了我国的新疆一带)。从此之后,罗马帝国与伊朗高原上的波斯子民就展开了长达几百年的厮杀,但一直难以逾越伊朗高原这道屏障。他们始终都没能像亚历山大那样在东方尽情展示欧洲人的荣耀!
中国有句古话:一山难容二虎!随着克拉苏战死,罗马政坛三足鼎立的局面终结,本来曾是翁婿的庞培和恺撒立马撕破脸皮、分道扬镳,两者最终在法萨卢斯展开了了生死决战。恺撒是历史选择的必然,两强决战的结果,庞培兵败,恺撒大胜。几乎全军覆灭的庞培在侍卫的掩护下,从乱军丛中逃出,搭上一条小船逃向了埃及。
恺撒就此登顶。
斩草要除根。恺撒带领大军一路追击庞培来到了埃及。就在埃及尼罗河畔,这位一世之雄拜倒在了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裙下,演绎了一出轰轰烈烈的异国恋情。不过,恺撒对埃及艳后的支持,险些引来杀身之祸。当时,埃及艳后与她的夫君托勒密国王正在为了王位明争暗斗。恺撒的介入和对埃及艳后的偏爱,将托勒密国王逼上了绝路。不甘心将王位让出的托勒密国王及其支持者们垂死挣扎,起兵占领了都城的各个要塞,并一度压制住了为数不多的罗马军队。
就在此紧要关头,大批生活在埃及孟菲斯地区的犹太人,以及远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都陆续加入了恺撒一方,帮助恺撒稳住了阵脚,顶住了托勒密国王的反扑,直到罗马的增援部队到达。眼见大势已去,托勒密仓皇驾船出逃,不幸落海而死。
这是历史上以色列人难得的一次没有站错队。按理说,托勒密王朝的历代国王对待生活在埃及的这些犹太人似乎都还不错,而犹太人也得到了托勒密王朝的长期呵护,不知为什么他们却毅然选择了远道而来的欧洲人而与托勒密王兵戎相见?没有搞懂。
战后,护驾有功的犹太人得到恺撒赏识,他授予带兵前来救援的安提帕特为罗马荣誉公民。同时,恺撒也再次确认了犹太人的自治权和胡肯奴二世大祭司的职位。
沐浴在非洲温暖的阳光下,恺撒与埃及艳后在尼罗河畔幸福地度起了蜜月。
恺撒不仅作战内行,治国也有方。掌握罗马大权后,恺撒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公历,就来自恺撒所制定的儒略历,公历的七月称为Julius,就是为纪念恺撒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此外,恺撒还提高了贫民的地位,削弱了贵族的权力。这些改革措施为他在平民中赢得了巨大声望,但也不可避免地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招致贵族集团的怨恨,以致引来杀身之祸。
这天,恺撒像往常一样来到元老院的议会厅。当迈步进入议事大厅时,恺撒最信任的好友布鲁图、卡西乌斯身藏短剑,迎向前来,紧跟其后的众人也都一拥而上,掏出藏在衣袍下的短剑刺向了毫无防备的恺撒。身中数剑之后,恺撒倒在元老院的血泊之中。这位伟大英雄传奇的一生,就这样终结在阴谋之中,时年五十八岁。
至此,罗马三巨头都成了历史。尽管他们都有人性上的弱点,他们的功绩也伴随着血腥,但我想这抹煞不了他们作为历史英雄曾有的功绩!如果说亚历山大将希腊文明带向了遥远的亚洲和非洲,那么罗马三巨头则将更辉煌的罗马文明撒向欧洲大地,并最终绽放出了灿烂的花朵。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恺撒死后不久,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不得不和小恺撒孤单地返回埃及,她的身边不再有那位征服过整个世界却最终被她征服的英雄,不甘寂寞的她注定还要演绎新的故事。
