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李白诗中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还是王昌龄笔下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这个于黄沙中崛起的古国几乎就成为了“边远”的代名词。这个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被人们称为“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然而就是这块瑰丽的纪念牌却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如此,楼兰的神秘并没有因此从人们的视野中消除,她神秘的面纱仍未被人们真正揭开,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她仍然保持着“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惚觉得历史似乎发生在昨天。
面对历史所赐予的珍宝,人类未曾停止过对她的探索。在众多寻访楼兰国的旅程中,一个普通的日子成就了一个划时代的时刻——1900年3月28日。这天,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完成了罗布泊西部的探险开始返程。
和其他科考队伍一样,斯文·赫定深深被古楼兰的神秘感所吸引,但他们的探寻却一直难有突破。
当失落的斯文·赫定在决定返程之际,却和一位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发现,用于考察的一把铲子遗留在了营地,于是他们决定返回营地寻找。
大漠的天气是多变的,在阿尔迪克返回营地寻找的路程中,他们遇到了风暴,迷失了方向。在茫茫的黄沙中迷路 —— 斯文·赫定与阿尔迪克都清楚,这绝非一个好预兆,他们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但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次,命运对他们却是如此的眷顾。在迷途中,两人意外地闯入了一座拥有许多文物的古城。这里有雕刻精美的木板、古代铜钱、五铢钱、一封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佉卢文(全称为“佉卢虱底文”)书信……
如此繁多的重要文物令斯文·赫定欣喜若狂。终于,斯文·赫定第一次进入了这座古城。随后他们寻找到了更多的文物。
回到瑞典后,斯文·赫定向世界宣布,自己发现了中国史籍记载的著名的楼兰城。毫无疑问,他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从斯文·赫定发现楼兰的声音被全世界听到以后,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就像一个强大磁铁吸引着全世界更多的目光。这座位于罗布泊西北角的西域古国,建国于公元前176年,消亡于公元4世纪前后。它是汉唐时期西域交通的重要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欧洲各国所惊叹的中国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在漫长的商途中,楼兰是众多商队重要的补给站,商队在那儿做短暂而不可缺少的休息。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楼兰曾一度成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来来往往的各国使团、商队、僧侣、游客常年不断,各种语言文字在这里汇集。经济发达的楼兰城商铺集中连片,佛寺香火缭绕。
在汉武帝时期,两次出使西域的探险家张骞就带回了打通丝绸之路之关键的楼兰的信息。今天,我们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这些史料记载为我们说明,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已是个“城郭之国”了。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不仅开辟了东西方的通路,同时汉朝与当时强大的匈奴争夺控制西域的斗争也日趋激烈。经过数次大规模的军事征战,汉将王恢终于于公元前108年征服了楼兰,从此,汉王朝彻底控制了西域,尔后著名的东西方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得以打通,中外交流进入新的纪元。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东西方交通和丝绸贸易兴盛起来,楼兰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途,这大大刺激了楼兰古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此时的楼兰王国进入了东起古阳关,西到尼雅河畔,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一带的全盛时期。而楼兰古城成为楼兰王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它也成为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
楼兰,这个古老的王国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但4世纪时,这颗璀璨的明珠却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形象地描述了楼兰古城一带的景致,那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楼兰文明就这样不明原因地随着岁月而去了,留下一片惋惜和好奇,人们带着这颗好奇心开始试图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从此,楼兰国的突然消失,在研究者中引发了一场大争论。对于这个未解之谜,他们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罗布泊的枯竭、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使得楼兰的地理环境恶化,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引发了楼兰国的全体迁移;也有人认为楼兰国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孔雀河上游不合理地引水、蓄水造成的;更有人认为楼兰的突然退出历史舞台是丝绸之路改道、异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可是,神秘的面纱背后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历史事实呢?哪种说法更接近于繁盛的楼兰突然消失的真实原因呢?
人类对于神秘楼兰的探索继续着,时间并未能阻止人们强烈的好奇心,这种探索仍如同最初想要揭开她面纱一般急切。尔后,距今3800年前“楼兰王国”的神秘墓葬被考古学家发现了,它位于距孔雀河数里的地方。墓葬的惊人之处在于它是由大量直径粗达30余厘米的树木建造而成,从内部来看,一组组七层胡杨木桩围成了同心圆圈。远远望去,整座墓地就如一轮镶嵌在戈壁荒原上的古老沧桑的太阳,“太阳墓葬”之名由此而来。
“太阳墓葬”为什么会用如此之多的树木建成呢?原来,在黄沙遍野的地方,要挖掘营建深达两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而木桩则可以起到固沙强冢的作用,使墓葬的最终形成成为可能。这个问题解答了,然而众多疑难问题又接踵而至:远望墓葬何以会显得像个太阳呢?它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难道是“太阳崇拜”的缘故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何以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呢?这样如此大肆的砍伐林木来修建“太阳墓葬”,与神秘的“楼兰王国”的消失有没有什么联系呢?无数的谜团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甚至于已被多数学者专家所认同,斯文·赫定认为他所发现的就是楼兰王国的都城,突然间有人持不同意见。那么,这个遗址到底是不是楼兰城呢?
当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木乃伊在编号为罗布泊地区铁板河一号墓被发现时,这个被誉为“楼兰美女”的面目清秀、深目微闭、属于白种人血统的女人,又将新的一系列问题抛给了当今的“楼兰迷”们。
这个属于白种人的“楼兰美女”的先辈是何时何地迁来的?随之人们把疑问扩展到了从楼兰王伐色摩那到鄯善王尉屠耆身上,他们又是何种肤色人种?与“楼兰美女”一样,属于白种人?还是属于黄种或黄白混血?而如果他们是白种人,他们又是属于哪个民族的呢?与此相似,如果是混血,又是哪两个民族婚生的呢?神秘的楼兰国的居民都有着哪些民族?而又是以哪个民族为主?……
事隔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后的79年,又有了一次偶然的发现。1979年,一些外形特殊的古墓被新疆考古所的一支考察队于罗布泊以东发现了。令考古学家们惊讶不已的是:古墓中有些死者衣着完整,头上戴着帽顶插着几根绳的尖毡帽,这种奇怪的服饰源于何地?经过仔细的测量,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些人是属于古欧洲人种,这种人种“深目高鼻”,与现代北欧人极其相似。而在这批古墓中,根据他们的头骨的不同,竟是两批体态不同的古欧洲人:一批与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青铜时代的安德洛诺沃文化相近;而另一批则与时代更古老的阿凡纳沃文化相似。
随着科考事业的不断扩大以及科考技术的快速发展,楼兰古城东郊东汉的墓葬既而被考古学家发现,在这个墓葬中,有着五个欧洲人种的遗体。后经过对这些人的毛发成分进行测定,发现这些人很可能是与来自东地中海的民族有关。众多的考古发现,给人们这样的感觉:楼兰古国民族成分十分复杂。同时,人们也对那些古欧洲人产生了疑问,他们是来自哪个民族呢?他们为什么又会在千里迢迢的楼兰出现?后来他们又去了何地?
历史总是充盈着无数的问号,他们或者单独屹立在那里、或者环环相扣激励着人们不断去探索。楼兰,一个等待人们去破解的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