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要创新制度,铲除形式主义的病根。用制度和纪律加以约束,是治理形式主义的关键之举。要大胆革除在管理体制、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陈规陋习,铲除形式主义的病根。主要有以下的工作要做:一是改口头领导、文件领导为制度领导;二是要依靠基层和群众监督,此乃遏制形式主义的有效途径;三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3)根除“衙门作风”,克服官僚主义一些领导机关向官僚化趋向发展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而且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官僚主义的又一个新特点。他们颠倒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的“官老爷”,把群众看成侍奉自己的“奴仆”;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是从头脑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书本中来到群众中去,甚至从道听途说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领导机关官僚主义的问题,关键是要打掉“衙门作风”。
①要建立起与人民群众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要以了解群众、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纠正那种与群众想不到一起、说不到一起、干不到一起的现象,打掉官气,打掉架子,给群众以可近、可亲、可信、可爱的良好形象。要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养成同群众商量办事的习惯和作风,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②要在各种情况下都当好群众的“向导”。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代表人民利益,就要善于分辨良莠,敢于扶正祛邪,绝不能对各种错误倾向、歪风邪气采取自由主义态度,任其滋生和蔓延。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为群众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警惕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共同努力。从现实情况来看,从领导机关抓起,从主要领导干部做起,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如果领导干部的作风过硬,真抓实干重实效,势必会极大地振奋民心。
4. 树立效率意识,提高领导效率
党政领导干部取信于民,真抓实干,重要的一条是要提高领导效率。一件老百姓迫切关心的事,如果领导干部久拖未决,不仅群众不会满意,更有损于政府和国家机关的形象与声誉。
领导效率是指在保证领导活动预定目标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活动效果和投入之间的领导工作比例。提高领导效率就是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办尽可能多的事情。
作为领导干部,应当如何树立效率意识,提高行政效率,以取信于民呢?
(1)强化现代意识和增强效率观念领导效率的高低直接与领导干部的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提高领导效率,必须从转变思想人手,努力增强领导干部的现代效率观念,确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现代观念。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正处于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奠基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每个党政领导干部都必须确立高效观念,从而以效率观念对待日常的各项工作,使行政机关乃至整个社会人人重视效率,事事讲求效率。
(2)按级负责、按职尽责明职尽责、职责分明,不推诿、扯皮,是保证各项工作按程序进行、顺利批转的重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不侵权、不越权。不侵权,即各级领导干部需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活动,尊重他人职权,不允许以任何借口干涉他人工作,侵犯他人职权。不越权,即各级领导干部实行逐级指挥,尊重下级职权,不得有超越层次的越权行为。
(3)学习现代行政理论,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每个党政领导干部都应当首先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行政专业化水平,成为“专才+通才”的复合型人才,即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一是领导干部应当精通和熟知本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业务知识,即所谓的“专才”;二是领导干部还应当精通和熟知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管理技巧,即所谓的“通才”。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现代国家已广泛将组织行为学、系统论、信息论、心理学、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政府行政管理之中。例如:可以吸收管理心理学上关于人的生理心理需要的论述,努力挖掘人的潜能,使每一个党政领导干部都能发挥出他的最大工作能力;运用排队论科学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既可以使工作时间不空闲,也可以有效减少行政事务的积压和等待;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各类数据和公文,相比于手工操作,不仅可以极大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做到准确无误。
(4)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影响领导工作作风改善的重要因素。一个领导干部脱离实际,不关心公众利益,官气十足,铺张浪费,贪图个人安逸和享受,必定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行政效率低下的代名词,其基本经济含义就是政府效率的损失。
每一位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中,都必须要努力提高领导效率。雷厉风行、紧张快干、不拖不等、讲求效率,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也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为民谋利、取信于民应尽的责任。
四 廉洁自律:为官清正得民心
领导干部的权力具有两重性,既可以用来为民谋利,也可以用来为己谋私;既可以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又可以成为使自己享有特权的资本。前者就是百姓拥戴、民心所向的好官清官,而后者则是百姓唾弃、千夫所指的贪官污吏。党政领导干部应是廉洁从政、克己奉公、为民用权、清正自律的典范,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赢得民心、干好事业的客观前提。
1. 廉洁自律,为官从政之根本
廉,历来都是为官从政者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廉洁奉公,自古以来就是为官从政的基础性道德,更是当今党政领导干部起码要修炼的应有品德。
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美德。”具有这种政治美德的领导干部,一定是百姓衷心敬佩和拥戴的领导干部。
在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取得政权的时候,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反对腐败、提倡廉洁方面的态度也始终是坚决的,刘青山、张子善就是较早的因为贪污腐败而被判处死刑的高级干部。
廉在领导活动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保持廉洁,就要为官清正。清廉不仅包括“不贪不沾”,还包括“艰苦奋斗。”失去清廉,官员以及政府就要腐败变质。而一旦发生腐败变质,必将失去民心。所以,廉与腐、清与贪,是检验人心向背最好的试金石。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一小部分领导干部在执政与权力的考验中经不起诱惑,背离了党的宗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走向了贪污腐败的危险之路。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权力变质;二是非法占有(社会财富等);三是官员蜕化变质(丧失作为公职人员的基本品格,如生活上的腐化堕落等)。
说到腐败,李光耀先生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危害最大的问题是深入行政文化的腐败难以根除。腐败不仅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更危险的是它已成为政治的火药桶,对腐败的不满会很容易集聚起反政府的情绪。”这就清楚地表明:人民大众最痛恨官员腐败,如果不下决心予以惩治纠正,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使领导干部失去官位权力,还极可能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2.清廉自守,做两袖清风的人民公仆
清廉自守,两袖清风,永远是党政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应有的形象。从古至今,人民群众最敬仰的就是清廉自守的为官从政者。党政领导干部更应当成为百姓欢迎的好官和“清官”。
提起清官,人们往往会想到包公、海瑞。历史上那些清廉自守的清官典范,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颂,特别是受到老百姓的敬仰。翻阅史籍,由于受中华民族克己奉公传统道德的影响,清白廉洁、自觉守节的官吏和贤达志士,历代都有,不绝于书。
《明史·于谦传》记载,明代大臣于谦,位高权重,但当他因受诬害而被抄家时,人们却发现,于谦“家无馀赀”,即家中没有什么财产,与寻常百姓的家境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