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部,烟草种植曾是殖民地经济的命脉,也是最有利可图的一项产业。1685年至1703年之间,英国方面就对殖民地烟草开始征收税收。最初,税收的比例占烟草在北美售价的4倍以上。当然,对于远销英国以及欧洲的烟叶来说,这样高的税收下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弗吉尼亚的种植园通过相互兼并扩大生产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维持着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是税收在逐渐提高,到了1760年,烟草税几乎达到了烟草在北美售价的15倍。这使得任何土地兼并、生产扩大,降低成本以保证利润的努力都显得无济于事。加上工业品价格的日益攀升,在易货贸易中负债累累的弗吉尼亚种植园主,开始被迫向英国商人出售他们的土地和奴隶。
为了挽救众多濒临破产的种植园主,弗吉尼亚议会曾通过条例发行纸币帮助他们偿还债务,但这显然有损英国本土商人的利益。于是英国国会通过《货币条例》取消了殖民地自行发行纸币的权利。结果,走投无路的种植园主摇身一变成了西部的土地投机者,试图靠投机土地来挽回损失,发财致富。
农民正在丧失土地,而一批又一批云集在码头上的新移民,又迫切地希望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而在西部,不属于印第安人可以自由兼并的无主土地,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被早有准备的土地投机者圈占,随后以高价抛售。真正需要土地,试图在西部圈占土地的农民和新移民,却根本付不起那么高昂的地价购买这种投机商抛售的地块。他们被迫把饥渴的目光放在了印第安土著的领地上。
这曾导致了“法国—印第安战争”之前的英属殖民地西部的一系列地界冲突。而这些积极的土地投机者,亦热心地参与到对法战争中,以便为战后的各种机会打开门路。随着战争结束,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大土地被划归英属北美殖民地。这令大量急需获得土地的农民、新迁入北美的移民,以及希望拓展所持土地的美洲居民,雀跃不已。他们成群结队赶着大篷车向西而去,深入到荒凉但肥沃的美洲腹地,圈占土地开垦荒地。
伴随着这些正常业主进军的,还有成群结队早有准备的土地投机商。他们组织了许多公司,比如伊利诺公司、密西西比公司等,有计划地圈占西部的大片土地,面积从20万英亩到1200万英亩不等。在这种规模的有计划圈占下,即便是西部如此大面积的土地,也很快就被各路神通广大的投机商圈占得所剩无几,来得晚的人只能循着战争前的方式,想方设法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
他们的行为,必然招致当地印第安居民的仇视。这些土著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曾和英国结盟共同对抗法国殖民者,英国政府也曾郑重承诺过,给予他们土地的保障。而此时,一切又回到了保护土地的原点。就这样,在“法国—印第安战争”结束后不久,英属美洲殖民地的西部再次被卷入血雨腥风之中。印第安人和英国殖民地居民之间,不断爆发流血事件。
尽管英国政府希望开拓北美现有殖民地满足那些新移民的需求,但是当地居民这种没有任何规划也不顾现状的开垦方式将会使政府丧失信誉,即便这些信誉只是对那些算不上大患的印第安土著的。而从另一个方面考虑,“七年战争”使英国政府负债累累,急于偿还债务并充实国库的英国,想到了北美新获取的土地。于是,英国政府公布了著名的《1763年皇家宣言》(亦称《魁北克条例》),宣布已有殖民地西垦界限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其余新获得土地均为“国王陛下的土地”,并将在那里建立新的政府。
在《1763年皇家宣言》公布之后不久,英国政府又颁布新的北美土地申请法令,使美洲居民合法获取土地的代价,比以往大幅度提高。英国政府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提高殖民地土地收税方面的收益,及早充实起空虚的国库,偿还战争中欠下的债务。但是,对殖民地的居民而言,他们只会记得英国人“令人发指”的新土地申请法案,以及令他们大失所望的《1763年皇家宣言》。给予美洲民兵比本土正规军好得多的待遇,以及这些新获取土地最后的直接受益者是谁,他们是不会去想的。在他们眼里,只有万恶的英国,居然不让他们获取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土地!
