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1958年中国确定目标研制核潜艇
如果真正定记了我党的趁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们执沂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夫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
中国首艘核潜艇从1968年开工建造,到1974年交付海军使用仅用了6年时间,以速度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的奇迹。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就立志要改造中国和世界,到他创造一个全新的国家,一个全新的政党,一支全新的军队,他的思想造就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家,他的思想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这就是围绕核心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寻找方法的必然结果。因此,制定明确的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是实现理想的根本保证。
1958年是中国研制核潜艇的起始之年,这是我国继导弹、原子弹之后又一复杂的工程。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常规动力潜艇的研制也是刚刚起步,在世界范围内还只有美国于1954年研制出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1958年新中国领导人做出决策:要在抓紧常规动力潜艇研制的同时,上马核动力潜艇项目,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果断的超前之举。连常规潜艇都没有研制出来的中国,研制发射鱼雷、导弹的核动力潜艇,从技术和工艺角度讲,其难度可想而知。当时,我国政府迫切希望苏联像转让常规潜艇技术一样,也转让、提供核潜艇技术。但对于核潜艇技术,苏联却格外保守、保密、封锁,“三缄其口”。
1959年9月,周恩来在与来访的赫鲁晓夫会谈中再次提出核潜艇的技术援助问题,赫鲁晓夫却以核潜艇技术过于复杂、耗资太多、中国搞不出来为由,提出苏中可以组建“联合舰队”并说:苏联有核潜艇,你们中国也就有了。这一侵犯中国主权的建议遭到中国政府的断然拒绝。在赫鲁晓夫眼里,中国拥有核潜艇实在是“多余”、中国要想自己研制核潜艇更是“异想天开”。对于苏联人在核潜艇项目上对中国的刻意封锁与轻蔑,毛泽东愤然表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0年至1962年,国家财政困难,中央军委决定暂停核潜艇研制。工程虽然下马,但事关工程的基础性的、关键性的工作没有下马。舰艇研究院院长刘华清、政委戴润生经向聂荣臻元帅建议,保留了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核动力研究室,彭湃之子、核潜艇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组织进行理论研究和探讨。两年后国家经济状况有了一点起色,1965年8月,一度停顿的中国核潜艇研制工程再度上马。
1969年10月,中央批准成立了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调度,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个部院,2000多个厂所院校,上万名科技人员陆续投入到这项规模浩大的造艇工程项目中来。基建施工力量不足,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签发电报抽调军队参加建设;运力紧张,周恩来下令从陆海空军各单位派汽车、舰船、飞机参加运输;科研力量需要充实,又是周恩来指令高教部三年内将1500名高校毕业生分配到相关科研部门。
“文革”中为使工程不受干扰,刘华清签字呈送聂荣臻元帅签发、经中央军委批准的一封“特别公函”下发到参加工程的各个单位、部门。公函指出,核潜艇工程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的一项国防尖端工程,所有参与工程的各单位、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停工、停产,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冲击研制项目,必须大力协同,必须当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保证质量、保证进度、按期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采用水滴线型、装备声呐自导鱼雷的我国第一艘反潜鱼雷核动力潜艇下水。1971年8月15日,该艇首次驶向试验海区,并通过了检验性航行试验,1974年8月1日交付海军使用,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首艘核潜艇从1968年开工建造到1974年交付海军使用,仅用了6年时间,这样快的速度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少见的。目标明确,意志统一才创造了让世界惊讶的又一奇迹。
)第二节 毛泽东把改造中国和世界作为他终身奋斗的目标
1921年元月1日至3日在长沙市潮宗街文化书社举行新民学会的新年大会。在讨论成立学会的目的时,有人主张“改造中国与世界”,有人主张“改造世界”,有人主张“改造东亚”,有人不主张用“改造”二字,认为宜用“促社会进化”。毛泽东发言说:“改良是补缀办法,应主张大规模改造。至于‘改造东亚’,不如用‘改造中国与世界’。”到会者18人中有14人赞成以“改造中国及世界”为共同目的,也就是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树立的远大理想。
为了这个理想毛泽东奋斗一生,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坚持这一明确目标。1910年,毛泽东离家去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他改写了日本诗人西乡隆盛的一首诗示父,表达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长沙一师学习时,毛泽东又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言壮语,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宏伟气概。同时,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和他的家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他一家曾有六口人(结发爱妻杨开慧,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长子毛岸英,堂妹毛泽建和侄子毛楚雄)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从创立共产党到创立和建设新中国,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当人们谈起这些,毛泽东却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死得其所。至晚年他重病缠身,还是念念不忘青少年时代立下的志向。
