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中常四爷有句台词:“旗人没了,也没有皇粮可以吃了,我卖菜去,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哈哈一笑。
可孙二爷呢:“我舍不得脱下大褂啊,我脱下大褂谁还会看得起我啊?”于是,他就永远穿着自己的灰大褂,可他就没法生存,他只能永远伴着他那只黄鸟。
生活中,很多人舍不得放下所得,这是一种视野狭隘的表现,这种狭隘不但使他们享受不到“得到”的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他们招来杀身之祸。
秦朝的李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李斯曾经位居丞相之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一时,权倾朝野,虽然当他达到权力地位顶峰之时,曾多次回忆起恩师“物忌太盛”的话,希望回家乡过那种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由于贪恋权力和富贵,所以始终未能离开官场,最终被奸臣陷害,不但身首异处,而且殃及三族。
李斯是在临死之时才幡然醒悟的,他在临刑前,拉着二儿子的手说:“真想带着你哥和你,回一趟上蔡老家,再出城东门,牵着黄犬,逐猎狡兔,可惜,现在太晚了!”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做短暂的“隐退”,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能让你留出时间观察和思考,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内在的真正的世界。
尽管掌声能给人带来满足感,但是大多数人在舞台上的时候,其实没有办法做到放松,因为他们正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反而是离开自己当主角的舞台后,才能真正享受到轻松自在。
虽然失去掌声令人惋惜,但“隐退”是为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一方面挖掘自己的潜力,一方面重新上发条,去迎接日后的生活。
有一个名叫秦裕的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不然,秦裕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经过去,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减退,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一名教练。
应该说,秦裕的选择虽然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是一个微笑。
一个职务、一种头衔,自然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
适可而止,于是心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排既定,自能应付自如,就不会既忙且乱了。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懂得放下才能收获更多。
成功并不总是青睐那些死守一个真理的执著者,还格外偏爱那些懂得适时放弃的聪明人。
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固然要“拿得起”;但与此同时,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也要学会及时地放下。
片面地偏向任何一点,生命的天平都有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偏斜,到时再想补救就来不及了。
事实上,全身而退是一种智慧和境界。
为什么非要得到一切呢?活着就是老天最大的恩赐,健康就是财富,你对人生要求越少,你的人生就会越快乐。
对于我们这些平凡人来说,能怀一颗平常善良之心,淡泊名利,对他人宽容,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
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这就是一种人生的练达。
能够拿得起,更要能放得下,这是一个很高层次的智慧,人生征途上,要懂得追求,也要学会放弃,特别是在人生的节骨眼上举重若轻,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拥有美丽幸福的人生。
3.为了“大得”必须先有“小失”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相传,汉初北方有一个东胡国,向邻国寻衅,派一位使臣到邻国晋见国王,要国王送东胡一匹最好的千里马。
邻国的大臣们认为,东胡国要的这匹千里马是先王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送人。
然而邻国的实力不够强大,不足以与东胡国抗衡。
国王冒顿也为此大伤脑筋。
后来,冒顿说:“我与东胡为邻,不能为了一匹马失了和气。”随即叫使者把马牵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东胡使者又带来国书,说东胡国王看上冒顿王妻子的美貌,要冒顿王把妻子送给东胡国王。
冒顿的大臣们听后气愤万分,纷纷请求冒顿斩掉来使,发兵进讨东胡。
冒顿又摇摇头说:“他既然喜欢我的妻子,给他便是了,岂可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一个邻国?”东胡国王得了冒顿的良马、美人,日夜荒淫,并认为冒顿真的惧怕自己。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遣使者向冒顿索要两国交界处的宝地。
冒顿群臣得信后,对如何应付意见不一,有的主张给予,有的则强烈反对。
冒顿此时勃然大怒,说:“土地乃国家之根本,怎能给人!”
