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他记忆里有很多,名著级别的放开不谈,现在写那个为时过早。他准备先从青春校园小说着手。
至于写哪一篇,就很值得思考了,前世他看过的此类小说太多了。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顾漫的《何以笙箫默》、饶雪漫的《左耳》等等。
这些小说很多都被改编过电视剧,有些是畅销书排行榜上常年都能见到的名字。可以说,每一本都在局部引起轰动,让很多花季雨季的花朵们着迷痴狂。
随便写哪一本都能打响自己的名声。但这些书他都没选。
《三重门》太叛逆,和他“好”孩子的形象不符。《何以笙箫默》女性向太厉害,男人写太有争议。
郭敬明、饶雪漫……他们书的太虐了。而且都是为了虐而虐。各种幼稚的背叛,各种幼稚的伤害……搞笑的是主角每次都会中招,然后就各种受伤,各种呻吟……
里面角色的玻璃心也让人受不了,分手了就自杀的比比皆是。抢男朋友就花钱请人强jian情敌等等脑残情节,让人看了没有悲伤的感觉,直想吐。这一类型的书他不喜欢。
让人很无奈的是,前世的青年文学作品十本就九本都是这种类型的。这种情况蔓延到影视界就诞生了无数苦情剧、婆媳剧。
当时他就很奇怪,中国的作家是怎么了。难道除了虐,就想不出别的剧情了?
中国的文坛是怎么了?这样的作品每每都被盖上精品的章子。被誉为反应现实的作品。反应泥煤啊,尼玛我怎么不知道我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啊?
好好的写一些温情作品能死吗?还是那些作者以为不虐不足以显示其才华?
带着前世满满的怨愤,朱子清怎么可能写这样的作品。他要做暖男,要写温情小说。
所以,经过仔细挑选,他决定了要写的作品——《要帅不帅的男人》。
这本小说是superdj创作的,于2003年在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过,但书真的不错。
本书以第一人称为视角来写的,主要描写了“我”在大学里发生的故事,主要是爱情,当然也兼顾友情。
前世朱子清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高中,这篇文章勾起了他对大学的憧憬。可惜现实太打击人了,人艰不拆,就不说了。
虽然这篇文章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合适的,但却是他喜欢的。所以最后选择了它。
十万字出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加上他白天还要上课,只有晚上放学能打几个小时,足足用了半个多月才码好。
出版社他已经选好了,总共有五家。都是倾向于青少年读物的知名出版社,信誉也较好,渠道也没有问题。
这五家有两家接受电子版投稿,另外三家虽然也开通了电子版投稿但对这一块并不重视。
所以朱子清又到学校朱妈妈的办公室,用学校的打印机把小说的前半部分打印了三份,给那三家出版社邮寄了过去。
剩下的事情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只能被动等待。别看说的时候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真写好了,投递的时候。他反而患得患失起来。毕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紧张也是难免的。
就在他把小说投递过去的第二天,来了一个好消息。《读者》杂志来信了。
这天中午他刚到学校,生活委员就神秘兮兮的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给他。
朱子清一眼就看到了《读者》杂志的标志,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作品被采纳了。
“朱子清,没想到你还订了《读者》啊。这个大街上随时都可以买到最新一期的,还预订,你不嫌麻烦啊。”生活委员看到朱子清一脸喜悦的样子,不解的问道。
看到生活委员误会,朱子清当然不会纠正。误会就误会吧,还省的自己解释了,将错就错的道:
“就是上网无聊,用网银订购的,这还是我第一次邮购杂志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看吧。我先走了。”
等生活委员走远,朱子清才拆开信封。从里面抽出一本书,正是最新版的《读者》原创刊。把书伸展,里面还夹着两张纸。
一张是转账支票。另一张上面打印着一段话,大意是来稿已经采纳,感谢来稿,欢迎继续来稿。
把支票拿起来看了又看,这可是他来这个世界赚到的第一笔钱。整整一千两百多块。
前世要辛苦劳作将近十天才有这么多工资。而写文章只要几个小时。搞文学果然大有可为。
此刻,朱子清觉得自己脑袋里的不是文章,而是一堆一堆的钞票啊。
发了好一会傻,才乐呵呵的把支票折好放到口袋里。打开杂志,在目录里找到自己的文章。
自己的文字,在稿纸上的感觉和印刷在书籍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在稿纸上就好比是怀孕。印刷在书本上就是出生。而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他的孩子。
尽管是抄袭前世的作品,可在这个世界,也是他一笔一划写出来的,署的却是他的名字。他如何能不激动。
收到了平生第一份稿费,朱子清足足乐了好几天。这几天见了谁都露出一副大白牙,搞得同学们都莫名其妙的。
这天,朱子清一大早就乐呵呵的来到校园。刚坐到座位上,没一会朱子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好像有人在用针刺他一样。
左右看了看,发现是他的同桌林宝儿在用审视的目光看他。
“哎,同桌,咱能不用这么渗人的眼光看我不。”
林宝儿没有回答,而是继续盯着他来回打量。
“我说同桌,我知道自己长的帅,可你也不用这么情意绵绵的看着我吧。我会害羞的。”
“德行。”林宝儿终于收回了目光,接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放到他面前。
“《萌芽》?”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朱子清想起了什么,心中一咯噔。
“对,最新一期的《萌芽》,你掀开第一页,然后想想有没有什么要向党组织交代的。”
拿起桌子上的杂志,翻到第一页,在第一页的最上头,印着四个端正的大字:病梅馆记。
朱子清心中狂喜,果然是《病梅馆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抄袭的第一篇文章。都这么些天他都快忘了,没想到杂志突然给他来了个惊喜。
其实这也怪他自己,谁让当初的他特别不自信,投稿的时候地址栏留下的是一个不存在的地址。留的电话也是以前他自己用过的一个早就停用的号码。
要不然,以这篇文章在文坛引起的轰动,《萌芽》杂志社怎么可能不联系他。
仔细的把文章一字一句的在心中默读了一遍,这是他第一次这么用心的读一篇文章。
“咦?”朱子清很快发现不对头的地方。“前言哪去了?”