为了这个理想毛泽东注重身心锻炼。青少年时代就主张“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以此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基础。他在进行艰苦持久的体育锻炼中,特别注意对意志和耐力的磨炼。在铸就一副强健体魄的同时,也锻炼了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就行军来说,毛泽东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青少年时期,他两上北京,三下上海,足迹遍及三湘两湖;毛泽东为了创建根据地,为了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围剿”,率领红军在中央苏区湘赣闽数省的崇山沟壑中进行南北转战;长征,纵横十一个省,长驱两万五千里,上有敌机轰炸,下有敌军围堵,毛泽东和普通红军一样,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脚走了下来。
说起长征,我们就会想起雪山草地的艰苦,大渡河的惊险,毛泽东除去自己像普通红军战士一样,克服这些艰难险阻,还要考虑如何指挥全军闯过这一道道险关。每到宿营地,毛泽东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求警卫员把办公的地方准备好,他顾不上休息就摊开了地图,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常常忙个通宵。敌人的飞机、炸弹,也并没有因为他是毛泽东而放过他。过草地时,敌人飞机投下的炸弹就落在他的身边,亏得他的警卫班长胡章保奋不顾身扑在他身上掩护了他。毛泽东早已将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因而能愈挫愈奋,在沧海横流中显示其英雄本色。多少人因饥饿倒下了,再也没有爬起来;又有多少人死于疾病和疲惫;雪山峰顶稀薄的空气,使多少英雄气绝而亡,漫无边际的草地又使多少人精力耗尽……一般人不敢想象的奇迹,被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战士创造了。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红军当中骄傲的一员,同时也是引导红军创造这一人间奇迹的领路人,他的功勋可谓彪炳千秋。是坚定不移的“改造中国和世界”的远大理想时刻激励着这位伟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谱写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历史篇章。
)第三节 市场解读
现在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只有美、中、俄、英、法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否拥有战略性核潜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能否真正跻身大国俱乐部的通行证。中国首艘核潜艇从1968年开工建造到1974年交付海军使用,仅用了6年时间,这样快的速度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少见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难战胜自然灾害、经济困难等天灾人祸的干扰;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许多当代成功的企业家正是咬定“目标”不放松,并且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马云:全世界的“阿里巴巴”
全世界都知道“阿里巴巴,芝麻开门”,阿里巴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运气、财富和善良。善良的阿里喊了芝麻开门,发现财富后是分给大家的。马云的阿里巴巴像它的名字一样,立志要“将互联网作为一个窗口,让数以千万计的中国中小公司从这里出发,与世界对接”,让更多的人分享互联网带来的财富。为了这个目标,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是“中国人要做世界上最好的站点”和最独创的商业模式的理想者和实干家。在他的领域丰富了全球和中国商人的商业内容和行为,阿里巴巴通过坚实的每一步,终于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知名品牌。
成立之初,阿里巴巴就确立了“建设中国一个商业发展神话故事”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马云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网站必须是全球性的,如果只做国内就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而且阿里巴巴必须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对阿里巴巴来说,失去第一就失去意义。阿里巴巴要做成中国人的全球性网站。
目标定下了,然而创业艰难。阿里巴巴的一位元老说:“1999年,中国申请加入WTO失败的时候,正是我们在杭州湖畔花园创业的时候,消息传来,对我们的打击都很大,虽然还没有看到未来的赢利可能会在哪里,但是以我们这群人对外贸熟悉的程度和从阿里巴巴上最活跃的商人群落都是外贸企业来看,这样的消息无疑不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马云仍然很乐观,他相信中国入世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就像阿里巴巴的成长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一样。
当时的情况是,中国工厂还未形成气候,商业模式中所有成功的关键因素都集中在海外: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超级买家”在西方,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企业在西方,互联网的主流资金也都在西方。
马云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机会“搞定”外国人。除了推出英文网站外,很长一段时间里,到欧美名校讲学也是马云做传播的重要手段,他认为“沃顿、哈佛的MBA 5年后就是大公司的高层,在他们脑子里播下阿里巴巴的种子,5年后就发芽长大了”。
马云可能是应邀在国外的大学做演讲最多的中国企业家之一。多年以后,有些人开始感慨,还是外国人有眼光,能够在马云“贫寒”的时候挖掘出他的价值,提前给了他那么多的荣誉。但是本质上,这也是马云商业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事实证明,马云的分析是正确的,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后,国内传播的重要性逐步取代了海外传播的重要性。这一年,马云提出了3个“B2C”(Back to China、Back to Coast、Back to Center)的概念,因为那时,阿里巴巴在西方世界的商誉已基本形成。
阿里巴巴带领全球生意人跨入了网商时代,杰出的成绩使阿里巴巴受到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WTO首任总干事萨瑟兰出任阿里巴巴顾问,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还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雅虎、亚马孙、e Bay、美国在线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
