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科技上面,清廷同样坚持满汉区别对待。同治三年(1864年),恭亲王上奏,谈及学习洋枪洋炮事宜,称:“唯此项精秘之器,京营学成后,只可推之各省驻防旗兵学制。”八旗之外的绿营,则严禁染指这些新技术。
最让人齿冷的,是这种满汉分野政策一直赤裸裸地体现在民生层面上。咸丰八年(1858年),广东省城遭到英法军队蹂躏,广东巡抚柏贵的一道奏折使人极为寒心。柏贵在奏折里说:“粤东省城骤造夷乱,当时在城百姓,除搬迁外,尚有穷民数万。而满城之旗人四五万,无处迁徙。若不委屈保全,恐该夷迁怒旗民,必至大遭蹂躏。省城大可不问,是以不计生死,设法羁縻,实为省城旗民起见……”
结语:李鸿章的问题——“也许是个汉人?”
1900年,奉命北上处理义和团善后事宜的李鸿章,在香港秘密会见了港督卜力。在表演了一番避重就轻的外交辞令之后,李鸿章突然不做任何铺垫,直截了当地问卜力:“英国希望谁做皇帝?”
卜力说:“如果光绪皇帝对这件事情没有责任的话,英国对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统治不会特别反对。”
李鸿章继续逼问:“我听说洋人们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义和团把北京的所有公使都杀了,列强就有权力进行干预,并宣布‘我们要立一个皇帝’。如果事情变成这样,你们将会选择谁?”
停顿了一下,李鸿章又补充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许是个汉人?”
李鸿章的这一问,道尽了这位洋务、维新老臣内心的万般苦楚;也道尽了晚清改革永不能成功的终极秘密。
■相关言论
赫德的使命感:将古老中国推入近代文明
1865年5月30日的日记里,赫德谈到他想要将古老的中国推入近代文明国家的强烈“使命感”。他写道:“我看到我所提议的全都有了开端,我要努力提出自己的意见;始终留心,一遇有机会便加利用,时间和耐心将使我克服困难,坚持下去,与此同时,我必须努力,为这更加重要的工作做好准备。这些工作可能给我打开任何成功的大门。”(《赫德日记》1865年5月30日)
赫德谈中国政局:皇帝随大溜就是上帝
“(中国的政治政策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专制主义与激进主义、皇权主义与共和主义、集中化与其对立面想象得到的最奇异的混合。保守主义就像印度橡皮圈,拉时张开,接着就很快恢复原状;专制主义砍掉脑袋……但是激进主义阻止它走得太远;皇帝只要跟着大众潮流走,他便是上帝。”(《赫德日记》1865年7月5日)
《局外旁观论》:清廷官僚体系无可救药
赫德于1865年9月18日向总理衙门呈递了自己对中国政治现状和前途的观察和建议,名曰《局外旁观论》。其中谈及清廷官僚系统,赫德评价:“外省臣工,不能久于其任,以致尽职者少,营私者多。寄耳目于非人,而举劾未当;供贪婪于戚友,而民怨弗闻。在京大小臣工,名望公正者,苦于管辖甚多,分内职分,反无讲求之暇;部员任吏胥操权,以费之有无定准驳,使外官清廉者必被驳饬,如是而欲民生安业,岂可得耶。”(《局外旁观论》)在赫德看来,自中央到地方,清廷的官僚系统已经彻底糜烂。
《局外旁观论》:清廷传统军队已崩溃
“各省筹划款项,动逾万万,而兵丁欠饷,竟致累月经年。兵勇之数,动称千百万,按名排点,实属老弱愚蠢,充数一成而已。
“驻防人等,平时拉弓举石,只讲架式,股肱怠惰,止得养鸟消遣。贼至未决一死战,而全家自尽请恤矣。
“对敌之时,贼退始肯前进;贼如不退,兵必先退,带兵官且以胜仗俱报矣。及杀一二平民,或由贼去而未遇未剃发之村农,且以斩馘发逆无算,入告邀功矣。”(《局外旁观论》)
《局外旁观论》:传统教育已经破产
“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局外旁观论》)
帝国政治密码:面子本位制度
赫德的一番苦心很显然将付之东流——因为帝国政治的终极密码是“面子”而非其他:
2时去总理衙门,留在那里一直到6时以后;大多数时间单独和文祥(晚清洋务派大臣)在一起。他看来垂头丧气;他的要求是,“给我们面子;要是你们不给我们面子,我们便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文祥大声地说:“给我们面子,你们要我们实行你们的铁路计划,以及电报等;我们曾一度试图实行一个轮船计划,却为此使自己丢了面子。”(《赫德日记》1865年7月23日)
资料来源:《同治实录》,中华书局出版;赫德《赫德日记:步入中国清廷仕途1854—1863》,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赫德《局外旁观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