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西家及其同盟者们很快就会知道辛那赫里布比他老子还狠!
公元前700年左右,辛那赫里布率军出征,目标是巴勒斯坦。辛那赫里布首先解决了地中海东岸的推罗,然后沿地中海岸南下,控制了包括迦萨在内的沿岸地带,接着转向内陆,剑指他的目的地耶路撒冷城。当辛那赫里布到达距离耶路撒冷不远的拉吉时,首先差遣使者来到耶路撒冷传达命令,让希西家乖乖地投降,以免生灵涂炭。
面对强兵压境,希西家几乎要绝望了,为了平民百姓免遭涂炭,他甚至开始考虑向亚述王投降。但就在此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据《圣经》记载,亚述王突然停止了进攻,“满面含羞地回到了本国!”《圣经》宣称,就在亚述王准备攻打耶路撒冷的时候,上帝派了一个使者进入亚述营地,“把所有大能的勇士和官长、将帅尽都灭啦!”
历史已经尘封,亚述撤军的真相也许永远被湮没了,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为希西家能够逃此一劫而庆幸吧。
在希西家王时期,巴比伦王曾差遣使者,拜访耶路撒冷。
公元前8世纪,也就是古巴比伦帝国灭亡后的一千年之后,由叙利亚地区迁徙到幼发拉底河中下游的闪族迦勒底人,来到了曾经辉煌的巴比伦城,准备在这里再次演绎昔日巴比伦的辉煌。但这些迦勒底人很快就会发现,梦想成真,尚需要经历一段磨难。
亚述王萨尔贡二世去世后,巴比伦趁机摆脱了亚述的统治,迦勒底人成了巴比伦的主人。辛那赫里布当然不能让巴比伦在自己的手里丢掉,坐稳王位之后,他立即发兵巴比伦城。公元前694年,亚述大军打垮了巴比伦军队,将巴比伦的抵抗力量彻底摧毁。为巩固亚述在巴比伦的统治,亚述王子还被派驻巴比伦担当地方统治长官。
但亚述王子统治巴比伦的日子并没有多久。
巴比伦的东面有一个国家埃兰。与亚述类似,埃兰也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尚武国家。他们已经觊觎巴比伦多年。趁亚述大军忙着远征巴勒斯坦之际,埃兰人突然偷袭并占领了巴比伦,俘获了掌管巴比伦城的亚述王子,扶持迦勒底人重新夺回了统治权。
公元前691年,埃兰、迦勒底组织联军反攻亚述本土,双方在亚述南边的一个城市哈鲁里展开激战。不过,联军最终还是败在了强大的亚述面前。据亚述人记载,他们歼敌十五万人。三年之后,亚述大军再次攻陷并血洗了巴比伦城。一番烧杀抢掠之后,千年古城几乎被夷为了平地,迦勒底王也被俘获,从此巴比伦就沦为亚述的统治对象了。
巴比伦王拜访希西家这件事情,据推测就发生在埃兰和迦勒底准备联合进攻亚述之前。据记载,当时希西家王生了一场病,刚刚病愈后不久就迎来了巴比伦的慰问团。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访问团表面上佯装恭贺犹大王康复,实际上是来游说犹大加入反亚述联盟的。还好,这次希西家没有像上次那样冲动,他没有贸然答应巴比伦王的请求。不然,三年后耶路撒冷很可能就会遭到像巴比伦城一样的下场。
公元前687年,希西家王去世,他的儿子玛拿西登基。
黑云压城
由于亚述忙于平定两河流域的反叛,玛拿西上台后度过了二十多年安宁的日子。
为了进一步强化王权、打压宗教势力,玛拿西采取了引入异教的手段。玛拿西的判经离道,引发宗教集团的强烈不满,著名大先知以赛亚毫不客气地站出来谴责这种亵渎上帝的举动。面对宗教势力的责难,早有心理准备的玛拿西一不做二不休,借机镇压宗教集团,很多坚持信仰的祭司与先知被杀害。据《圣经》记载,他杀人的手段极其残忍,其中著名的以赛亚先知居然被他夹在两块木板中间,活活锯死(关于这位先知,《圣经》中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记载,足见其厉害。但考虑到他的事迹多是与神交流,且大都是呼风唤雨之类,我想这里还是略去吧)!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玛拿西的残暴,酝酿了众叛亲离的暗流。而在不远的两河流域,犹大国的掘墓人即将登场了。
出于军事和政治的考虑,也为了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辛那赫里布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将尼尼微建成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富丽的都市(日后的考古发掘证实了这点)。与此同时,他还在巴比伦城一片废墟之上,重新打造了一个更加宏伟的新巴比伦城。但是辛那赫里布并没能在他打造的新都里享受多久。公元前681年,辛那赫里布在尼尼微城的一个神庙做祷告时,被儿子杀死。辛那赫里布的儿子阿萨尔哈东继承了亚述王位。
约公元前671年,阿萨尔哈东在掌控了国内大局之后,率军越过西奈半岛,发兵埃及。凭借亚述大军强大的攻势,很快就攻克下埃及孟菲斯,上埃及各地王公亦不得不表示臣服,亚述人第一次开始在埃及这块古老的王国里行使权力。不过,埃及人并不甘心就此臣服。不久,埃及发生了反对侵略者的暴动,上埃及都城底比斯的努比亚王朝法老乘机夺回了孟菲斯。阿萨尔哈东带兵前往镇压,却不料病死于途中,亚述巴尼拔继位。
约公元前667年,亚述巴尼拔驱兵讨伐埃及,他打败法老军队,再克孟菲斯之后,挥师南下,攻陷了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都城底比斯。亚述巴尼拔就此取得了亚述人有史以来最辉煌的胜利:征服了整个埃及王国,而亚述帝国也达到了它最辉煌的顶峰。
