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成为最受老板欢迎的员工,就要像石匠一样,一次次地挥舞铁锤,努力把石头劈开。也许你前1000次辛勤的捶打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结果,但最后的一击总会使石头裂开。而石头裂开的那一刻,正是你前面不停地辛勤捶打的结果。
在一般人的眼里,英国化学家汉夫雷·戴维肯定算不上命运的宠儿。由于出身贫寒,他接受教育和获得科学知识的机会都很有限。然而,他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小伙子。当他在药店工作时,他甚至把旧的平底锅、烧水壶和各种各样的瓶子都用来做实验,锲而不舍地追求着科学和真理。后来,他以电化学创始人的身份出任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
年轻的约翰·沃纳梅克每天都要徒步4公里到费城,在那里的一家书店里打工,每周的报酬是1美元25美分,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让人感动。后来,他又转到一家制农店工作,每周多了25 美分的工资。从这样的起点开始,他勤奋刻苦地工作,不断地向上攀登,最终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商人之一。1889年,他被哈里森总统任命为邮政总局局长。
成功需要勤奋,作为一名员工,你要相信,勤奋是检验成功的试金石。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员工,你就能像蜜蜂一样,花采得越多,酿的蜜就越多,享受到的甘甜也就越多。你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勤奋才是成功的源泉。
至今为止,在微软公司的官方网站上,至少有几十万条内容相同的电子留言,这些留言都在问比尔·盖茨同一个问题:“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像你一样富有的人?”比尔·盖茨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勤奋”。
作为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一直沉浸在孜孜不倦的工作当中。刚开始创业时,他和合伙人保罗·艾伦一起全力经营着日常业务,经常一干就是两三天不合眼,累了就席地而睡,饿了就吃一块汉堡。那个时候,他很清楚,微软公司还只是一颗刚刚冒头的小草,如果不抓紧时间多吸收一些早晨的甘露和阳光,恐怕用不了多久就夭折了。
微软公司小有名气后,他更加不敢懈怠。因为这时的竞争对手更多了,大家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微软公司的发展。这一切都迫使比尔·盖茨在工作中更加慎重和周密。而慎重和周密的直接结果就是他不得不更加勤奋地工作。
比尔·盖茨每年要花许多时间穿梭于世界各地。在奔赴各个国家的旅途中,他得抓紧时间阅读相关国家国情的图书或杂志;当他到达目的地后,不仅要会见微软公司的当地员工,讨论商务策略,而且要向包括政府官员、商界领袖、学生和新闻界人士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听众亲自讲解和演示公司的产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微软公司总部的时候,晚上偶尔有闲暇,比尔·盖茨会在公司里到处转转。不仅观察哪些员工还在那里埋头苦战,而且看看员工的办公桌上有什么用品、墙上贴有什么图片;不仅了解员工在干什么,而且了解他们在怎么干。他尝试着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员工怎么看待他们所面对的工作,他们都在想些什么。有的时候,他或许还会与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并肩走上几步,问问他对公司的项目或者更广泛的技术问题有什么看法。
对于任何人来说,时间都是最为珍贵的。除了争分夺秒之外,没有人能得到更多的时间,比尔·盖茨也不例外,他也不会在一天中得到比24小时更长的时间。所以,他总是争分夺秒地勤奋工作。而正是通过这种争分夺秒的勤奋工作,比尔·盖茨才最终使得微软公司的事业如日中天。
“靠天赋能做到的事,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赋做不到的事,靠勤奋也能做到。”这是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勤奋铸就成功,不勤奋就不可能成功。有的员工虽然有诸多的理想,也羡慕别人的成功,却不愿意付出。有的员工付出了一点点,就急于得到回报。这样的员工,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
细小的石子虽不起眼,却能铺出千里路;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峰。勤奋是成功之本,勤奋意味着不怕苦、不畏难,勤奋意味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英国剑桥大学对从该校毕业的曾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时代,他们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他们大多也是埋头学业,成绩优异;工作后,他们或者潜心科研,或者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最终走向辉煌,名利双收。
美国一本知名杂志对工商、文艺、体育、政界的近百位成功人士同样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天赋、智慧、机遇、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奋。
对于老板而言,自己的企业要高速发展,要向世界市场进军,就需要员工勤奋上进,努力工作,创造非凡的业绩。所以,勤奋的员工最受老板的欢迎。
王丽刚进入某公司销售部的时候,她对销售工作一点都不了解,但她没有被困难吓倒。
王丽早晨总是第一个到公司,研究产品资料,研究销售策略,然后就跑出去找客户。夏天,别的人中午躲在荫凉的地方休息,王丽却拿瓶矿泉水,带着资料挨家挨户地跑。王丽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开拓市场上,为此她甚至没有好好地吃过一顿饭。短短3个月的时间,她就瘦了十几斤,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辛劳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在季度表彰大会上,王丽的业绩荣登榜首,那些经验丰富的销售员业绩也没她好。老板决定任命她为销售部经理,并号召大家学习王丽勤奋工作的精神。
勤奋工作不是让你不吃饭、不睡觉,而是要你保证在工作的时间内脑子里想的都是有关工作的事情,一点也不得松懈。时刻紧绷工作的弦,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如果你想跨入优秀员工的行列,勤奋工作是必由之路。事实上,优秀员工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执行力,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就是因为他们勤奋,他们付出的要比一般人多得多。