接着命令左右将东胡来使斩首,迅即向东胡出兵,东胡军队猝不及防,连战皆败,全军覆灭。
冒顿直冲宫中,杀了东胡国王,尽灭其国。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是告诉人们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正如钓鱼还得有鱼饵,无鱼食诱之是不可能让鱼上钩的。
你若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就得先给他点什么。
这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要想收获,就需先在地里施肥。
在日常生活中,这一计谋常为某些缺德之徒运用。
如果他是一位官员,他会给百姓一些小恩小惠,骗取民众的支持;如果他是一位商人,他会装出为对方着想的样子,让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利益,博取对方的好感,以求得高额利润。
总之,“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应变之计告诉人们:为了得必须先有所失,以“小失”换“大得”。
当然,善良的人可以使用这计谋做善事,恶人也可以使用这计谋坑人,这就需要善良的人们多加防范。
4.舍弃眼前诱惑才有明日辉煌人一生中,经常会遇到要为顾全大局而牺牲小处的情况,人们必须不断地权衡轻重得失,以决定牺牲的分量和等级。
为了工作,我们可以牺牲娱乐;为了孩子,我们可以牺牲睡眠;为了保全生命,我们可以抛弃身外之物。
但是当我们遇到比生命更宝贵的事物时,则不得不牺牲生命。
如果不懂得这一道理,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1846年10月,美国的多纳尔家族一行87人在前往加州的路上被大雪阻隔,受困在关口。
40天后,有一半的人陆续死于饥饿和疾病。
他们曾试图把马车和财物拖出,结果搞得筋疲力尽却徒劳无功,只好作罢。
就这样任由大雪围困在关口,直到耗尽所有的食物和供给。
最后,终于有两个人决定出去求援。
他们在徒步可以到达的范围之内,很快就达到一个村庄,并带回一个救援队,使其他幸存者得以获救。
你是否觉得好奇,在面临饥饿和死亡的状态下,他们为什么等待了40天,才决定放弃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冒险出去求援?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愿意放弃身边的财产。
想想看,我们是否也经常陷入这种“关卡”呢?由于害怕失去既有的社会地位、丰厚的收入、漂亮的办公室以及握在手中的权力,多少人放弃了新工作的挑战,宁可守着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虚度数十年的光阴。
你的生命越是往前走,你聚积的包袱和负担就越多——财产、名位、习惯、人际关系、应该做的、必须做的……
不断地增加,于是更加依恋这熟悉的一切,舍不得放下。
由于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多少人不愿意冒险、恐惧突破,不敢离开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以致平凡无趣地生活着。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可留在熟悉的地狱,也不愿走进陌生的天堂,也是为何有那么多人把自己困在无形的牢笼内,而无法走出生命关口的原因。
李自成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僚贵族横行霸道,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农民到处流亡,陕北地区连年灾荒,人民生活更陷入绝境。
1628年,农民大起义首先在陕北爆发了,李自成参加了起义军,后来投到闯王高迎祥部下为将。
李自成作战勇敢,谋略过人,在起义军中声望很高,因此高迎祥牺牲后,众将推他为首领。
他带领起义军不断取得胜利,1643年攻占了西安,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
接着攻入北京,逼得明朝崇祯皇帝自杀,彻底推翻了明王朝。
占领北京之后,起义军领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滋长了骄傲情绪,他们以为只要举行了皇帝即位典礼,那么就天下归一,人心归服了,于是在京的文武官员都忙于筹备皇帝的即位典礼。
以宰相自居的牛金星,则每天不停地迎来送往,遍请同乡好友,其他官员也开始效仿起来。
以刘宗敏为首的武官们,则忙于对京城的官僚摊派饷银。
李自成以帝王自居,深居内宫,脱离士卒,对部下的所作所为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楚了。
首领们的不义之举,直接影响到士兵们,士兵违纪现象常常发生。
李自成和他的农民起义军既没有采取措施肃清明朝的残余势力,也没有防备山海关外清军的进攻。
本来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答应归顺李自成,但在带兵进入北京的途中,听说起义军在京城大肆追缴银饷,严刑拷打包括自己的老父亲在内的官员,而且自己的爱妾陈圆圆又被刘宗敏强占了,于是非常愤怒,率部队回师东进,占领山海关后,勾结清军入关。
李自成仓促率军前去收复山海关,不料战斗失利,李自成和他的起义军被迫退出北京。
以后虽多次打击清军,但已无法扭转不利局势了。
李自成不听劝告,在尚未取得全线胜利的情况下,先立政权,不到享受时先享受,不能不说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有位母亲则从生活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令她震撼不已的“真理”:舍掉眼前的诱惑,才能有最后的辉煌。
在一篇文章里,她这样写道:“我家书房里有一扇朝南的窗户,站在那儿向外看,约三里处是一座小山,翻过山就是一片苹果园。
写作之余,我散步的终点,就是这片栽满苹果树的地方。
“深秋的一天,我又来到这儿。
果农的窝棚已空,夕阳下,几只小鸟在上面整理着羽毛;苹果树的叶子稀疏金黄,微风吹来,不时地飘向我脚下的小路。
就在我沉醉于属于我的这片世界时,我发现了一只苹果。
它挂在一个树杈的中间,大小如我的拳头。
显然,这是一只被忘了采摘的苹果。
因为它生得非常隐蔽,如果不是我恰好在那个位置抬起头,如果不是我在抬起头的时候,恰好向它那个方向看去,根本就发现不了它。
“要不要摘下那只苹果,我犹豫了好一会儿。
最后,我决定还是不去动它。
因为这样能给我一个理由,在下一次散步的时候不再半路折回;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看看,一只苹果,在没有人提前采摘的情况下,会是怎样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