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同样是个人,有人显达、富有、成功,有人平庸、穷困、失败呢?看看我们的周边,谁不希望能摆脱贫困成为富人,但要达到这一目标对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于是就有许多人把这归咎于命运,也有不少人在暗自感叹机会的不公。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差异呢?有人说这取决于能力,难道能力是天生的吗?为什么别人的能力很强而你很差呢?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天赋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你无理由归罪于你的天赋。有人说取决于知识,为什么别人有知识,而你没有知识呢?难道你不具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吗?而且知识并非是决定人的关键因素。有人说这取决于社会环境,那么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中,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呢?有人说取决于机遇,那为什么生活把机遇赐予别人,而不会给你呢?
当你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之后,你就要考虑去投资,让钱为你赚钱。这时候你才真正成为一名投资者。然后,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如何进行投资组合的知识,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在这个成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你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变,直到融入一个系统。所以,今天学习,建立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是一个趋势。任何行业、任何生意做到最后,只有靠不断地学习,你才有可能越来越大、越来越稳定。
造就翔鹰集团的刘迎霞目前身兼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哈尔滨翔鹰集团董事长、黑龙江省青联常委、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她非常注重自身学习。她经常讲的一句话:当今时代,企业的发展从主观看,取决于企业领导人自身素质。刘迎霞15岁当兵入伍后,经过军校学习,退伍后又考入齐齐哈尔东北重机学院继续深造。1992年下海从商,刘迎霞仍未放弃学习,又在百忙之中攻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多年来,刘迎霞养成一个习惯,每到一地,都要去书店查询资料、购买书刊。在她的家里、公司里,摞满了企业经营管理、成功企业经验、用人策略、票据证券、经济形势分析等方面的书籍。刘迎霞十分注重经济信息分析,热心于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每次出差开会,她都不肯放过到当地优秀企业进行学习考察的机会。学习使她掌握了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先进的管理经验、超前的经营意识,使得本来就聪颖敏捷、敢想敢闯的她更是如虎添翼。
刘迎霞十分注重队伍建设,她坚信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创业之初,就在企业建立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能者多劳的奖励机制、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厚积薄发的人才培养机制。因为企业性质,需要专业性很强的综合类人才,刘迎霞就四处聘请,北京市的、黑龙江省的一些老专家,甚至国际建筑行业中的各类人才都相继被刘迎霞引进了自己的公司。她还十分注意创造让人才发挥能力的环境机制,无论是专家、学者、教授、博士、硕士还是刚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她都注意让他们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刘迎霞在人才培养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心血,她所用于人才培养方面的花费,全都是个人自掏腰包,这在民营企业中是难得一见的。刘迎霞在用人中注重员工业绩和能力的价值取向,曾先后将没有业绩、能力低下、责任心不强的20多名员工淘汰出局。她还将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实际利益挂钩,使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财富的增长。在刘迎霞的带领下,翔鹰集团造就了一支适应新经济条件要求的敢打敢拼过硬的员工队伍。
刘迎霞在企业中实行多角经营的原则,以分担和分散风险,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她认为,要占据国内外市场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的企业家必须把企业放在国际大的环境中去谋划去发展才会有出路。她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改变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方式,在黑龙江省内民营企业中率先实行董事长、总经理分设的企业架构,实现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活力。她利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政策,积极争取设立经贸公司,申请了进出口权。1998年年底翔鹰集团和美国GSI公司合作在德国法兰克福投资3000万马克,共同兴办嘉兴纺织有限公司,把我国传统的印染纺织工业和国际一流的先进科技结合,产品现已遍及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她还看准政府职能转变,一些管理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的趋势,及时注册了拍卖、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两年来,完成大小工程项目20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1500万元。2000年,她还以企业名义邀请以马爱珍为首的台湾女企业家来祖国大陆洽谈合作项目,并且签订了与台湾女企业家协会共同筹建“海峡两岸女企业家创业园区”协议,现已进入实质性运转阶段。在刘迎霞的带领下,现在的翔鹰集团无论是企业规范、管理水平、经济效益都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势必要失去发展的机遇。她认为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强企,势在必行。在这方面,她实行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校企联合。她多次到大连理工大学考察,多次同该校领导商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了新型材料研究开发中心,校方出人才出技术,企业出资金出场所,共建产、学、研开发中心,不仅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而且也使翔鹰集团成为新材料、新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二是北药开发。北药开发虽然被列为黑龙江省、市重点开发项目已经几年了,但大都是小本经营,没有计划,不成规模。她在对市场和项目考察论证后,出资2000万元,购买了20000平方米土地,聘请数名知名的专家教授,决定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首先从治疗小儿肥胖导致性发育不全入手,建立一个集研究、治疗、生产于一体的基地,全力开发北药,利用我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草药资源,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刘迎霞目前还计划积极与券商合作,做好公司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争取使公司尽快在国内主板上市。
