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期的使徒们始终将这种信仰自困于在犹太人群体中传播,那么将无疑要面对巨大的阻力和危险,甚至不出几代人,这种信仰可能就彻底湮灭的无影无形了。
有没有可能把耶稣的思想向其他非犹太人传播呢?这个问题,渔民出身的彼得和他的师弟们,可能连想都没有想过。毕竟他们自己都属于出生后第八天即接受了割礼的犹太人,依然深受“上帝选民”思想的自我束缚,“外邦人”在他们眼中,都是不敬上帝的野蛮之人。这个时候,基督教在耶稣之后,幼年时期里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保罗。有史学家甚至认为,保罗才是基督教的实际创立者,而耶稣仅仅是精神和信仰上的一个符号而已。
保罗也是一名犹太人,原名叫扫罗,与犹太人历史中第一个君王同名。他出生在今天土耳其境内一个叫做塔尔苏斯的沿海小镇,这里是地中海东岸地区往来于欧洲的陆路通道必经之处。扫罗家是属于从犹太国流散出去的群体,自古以来是靠手艺吃饭的技工阶层,并且获得了罗马帝国的公民身份,可以享受许多特权,这是其与彼得们最大的不同之处,保罗是其罗马的名字。因为地域的关系,保罗成长的环境里受到很多古希腊思想的熏陶,当然他也自小就开始学习犹太人的传统律法和习俗。因此,在保罗的头脑里,是一种复合型的思想,在两千年前的那个历史节点上,古希腊的智理,古罗马的法理,和东方犹太的宗教信仰,这些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在保罗的头脑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保罗早期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并且很积极的参加对基督徒的迫害,在犹太祭司以石刑处死司提反的过程中,保罗自告奋勇的蹲在地上为行刑者看守衣物。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是保罗肯定没有见过耶稣,也不是基督的门徒。不过在后人编撰的《福音书》中,安排了两人的第一次“相见”。
有一天,保罗准备前往大马士革根除当地基督教团体,在路上突遇暴风雨,他在电闪雷鸣中扑到在地,天空中一个声音说道:“保罗,你为何迫害我?”浑浑噩噩的保罗到了大马士革后,眼前一片漆黑,连续三天不吃不喝,一个使徒对他说:“保罗兄弟,我的主,耶稣出现在你经过的路上,告诉我说要让你的眼睛恢复光明,让它们充满神圣的光亮。”于是保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片脱落下来,立刻就复明了。在基督徒的信仰中,是上帝之子耶稣的神意使保罗整个身心皈依了基督,而实际上,保罗在心路历程里如何接受耶稣的信仰,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从这一天开始,他便自称保罗,并以耶稣为榜样,在荒漠里悟道了三年,终于成为一名基督的追随者。保罗因不是耶稣生前所选而未被列入“十二使徒”,但他却是基督的“神选使徒”,其历史地位也远在使徒之上。
保罗来到耶路撒冷,会见了教会的“三柱石”(彼得、大雅各和约翰),共同商讨传教的方针,保罗的思想既虔诚又富有远见。他坚持认为,除非接受那些没有施行割礼的非犹太人加入基督教,否则基督教永远只是犹太教的分支,可能在100年内就自生自灭了。经过激烈的争论,大多数使徒依然顽固的反对保罗的传教思想,他们坚持认为即使“外邦人”愿意接受基督的信仰,也要接受犹太律法约束和成人割礼。这无疑是基本阻断了非犹太人信仰基督教的可能。
最后,大弟子彼得原则上同意了保罗的观点,向“外邦人”传教,不必受律法和割礼的限制。但是作为条件,无论保罗将信仰传播到天涯海角任何地方,耶路撒冷教会将要处于未来各教会之首的地位。
这是基督教形成中,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如果保罗的传教思想没有占据最后的主导地位,拿撒勒派便不可能将基督教发展成为一种普世的宗教信仰,西方历史进程可能就将是另外一个模样了。
在保罗的传教过程中,依然处处受到保守犹太人的阻挠和威胁,甚至彼得也因不愿与外邦人同桌吃饭,而与保罗发生争吵。这就是彼得与保罗在骨子里的严重区别和对立,彼得是地道的犹太人,并在犹太国这个传统律法思想的堡垒中成长。而保罗仅仅在血统上是犹太人,而他的社会身份则是罗马公民,那种犹太人与生俱来的思想固执,在保罗身上已经不是很明显了。保罗提出了一个深远影响后世的宗教观点:“因信仰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
这句话在日后基督教统治欧洲精神世界时,成为了历代无数挑战权威人士的思想源泉,并最终成为基督教信仰的真谛。
保罗的传教过程历经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他穿行于遍布着沙漠和绿洲的地中海东岸,跋涉在小亚细亚的崇山峻岭之间,又越过亚欧大陆交界的海峡,来到希腊半岛,将这种来自东方的信仰,传播到了欧洲,离罗马城越来越近了。保罗的传道历经千辛万苦,他风餐露宿,顶风冒雪,遭遇过可怕的海难,犹太人的攻击,还有各个民族,不同人群的敌视和不解。但是保罗和早期使徒一样,无不以耶稣为榜样。基督以高贵之躯不分贵贱的传递上帝的仁爱关怀,并以人世的血肉之躯所承受的莫大痛苦,替罪孽深重的人类赎罪。他的受难与复活,使早期使徒们坚定了信念和使命,而在耶稣在世的时候,个别使徒是对这种信仰将信将疑的。
他们舍弃家庭和财富,或孑然一身或三俩成伴,像一无所有的乞丐一样,沿着地中海的岸边四处流浪。他们禁绝身体的欲望,以各种艰难、饥饿、寒冷、酷热…….来磨练自己的心智和虔诚,他们身体力行走入到社会的最底层民众之中,体验他们的疾苦,力所能及的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并将仁爱慈悲的精神和未来美好的天国憧憬传递给人们。因此,虽然他们都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但是这种信仰还是经过这些早期“种子们”的顽强传播,在各地发展起来颇具规模的信众。保罗在传道过程中的大量书信里,阐述了自己的传道思想和宗教理念,这些都被收录在《福音书》中,成为日后基督教信仰的重要理论之一。
罗马帝国此时正处于全盛时代,整个环地中海地区被置于一个统一的框架之内,没有政治上的壁垒。海洋里,陆地上,商路畅通,车马舟船行进无阻,这也有利于使徒们可以在罗马帝国内相对自由的迁徙流动,为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带来一个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环境。
几乎与此同时,在南亚的印度半岛,阿育王的弘佛感召下,佛陀的使徒们也开始走出热带的丛林,向四周传教。他们翻越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喜马拉雅山,穿越东南亚的雨林,将这种神奇的信仰向无数未开化的部落传诵,并一路辗转风尘,传播到东土的大汉王朝。略有区别的是,佛教徒的传道之旅山高水长,峰峦叠嶂,他们的事迹也鲜见于史料的记载,佛陀的使徒们在默默无闻中遵守着自己的坚持。而耶稣的使徒们在传道过程中不忘记载自己的经历,并著成基督教的信仰典籍,以慰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