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功开造化,不世流芳。今成当年之志,耗时数百载,取尽天下之奇物,费尽人间石木,筑此城邦。取名玄黄,号称祖宫,欲立凡尘,存万古,霸天下而无双!
这是当年的神宫之主留下的一段石刻。苏格拉底有惊无险,成功通过了青鸾阁的九重考验,登临鼓楼,敲响了天地石鼓,梵音浩荡天地,阵阵花雨飞扬,神宫之内,奇香流转。
这行豪气冲霄的古字,便是当年的宫主所留,锋雕琢,笔笔玄机,深深的铭刻在石鼓之上,以供后人瞻仰。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古易天经》。《古易天经》乃是上古魔族存在时便已普遍流传的一部名著,并非任何高深的修炼功法,书中记载的尽是万物玄理的论断和阐述,虽无斗炼价值,但文学底蕴颇深。
奇书的作者早已无从考究,据说是一位将魔族功法修炼到至极的至尊占卜大师。书里说"天玄地黄",后人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两部分别叫做《淮南子》与《太玄经》的理学宝典。《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明暗兼备,阴阳双关。
玄黄祖宫,存在于世不知究竟多少岁月,也许唯有当初那神宫的主人,惊艳天下之才,方敢写下如此豪言吧。天下无双,的确!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第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若真如此,岂不是无病呻吟吗?《古易天经》又如何能作为千古经典流传百世呢?那么如此说来,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又在哪里?苏格拉底通过了这青鸾阁的第九层,终于有所了解,随文入观,看透了个中究竟。
青鸾阁第九层的考验同样是幻象,神识融入玄境,仿佛置身洪荒古地之中,万感联通,穹宇之秘尽显。天地这两个字,在九州古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人们熟悉的太空之天与天命大陆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就必须要熟读《古易天经》了。
《古易天经》乃是天下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九州的传统文化,什么《五行》、《六艺》、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古易天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以斗气入门,以修武入道的绝世强者,再以至极之道研习玄理,是九阶强者突破到更高境界的不二法门,不读《古易天经》,绝对是本末倒置,所以苏格拉底对于这古经了解的十分通透。
《古易天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上古文化谓之太极。亿万年以前,天神创世,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
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既形象又具体的将天地初分表达的淋漓尽致。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经易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讨论的,只有触及到那个层面的至尊们,甚至需要是至尊之上的存在方可。
所以天下至尊都知道"**之外,存而不论"。"存"是承认它确实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人们的智慧毕竟有限,道不同者,一说就吵架,一辩就生烟,何苦呢!对斗气通玄者需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普通人只能说浅话:星宇太空是天,大陆黄土为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深人有深解,浅人有浅说,各得其所。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置身到了星宇之巅,那里再一看,便是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就如当初有一位占卜大师曾经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无形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谓之天玄。
地黄含义同样不难理解,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天命大陆在内,都是大爆炸后,天神创世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古九州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所以,地黄,方孕育万物,九州方有生机,天命才有人类的存在!
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苏格拉底此劫所得,便是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八个字中"黄"字的独到体会。体内的赤火再次得以进化,修为更进一层楼!
苏格拉底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玄黄祖宫在宫灵口中又叫神谕之宫了,所谓神谕,便是这神宫对渡关之人的提携和明示。当年的创宫存在,修为通天,称之为神也并不为过,甚至,苏格拉底都有些怀疑,那个存在,是不是凌驾于众神之上!可怕的猜想,也许正是恐怖的事实,谁有能真正的确定呢。
玄黄祖宫,通幽之路,玄阳楼,第三层入口。一个浑身上下燃烧着熊熊烈焰的火人,盘膝而坐,玄黑色的火焰焚尽了他身上的所有衣物,甚至将青年周身的毛发都烧的一根不剩。
果真如石刻所言,烧的闫熙连毛都不剩......歪斜的石刻,再次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