曾有记者问李嘉诚成功的秘诀,李嘉诚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一次演讲中,当有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的记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提问的记者摸了摸他的脚板,十分惊讶地说:“您脚板上的老茧好厚呀!”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提问的记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人们常常惊异于作家的创造性才能,爱用“才思敏捷”和“灵感”这样的术语来解释他们的成功。其实,作家成才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勤奋。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海涅说:“人们在那儿高谈阔论着天气和食物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项链那样勤奋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这些大师们的名言充分说明了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很流行的一本书《遭遇美国》,曾介绍过华侨王洛勇凭借自己的勤奋最终站在百老汇的大舞台上的故事:
1991年5月,已经成为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的王洛勇去百老汇观看《西贡小姐》。看完后,他突然有一种冲动,觉得自己能够演好剧中的主角皮条客。于是,他费尽周折,见到了百老汇专门选演员的导演克利夫。克利夫约定他第二天去试戏。
第一次试戏时,王洛勇信心十足,他抑扬顿挫地演唱了一段百老汇音乐剧《南太平洋》。没想到克利夫打断了他的演唱,说《南太平洋》太抒情,不符合《西贡小姐》中皮条客的角色。
第二次试戏时,王洛勇选了一个新曲目,结果又被克利夫拒绝了。
不甘心的王洛勇做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辞去学校的工作,从一个普通演员开始,一步一步地闯入百老汇。他相信:苦心人,天不负。
在美国唱音乐剧,首要的是一口流利、纯正的英语。一位教授为了校正王洛勇的发音,用红酒的软木塞给他做了一串像钥匙一样的东西,让他咬着发音。一次到海边玩,王洛勇发现石头坚硬,他就试着把石头含在嘴里,这么一练,同样有效果。就这样,他天天含着石头练发音。练好发音之后,王洛勇又开始一次一次地去试戏。
1995年5月中旬的一天,王洛勇得到通知,百老汇请他去演《西贡小姐》中的皮条客。这一天,作为《西贡小姐》的男主角,王洛勇终于站在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象征着世界戏剧最高水平的百老汇的大舞台上。
王洛勇说:“要想做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过一种非常自律的生活,你只有比别人更勤奋,幸运之神才会眷顾你。”
3.做老板眼中最高效的员工
股神巴菲特曾说:“勤奋不一定有好报,你要学会高效地工作。”巴菲特的意思是说,一个员工只靠勤奋并不能保证取得好的结果,只有善于提高效率,才能够避免做无用功,才能够成为勤奋工作和辛勤劳动的受益者。在企业中,老板看重的不是过程,而是业绩,只有高效的员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好的业绩。
一个员工的工作效率是高是低,不是看他是不是在努力工作,而是要看他是不是忙在点子上。美国管理学家亨瑞·杜哈提曾说:“不管你出多少钱,都很难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考;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的确,如果一个员工不懂得从重要的事情入手,就等于没有主要目标,那么他的工作效率必然会十分低下。相反,如果一个员工懂得从重要的事情入手,那么他的工作效率必然会很高。优秀的员工总是能在分清工作重要程度的前提下统筹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最重要的工作上。这也正是他们比别人更优秀的原因之所在。
皮尔洛于1970年加入凯蒙航空公司,3年以后,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出资买下了这家公司。皮尔洛先后担任这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和总经理职务。由于他熟悉业务,并且善于解决经营中的主要问题,这家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北美第一流的旅游航空公司。
皮尔洛的经营才能得到了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老板的高度重视,他决定对皮尔洛进一步委以重任。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旗下的一家公司购置了一批喷气式客机,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到最后连购机款都还不起。1978年,皮尔洛被调任为该公司总经理。皮尔洛上任不久,就抓住了公司经营中的主要问题:价格体系不合理,早晚高峰时间的票价和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一样。于是,皮尔洛将中午空闲时间的票价削减一半以上,以吸引旅客。此举一出,很快就吸引了大批旅客,载客量猛增。皮尔洛任总经理后的第一年,这家公司即扭亏为盈,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皮尔洛是忙到点子上的典范。实际上,所有优秀的员工都会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点工作上。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认为,正确的思维方法应该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必须把事实和纯粹的资料分开;第二,事实必须分成两种,即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者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偶然注意到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即较少的人掌握着社会较多的财富。依据这个发现,后来有人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避免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琐碎的不重要的工作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要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重要的工作上,因为你只需要花20%的时间,就可以取得80%的成效。事实上,工作效率低的员工之所以无法高效地完成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热情不足,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忙到点子上。
张强因患病,遵照医生嘱咐每天只能上班三四个小时。他很惊奇地发现,这三四个小时所做的事在质和量方面与以往每天花费八九个小时所做的事差不多。他的解释是:工作时间缩短后,自己只好将时间用在最重要的工作上,结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如果你把自己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些琐事上,那么就没有时间去做重要的工作。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忙要忙到点子上,我必须做最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