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这个女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好在她截然不同的两面于国家有利,加之她的高寿,真乃英国人的福分。
因得自父亲那糟糕的遗传,伊丽莎白似乎没有生育能力,这在玛丽和爱德华那里也得到了验证。此外,母亲丧命于父王之手,和姐姐被不幸婚姻所毁灭,使她惧怕婚姻。但是另一方面,女王近乎完美的施展了自己童真之躯的诱惑,不仅使满朝文武对之尊敬仰慕,更使英国成为西欧纷乱政局中的最大赢家。
此时菲利普二世已经继承了查理五世的王位,早在玛丽健在时,他对妻子的这个英国妹妹便颇有好感。同玛丽比起来,伊丽莎白可以用年轻貌美来形容,菲利普长其7岁,在西班牙人眼中,与英国新女王的结合更遂人意。
伊丽莎白甫一登基,菲利普便提出了联姻请求,他一定早就忘了,自己的妻子玛丽刚死没几天。伊丽莎白艰苦的身世,培养了她察言观色,沉着冷静的禀赋。对这门婚事,她内心拒绝,但却并不表态,因为对方是欧洲最有势力的国王。在菲利普看来,这是女人的矜持,更令他为之疯狂,他太低估了伊丽莎白的心机。菲利普也把持着帝王的尊严,耐心等待佳人答复,没想到,这一等就是30年,当然这么长的时间里,菲利普也始终没闲着,只不过对伊丽莎白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当英国抛弃了天主教信仰,罗马欲将伊丽莎白绝罚出教会时,菲利普说:“别急,再等等。”
当伊丽莎白默许自己的船队在大西洋上抢劫西班牙人装满美洲白银的商船,大臣们建议派遣“无敌舰队”向英国开战时,菲利普说:“别急,迟早我们会成为一个国家的。”
此刻在大西洋的波涛中,除了黄金,冒险家们不信仰任何东西。西班牙人屠杀印第安人,掠夺贵金属,下手晚的英国船长们索性抄截西班牙人的后路。令西班牙水手谈之色变的德雷克还在一路抢劫中,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第二次环球航行。
英国人开始越来越喜欢海洋冒险,他们建造更多的船只,沿同纬度向西穿越大洋,那片广阔的大陆对英国意义深远。同容易满足的西班牙水手相比,具有清教思维的英国人,对财富经济更加专注,他们发现了一个无本万利的买卖,这就是罪恶的奴隶贸易。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便开始沿西非海岸抓捕黑人,贩卖给西班牙人。在日渐形成的“三角贸易”中,英国人将自己多余的产品运往西非,置换当地首领抓捕的青壮年黑人,再将他们装船运往美洲的种植园中,取代印第安人,成为只有劳动权利的奴隶,最后将美洲的产品运抵欧洲的消费市场。几百年的奴隶贸易中,非洲失去的人口达几千万之巨,其中多数毫无尊严的死于饥渴的海上航行,或累死在种植园中。
这罪恶的开端,竟然始于强调宽容的伊莉莎白时代,令人匪夷所思。
在菲利普等待女王答复的时间里,多达两位数的求婚者向英国抛出橄榄枝,但伊丽莎白以同样的技巧戏弄着这些异性统治者,女王牺牲了青春,却为国家赢得了利益。她感情细腻,风情万种,令人为之倾倒,在一个男人强权的时代,在被异性包裹着的宫廷中,伊丽莎白甚至以自己的微笑和娇嗔作为对宠臣的赏赐。所有经其提拔的大臣、贵族或者探险家,无不对此趋之若鹜。1584年,莱利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将这块土地命名为弗吉尼亚,意即处女地,以示对“童贞女王”的敬意。
渴望爱情却惧怕婚姻的矛盾,憧憬幸福却困于自身疾病的冲突,苦楚和成就感的煎熬,只有伊丽莎白自己才能体会。不幸的成长经历塑造了其怪异的性情,朝臣们形容她“微笑时灿烂的如同和煦的阳光,每个人都沐浴其中,可是突然间阴云密布,震怒如霹雷落地,无人幸免。”
伊丽莎白女王喜欢大排场的聚会和演出,衣着奢华,这本身便与基督教的信仰不符,而且她还身为英国教会的首领。她大力资助才子佳人的吟风弄月,甘当戏剧的票友,使英国迎来了文化繁盛的莎士比亚时代。如果伊丽莎白选择的是天主教或加尔文信仰,罗马教廷的思想约束,以及清教徒弃绝感官享受的思维,将使这种为英国人带来自信的文艺繁荣,永远不可能出现。
莎士比亚时代,英国蒸蒸日上,率先将步伐跨入了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