在亚述攻打埃及的战争中,南国犹大一直“坚定地”站在亚述一边。实际上,亚述人之所以能够放手攻打强大的埃及,也是因为他们占有了巴勒斯坦这块桥头堡和战略要地,没有后顾之忧。
不过,亚述人在埃及的幸福日子并不长。亚述入主埃及十几年后,埃及国内风云再起,不甘心听命于亚述人的百姓发动了起义。亚述纠集其附庸国派兵征讨镇压。然而,亚述大军这次没有重复其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而是在埃及的土地上遭到重创。这次战败也成为亚述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约公元前651年,埃及法老联合一切力量,甚至跨过地中海,雇用了地中海北岸大量的希腊雇佣军,终于将亚述人驱逐出了埃及大地。
亚述人不仅与埃及人打得不可开交,与身处自家后院的埃兰人也一直忙于“切磋”。
公元前655年,埃兰要求亚述引渡一个叛逃的王子,遭亚述王亚述巴尼拔拒绝,以此为借口,埃兰人向亚述发起了战争。但埃兰人仍然难以跨越亚述这座高山,战争的结果反而招致亚述人一举突破埃兰国境,攻陷其首都苏撒,埃兰王阵亡,亚述将其所庇护的埃兰王子扶上了王位。被扶持的埃兰王并不甘心永远低三下四地做一个傀儡,他暗中鼓动亚述巴尼拔之弟,也就是巴比伦王,牵头组成了反亚述联军,向亚述发难。面对亲兄弟带领的反叛大军,亚述巴尼拔又苦战三年,再次击败了巴比伦和埃兰联军,并在公元前648年攻陷巴比伦城。这座刚刚重建不久的古城又一次遭受浩劫,亚述王的弟弟、巴比伦王也被逼自焚而亡。
收拾了周边叛乱的国家之后,亚述王开始教训他认为“邪恶”的周边小国了,“邪恶”国的名单中,就包括一直跟巴比伦眉来眼去的犹大国。
公元前648年,就在攻陷巴比伦城之后不久,巴尼拔的强大铁骑踏入了迦南大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了耶路撒冷,犹大国王玛拿西成了亚述人的俘虏。更让犹太人感到耻辱的是:亚述人并没有以一个战败国国王的身份来对待玛拿西,而是用铁钩钩住这个将近六十岁老人的鼻子,以押解犯人的方式把他带到了巴比伦。随同他一起被作为俘虏解往亚述的还有不少公主、王子以及王公大臣。
备受折磨与侮辱的玛拿西王不得不忍辱偷生,极力讨亚述王的欢心。由于表现良好,“宽宏大量”的亚述王不久又将其放归。
这次被掳给玛拿西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许,就在亚述为囚的日子里,玛拿西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回国后,玛拿西拆毁了异教的丘坛和雕像,不再供奉亚述人的神明,重新回归犹太人传统的宗教体系。另外,南国犹大也不再遮遮掩掩地避谈与巴比伦的关系,而是高调强化两者之间密切的联系。种种迹象表明,深受侮辱与折磨的玛拿西王对亚述人已经恨之入骨,他决心以自己有生之年仅存的尊严向亚述人摊牌。
不过,这位历尽屈辱的国王至死也没能洗刷亚述人带给他的耻辱,公元前642年,当政五十五年的玛拿西谢世。玛拿西死后,他的儿子亚们继位,但仅执政两年,就被人杀死在宫中。之后,亚们八岁的儿子约西亚续他做王。这一年是公元前639年。
巴比伦再次崛起
约西亚统治下的三十年是平静、富庶和改革的三十年,也是亚述帝国快速走向没落的三十年。
亚述也难逃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亚述的雄兵强将曾经驰骋在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甚至埃及与北非的土地上,但屠杀和掠夺并没有带来帝国长久的富庶与繁荣,反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麻烦。
自称为新巴比伦人的迦勒底人不甘心一次次的失败,历史注定他们将要再次辉煌。原来的同盟者埃兰不见了,他们就到波斯高原上去寻找新的帮手,这个新的帮手是玛代人(又称米底人),双方缔结了军事同盟。
玛代王国又称米底王国、米底亚王国等,位于美索不达米亚东边的波斯高原上,是古伊朗王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原来居住在俄罗斯南部大草原的印欧民族开始向外迁徙,他们向南进入了小亚细亚,向西进入欧洲,向东的一路则来到了今天的阿富汗高原。到达阿富汗高原的印欧人后来又分化为两支:一支继续向东直奔印度河流域,他们将会开创印度古文明;而另一支则向西到达伊朗高原,并再次分化为两个部落,一个部落叫玛代,另一个就叫波斯。玛代人居住在里海以南,波斯人则住在玛代人以南。
起初,玛代属于臣服于亚述的小国,但是亚述人的残暴与贪婪激发出这个民族求生存、争自由的决心。正是亚述的入侵和高压,促使玛代各部落走向了联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国家。
迦勒底人和新伙伴玛代人联手后,再次向亚述发起了挑战,而且来者不善,屡败屡战的迦勒底人在战争的洗礼中变得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开始让亚述人有点招架不住了。亚述巴尼拔虽然继承了前辈的血腥和残暴,但却没能延续前辈的辉煌,在他的手里,亚述一天天走向衰亡。亚述巴尼拔执政的后期,几乎变成了救火队员,疲于四处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