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丁戊奇荒:民族主义消解了农民起义
■年度事件:丁戊奇荒
这是一场被清廷官员称为“此千古奇灾,是铁石心肠亦当泪下”的大饥荒:从1876年到1879午,整整持续四年;囊括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五省,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川北;上亿人受灾,至少一千万人饿死。其中尤以1877年、1878年为最烈,因这两年干支纪年分别为丁丑、戊寅,故而史称“丁戊奇荒”。
这场饥荒,对囊空如也的晚清政权而言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传统农业帝国下的“荒政”早已在天国之乱后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近代社会救济和保障体系又远未建立。但吊诡的是,如此惨烈的饥荒,前后四年,虽有不计其数的小规模民众暴动,但最终竟然没有一起暴动发展成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在政府控制力无法深入社会最底层的晚清时代,这简直是个奇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
洋人:山西饥荒如地狱,为何无人抢富户?
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是英国浸礼会传教士,于1870年来到中国。1876年,“丁戊奇荒”由山东发端,李提摩太恰在山东传教,遂由此开始了他与整个丁戊奇荒相始终的漫长而艰辛的救灾行动。
【山东饥民请求李提摩太带领他们暴动】
灾荒到来的那个夏天,李提摩太身处山东青州。灾情在5月份已相当严重,平民已经开始群起“吃大户”,李提摩太在□□中写道:“一群妇女蜂拥进一位富人家里,占领了它,在那儿生火做饭,然后又拥到另一家吃下一顿。男人们看到这种办法很不错,便组成五百余人的群体,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劫掠取食。”
李提摩太在日记里留下这些抢大户及卖儿鬻女的记载的同时,自身也未能置身饥荒之外,其洋人身份成了饥民们努力争取的“宝贵资源”:“6月30日这天,两位学者来拜访我,他们都是秀才,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一个来自寿光,另一个来自益都。我太忙了,没空接待,他们约定第二天再来。第二天,他们一进门就跪下了,请求做我的弟子。交谈后,我弄明白了,他们两人是一大群人派出的代表,大家希望我能做他们的首领,举行暴动,因为当局不能提供食物,他们活不下去了。他们已经安排好了房子,并且有数不清的人准备接受我的命令。我告诉那两位民众代表说,我从来没想到要干这种事情,因为那只会加重民众所遭受的苦难。暴动一旦开始了,没有人知道会如何收场,但毫无疑问会造成大规模流血。我建议他们采取建设性的方式,而不是通过破坏来改善人们的处境。”
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发生。7月3日晚上,青州东面某个村镇也派了代表前来邀请李提摩太去做他们的起义军领袖。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但李提摩太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官府正极力□□饥民抢大户,饥民们则认为官府害怕洋人,在他们看来,由洋人带领他们去抢大户,可以抗衡来自官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