从事土地投机运动的人中,确实有许多人因为投机事业而富有起来。但是其中的大多数人,随着《1763年皇家宣言》再次濒临破产。这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前北部种植园园主,由此逐步发展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核心力量。华盛顿,便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在南方的种植园,并不像北方那样完全依赖烟草种植获利,或者说英国并未在经济上过多压迫位于南部殖民地的种植园。他们可以从染料和谷物贸易中获取大额利润。在南卡罗来纳,当地盛产的黄松林除了可以砍伐出成材树木外,还可以获取相关的沥青、柏油、松脂精等,这些对于英国的造船工业来说至关重要。仰赖海军与海上贸易的英国,对出产这些物产的地区,给予了各种各样的保护政策。除了不断派遣部队协助南部殖民地“征讨”印第安人以外,对柏油等产品还提供贸易补贴。可以说,在1770年之前,虽然美洲时常动荡不安,但还远谈不上要发起“独立运动”的程度。各殖民地因为不同的贸易基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北部,对母国不满的人不断掀起反英示威,任何一个敢于公开表态忠于英国的人都可能遭到人身攻击。而在南方,大多数人一开始对北方的反英运动显得漠不关心。
尽管南北部殖民地在对英态度上具有巨大的差异,但是,美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当300万美洲人开始明白自己存在意义的时候,便是这块土地独立的开始。而这种意识是否合理呢?撇开英国法律不谈,作为向英国政府、英王纳税的个人或者地区,北美并不因为其为英国殖民地而有过多减免。而它和英国本土及其他海外领地一样,都承担了英国政府在对外战争时要求的义务,贡献着物资、资金,甚至提供征用船只等。与其承担的义务相比,直至18世纪末英属北美独立前夕,英国国会仍没有给北美殖民地的代表设置任何一个席位。西方道德体系历来讲究义务和权利对等,除了对他们信的一神教之神,不存在“无私奉献”的概念。而即便是对神,也是一种予取予求的关系——神救赎他们的罪,他们给予无条件的服从和信仰。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英属北美的独立也是必然的。
染血的土地
英属北美和宗主国的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纸币、土地、税收。
北美是世界上第一个大量采用纸币的地区,虽说发行价值低廉的纸币有助于经济的流通,但在当时的美洲,这却是不折不扣的无奈之举。因为,作为传统经济流通基础的金银,在美洲的流通数量简直屈指可数。被赶去美洲的清教徒们不可能身怀巨资踏上旅途,而那些被当作契约奴卖身赴美的人们也个个穷得叮当响,虽然有不少富有的移民,但是他们携带去美洲的贵金属数量也有限。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屡次通过法令禁止殖民地当局自行铸币,同时强迫殖民地废止禁止货币外流的法案。相对地,流入货币的数量和总额相当有限,殖民地发展又必须使用大量货币对外购买设备、材料、物资等,这就造成了美洲货币流通量的不足。货币的匮乏对经济的发展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慢性窒息,因为经济是不可能通过以货易货的方式来实现繁荣的。迫不得已之下,殖民地当局开始考虑使用纸币作为法偿货币,以应付眼前的麻烦。
1700年至1715年,新泽西、南北卡罗来纳、新英格兰、纽约均开始发行纸币。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分别于1723年和1733年发行纸币,一直犹豫不决的弗吉尼亚与佐治亚最后扛不住通货紧缩的压力,也于1755年和1760年开始印刷纸币。
贵金属硬通货的匮乏使纸币在北美迅速推广开来,并极大地刺激了殖民地财富的流通,而流通本身又进一步刺激经济,使北美逐渐繁荣。然而,纸币的坏处很快就体现出来了。殖民地当局很快就意识到,印刷这些花花绿绿的纸币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将自己的腰包鼓起来,而以前,没有人能想到钱能够这么容易地“印”出来。于是,滥发钞票成为殖民地政府致富的一项法门……
在没有足够储备金的情况下,发行超过市场规模的钞票,最直接的后果是迅速到来的通货膨胀,进而导致货币迅速贬值。
最初的通货膨胀出现在罗德岛。1721年开始,便出现了小孩拿着面值1000“金镑”的纸币去买零食的景象。而当地发行的最高面值纸币面值更是高达4万镑。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情况更糟糕,到1750年的时候已经出现了面值达463万金镑的钞票。严重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受害者首先是民众,在那些人人都是“千万富翁”的时代,很多人多年的积蓄没过多久便成了不值一文的废纸。