“没有前言,这就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讽刺文啊。这不是我想要的节奏啊。”
把这篇文章有仔细看了一遍,没有发现有用信息。把整本书都翻了一遍,还是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除了孤零零的《病梅馆记》全文之外,什么相关信息都没有。朱子清都快抓狂了。
“这是什么节奏啊?不会是有人想坑我吧?”
而此时林宝儿则饶有兴趣的看着自己的同桌。她一直都有看《萌芽》的习惯,每年都会直接预订全年版。
这次关于《病梅馆记》引发的一系列波动,她都全程目睹了,也在自己经常去的论坛和小伙伴们进行过各种猜测。
奈何知情人的嘴巴都闭得紧紧的,谁问都不说。大家只能把那几篇围脖翻过来覆过去的研究。
只是有用的信息太少,除了分析出这篇文章是赞美文之外,什么成果都没有。大家讨论了几天,见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渐渐的就没什么人说了。
讨论的人少了,并不代表大家不关注了。只是从台上转到了台下,都在等待着这一期《萌芽》面世解开最后的谜题。
林宝儿也是期待者中的一员,昨天最新一期的杂志邮寄过来。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翻开第一页。看到了那一篇还未露面就在文坛搅风搅雨的文章。
和林宝儿抱着一样心思的不在少数,这一期的《萌芽》让无数文学爱好者以及作家们心情激荡,久久无法平息。
“奇文。”
这是大家不约而同,共同给予这一篇文章的评价。谁都没想到,让大家期待这么久的文章是如此的精彩。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篇文章是用文言文书写的。
林宝儿也不例外,过了好一会才从这篇文章带来的震撼中清醒过来。然后就感觉到哪里不对。
“说好的赞美文呢?说好的表彰文呢?说好的马屁文呢?”
林宝儿很确定,当初时老的徒弟转述的话里有一句是“有此文为彰,死而无憾。”
可是这篇文章她看了好几遍都没发现一个赞美的词,这明明就是一篇完美的讽刺文。
“是他转述错了,还是文章发错了?”这是无数人反应过来后的第一想法。
然后网上就疯狂了。有人单纯的评价此文的优缺点。有人文意联系现状,讽刺国家束缚思想。
有人在讨论“表彰文”变成“讽刺文”的原因。有些阴谋论者则脑洞大开,说什么时大师众叛亲离啦,五位大师被挑衅啦什么的。
总之网上一片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
但这些和林宝儿都没有关系了,此时她正深深的盯着《病梅馆记》这四个字下面的一个名字发呆。
“朱自清?朱自清。不会吧?”
林宝儿好像想到了什么,嘴里无意识的喃喃自语着。然后她把前几天买的一本杂志找了出来,快速的翻到某一页,又重重的合上。而杂志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读者》二字。
“朱自清,朱子清。不会真的是你吧。”
作为朱子清的同桌,又是最早发现他写作天赋的人。林宝儿对朱子清最近的一举一动都很了解。
他连续写了十篇很有水平的作文,向《读者》杂志投稿,写了一本长篇小书……
所以一直都对《读者》无爱的她专门买了最新一期的原创刊。这不关乎儿女私情,只是对一名优秀同学的好奇。
作为朱子清的同桌兼好友,她第一时间就把这两个名字联系到了一起。
可这篇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深厚文化功底却又让她怀疑,她不敢相信自己的同桌才华横溢到如此地步,能写出这样恢弘的篇章。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两个名字像是着了魔一样,总在眼前浮现。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一幕。
“居然真的是他。”
不用朱子清承认,聪慧如林宝儿,从他的脸上已经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我现在是不是应该叫你朱大师。”
看着还在寻找什么似得在胡乱翻着杂志的朱子清,林宝儿闭上眼睛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说道。
“啊?你说什么?”
明显不在一个频道的朱子清茫然的道。
“你知道这篇文章在文坛引起了多大的轰动吗?”林宝儿深吸了一口气道。
“啊?不是吧,这一期的《萌芽》不是昨天才出来的吗。这就引起轰动了?别骗人了。”朱子清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那你就是承认这篇文章是你写的了?”林宝儿出其不意的问道。虽然她猜到了,可还是想亲耳听到答案。这事太不可思议了。
“呃……”看着林宝儿了然的目光,朱子清想否认的话怎么都吐不出来。
“好吧,就是我写的。”
然后,朱子清就把写这篇文章前后原因都说了一遍,并着重强调了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前言,不知道去哪了。
可很明显,林宝儿关心的不是这个,只见她星眸闪烁的问朱子清:“你是说,这篇文章你是心血来潮,一气呵成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