成功者致富的欲望和创富的经历的确是令人心动的,那么,我们又怎样才能与富人走得更近呢?要知道,其实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会对它最终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如果你有致富的勇气,又学习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并且在生活中能抓住富人的一些个性化特点,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你成为富人的概率。
其实学习富人的成功经验,不仅要学习他努力奋斗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如何设定自己的理想,把握自己的机遇。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人的财富其实是由财富以外的东西决定的,学习富人的奥妙所在,不在于紧盯着他们的钱袋子不放,而是要着眼于他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你就缩小了与富人之间的其他方面的差距,也就缩小了与富人之间的财富上的差距,当你拥有了富人的宝贵品质,成为富人对你来说也就并不遥远了。所以要成为富人,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不断学习也是积累财富
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并不意味着富人可以高枕无忧。相反,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许多行业都面临着国际竞争。作为一名富人,如果我们未能做到未雨绸缪,可能随时会遭到破产的命运。所以说,不断学习是富人常富的秘密之一。
举个简单例子,为了解决公司管理上普遍存在的无效无序问题,许多企业负责人学习使用了“日清”工作法来处理此类问题。如今,如果没有组织和个人在管理上相辅相成的有效性,就更难以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学习有效性。在学习有效性上许多富人的体会是,创新——求是——创新,在学习提高有效性的目的下去创新,再将创新的成果以求是的态度去探索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在这个规律的指导下,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冲刺,以求在不断学习有效性的过程中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首先,企业的管理必须有效,否则企业无法生存。
记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上写过这样一句话:“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对这句话许多人都很费解,因为以前好工厂的标志就是要轰轰烈烈,要激动人心。但细细琢磨才体会出道理所在:那些“心中无数决心大”的誓师大会表面上是轰轰烈烈,但从本质上看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却没有任何帮助;那些在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的确激动人心,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对这些英雄人物大张旗鼓地表彰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建立避免发生这类突发事件的机制。
这使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当时海尔根据企业的实际,创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其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优化和良性循环。
通过“日清”工作法的推行,使一个濒临倒闭、开不出工资的集体小厂不仅迅速扭转了亏损,而且提高了整体管理素质,解决了当时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的无效、无序的问题,这也使海尔于1988年在行业中以劣势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其次,没有组织和个人在管理上相辅相成的有效性,就难以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速度上,因为是流通制约制造,速度至上,谁赢得了用户,谁就赢得了一切。依靠原有的组织体系已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要靠组织和个人以速度为前提,共同推进管理的有效性。正如德鲁克所言,“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即每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体现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
在信息化时代为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性,海尔在1998年开始了市场链流程再造,在组织再造上,就是变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为扁平化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以努力实现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零距离。而在人员的再造上,则是将管理人员变成SBU(策略事业单位),即每个管理者都是一个独立作战的经营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自主制定自己的市场策略,以最快的速度去创造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目前市场链再造的探索引起世界许多商学院的兴趣,有的将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究其原因就是目前企业都面临着信息化时代如何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问题。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仍面临许多难题,但方向应该是对的,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过去那种组织与市场的割裂,个人只听命于内部上司,而不去面对外部用户的问题。现在要将组织与个人融为一体,组织要成为一个平台,而个人在这个平台上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其自身价值。这就是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的“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
最后一点,管理者都应该学会有效性,这是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的必经之路。
管理需要有效的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如何能具备有效性呢?“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可以教会的。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你既不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动力和压力。你想学习有效性,但是又不肯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不去探索创新的路径,企图找一个捷径,等待别人教给你一个现成的理论或模式,那你一定与有效性无缘。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所以说,作为一名富人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而且要知道怎样学,到底学一些什么样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开创的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为自己创造不断的财富,否则,假如在竞争中我们不小心破产,那么我们也将无法保障自己富人的地位。可见,不断学习对大多数富人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