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他没再主动联系她,因为每次的联系换来的是他的寂寥和无奈,她对他的信息多数置之不理。他还是放弃了,那种决绝的态度,她只能成为自己生命里的影子不能成为心里的阴影。他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对她说想她了她还情绪激动地说他们又不是什么情侣甚至朋友还不是那么熟悉。他沉默了。
大一一年间他们联系了几次,他放下了,她发短信给他他也只是淡淡地回应一下不像以前那么多话那么多发不完的字。
大学里生活总是很无聊他做过几次兼职但不是被骗就是太浪费时间,一年的时间转眼过去了。或许在赵毅心里莹雪已经只是个冷漠而复杂的代名词他们半年没联系了赵毅也淡忘了她。他没谈恋爱,他说到毕业了就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有时突然某个时候他会想起子夜,她以前沉默的问题不知道时间是否已经回答,那个年代她喜欢穿着整洁漂亮的衣服,用青春的画笔勾勒了花香满地。
花朵年年开放,专属她的美却消失不见,落英缤纷缠绕了他的沉醉的往昔,还记得那一年有颗心爱过他,还记得那一年有个人伤过他,她永远安详可爱的脸庞总凝聚在他的记忆就像春天的鲜花那般美丽。每次想到她赵毅总是不由自主地泛起忧伤,他总骂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多愁善感和婆婆妈妈。
大一结束后的暑假聚餐他们都去了,赵毅也刚刚从深圳打工回来也按时参加了,莹雪喝得酩酊大醉她又是骂又是哭的,因为在他们碰杯时有个穿着时髦的女生找越戈,从她的语气中可以明显体会到是某个富家千金,越戈好像很听话他乖乖和她坐在一起还给她夹菜倒饮料。
这一幕幕莹雪看在眼里看着越戈那种畏惧的眼神她好伤心,不和赵毅联系因为赵毅对她很好她怕自己某天动心了所以一直拒绝他只是为了等候越戈,在去年刚开学那时候无意间听见越戈电话里的女孩声音她一直在说服自己那只是她听错了。可现在呢,一切不言而喻。赵毅正坐在越戈对面抽着烟吐圈圈,“来!我敬你一杯!”莹雪给自己满满斟上一杯酒一饮而尽。
都说人一旦变了心就会变得很残忍,赵毅静静坐着没有举杯只看着她在面前不停地喝酒演着独角戏给越戈看,姐妹劝她:“别喝了,你怎么了?”
“你们……少管!我就是要喝!……都滚一边去!……滚!……”她断断续续地口齿不清。
越戈与她丢失了语言,女友用挑剔的口吻问他:“她怎么了?是不是有病?”
“嗯。”他声音很小。
“哼!用这种方式换取别人的同情,本姑娘也小看她!”
“你劝劝她,她都喝成那样了。”有哥们对赵毅说。
“我怎么劝她?她就是难过罢了!喝点酒睡一觉就好了。”不知什么时候赵毅对她这种借酒销愁的方式感到不屑,生命属于你和亲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做法无疑是不忠不孝的。
赵毅冷漠地对她的一举一动不放在眼里,可能这是种对当初她拒绝他的抗议吧。莹雪觉得无趣而且被侮辱了感觉就借着酒气发疯:“赵毅,你是不是说你喜欢我吗?现在怎么不说了?你怕了,是吗?你嫌我这一年没怎么理你对吗?我和男生拉手你就嫌弃我了吗?你不知道现在的女生有多么开放?我只是稍微开放了点你就觉得我不适合你了啊?”
“请你自重!”赵毅一字一顿红着眼睛瞪她,“想用这种方法得到我同情?你错了,我只把你当做最普通的朋友,这原本是你求之不得的要求,现在呢?你现在借着酒劲在这么多同班同学面前说这些话你是不是有问题?”赵毅也窝了一肚子火和忿懑。
“你变了,你不是原来的你了……你不是原来的你了……”
“因为你,我变了。你说过人是会变的,我变了,你变了,某人也变了!”大家心里都清楚某人指的是谁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越戈,越戈尴尬地将头拧过去。
赵毅停顿了一下:“我不承认我会像你期待的那样变化,我努力过因为你总说我幼稚,可是,我就是我!你心满意足了吗?”
“好了好了,别再吵了赵毅你闭嘴,莹雪你过来。”女副班长拉她走。
“我不走,我话还没说完!求你了我不走!”
“听话!过来喝水解解酒。”
这次冲突后赵毅估计他们是彻底结束了,谁也不会再联系谁。聚完餐后赵毅乘车回家了。
一进家门就看到妈妈熟悉的微笑,他心里感到很温暖:“还是家里暖和,爱情与亲情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在家的日子简简单单,赵毅每天没事做,他打工挣了不少钱这下大二的学费有了着落。剩两个星期就开学了,他也抓住这机会好好玩篮球和网络游戏。老妈也不怎么过问他的事,已经把他当大人看待了。
如果说爱恨就在一瞬间那么在莹雪醉酒的一瞬赵毅已经不能忍受了,如果说爱恨两茫茫那么他们的感情只有朋友的本质了。这是赵毅曾思考过的问题,现在没疑问了。
今年,莹雪又一次高考失利,她心里有苦难言,或许这真的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剧吧,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复读奇迹。曾经让这所学校引以为傲的是那个复读了三年才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长。高考是残酷的,高考制度也是不公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道理大家心知肚明,北京的大学多数是为首都的“娇弱娃儿们”服务的,分数线的差距源于地区人口差异,录取政策又源于北京的大学需求量,它管你能力多强?它管你复读了几年?它管你考了多少分?它管你家境如何?首先宜让北京的考生们有大学读,就像一瓶水先让距离近的人喝,等杯子见底了看着远处可怜巴巴的人貌似是良心发现才“施舍”一下以获得心里的慰藉。网上说北京有个学校一个班四十多个学生将有一半的人理所当然地进入清华北大深造。莹雪能怎么办?埋怨自己父母不是北京人?责怪自己没生在首都?她别无选择地选择打工,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