二、蒙牛:内蒙牛、中国牛、世界牛
“汇聚全球智慧,建设世界乳都”,这是蒙牛乳业在2007年内蒙古首届国际乳业节的一份宣言。事实上,从“内蒙牛”到“中国牛”,再到“世界牛”,牛根生的设想正在一点点实现。8年时间,蒙牛成了目前全球成长速度最快的乳制品企业,成为液态奶销量全球第一的乳制品企业。
截止到2008年4月,作为中国出口量最大、出口国家最多的乳品企业,蒙牛乳业已经进军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0多个海外市场,并占据了港澳地区常温液态奶市场的半壁江山。同时,蒙牛以超过市场份额25%的总销量稳占国内乳制品市场冠军;并先后成为迪士尼、NBA、星巴克和肯德基等国际顶级品牌的指定乳品供应商。2007年蒙牛主营收入213.18亿元,较上年增幅为21.04%。业界人士估算,照此速度,蒙牛“世界牛”的目标将提前实现。
与每个想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国企业家一样,蒙牛的国际化是萦绕在牛根生脑海里的一个重要问题,蒙牛要做“世界牛”,这是他的目标。把蒙牛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百年企业,永葆基业长青,是深藏在牛根生心中的一个追求。
牛根生说,全世界最容易出现乳业冠军的地方是我们中国,因为我们的“胃”最多,拥有全世界22%的人口。只要国家富裕的方向、富裕的速度不会变化,最终能成为全世界的消费大国,在全世界人口和消费大国里,做食品的一般都是按人均算账,所以我想世界的乳品冠军一定会在中国诞生,世界的奶业,牛奶也好,奶牛也好,最大的占有量应该在中国,绝对不会在欧美,这一点我是相信的。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中国乳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并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根据2007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年产奶量已经达到3650万吨,超过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成为全球第三大产奶国和最大的新兴乳品市场。毫无疑问,中国乳品市场不断扩大并趋于成熟,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之一。
牛根生,一头坚定的老“牛”,带着他的蒙牛,走出内蒙,走出中国,走在迈向“世界牛”的征程上。
三、惠普:三个“靶子”
1995年,惠普总部在信息总监兼副总裁BobWalker的倡导下尝试开展知识管理,总部在安永咨询公司的辅导下,采用IT手段开展了基于网络论坛的共享观念和共同推进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基于培训师网上讨论库的产品知识汇总与及时传播管理;基于专家地图网络的专家头脑隐性知识管理;基于工艺流程技术和管理方法全球网上共享的生产机构管理;以及基于自动化用户咨询的交易服务知识管理等。这些知识管理活动效果立竿见影,有力支持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中国惠普在2001年9月成立了知识管理委员会,并设有首席知识官,负责中国惠普知识管理的建设。知识管理目标明确:“一是提高组织智商。二是减少重复劳动。三是避免组织失忆。”其知识管理实践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最有特色的实践集中体现在共享知识的文化、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上。
惠普的核心价值观“惠普之道”与知识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倡导“鼓励知识共享,鼓励相互学习”,长期开展的实践活动包括:知识文档写下来活动、经验知识“师带徒”活动、事务流程“规范化”活动、基础知识“读书会”活动、知识贡献业绩评估与激励,与之相应的管理方式有走动式管理、目标管理、敞开式管理。总之,这些传统的共享活动、管理方式对挖掘员工隐性知识,促进员工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使显性知识内化为员工知识贮备,整合文档等显性知识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惠普公司的知识管理是一种高度和谐、融洽的管理,其管理对象是知识,管理重点是人才,管理基础是分权的组织结构。理性的目标,扎实的工作,科学的安排,使目标最终成为现实。
四、马狮公司:眼睛向下的服装“专业户”
英国马狮公司的前身是建于1884年的一元便利店,专门销售价格为一个便士的商品。到1915年它已发展成为一家零售连锁店。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百货公司之一。回顾它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公司总裁将其主要目标确定为社会革命服务,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物美价廉的衣物,由此造就了马狮公司的增长奇迹。
所谓社会革命是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人的阶级属性从穿着就可以区分。上流社会的人穿着时髦而且精致,而下层人士则衣衫褴褛。马狮公司决定靠给下层人士提供物美价廉的衣物来突破社会的阶级壁垒,拉近社会阶层的区分。公司采取了此项战略决定后,就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个唯一的目标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在营销领域的目标是:将客户定位为工人和低级职员,并进一步去了解他们的偏好,好恶以及在服装方面的购买力。
在产品设计领域的目标是:开发新的织物和漂染原料,提供有吸引力的廉价服装。
在人力组织领域的目标是:它们委派女性经理人来管理它们的女性雇员的商店,使员工的士气十分高昂,女售货员工作愉快。
在物质和财务资源方面的目标是:给产品选定合适的品牌,确定商店的地理位置和布局。商品摆放要求有条不紊,干净和整洁。
在利润要求目标上是:公司按照顾客的需要提供价格适中的产品,购买力的增长,自然就会带动利润源源而来,进而形成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
完善的目标体系,详细周密的计划,成为实现总体目标的阶梯。
【链接参考】
毛泽东始终如一将“改造中国和世界”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上下求索革命的真理,精心设计革命行动的每一个细节,在一系列有准备有计划的努力下终于使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缔造了一个世界瞩目的新中国。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一件事情要想成功,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一系列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步骤。目标明确与否,是否有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关系到企业的兴衰。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被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它针对一种程序或过程,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