伪犹太人
胡肯奴二世虽然仰仗罗马人的赏识,担当了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和领袖,但他实际上只是一个摆设罢了,耶路撒冷的一切事务都要看罗马人的脸色,罗马人可以在这块地盘上随心所欲,甚至连耶路撒冷的圣殿都不能幸免。比如,克拉苏在统治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期间,就曾以筹措军费的名义,大肆劫掠圣殿。
除了罗马人外,让胡肯奴二世不爽的还有昔日的好友安提帕特。
作为被犹太人招安的以东人,安提帕特具有犹太人鲜见的本领:见风使舵。而正是他的这个本领,使得他能从犹太人中“脱颖而出”,总能受到当权者的青睐,包括罗马人。尤其当他协助恺撒平定了托勒密的反叛,并被罗马主人任命为摄政王后,更加不可一世!他甚至以摄政王的身份,先后任命了长子费萨尔、次子希律分别担任耶路撒冷和加利利的总督,分管了巴勒斯坦的南北。
尽管刺客们喊出了“不是我不爱恺撒,而是我更爱罗马”的口号,但刺杀恺撒的凶手们,并没有得到所期望的罗马百姓拥护,反而点燃了罗马的内战。为了躲避内战的战火,刺杀恺撒的凶手之一卡西乌斯就来到了叙利亚,做起了东方的土皇帝。安提帕特家族见风使舵,立即巴结上了这位新任统治者。
罗马内战爆发后,恺撒养子、他的外甥屋大维以及恺撒的将军雷必达、安东尼形成了新的三巨头。他们在罗马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场,以伸张正义的名义,向恺撒的刺杀者和反对者发起了反击。
卡西乌斯自然不愿坐以待毙。为了积攒足够的还击力量,他在叙利亚横征暴敛。另外,为了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他任命希律为叙利亚的总督,并为他配备了一支由非犹太人雇佣兵组成的军队,以便更好地为罗马服务!如此一来,希律就不仅仅是个加利利的分封王了,他摇身一变,成为了罗马人在犹大地的直接代言人。
知恩图报的安提帕特家族从此更加死心塌地地为主子效劳。他们总是能够第一个超额完成“上级领导”卡西乌斯所分派下来的税收指标。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罗马人搜刮的一切,都是安提帕特家族变换花样盘剥犹太人得来的,包括圣殿里的财富!
犹太人越来越难以忍受安提帕特的胡作非为,除了徒有虚名的犹大王胡肯奴二世心怀不满,甚至一些官员也对安提帕特恨之入骨,比如一位叫马里克斯的犹太官员,就决定舍身为民除害。他在胡肯奴二世的默许下,经过精心准备,买通了专门为安提帕特倒酒的侍者,用毒酒毒死了安提帕特。
单从个人的奋斗史来说,安提帕特应该是今天很多“草根”的“榜样”。他从一个地位卑贱、遭人歧视的小人物,通过个人“奋斗”,最终成为以色列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并且将自己的家族送上了犹太地第一家族的显赫高位!这是不是会让今天那些舍弃尊严也要扬名立万的人羡慕呢?
安提帕特的被害,惹恼了他的两个儿子,他们自然不会放过马里克斯。在一次希律设计的宴会上,马里克斯被希律当众乱剑刺死。当时,与马里克斯一起参加宴会的胡肯奴二世居然被吓得昏死过去!当他醒来后,看着身旁躺在血泊中的马里克斯,好像不记得刚才发生的一切,故意问道:“这是谁杀死了马里克斯?”有人回答这是卡西乌斯的命令,胡肯奴二世似有所悟地说:“好,杀得好!”收受安提帕特家族不少好处的卡西乌斯,自然也是拿了人家的手短,对于希律兄弟未经审判就将马里克斯处死一事,就当没有发生过!
