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千元《岁月如水——怀念我的农民父亲》序おち醺坏
我首先要把本书作者“写在结尾的话”,搬到本书的前面来展示,以阐述一个至关紧要的命题:文学存在的理由。
感谢我的近百本日记,于吃喝拉撒中寻到一些原始的记录,那种原生态的情感,无法伪装。我不是作家,无法描写超越生活以外的那些东西:我不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只是忠实地记录了一段我所经历过的生活。那里面有欢笑,有泪水,有奋斗,有艰辛,那里面的场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都是真实的,可能有些不美好的东西,包括对我的亲人的记录,但我也无法篡改历史。
这段文字就是这本书存在的理由,也可以说是文学存在的一个理由。
我以往对文学发展史的描述是:从写实到虚构,从小虚构到大虚构。并且断言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应该是大虚构的产物。
现在,我并不修正我的上述观点,但我必须补充一句话:站在易千元的原生态生活笔记面前,我似乎看到了文学发展的另一个支脉——回到写实。近一些年我读到了朱健国、李更两位作家的多篇采访实录文章,我以为它们是比报告文学更加真实的文学样式,属于更加注重阐释思想光芒的文学流派。朱李两只九头鸟,翱翔在中国南方深圳珠海地域,正在为他们的写实主义文学试验兴风作浪。
我有理由对我以往对文学发展史的描述加以补充:文学发展的第二条路线是,从写实到虚构,再从虚构回到写实,从小写实发展到大写实。
当然,易千元没有走得那么远,他甚至只是站立在他原来的位置上,初始地领悟到写实对于文学的意义。就好像发令枪响过之后他并没有挪动,当那些在跑道上跑过若干圈的运动员气喘吁吁跑到终点时,他早已站在那里了。
近百本日记是易千元拥有的最大财富。
真实加朴实加充实,是易千元拥有的魅力。
既然有那么多网友快乐地阅读易千元的笔记式文章,这就够了。既然有那么多网友被易千元的叙述所感动,这就够了。
有网友称易千元为乡土作家。
易千元说:我不是作家。
什么人才是作家呢?不是作家又怎么样呢?
不是作家有不是作家的优势。不需要玩弄技巧。不需要装腔作势。没有被掏空的危机。真诚是至高无上的准则。真实是唯一的追求。朴实是本色。充实是本能。
易千元是网络写手,但没有许多网络文学的浮躁、矫情和自恋。
再回到本书作者“写在结尾的话”吧——
其实有千千万万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只是他们没有像我这样保存着原始的记录,因此他们没有写出来,只是零散地存于心中罢了。
现代网络、博客和短信息之类的技术,开辟了人类交流和写作的无限空间,每个人都有权写文章了,每个人都可以出本书了,每个人都可以释放自己写作的潜能了。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易千元那样的近百本日记。读易千元的每篇网络笔记,我都会这样想,如果在我手上稍加延伸,添点油盐加点酱醋,就是一篇好文章啊。不过那就不是易千元的原汁原味啊。如果一位职业作家保存着近百本日记,你让他不著作等身,你让他不伟大都不行啊。
2008年元月31日写于冰天雪地东亭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