束手无策的殖民地当局只能求助于英国政府,但是英国人的做法不是替殖民地当局担保加强他们的信用,抑制货币的进一步贬值,而是将发行纸币的权力也收回,要求殖民地采取通货紧缩的手段来将过多发行的纸币收回。但是另一方面,却只维护本土居民利益,甚至通过法案要求殖民地居民在偿还本土债务时不可用贬值的殖民地货币支付。
母国的上述做法引起了殖民地居民的强烈不满。到了1763年,陷入对法战争的英国当局更是下令,与殖民地的贸易逆差及关税,殖民地方面必须以英镑支付。为了贯彻这一命令,英国海军派出船只巡弋北美海岸,严厉打击在海岸的走私活动。这导致了1770年之后黄金在北美彻底绝迹。贵金属的绝迹,加剧了北美各殖民地纸币的进一步贬值,南方的种植园园主、北方的船东、商人、造船厂,都因为无法支付英国债权人的债务被逼破产。企业与种植园的破产又使水手、雇工、农场帮工、私营业主纷纷失业。于是,作为罪魁祸首的英国当局第一次引起了北美殖民地的敌视。
除了货币问题,英国政府引起北美殖民地众怒的,还有他们在对美洲土地分配上的政策。
18世纪40年代末期,英国和法国开始对北美洲腹地的俄亥俄平原展开激烈争夺。英、法两国在现在的俄亥俄西北部、宾夕法尼亚西部、弗吉尼亚西部地区展开了激烈角逐。
为了能占领更多的殖民地,英国政府初期采用的是很宽松的土地获取政策,鼓励甚至怂恿东部殖民地的居民向西扩张。与此同时,他们开始采取争取印第安人的政策,承诺保障土人们的土地权益,以换取印第安部落对英国的忠诚。对于美洲的居民来说,由于大西洋沿岸的土地已经集中到了富有的业主手中,新到的移民以及新生代美洲人急需向西拓展,占领并开垦新的土地。英法在北美腹地的争夺最后以法国的失败告终,无以为继的法国人一路向西退过了密西西比河,让出了东部的广大领土,承认了英国在密西西比以东地区的独占权。战争的结束使英国政府对此前推行的西垦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
1763年12月,英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1763年皇家宣言》,宣告法国割让给英国的密西西比河以西土地为“国王的土地”,即新建立四个位于美洲的新殖民地:魁北克、东佛罗里达、西佛罗里达、格林纳达(位于西印度群岛)。并着重强调,现有殖民地居民不得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垦荒,任何向西移居者均为“非法占地”,将会被逮捕。这是英国政府和世代居住在该地的印第安人达成的协议,酬谢他们在之前协助英国对抗法国人,可以说是兑现一个主权政府的重要承诺,保障印第安人的“禁地”不被侵犯。但是急需土地的新移民和广大的土地投机者并不那么在乎这个禁令,他们还是不顾一切地向西屯垦,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从印第安人手中购买、骗取、侵占甚至掠夺土地。双方的冲突时有发生,但在掌握着火器并有一定训练的殖民地民兵的撑腰下,白人殖民者在寻常的战斗中通常是无往而不利的。
移民们和殖民地的老居民并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因为他们自认为信仰上帝,所以视无信仰的土人为祸害。更何况,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历史中,还有会无数白脸或者黄脸,以讼棍或者历史发明家为职业的奇特生物,能以“印第安人并未建立过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所以他们建立的部族以及占据的土地并不能视为神圣不可剥夺的领土”等理由,为那些美国人都羞于启齿的侵占和殖民行为进行洗白,就像近代中国的某些为谋求所谓思想上的独立,可以制造出“鸦片是当时各国合法的贸易货物”的理由,为本国商人在外国贩毒的“合法利益”,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火炮轰开其他国家大门的罪恶体制加以粉饰一样。
印第安人奋起反抗,从1765年开始,血腥的战斗持续了大约10年。在英法纠纷时期,有很多印第安人部族和英国结盟共同对抗法国殖民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来自英国殖民地的白人移民非常的友好。但是为了夺取土地,白人殖民者们不断挑起摩擦和冲突,以印第安人不分老幼杀戮为理由,同样不顾一切地对所有印第安人进行滥杀,制造了许多被记载于史册的悲惨事件。
当时最著名的冲突发生在1774年的南俄亥俄,土地投机者袭击了当地印第安部族首领洛根,杀尽了他的家人,而洛根本人精通英语并喜好英国文学,一直和白人殖民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当地素来有“白人之友”的外号。洛根在袭击中幸免于难,但对目睹家人惨遭屠戮的酋长本人而言,也许他更希望当时就死在亲人的身边……
灭门惨剧彻底改变了这个印第安和平主义者,激起了他对所有白人的疯狂报复,也掀起了整个南俄亥俄残余印第安部族的集体叛乱。
为了复仇,曾经竭力约束族人也最反感胡乱杀戮的洛根集结了他的部下,召集了当地所有幸存的印第安战士,开始四处袭击白人殖民点以及分散的殖民者家庭,然后就像白人对他的家庭那样,无差别不分老幼妇孺地疯狂杀戮。史称“洛根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