卡西乌斯并没有在叙利亚待得太久。他在积攒够足够的本钱后,前去迎战屋大维的讨伐,最终兵败自杀身亡。
看到罗马人忙于内战、分身无术,一直在安息避难的前国王亚里斯多布二世的儿子安提古似乎看到了复兴哈斯摩尼王朝的希望。于是,他在安息人的扶持下,于公元前40年一举攻入巴勒斯坦,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俘虏了胡肯奴二世和希律的哥哥费萨尔。
一怒之下,满怀国恨家仇的安提古居然将叔叔胡肯奴二世的耳朵都咬掉了。根据犹太律法,残疾人不能担任祭司。如此一来,就等于宣布胡肯奴二世政治生命的结束。随后,胡肯奴二世被作为俘虏带往巴比伦,安提古则替代胡肯奴二世在耶路撒冷称了王。值得一提的是,希律的哥哥费萨尔倒是宁死不屈,最后自己用头撞石,杀身成仁。
当安提古率领安息大军打来的时候,希律正在加利利。眼见安息大军攻来,他将家族和哥哥弃之不顾,没做任何抵抗就溜之大吉,逃往罗马主子那里告状去了。在逃跑的时候,他还带上了胡肯奴二世的孙女玛丽亚米(后面你就会知道他这样做的“良苦用心”)。
罗马人听完“委屈的”希律诉苦之后,商讨对策。罗马人知道,希律这颗棋子对于罗马抗衡安息、稳定西亚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扶持这个“忠心”的哈巴狗。几天之后,落难的希律得到了屋大维的抚慰,被元老院任命为犹太人的国王,并拨了一支队伍助他平叛,收复失地!
公元前37年,在罗马人的帮助下,希律杀回了巴勒斯坦,兵临耶路撒冷城下。安提古率领犹太百姓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三个月后耶路撒冷被攻破,无数犹太百姓,包括妇女和孩童都惨死在罗马人和希律的手下,安提古也死于乱军之中。
玛卡比王朝复兴的梦想就此破灭了。
希律称王
踏着犹太人的尸体,希律在罗马人的扶持下正式成为“犹太王”,年仅二十五岁。
为了加重自己作为“玛卡比家族王权继承人”的砝码,就在跟随罗马大军征讨犹太人的路上,希律与玛丽亚米在撒玛利亚完婚。由此一来,作为玛卡比家族的女婿,希律不仅具备了继承王位的资格,统治起犹太人来也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就这样,无论从血统还是信仰上都并不纯粹的希律,在以色列历史舞台上正式以犹太王的身份粉墨登场,开始了以东家族对巴勒斯坦长达三十多年并不轻松的统治。
希律做王期间,巴勒斯坦几乎变成了东方的小罗马,而这个事实的形成,当然要“归功于”希律王。
希律之所以能够得到不同罗马统治者的赏识,自然有他的“强项”。首先,他绝对忠诚于主子,能够为主子榨取最大的利益;其次,投主子所好。比如,他把自己在耶路撒冷行宫的大厅命名为恺撒厅,还把当地的建筑“升格”为罗马式,并为此大兴土木。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任职期间,希律批准上马了大量希腊和罗马风格的宫殿、神庙,甚至从平地上建起好几座“罗马式”城市,最著名的就是撒玛利亚附近的塞巴斯特(公元前27年建成)和在地中海岸边建造的凯撒利亚(公元前22年建成)。剧院、圆形竞技场、马术表演场等罗马的东西,在这些新建的城市里应有尽有。
这样的下属即使放在今天,也会是一颗深得上司欣赏的政治明星。
为了巩固王位,希律不仅讨好罗马人,还尽量收买犹太人的民心。从这点来说,希律比起他的老爸更有政治头脑。那么,做什么才能博得犹太人的好感呢?希律不愧是笼络人心的高手,他决定从犹太人心目中分量最重的耶路撒冷圣殿入手,来提升自己在犹太人心中的“形象”!
由于连年的战争和罗马人的多次劫掠,耶路撒冷的圣殿和城墙已是破落不堪。大约从公元前20年开始,希律开始投入巨资,着手修复被庞培毁坏的城墙和第二圣殿。希律不愧是建筑行家,他打造的多个城市,至今仍被建筑界的同行所钦佩,对于圣城的改建,希律同样造出了“精品”。经过一番大干快上,希律奉献给犹太人的第二圣殿,可以说是犹太历史上所建造的最豪华、最精美的圣殿,也是当时环地中海地区最辉煌的建筑之一!
希律的人品在犹太人心中是备受鄙夷的,但面对希律奉献给犹太人的恢弘圣殿,犹太人也不得不说这是“希律为了赎罪而弥补给犹太人的礼物”。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承载了犹太人沉重历史的宏伟建筑,等到公元70年罗马军队再次踏平耶路撒冷时,只残留下一段约五十米的断垣残壁,它就是让今天无数犹太人心碎的“哭墙”。
希律一直不缺乏政治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